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杀虫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豚草,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超声波提取
杀虫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闫恩维,张国财,胡伟,张国珍,贾国新[1](2016)在《豚草杀虫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毒力测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杀虫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有5种提取方法:榨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温浸法、冷浸-超声联合提取法,其中以冷浸-超声联合法得到的豚草粗提物最多,为25.35g/200g,其次为超声波提取法,得到豚草粗提物24.86g/200g,榨汁法由于使用新鲜豚草作原料,粗提物仅为18.52g/200g,为最少。5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依次为冷浸-超声联合法>超声波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温浸法>榨汁法,提取率最高的是冷浸-超声联合法为12.68%,超声提取法为12.43%,2种提取方法提取率较为接近。从提取时间上分析,同样是200g原料,榨汁法、超声波提取法所用时间较短,而温浸法、冷浸-超声联合法需要时间较长,超声提取法较为最佳提取工艺。利用豚草提取液稀释不同倍数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进行毒力测定可知,以冷浸-超声波联合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杀虫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可达77.79%和75.56%,两者毒力测定结果差异不显着,综合考虑认为超声波提取法为最经济、便捷、有效的提取方法。(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7期)
杜文贤[2](2016)在《胡桃楸酚氧化酶及杀虫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核桃(Juglans regia)同属植物,富含酚类化合物,有关其杀虫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模式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昆虫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重要酶——酚氧化酶为活性研究靶点,寻找胡桃楸青果皮(青龙衣)及核桃叶中潜在的活性成分。(1)本文首先以酚氧化酶为靶标,考察不同月份、不同提取溶剂的青龙衣提取物及其叁种醌类化合物(胡桃醌、甲萘醌、1,4-萘醌)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 L.)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两种试虫杀虫活性验证。结果表明,70%乙醇青龙衣提取物各月份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月份(IC_(50)=5.292 g·L~(-1))<6月份(IC_(50)=6.947g·L~(-1))<8月份(IC_(50)=17.719g·L~(-1));小菜蛾杀虫实验:6、7、8月份青龙衣提取物在给药2 d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40 g·L~(-1)、2.663 g·L~(-1)、5.858 g·L~(-1),给药3 d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328 g·L~(-1)、1.386 g·L~(-1)、1.443 g·L~(-1),表明6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7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8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与酚氧化酶活性趋势基本一致。棉蚜杀虫活性实验:青龙衣提取物在给药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月份(LC_(50)=0.072 g·L~(-1))<6月份提取物(LC_(50)=0.296 g·L~(-1))<8月份(LC_(50)=1.141 g·L~(-1)),给药36 h时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月份(LC_(50)=0.022 g·L~(-1))<6月份(LC5o=0.190g·L~(-1))<八月份(LC_(50)=0.643g·L~(-1))。实验结果表明青龙衣提取物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与杀虫活性规律完全一致,且胡桃楸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证明以酚氧化酶为研究靶标,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胡桃楸中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物质。(2)为了确认活性成分所处的部位,同时更加确认以酚氧化酶为靶标的可行性,对青龙衣不同萃取相进行活性测试及棉蚜杀虫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各萃取相对酚氧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比较:石油醚萃取相(IC_(50)=4.414 g·L~(-1))<氯仿萃取相(IC_(50)=7.025 g·L~(-1))<正丁醇萃取相(IC_(50)=8.447g·L~(-1));棉蚜杀虫活性验证:给药36 h时,叁相致死中浓度比较:石油醚萃取相(LC_(50)=0.005g·L~(-1))<氯仿萃取相(LC_(50)=0.054g·L~(-1))<正丁醇(LC_(50)=0.085g·L~(-1))。杀虫活性的变化规律与酚氧化酶活性完全一致,对酶的抑制率越高杀虫活性越高。(3)利用UPLC-MS分析方法,对叁组不同溶剂提取的青龙衣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在确定酚氧化酶抑制活性差异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发掘叁组样品之间成分的差异,分析鉴定叁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溶剂青龙衣提取成分差异较大,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代谢产物上。运用PCA和PLS分析寻找叁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共找到24种差异代谢物,目前鉴定出13种,其中4种萘醌类、2种黄酮类、1种酚酸类、4种酯类及2种其他化合物。这些差异代谢物是青龙衣杀虫活性紧密相关的物质,为我们筛选杀虫活性成分提供有价值的方向。(4)与青龙衣不同,核桃叶对酚氧化酶是激活作用。在以小菜蛾为试虫时,发现核桃叶提取物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在施药时间为3 d、4 d时,6月份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作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9.561g·L~(-1)、2.485 g·L~(-1)。