唐僖宗论文-李丹洋

唐僖宗论文-李丹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僖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墓志(僖宗至哀帝时期),释文,校补,考释

唐僖宗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洋[1](2018)在《唐僖宗至哀帝时期墓志释文校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晚期,国家动荡不安,政治经济衰退,世风日渐下頽,同时期的语言文字也因受环境影响,出现了俗)泛滥、异体繁多、用字混乱的情况。虽然前人对唐代墓志的整理与释録工作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金无足赤,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仍在所难免。本文以唐僖宗至哀帝时期的墓志为主要研究材料,运用以形考字和以用考字、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方法,做了以下叁方面研究:(一)释文校补。以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及吴钢《全唐文补遗》等墓志释文为主要参考,对这一时期释文中的误録、缺録和误点等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二)疑难字考释。对这一时期墓志释文中的疑难字进行考释研究。(叁)异体字整理。对这一时期墓志中的有代表性的异体字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整理,编制成“唐僖宗至哀帝时期墓志异体字表”。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对唐僖宗至哀帝时期墓志的正确释读,另一方面可以为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字形材料。(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瑶[2](2018)在《唐僖宗朝文人入蜀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入蜀是文学史上的客观现象。唐僖宗朝文人入蜀,不仅有利于保存中原文化,更促进了巴蜀文学与外来文学的交流融合从古至今,文人入蜀现象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但尚有一定的拓展空间,特别是僖宗朝文人出入蜀地频繁,却并未得到学界相应的审视。然而,唐僖宗时期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历史际遇,又对蜀地在唐末五代乃至宋代的文坛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唐僖宗朝文人入蜀概况是管窥唐末五代入蜀移民潮的起点,有利于我们从文人与文学的角度,分析蜀地文学的崛起与爆发。本文立足于唐僖宗朝文人入蜀的史料收集与整理,结合入蜀文人在蜀中的交游与创作,把握文人在唐末乱世下的普遍命运与主观选择,揣摩僖宗朝入蜀文人的心理变化。本文正文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唐僖宗朝的混乱政局以及僖宗幸蜀始末。任何文学活动的发展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政治与社会的客观因素出发,才能把握住文人在乱世中的普遍心理。本章从唐僖宗即位以来所面临的国库告急、宦官专权以及外患内忧的遗留局面出发,阐析唐僖宗南下蜀川的客观政治原因。另一方面,唐僖宗朝文人入蜀又受到帝王南幸的极大影响,因此本章还涉及了唐僖宗入蜀及其出幸路线。只有综合把握时势政局和帝王幸蜀这两个重要因素,才能完整梳理出文人入蜀的缘由及其心态。第二章,探析唐僖宗朝文人入蜀与离蜀之现象。从入蜀文人的数据统计来看,虽然唐僖宗朝存在大规模的文人入蜀行动,但不同时期文人入蜀的数量却呈现高低峰值变化。本章把唐僖宗朝文人入蜀切分为叁段,总结梳理出唐僖宗入蜀前、入蜀时与离蜀后,入蜀文人在数量、人员构成、入蜀途径上的变化情况,在第四节的内容中,概括总述文人在蜀地的去留问题,为僖宗朝文人入蜀之行为做一个圆满的归结。通过对文人入蜀与出蜀的行为动机分析中,突出政治原因对文人入蜀的刺激作用。第叁章,论述对象为唐僖宗朝入蜀文人的蜀中创作。文人入蜀的目的,除了史料中的零星记载,还可于文人在蜀中的文学创作上窥知。文人在蜀地的书写与漫游,使蜀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高地,留存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本章把入蜀文人的创作分为个人抒写、交游寄赠与幕府干谒叁方面,从分析入蜀文人的创作中,既可体会文人的情感与心理,又能了解文人在蜀地的交游情况,还可获知唐僖宗时期蜀地的政治境遇。同时,这些传情达意的文学作品,又都深深打下蜀地的烙印,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第四章,分析论证唐僖宗朝文人入蜀的影响。首先,唐僖宗朝带来的大移民不仅促进了蜀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更带来了蜀地政治命运转折的契机。其次,文人群体入蜀现象成为蜀文学在五代发展壮大的力量积累,文人对蜀地产生了不同以往的“归家”情节。再次,文人、文学、文化在蜀地的传播与扩散,形成了蜀地文学的自生力,为五代西蜀词学与宋代蜀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渐渐形成了“自古文人皆入蜀”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沈淦[3](2017)在《黄夫人勇驳唐僖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僖宗中和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历884年8月18日),徐州节度使时溥派人把黄巢及其妻子儿女,还有两个弟弟黄邺、黄揆、外甥林言等人的人头,再加上黄巢的若干姬妾,一并押送到了四川成都,呈献给唐僖宗李儇(音xuan)。早在一个多月前,黄巢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轰轰烈烈、绵延十年之久的唐末农民战争终于悲壮地落下了帷幕。黄巢曾攻下唐都长安,(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17年06期)

