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向因果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还原个体主义,不可还原性,下向因果,多重实现
下向因果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邝茵茵,范冬萍[1](2014)在《非还原个体主义的论证困境——为不可还原性与下向因果关系的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R.Keith Sawyer提出非还原个体主义并利用Fodor的多重实现和狂野析取论证为不可还原性和下向因果关系辩护,但遇到了论证困难。Fodor的论证无法排除社会性质到个体性质的部分可还原或局部可还原的可能性,而且其论证本身主要是论证了特殊科学的自主性,并不足以证明下向因果关系。导致非还原个体主义论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对依随关系解释模型的过分依赖。第二,心物关系与社会——个体关系未必是平衡的,把非还原物理主义完全移植到社会领域作的论证尚缺解释力。第叁,缺乏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的解释模型。因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放弃依随关系的静态模型而采用动力学模型;修正认识论上的强突现观点;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论证必须分清叁个层次和叁种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范冬萍[2](2012)在《突现与下向因果关系的多层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笛根关于复杂系统的突现与下向因果关系的叁阶梯观点具有启发意义,但忽略了负反馈的思想。因此,在笛根的正反馈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标准的控制论形式提出一个带两个正因果链和叁个负反馈环,并向更高反馈环开放的控制图式,可以更好地概括和理解具有多层级控制关系的突现及其下向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范冬萍,颜泽贤[3](2011)在《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性科学的发展重新掀起了突现研究的新浪潮,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探索突现的下向因果关系。在心灵哲学中,许多学者对依随突现、因果突现、模拟突现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分析,形成了一种将下向因果关系与复杂系统突现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进路,可称之为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研究。(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范冬萍[4](2005)在《论突现性质的下向因果关系——回应Jaegwon Kim对下向因果关系的反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混沌、人工生命、神经网络等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突现”(emergence)这个曾被视为具有“神秘性”的概念重获新生,成为当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题。以研究复杂性着称的美国圣菲研究所明确提出:(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05年07期)
下向因果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笛根关于复杂系统的突现与下向因果关系的叁阶梯观点具有启发意义,但忽略了负反馈的思想。因此,在笛根的正反馈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标准的控制论形式提出一个带两个正因果链和叁个负反馈环,并向更高反馈环开放的控制图式,可以更好地概括和理解具有多层级控制关系的突现及其下向因果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向因果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邝茵茵,范冬萍.非还原个体主义的论证困境——为不可还原性与下向因果关系的辩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
[2].范冬萍.突现与下向因果关系的多层级控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
[3].范冬萍,颜泽贤.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J].哲学研究.2011
[4].范冬萍.论突现性质的下向因果关系——回应JaegwonKim对下向因果关系的反驳[J].哲学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