之后利用UPLC-MS分析方法,对存在酶活性显着差异不同生长周期的核桃叶进行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发掘叁组样品之间成分的差异,分析鉴定不同生长周期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周期成分差异较大,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代谢产物上。运用PCA和PLS分析寻找叁组之问的差异代谢物,共得到24种差异代谢物。目前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其中9种萘醌类成分、2种黄酮及苷类、1种酯类、6种其他化合物。鉴于叁组核桃叶样品对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与月份相关,且叁个月份间呈显着差异,这意味着这些差异代谢物是引起叁个月份样品对酶影响差异的原因。另外还发现在激活酚氧化酶作用下仍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从而推测这些差异代谢物可能为潜在的杀虫活性成分,为活性单体化合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5)
谢玉峰[3](2015)在《巴东醉鱼草杀虫活性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是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该属植物1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前期研究表明,巴东醉鱼草提取物和其植物精油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其提取物对多种害虫有很强的拒食活性,植物精油对多种害虫有一定的熏蒸活性,为了明确两者的活性成分,本论文采用活性示踪的方法,对巴东醉鱼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拒食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同时在生物活性测定的基础上并初步研究了植物精油中对伞花烃的作用机理,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对巴东醉鱼草的乙酸乙酯段进行了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3个黄酮类化合物(1,3-二羟基口山酮、芹菜素和木犀草素)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麦角甾醇,豆甾醇及?-谷甾醇),其中1,3-二羟基口山酮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浓度为0.2 mg/ml时对3龄粘虫24 h,48 h,72 h的拒食活性分别为80.4%,72.5%和65.3%。2.通过GC-MS对巴东醉鱼草的植物精油共分析鉴定得到20个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在烷烃中,正二十七烷含量最多,为16.17%,其次为正叁十一烷烃,含量为16.05%,脂肪酸中二十四烷酸含量最多,为2.82%。在低沸点下,其精油中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和苯甲酸甲酯,其百分比含量为13.58%和3.47%。3.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甲酸甲酯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和家蝇(Musca domestica)叁种害虫均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对3日龄淡色库蚊4 h的LC50为1.05 uL/L;对5龄粘虫24 h的LC50值为10.92 uL/L;对4日龄家蝇6h的LC50值为6.80 uL/L。对伞花烃对粘虫和淡色库蚊也具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对5龄、6龄粘虫24 h的LC50为4.67 uL/L、7.31 uL/L;对3日龄淡色库蚊4 h的LC50为5.89 uL/L。对伞花烃和苯甲酸甲酯对酢浆草如叶螨(Tetranychina hani)和孑孓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这两者对酢浆草如叶螨的LC50为151.84 uL/L和296.60 uL/L。对3龄孑孓的LC50为16.87 mg/L和158.69 mg/L。对伞花烃和苯甲酸甲酯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都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LD50为179.31 ng/头和570.10 ng/头。除此之外,对伞花烃对粘虫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有很好的触杀作用,其LD50为128.55 ug/头和418.22 ug/头。4.对伞花烃处理粘虫后的致毒症状观察表明,其典型症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和死亡期四个阶段。测定了其对几个神经酶系的影响,在活体条件下,对AchE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的与对照的比值分别为0.86、0.77、0.69,对Na+-K+-ATP酶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与对照的比值分别为0.88、0.76、0.66。而对伞花烃对粘虫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离体的条件下,用对伞花烃处理AchE后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Na+-K+-ATP酶活性反而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对伞花烃处理粘虫后随着中毒症状的加深c AMP的含量呈现显着的增加,在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与对照的比值分别为1.85、2.83、3.27。5.测定了巴东醉鱼草精油对伞花烃对粘虫代谢酶系的影响,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痉挛期达到最大,其与对照的比值为1.451;对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在麻痹期抑制率均达到4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中杀虫活性成分复杂,作用方式多样。至于巴东醉鱼草中是否含有更高活性的化合物,还有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梁亚萍[4](2015)在《紫穗槐果实杀虫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穗槐为豆科紫穗槐属植物,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原产北美,后引入我国用于防风固沙,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植物资源丰富。已有的研究表明紫穗槐果实具有触杀、胃毒、拒食等农用活性。