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灾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电池,热灾害,危险特性,民用航空
热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贺元骅,郭君,王海斌[1](2019)在《民航锂电池运输热灾害危险特性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民航运输锂电池安全性的严峻形势,以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热失控危险性为主题,通过对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相关实验进行分析,综述了锂电池在民机货舱、客舱等不同部位发生热灾害时的火灾危险特性。同时,探索飞行环境下锂电池火灾危险性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民航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童琦,丁龙,纪杰,万少安,李孝华[2](2019)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棉麻库热灾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棉麻库热灾害的致灾因子和致灾模式,对棉麻库的热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棉麻库火灾风险定量评估的拓扑结构,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棉麻储备库热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分析和识别棉麻储备库致灾安全隐患和危险有害因子,揭示国家棉麻储备库多灾害演化过程中的防治关键环节,建立棉麻储备库热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孙强[3](2018)在《低压环境对锂电池热灾害扩展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U1633203)“民用飞机货舱细水雾灭火关键技术与实验验证”支持。针对锂电池火灾事件在民航旅客携带及货运过程中频繁发生现状,重点关注热失控在多节锂离子电池间扩展蔓延过程,通过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对比分析,研究低压环境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扩展的特性机理。参考国外相关研究实验的设计布置,在高高原(4290 m)全尺寸增减压标准飞机货舱实验舱内开展实验,以某国产18650型锂离子电池(容量2600mAh)为研究对象,控制电量为100%,电加热触发热失控反应。分别对比研究101kPa和30kPa两种压力环境下进行多次热失控扩展重复实验,揭示低压环境对热失控扩展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特性。结果表明:(1)热失控扩展蔓延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触发能量条件,环境空间的封闭越好、散热性越差、初始触发能量越大越易形成扩展;(2)101kPa常压下热失控扩展始终伴随着剧烈喷射火、射流火、燃爆等火行为,30kPa低压下难以形成燃烧、爆燃等行为,只有喷射火星和快速释放可燃烟气的交替过程。(3)从危险性角度分析,常压下燃爆等剧烈火行为产生的高温火灾危险性较大,30kPa低压下释放气体未经燃烧反应,CO等毒害性及形成预混气体的爆炸危险性较大。(4)总结热失控扩展规律并阶段化分析,揭示电池自发热产热功率T′(t)特性;低压环境对扩展规律无影响,但扩展时间会变长;并总结热失控扩展蔓延顺序规律、及能量传递方式。(5)101kPa下剧烈燃烧爆燃高温区在火焰底部约1170℃,距电池60cm高处约760℃。30kPa低压下中心垂直方向高温区域较少,对环境温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期刊2018-04-10)
王帅,卢业虎,王丽君,尤禅懿[4](2018)在《热灾害环境对形状记忆消防服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消防员或应急救援人员需要穿着特定的热防护服以保障人身安全。在防水透气层与舒适层之间设置若干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构筑动态隔热消防服面料组合。采用热平板仪和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模拟高温热接触和低辐射热灾害,测量分布于各面料层间的温度。对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形成的空气层对热防护织物的动态隔热作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采用一个弹簧正中排列及3个弹簧对角线放置的隔热效果最为显着,可适用于两种热环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排布方式从而设计性能优越的智能消防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沈愈[5](2017)在《城市热灾害与全球变暖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7月5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宣布出梅以来,上海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其间降水少、无台风影响,更是加剧了高温酷暑的强度。截至7月28日,上海已连续11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7℃,其中7月21日达到40.9℃,均打破徐家汇站有气象记录以来144(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7-30)
杨靖[6](2015)在《基于OPC和.NET技术的热灾害监控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发热源的普及,热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必须对其加以有效监控。目前针对热灾害进行监控的专用监控软件较少,由于热灾害监控对象容易发生变化,本热灾害监控软件结合工业通用监控软件优点进行设计,具有可扩展、易配置及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在调研热灾害基本特征之后,设计出基于OPC DA规范和.NET技术的热灾害监控软件。热灾害监控软件工作在叁层网络结构中,它向上位机通过OPC服务器提供通信接口,而通过OPC客户端从下位机获取热灾害数据,下位机则通过MODBUS通信协议、TCP MODBUS通信协议以及TCP/IP等通信协议从现场设备采集数据。热灾害监控软件采用WPF用户界面框架,并结合Fluent、Avalondock等第叁方控件设计出适合热灾害监控的用户界面。热灾害监控软件对热灾害气体浓度、环境温度以及红外线视频数据进行监控,其数据存储模块以叁种方式实现,用户配置数据存储在XML文件中,实时气体数据存储在内存数据库中,而热灾害历史数据存储在My SQL数据库中。本文对热灾害监控软件的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显示界面模块分别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29)
