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魏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魏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文献综述

魏颖[1](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3—12月就诊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试验组,另将同期医院收治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85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血管的内径、IMT,观察是否存有斑块形成等,比较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颈动脉斑块形成、IMT增厚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试验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IMT增厚发生率会随着脑卒中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颈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观察到颈动脉内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可检测到颈动脉的IMT。(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6期)

曾宏亮,曾祥俊[2](2019)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凝血功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使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着效果,可以提高血清Hcy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IM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2期)

康钦,王豪,宋嫣,邓雅琴[3](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58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其中对照组168例为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卒中组290例为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析2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不同狭窄程度发生率。结果卒中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 <0. 05),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程度与缺血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检出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何伟明,支春妹,李少君[4](2019)在《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CAS)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以50例确诊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0例确诊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MT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增厚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IMT厚度为(1.25±0.21) mm,积分为(2.61±0.4)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0.63±0.09) mm、(1.22±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总数为78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2个,软斑发生率为59.0%、混合斑发生率为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和2.4%,硬斑发生率为2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为(3.02±0.23) mm、面积为(0.49±0.14) cm~2、血管狭窄率为(68.3±11.2)%,均明显大于或高于对照组的(2.01±0.12) mm、(0.30±0.04) cm~2、(44.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MT、CAS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对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续瑞[5](2019)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5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人员150例作为本次参照组,对人群内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颈动总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中膜厚度、平均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均高于参照组,且P <0.05,具有探析价值。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检查,能够有效查出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及时排查出高血压前期高危人群,做好病症形成的风险规避措施,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陈晓栋,王璎瑛[6](2018)在《老年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左心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的形成是否相关。方法选取门诊老年病人461例,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数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的收缩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a)]以及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口血流E峰(E)、二尖瓣口血流A峰(A)、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E/Ea]。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病人左室EF、FS下降,Sa、Ea、E/A减小,A、E/Ea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颈动脉斑块数量与心功能减退程度具有相关性(P<0. 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预示着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减退,颈动脉斑块负荷增加与左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减退呈明确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袭龙祥,袁秀娟,姜学文,田孝彬,王伟[7](2018)在《超声检测颈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120例普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内颈总动脉(CCA)与股总动脉(CFA)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试图探讨普通健康人群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差异。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颈总动脉的IMT与股总动脉的IMT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0.68 mm vs 0.75 mm,p<0.01);股总动脉中斑块形成的几率显着高于颈总动脉(46.7%vs 29.2%);48.2%的研究对象同时存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仅在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中的几率分别为40.2%与19.6%;若仅考虑纤维脂质分离的斑块时,股总动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47.2%vs 25.6%)。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健康一般人群中超过40%的人群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于股总动脉而非颈总动脉中。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确认在心血管疾患风险评估筛查中引入股总动脉超声检查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7期)

刘志,李改,李冰,刘洋[8](2018)在《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0例,心源性脑梗死(CI)组55例;以同期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排除既往脑卒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IMT、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或颈内动脉)。结果研究组IMT以及IMT增厚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AI组、LI组均显着高于CI组(均P<0.01);斑块形态分析显示,AI组、LI组多发斑块及不规则斑块发生率显着高于CI组(均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缺血性脑卒中AI与LI患者发病早期应高度关注;AI/LI斑块特点或许可以作为区别AI/LI患者与CI的参考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娜娜,陈述林[9](2018)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降糖方案分成3组: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组)55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46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6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资料、血脂[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BMI及治疗后BMI、TG、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的BMI较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高,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TG、TC水平低于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TG水平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TC、HDL-C、CIMT低于治疗前,胰岛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CIM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小患者的CIMT,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章湉[10](2017)在《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择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78例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另选68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颈动脉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卒中组IMT增厚率为88.5%,斑块形成率为7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4.7%(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位置及狭窄情况,可早期预警此类疾病,尤其对于高龄人群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7年24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凝血功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使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着效果,可以提高血清Hcy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IM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参考文献

[1].魏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J].医疗装备.2019

[2].曾宏亮,曾祥俊.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康钦,王豪,宋嫣,邓雅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4].何伟明,支春妹,李少君.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9

[5].杨续瑞.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陈晓栋,王璎瑛.老年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8

[7].袭龙祥,袁秀娟,姜学文,田孝彬,王伟.超声检测颈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8].刘志,李改,李冰,刘洋.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点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9].黄娜娜,陈述林.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

[10].章湉.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医疗装备.2017

标签:;  ;  ;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论文-魏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