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评价论文-詹荣富,吴军,黄立军

伙伴评价论文-詹荣富,吴军,黄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伙伴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慧供应链,供应商,交叉评价,竞争视野

伙伴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詹荣富,吴军,黄立军[1](2019)在《智慧供应链模式下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供应链是供应链创新的一种管理模式与哲学思想,选择更匹配兼容的供应商是重塑智慧供应链的关键。文章借鉴华为公司的供应商管理实践,基于竞争视野优化和交叉评价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1]),构建了智慧供应链模式下供应商的"市场、技术、资本、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应用,得出供应商评价结果。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很好地避免了供应商评价中信息不完全、指标构成复杂及多属性关联等不利因素,能够实现计算机上的"智能"评价。(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10期)

顾丽萍[2](2019)在《“伙伴式学习”教学流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思考和实践叁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叁是学校能为培养这些人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务?而学校课程建设,就是寻找培养人的路径和方法,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有两个方向:一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后,根据国家课程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改进和实施,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它是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李娜[3](2018)在《基于AHP的院校视角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伙伴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职业院校如何选择更为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文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从企业规模、品牌建设、企业规划、人事情况和人才需求五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量化分析,构建校企合作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30期)

赵志彬,赵芸莹[4](2018)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GA-BP模型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多、指标之间存在信息重迭问题,以及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由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而构成的评价模型。以企业E为实例,设计以主成分分析挑选评分首要影响指标,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评价模型,评分与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评分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评分值与企业E的实际专家打分吻合良好且训练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可作为合作伙伴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8年12期)

刘徽,刘博[5](2018)在《高职院校浅层次校企合作的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校企合作伙伴选择是校企合作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浅层次校企合作类型为基础,针对松散型校企合作和伙伴型校企合作,分析浅层次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表现方面和利益诉求等,从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分别构建松散型校企合作和伙伴型校企合作的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贾崇,王志宏,赵雷[6](2018)在《基于个性化考核与民主评价的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将个性化考核的思想引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合作伙伴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以体现企业优势的个性化权重设立方式对候选企业进行考核,并汇集企业在不同企业权重视角下的综合意见作为民主评价的结果进行排序。以此为PPP项目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本合作伙伴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程芳[7](2018)在《基于灰色聚类评价的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PPP项目的现状,发现PPP在各国的发展参差不齐,而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故计划将叁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法运用于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得出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可以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实现。在总结前人对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整理出50个关键指标,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整合出合作伙伴选择的20个二级指标,归属于8个评价一级指标。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20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通过比较灰色聚类评价中的各种方法,得出叁角白化权函数更适用于本此研究。在上述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文设定了4个灰类,最终用叁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灰色聚类评价。本文以一个具体项目为案例,也是通过问卷调查,请PPP行业内的专家对6家企业的8个重要二级指标进行客观打分。采用SPSS18.0对评分指标进行鉴定后,应用灰色系统模型,最终通过叁角白化权函数得出结论。本文是在前人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模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产物,旨在探索通过理论模型运用于日常工作,尤其是对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这种指标繁多、不确定性大、决策意义重大的领域具有开拓思维的引导意义。同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目前仅通过叁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评价这单一方式来决策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没有通过多种模型来分析评价结论的差异性。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将探索多种互补模型共同对指标进行评价,以期得出的结论更具可靠性,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实践。(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明月[8](2018)在《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农超对接”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指明了方向。“农超对接”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经过近10年的发展,“农超对接”的优势逐渐显现,实现了农户、超市和消费者的多方共赢,使生产端与销售端联系更为紧密,市场反应更为灵活,质量追溯更为容易,但“农超对接”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对接不顺畅、合作不协调、收益分配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使参与者对“农超对接”的效果产生了怀疑。那么,“农超对接”对农产品流通是否有效果?效果有多大?不同“农超对接”供应链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哪些因素对“农超对接”效果产生影响?如何优化“农超对接”效果?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为实施“农超对接”供应链全程监控、确保供应链个体行为与整体目标相一致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合作伙伴视角,遵循“现状分析→指标构建→实证评价→影响因素分析→提升与优化”的研究思路:(1)结合供应链、委托代理、规模经济等理论,深入系统认识“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基本问题。(2)在全国多省大量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排序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参与“农超对接”的动机、意愿、行为及影响因素,以系统了解“农超对接”的现状,为后序评价提供必要的逻辑基础和参照系。(3)依据绩效评价理论,构建“农超对接”供应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叁阶段DEA模型对“农超对接”供应链效果进行实证评价,识别不同供应链条(产品、业态)之间的效果差异。(4)建立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效果的理论框架,明确“农超对接”效果的制约因素,借助Tobit模型和ISM模型具体测度各因素对效果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5)运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提出优化“农超对接”供应链效果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合作伙伴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存在明显差异,其参与意愿主要受对接优势、对接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超市的参与意愿最强烈,81.7%的超市有明确的参与意愿,合作社和农户的持续参与意愿相对低,仅有64.14%的合作社和59.9%的农户有明确的参与意愿,充分印证了超市在“农超对接”中的核心带动作用。第二,运用平衡积分卡模型和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基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从内部经营维度、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学习成长维度、对接关系维度构建了“农超对接”效果评价叁级指标体系。其中,内部经营维度考察“农超对接”综合能力,财务维度考察获利能力,顾客维度考察竞争能力,学习成长维度考察可持续能力,对接关系维度考察协调能力。第叁,“农超对接”综合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不同类型的产品、不同业态的超市参与“农超对接”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从样本总体来看,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7310,为最优效率水平的73.10%,效率值变化大致呈现“N”型变化,规模效率较低是“农超对接”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另外,50.64%的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状态,仍有84.24%的样本未处于效率前沿面上。从不同类型产品来看,按照效率值排序为:水果(29)蔬菜(29)蛋奶日配(29)半成品(29)水产品(29)肉禽,半成品、肉禽和水产品主要处于规模报酬上升期,但有效单元比较低。从不同业态超市来看,按照效率值排序为:综合超市(29)大型商超(29)专卖店(29)社区超市(29)便利店,便利店处于低效状态,但处于规模报酬上升期。第四,“农超对接”各项投入和产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现象,且不同类型的产品、不同业态的超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单项指标来看,为达到最优投入和产出,需要减少27.12%信息资源投入和27.32%的柔性资源投入,还需要提高9.62个百分点的毛利润;从不同类型的产品来看,水果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度较低,肉禽和水产品的整体冗余和产出不足度则较高;从不同业态超市来看,便利店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度较高,综合超市和社区超市的整体投入冗余程度相对较小,专卖店的整体产出不足度较低。第五,“农超对接”效果受供应链形成、运行、管理和监督四个环节的12个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物流设施、交货验货、结算付款和业务能力是表层直接因素;定价方式、人员配备、违约处罚和收益共享是中层间接因素;合作了解、合作意愿、合作方式和规章制度是深层根源因素。第六,“农超对接”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应包括供应链个体行为规范、供应链条升级演化和外部环境优化叁个方面。从供应链个体角度,应规范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不同环节的行为。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要促进供应链向深度、协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演化。从供应链外部角度,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扶持和相关组织的帮助功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9)