本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柱层析、高压制备液相等现代分离技术和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波谱技术,对紫穗槐果实精油及黄酮类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测定了紫穗槐果实精油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对不同有害生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紫穗槐果实总黄酮成分提取工艺,并研制了8%紫穗槐总黄酮微乳剂;建立了昆虫腺苷酸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系统研究了紫穗槐总黄酮及8'-羟基鱼藤酮对有害生物腺苷酸含量及能荷的影响;探讨了8'-羟基鱼藤酮和鱼藤酮对昆虫线粒体复合酶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GC-MS对水蒸气、石油醚、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提取得到的紫穗槐果实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分别获得84种、112种、75种、93种化学成分。对比4种不同溶剂提取紫穗槐精油的成分发现,石油醚提取的精油数量和种类较多,3种有机溶剂提取精油含量较高的成分都是γ-依兰油烯、p-荜澄茄油烯、γ-荜澄茄烯。紫穗槐果实精油杀虫活性测试发现,4种精油对苹果黄蚜和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毒杀活性,其中紫穗槐石油醚提取获得的精油的杀虫活性更为显着。紫穗槐果实提取溶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生物活性测定及毒力相对中位数强度分析显示乙醇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杀虫活性,且与其他溶剂提取物相比具有显着差异。紫穗槐果实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毒力相对效力分别为1.00,1.46,1.51,1.61和3.80倍。采用活性追踪法,从紫穗槐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一乳白色针状高活性杀虫化合物,经紫外(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质谱(MS)分析鉴定为8'-羟基鱼藤酮。生测结果显示8’-羟基鱼藤酮对苹果黄蚜、小菜蛾、菜青虫、淡色库蚊幼虫以及溪流摇蚊幼虫均具有毒杀作用,且对苹果黄蚜、菜青虫以及淡色库蚊幼虫的杀虫效果优于对照鱼藤酮。8'-羟基鱼藤酮对苹果黄蚜、菜青虫幼虫以及淡色库蚊幼虫的LCso分别为0.213、131.531、4.290μg/mL,鱼藤酮对于3种幼虫的LC50分别为0.346、142.117、4.692μg/mL。采用单因素回归试验及响应面优化紫穗槐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所得率影响显着。回归模型预测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7.43%、提取时间为31.29min、料液比为1:21.22、超声功率为357.55W。通过筛选溶剂,乳化剂,获得了8%紫穗槐总黄酮微乳剂的制剂配方。并以8'-羟基鱼藤酮为主要成分,建立HPLC分析方法,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测定8%紫穗槐黄酮微乳剂和8%紫穗槐黄酮乳油对苹果黄蚜和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将紫穗槐总黄酮加工成微乳剂后对苹果黄蚜和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毒杀活性明显高于乳油制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昆虫体内ATP, ADP和AMP含量的方法。研究发现紫穗槐总黄酮和8’-羟基鱼藤酮对淡色库蚊ATP含量、能荷及总腺苷酸库有影响,两者均能降低淡色库蚊ATP含量和能荷,且含量与药剂浓度呈反比例关系,即浓度越大ATP含量和能荷越小。探讨了8'-羟基鱼藤酮和鱼藤酮对昆虫线粒体复合酶Ⅰ的影响,结果显示8'-羟基鱼藤酮和鱼藤酮均能显着抑制淡色库蚊线粒体复合酶Ⅰ的酶活性;其中鱼藤酮的IC50为3.1375μM,而8'-羟基鱼藤酮的IC50为2.8592μM。抑制曲线表明,两者同为可逆性混合Ⅰ型性抑制。(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5-04-24)
何海波,钟娟,杨杰,周金燕,谭红[5](2014)在《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真菌的筛选及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卤虫为初筛指示虫,以蚜虫为复筛指示虫,从广西玉林土壤分离筛选出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YLZ42。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18S rDNA、ITS序列分析,菌株YLZ42被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LZ4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具有明显的毒杀活性,其校正死亡率在78.9%以上。YLZ42发酵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在100℃处理60 min,pH1-11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丰利,王丰,范余娟[6](2014)在《超声辅助丙酮提取长白山有毒真菌杀虫活性物质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白山有毒真菌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对其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丙酮浓度85%,料液比1:25,浸提温度20℃,浸提时间40min,丙酮浓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叶萱[7](2014)在《VNX-000440系列均叁嗪类杀虫活性物质的发现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ω-hexatoxin-Hv1a是蜘蛛体内存在的多肽毒素,是昆虫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拮抗剂。建立了此物质的3D药效团模型,用计算机从已知的商品化物质数据库中筛选出了与药效团模型相匹配的物质,并进一步用Accelrys软件进行筛选。对选出的物质进行活性测定,均叁嗪类物质VNX-000440是得到的一个活性物质。经结构修饰得到了对埃及伊蚊和甜菜夜蛾活性高的物质VNX-000443。经对蜚蠊DUM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影响测定试验,发现此类物质对昆虫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4年04期)