金石[4](2017)在《《走访关中帝王陵》之唐僖宗陵》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陵为邻】“令人纠结的末代皇帝陵”唐僖宗靖陵所在的乾县阳峪镇南陵村村民,为靖陵能否成为旅游景点,纠结了30多年。村民们埋怨道:“都怪唐僖宗是个末代皇帝把人害的。”“从外貌上差距就大”南陵村落分布在靖陵的西、南两侧(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7-05-16)

郭海文[5](2016)在《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公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唐宣宗公主考1.万寿公主万寿公主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女,母为元昭皇后晁氏。《后妃传》:"宣宗元昭皇后晁氏,不详其世……具载生郓王、万寿公主。"~①可见万寿公主的母亲出身不是很高贵,同母哥哥为唐懿宗李漼。会昌六年(846)五月二十叁日,宣宗的六名女儿同时获封。《全唐文》有这样的记载:"长女可封万寿公主,第二女可封永福公主,第叁女可封西华公主,第四女可封广德公主,第五女可封和义公主,第六女可封饶安公主。门(本文来源于《碑林集刊》期刊2016年00期)

石俊志[6](2014)在《唐僖宗整顿钱币保管业——唐宋时期钱币保管业的堕落》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时期的柜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钱币保管业经营机构,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居间业务功能,这些居间业务并非是光明磊落的事,而是一些卖官鬻爵、藏污纳垢的堕落勾当。唐僖宗对柜坊钱币保管业进行了整顿,但并没有能够消除钱币保管业走向堕落的趋势。公元873年,唐懿宗去世,年仅12岁的太子李儇即皇帝位,史称唐僖宗。第二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各地随之起义,起义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公元880年,在农民起义疾风暴雨的打击(本文来源于《当代金融家》期刊2014年11期)

王使臻,张建勇,苗玉栋[7](2014)在《唐僖宗光启叁年避难汉中返京行程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英藏敦煌文献《唐光启叁年沙州进奏院上归义军节度使状》的深入挖掘,对光启叁年避难于汉中的唐僖宗銮驾返回关中地区的交通路线、驿站及其行程进行了考证。(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梁丽[8](2009)在《唐僖宗昭宗朝政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枢政局”,是指君主专制社会中的皇权政治在运行中的具体形态,包括以皇权为中心的、服务并服从于皇权的权力系统与利益集团所处的一种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的演进状况。本文以僖宗、昭宗朝的中枢政治为研究中心,主要探讨晚唐之际僖宗、昭宗朝中枢政局的演变过程。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相关的学术研究概况、本文的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旨在使读者对相关课题的整体研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第二部分,论述僖宗之前的中枢政局。首先追溯唐廷在中枢政治方面的变化,使读者对唐后期中枢体制的演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指出这一时期的中枢体制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的征兆,从而为后文的研究做铺垫。第叁部分研究依据相关材料的记载,借鉴前辈学者的成果,阐述了僖宗朝政局的演变过程。表明:僖宗幼年即位,为宦官权势在此时期的极度膨胀提供了可乘之机,田令孜大权在握,并且在实际上侵夺了部分皇权之后,宦官在中枢权力分配格局上处于支配地位。这种局势完全打破了晚唐长期存在的皇权、相权和宦官叁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抗衡的政治格局。但这种格局随着黄巢起义和藩镇军事集团的介入再次发生了变化,藩镇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新军阀。在朱玫之乱后,藩镇势力以武力形式卷入了皇权、相权利权宦之间的权力之争,使此后的政治斗争更加复杂化,从而为唐朝中枢政局增加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僖宗朝时期,唐后期形成的二元体制已名存实亡。第四部分专论昭宗朝的中枢政治。风华正茂的昭宗虽也是由权宦所拥立,在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统治的方略,并着手对中枢体制进行了一番调整,但随着皇权的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以及神策中尉和枢密使权力的继续膨胀,使得昭宗朝宦官秉权的局面进一步深化。在南衙北司之争中,无论是南衙还是北司,都已经失去了独立的政治地位,而沦为强大藩镇集团在朝廷中的代言人,这是这一时期南衙北司之争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之处。这种现象的出现,实质上是李唐皇室政治地位急剧下降的表现,其失去了作为中央政府的政治意义,最终唐朝走向了灭亡。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二:一是从政治演变的视角入手,对学术界忽视的晚唐政治进行了深入探索,首次系统论述了僖宗昭宗二朝的政治格局,加强了政治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二是对影响僖昭二朝政治的各种政治势力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加强了对晚唐政治史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何必如[9](2003)在《财税史演义(第一二五回) 唐僖宗声色狗马 李德裕毁寺灭佛》一文中研究指出873年秋,懿宗死,李儇在大宦官田令孜的扶持下登基,即僖宗。李儇是个花花公子,喜欢声色狗马,斗鸡打球,上台后习性未改,自称是球场上的状元。田令孜本是管御马的小官,以常陪李儇打球玩狗,被越级提升为神策军将军,统率禁军。僖宋称为“阿父”,可见宦官骄横到何等地(本文来源于《四川财政》期刊2003年02期)

