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应激论文-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

文化适应应激论文-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适应应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适应,适应不良,应激水平,因素分析

文化适应应激论文文献综述

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1](2013)在《武警士兵的适应不良感及与文化取向、应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武警士兵的适应不良感的现状以及与不同文化取向、应激的关系,为士兵适应不良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某武警部队士兵725人(1年兵龄334名,2年兵龄231名,3年兵龄160名),用普遍适应不良量表(Gm)、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ICS,包括垂直个人主义(VI)、水平个人主义(HI)、垂直集体主义(VC)、水平集体主义(HC)4个分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进行测评。结果:1年兵龄士兵的Gm和PSET得分低于2、3年兵龄的士兵[(8.2±3.7)vs.(10.5±4.9)、(10.6±5.0),(48.1±8.7)vs.(52.1±10.9)、(51.4±10.4);均P<0.01]。被测武警士兵的Gm得分与VI得分呈负相关(r=-0.15,P<0.01),Gm得分与PSET、HC得分呈正相关(r=0.47、0.34,均P<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得分与Gm得分正相关(β=0.14),VI得分与Gm得分负相关(β=-0.15),HC×PSET、VI×PSET、VC×PSET与Gm得分的回归关系成立(β=0.12、-0.04、-0.23,均P<0.01)。路径分析显示,应激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垂直个人主义、垂直集体主义、水平集体主义与普遍适应不良感的关系,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1.05,P=0.305,RM SEA=0.009、NFI=0.997、RFI=0.984、IFI=0.987、TLI=0.969、CFI=0.987。结论:本研究提示,士兵的兵龄越长,其适应不良感的水平越高。持有垂直主义文化取向的武警士兵可能较易适应部队文化环境;在应激状态下,持有水平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武警士兵可能较难适应部队的文化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宋爱芬,石川利江[2](2012)在《在日中国留学生异文化适应中的应激与社会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在日中国留学生各滞在期内的应激源、应激反应及社会支持的特点,提出援助对策。方法:问卷共调查161个样本,有效样本158个。结果:经济开支和学业问题是在日中国留学生持续稳定的应激源。与滞在6个月内者相比,25个月以上者(P<0.01)、37个月以上者(P<0.05)的骨骼肌肉应激反应更高;相比滞在6个月内者和7-12月者,25个月以上和37个月以上的留学生感到"在日本国人"的支持更高(P<0.05)。滞在37个月以上者,才能明显感到"日本人"的支持(P<0.05)。留学生的语言适应和学业发展对所有应激反应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扩大奖、助学金的发放面,借助日本学生的语言帮助和留学生互助,深化两国间的交流,选择"居家留学"、增进心理互容等措施,有利于促进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本文来源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立伟[3](2012)在《在昆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昆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水平为中等,其中,东南亚、南亚国家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水平和心理适应水平均明显低于欧美和东亚国家的留学生;调查认为留学生汉语言水平、年龄、社会支持、性格等因素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应激的主要成因。(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期刊2012年04期)

许琳[4](2010)在《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一直是研究热点,中国留学生常常遭遇的跨文化适应难题包括语言关、学习关、信息滞后、经济条件、心理问题比如跨文化交际困难以及歧视等。中国自清末以来一直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留学生,五四运动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更是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前往法国。如今,法国已经成为留学生接纳大国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前往求学。而有关留法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以留法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及文化适应水平有何关系(2)情绪调节策略和文化适应应激及文化适应水平有何关系(3)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法语水平等,对文化适应应激及文化适应水平有何影响本文采用了Berry的二维文化适应策略模式,来研究留法中国学生的情绪调节,文化适应应激,社会支持以及跨文化适应水平的关系。作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132个调研对象进行分析,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包括(1)性别,在法时间,攻读学位,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课程语言,工作经验和民族都对调研对象的在法适应情况产生影响;(2)个人所获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策略呈正相关关系;情绪调节的表达抑制策略和个人从朋友处所获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和文化适应应激呈正相关关系;(3)文化适应应激和文化适应水平和个人法语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个人法语水平和文化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关系。(4)表达抑制策略和文化适应水平两个因素可以预测文化适应应激,而文化适应应激可以预测文化适应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0-05-01)

张艳[5](2009)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应激因素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他们在中国会碰到诸如语言、学业、人际的和经济等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帮助他们减轻文化适应应激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就变得很重要。本文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了解在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的现状,二是探索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的因素。本文的受试者是94名正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作者在借鉴Sandhu & Asrabadi的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量表,调查了这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应激情况;并在借鉴Sarason, Shearin, & Pierce的社会支持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量表来测量受试者对自己得到的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在借鉴Cross (1995)和Seongjik(2008)的语言水平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测量受试者的汉语能力的量表。作者随机抽取了5名留学生对其进行了访谈,目的在与了解受试者的汉语学习和使用情况。随后,作者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并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和信度;皮尔森相关分析被用来检验留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满意度和汉语水平与文化适应应激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被用来检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应激在每一种人口统计因素的不同分组上是否存在显着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来华留学生的适应应激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因受到的歧视和仇恨产生的适应应激是其适应应激的主要来源;2)社会支持满意度和文化适应应激呈显着负相关的关系;3)汉语水平与文化适应应激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着;4)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应激水平根据来华时间长短和所获得的财政支持不同有显着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所属大洲、婚姻状况和攻读学位没有显着差异。本文研究结果的启示是:学校应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严文华[6](2007)在《跨文化适应与应激、应激源研究:中国学生、学者在德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在德国的中国学生/学者跨文化适应与应激源和应激之间的关系。其中,跨文化适应分为总体、人际及学习/工作适应叁方面,应激源分为社会和学习/工作两方面,而应激则有文化、心理和生理叁个层面。被试为99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及访问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除工作/学习应激与总体适应没有显着负相关之外,应激源与叁方面的跨文化适应均显着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了同样的趋势。在应激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上,适应良好的被试应激水平较低。总体适应能够预测文化、生理及生理应激。(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文化适应应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在日中国留学生各滞在期内的应激源、应激反应及社会支持的特点,提出援助对策。方法:问卷共调查161个样本,有效样本158个。结果:经济开支和学业问题是在日中国留学生持续稳定的应激源。与滞在6个月内者相比,25个月以上者(P<0.01)、37个月以上者(P<0.05)的骨骼肌肉应激反应更高;相比滞在6个月内者和7-12月者,25个月以上和37个月以上的留学生感到"在日本国人"的支持更高(P<0.05)。滞在37个月以上者,才能明显感到"日本人"的支持(P<0.05)。留学生的语言适应和学业发展对所有应激反应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扩大奖、助学金的发放面,借助日本学生的语言帮助和留学生互助,深化两国间的交流,选择"居家留学"、增进心理互容等措施,有利于促进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适应应激论文参考文献

[1].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武警士兵的适应不良感及与文化取向、应激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

[2].宋爱芬,石川利江.在日中国留学生异文化适应中的应激与社会支持[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

[3].刘立伟.在昆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成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

[4].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5].张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应激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6].严文华.跨文化适应与应激、应激源研究:中国学生、学者在德国[J].心理科学.2007

标签:;  ;  ;  ;  

文化适应应激论文-邹涛,魏华,陈静,付胡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