杨秀兵[9](2018)在《基于改进AHP法的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务分包商是建筑施工产业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合格劳务分包商的选择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等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选择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声誉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选题背景,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其次,论文对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调查问卷分析,构建了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第四,文章通过分析传统AHP方法优缺点,选取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改进了AHP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改进型AHP分析方法的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模型。最后,论文选取了具体案例验证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论文研究建立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意义在于:为建筑施工企业选择评价建筑劳务分包商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评判选择标准以及可操作性的方法,用于指导建筑施工企业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的具体选择评价工作,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选择更优秀的劳务分包商,确保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劳务分包商管理提供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左静,王德才,冯俊文[10](2018)在《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建立工会的企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伙伴关系视角构建新时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评价体系,提出包括员工参与、工作激励、沟通与发展和雇佣保障四个一级指标,直接参与、工会参与、工作柔性、绩效反馈、薪酬设计、利益分享、员工发展、沟通平台和权益保障等10个二级指标,29个叁级指标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叁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对建立了工会的328家企业2396名员工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指数整体得分较高。对不同地区、所有制和行业比较分析发现,天津地区的和谐劳动关系得分显着高于深圳,但主要体现在员工参与指数、沟通与发展指数和雇佣保障指数叁个方面,不同行业间的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并没有显着差异,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指数较高。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现状,为新时代企业构建与提升和谐劳动关系的管理能力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伙伴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思考和实践叁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叁是学校能为培养这些人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务?而学校课程建设,就是寻找培养人的路径和方法,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有两个方向:一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后,根据国家课程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改进和实施,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它是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伙伴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詹荣富,吴军,黄立军.智慧供应链模式下供应商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研究[J].综合运输.2019

[2].顾丽萍.“伙伴式学习”教学流程与评价[J].教育.2019

[3].李娜.基于AHP的院校视角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伙伴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赵志彬,赵芸莹.基于主成分分析的GA-BP模型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J].商场现代化.2018

[5].刘徽,刘博.高职院校浅层次校企合作的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

[6].贾崇,王志宏,赵雷.基于个性化考核与民主评价的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J].项目管理技术.2018

[7].程芳.基于灰色聚类评价的PPP项目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工业大学.2018

[8].张明月.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农超对接”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9].杨秀兵.基于改进AHP法的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8

[10].左静,王德才,冯俊文.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建立工会的企业为例[J].经济管理.2018

标签:;  ;  ;  ;  

伙伴评价论文-詹荣富,吴军,黄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