许丹[7](2014)在《动力锂电池热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方法探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在电动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热灾害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锂电池火灾事故的分析总结,从动力锂电池热灾害的致灾机理、蔓延过程、后果及影响等方面对其热安全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动力锂电池热灾害防控方法,通过改善电池材料热稳定性来抑制热失控的发生,使用安全电解液电解质来避免电池的燃烧和爆炸,采用新型灭火材料来控制热灾害的蔓延,设计新型灭火系统来扑灭初期火灾,开发新型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来监测锂电池的全寿命周期安全使用。(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1)
郑旭霞[8](2013)在《杭州市旱热灾害对茶树的影响及灾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8月,杭州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酷暑天气。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范围广、降水少、蒸发大,全市各区、县(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热灾害,对茶叶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天气特点根据杭州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杭州市2013年(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李德威,郝海健,刘娇,周洋,陈桂凡[9](2013)在《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叁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3年06期)
陈桂凡,郝海健,冯旻譞,纪星星,陈继乐[10](2013)在《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南地区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灾害链的分析,发现"4·20"芦山地震震前出现了一系列与该灾害链相关的热异常现象,即:川滇地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跨年度干旱,并伴随森林大火,2012年5月中旬局地开始出现暴雨洪涝,还引发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3年初南方多地相继出现大雾、低温、冻害、雪灾,在此期间,川滇地区还发生了一系列4.0~6.0级范围内中强地震,随后于4月20日发生了芦山地震。此外,通过芦山地震考察,发现震前8~6h内出现喷水冒砂、天气闷热、狗狂吠等宏观异常,地震的同时震中地区出现爆炸、冒烟等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芦山地震成因并非断层错动,而是地下热异常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同时,结合西南地区热灾害链结构推测,西南地区近期内仍将有强震发生。(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3年06期)
热灾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棉麻库热灾害的致灾因子和致灾模式,对棉麻库的热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棉麻库火灾风险定量评估的拓扑结构,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棉麻储备库热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分析和识别棉麻储备库致灾安全隐患和危险有害因子,揭示国家棉麻储备库多灾害演化过程中的防治关键环节,建立棉麻储备库热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贺元骅,郭君,王海斌.民航锂电池运输热灾害危险特性综述[J].民航学报.2019
[2].童琦,丁龙,纪杰,万少安,李孝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棉麻库热灾害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3].孙强.低压环境对锂电池热灾害扩展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8
[4].王帅,卢业虎,王丽君,尤禅懿.热灾害环境对形状记忆消防服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沈愈.城市热灾害与全球变暖同步[N].文汇报.2017
[6].杨靖.基于OPC和.NET技术的热灾害监控软件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
[7].许丹.动力锂电池热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方法探讨分析[C].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4
[8].郑旭霞.杭州市旱热灾害对茶树的影响及灾后思考[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3
[9].李德威,郝海健,刘娇,周洋,陈桂凡.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J].地学前缘.2013
[10].陈桂凡,郝海健,冯旻譞,纪星星,陈继乐.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J].地学前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