唐僖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人入蜀是文学史上的客观现象。唐僖宗朝文人入蜀,不仅有利于保存中原文化,更促进了巴蜀文学与外来文学的交流融合从古至今,文人入蜀现象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但尚有一定的拓展空间,特别是僖宗朝文人出入蜀地频繁,却并未得到学界相应的审视。然而,唐僖宗时期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历史际遇,又对蜀地在唐末五代乃至宋代的文坛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唐僖宗朝文人入蜀概况是管窥唐末五代入蜀移民潮的起点,有利于我们从文人与文学的角度,分析蜀地文学的崛起与爆发。本文立足于唐僖宗朝文人入蜀的史料收集与整理,结合入蜀文人在蜀中的交游与创作,把握文人在唐末乱世下的普遍命运与主观选择,揣摩僖宗朝入蜀文人的心理变化。本文正文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唐僖宗朝的混乱政局以及僖宗幸蜀始末。任何文学活动的发展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政治与社会的客观因素出发,才能把握住文人在乱世中的普遍心理。本章从唐僖宗即位以来所面临的国库告急、宦官专权以及外患内忧的遗留局面出发,阐析唐僖宗南下蜀川的客观政治原因。另一方面,唐僖宗朝文人入蜀又受到帝王南幸的极大影响,因此本章还涉及了唐僖宗入蜀及其出幸路线。只有综合把握时势政局和帝王幸蜀这两个重要因素,才能完整梳理出文人入蜀的缘由及其心态。第二章,探析唐僖宗朝文人入蜀与离蜀之现象。从入蜀文人的数据统计来看,虽然唐僖宗朝存在大规模的文人入蜀行动,但不同时期文人入蜀的数量却呈现高低峰值变化。本章把唐僖宗朝文人入蜀切分为叁段,总结梳理出唐僖宗入蜀前、入蜀时与离蜀后,入蜀文人在数量、人员构成、入蜀途径上的变化情况,在第四节的内容中,概括总述文人在蜀地的去留问题,为僖宗朝文人入蜀之行为做一个圆满的归结。通过对文人入蜀与出蜀的行为动机分析中,突出政治原因对文人入蜀的刺激作用。第叁章,论述对象为唐僖宗朝入蜀文人的蜀中创作。文人入蜀的目的,除了史料中的零星记载,还可于文人在蜀中的文学创作上窥知。文人在蜀地的书写与漫游,使蜀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高地,留存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本章把入蜀文人的创作分为个人抒写、交游寄赠与幕府干谒叁方面,从分析入蜀文人的创作中,既可体会文人的情感与心理,又能了解文人在蜀地的交游情况,还可获知唐僖宗时期蜀地的政治境遇。同时,这些传情达意的文学作品,又都深深打下蜀地的烙印,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第四章,分析论证唐僖宗朝文人入蜀的影响。首先,唐僖宗朝带来的大移民不仅促进了蜀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更带来了蜀地政治命运转折的契机。其次,文人群体入蜀现象成为蜀文学在五代发展壮大的力量积累,文人对蜀地产生了不同以往的“归家”情节。再次,文人、文学、文化在蜀地的传播与扩散,形成了蜀地文学的自生力,为五代西蜀词学与宋代蜀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渐渐形成了“自古文人皆入蜀”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僖宗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洋.唐僖宗至哀帝时期墓志释文校补[D].河北大学.2018

[2].陈瑶.唐僖宗朝文人入蜀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沈淦.黄夫人勇驳唐僖宗[J].山西老年.2017

[4].金石.《走访关中帝王陵》之唐僖宗陵[N].西安日报.2017

[5].郭海文.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公主考[J].碑林集刊.2016

[6].石俊志.唐僖宗整顿钱币保管业——唐宋时期钱币保管业的堕落[J].当代金融家.2014

[7].王使臻,张建勇,苗玉栋.唐僖宗光启叁年避难汉中返京行程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梁丽.唐僖宗昭宗朝政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9].何必如.财税史演义(第一二五回)唐僖宗声色狗马李德裕毁寺灭佛[J].四川财政.2003

标签:;  ;  ;  ;  

唐僖宗论文-李丹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