钱军,苟志辉,陈毅青,罗湘粤[8](2013)在《几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运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长春花、蟛蜞菊、含羞草、假臭草、蓖麻和叁角梅6种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测定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6种植物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长春花对螺旋粉虱的活性最高,其对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5.07 mg/mL和10.02 mg/mL。(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刘雨晴,陈飞,崔炜[9](2013)在《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萜烯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都是杀虫植物中重要的杀虫活性物质,它们对害虫具有多种杀虫活性,作用机制多样。描述了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为系统掌握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方式和杀虫机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彭慧[10](2013)在《水葫芦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生物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葫芦是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十大有害杂草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入侵植物之一。全球每年因治理水葫芦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果能将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使这一有害植物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服务人类,而且对水葫芦的治理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水葫芦资源化利用这一问题,探讨了其杀虫活性。分别用乙醇、氯仿和丙酮浸提水葫芦。测试了这3种提取物对黄粉虫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以确定合适提取剂。将选定的提取剂提取的粗提物用4种不同极性大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分离,通过测试对黄粉虫的生物活性,最终确定了水葫芦有效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段。主要结果如下:(1)水葫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黄粉虫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3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用乙醇稀释成4个浓度梯度,采用点滴法分别对黄粉虫3龄幼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提取物对幼虫的触杀、生长抑制和推迟幼虫蜕皮时间效果均表现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对黄粉虫3龄幼虫96h的LC50分别为:9.91mg/ml、25.40mg/ml和521.11mg/ml;经方差分析显示,丙酮提取物对幼虫蜕皮时间没有显着性的影响。3种提取物对黄粉虫末龄幼虫进行测试,发现只有乙醇提取物对黄粉虫末龄幼虫有生物活性,对末龄幼虫96h的LC50为107.20mg/ml;综合考虑选取乙醇提取物做进一步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测试。(2)水葫芦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对黄粉虫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4种不同溶剂萃取物分别用乙醇稀释成4个浓度梯度,采用点滴法分别对黄粉虫幼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4种萃取物中,只有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物对3龄幼虫有触杀活性,96h的LC50分别为45.52mg/ml和19.62mg/ml;生长抑制效果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推迟幼虫蜕皮时间的效果为: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4种萃取物中只有正丁醇萃取物对末龄幼虫有触杀活性,96h的LC50为41.60mg/ml。(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杀虫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核桃(Juglans regia)同属植物,富含酚类化合物,有关其杀虫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模式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昆虫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重要酶——酚氧化酶为活性研究靶点,寻找胡桃楸青果皮(青龙衣)及核桃叶中潜在的活性成分。(1)本文首先以酚氧化酶为靶标,考察不同月份、不同提取溶剂的青龙衣提取物及其叁种醌类化合物(胡桃醌、甲萘醌、1,4-萘醌)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 L.)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两种试虫杀虫活性验证。结果表明,70%乙醇青龙衣提取物各月份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月份(IC_(50)=5.292 g·L~(-1))<6月份(IC_(50)=6.947g·L~(-1))<8月份(IC_(50)=17.719g·L~(-1));小菜蛾杀虫实验:6、7、8月份青龙衣提取物在给药2 d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40 g·L~(-1)、2.663 g·L~(-1)、5.858 g·L~(-1),给药3 d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328 g·L~(-1)、1.386 g·L~(-1)、1.443 g·L~(-1),表明6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7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8月份小菜蛾致死效果,与酚氧化酶活性趋势基本一致。棉蚜杀虫活性实验:青龙衣提取物在给药24 h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月份(LC_(50)=0.072 g·L~(-1))<6月份提取物(LC_(50)=0.296 g·L~(-1))<8月份(LC_(50)=1.141 g·L~(-1)),给药36 h时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月份(LC_(50)=0.022 g·L~(-1))<6月份(LC5o=0.190g·L~(-1))<八月份(LC_(50)=0.643g·L~(-1))。实验结果表明青龙衣提取物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与杀虫活性规律完全一致,且胡桃楸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证明以酚氧化酶为研究靶标,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胡桃楸中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物质。(2)为了确认活性成分所处的部位,同时更加确认以酚氧化酶为靶标的可行性,对青龙衣不同萃取相进行活性测试及棉蚜杀虫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各萃取相对酚氧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比较:石油醚萃取相(IC_(50)=4.414 g·L~(-1))<氯仿萃取相(IC_(50)=7.025 g·L~(-1))<正丁醇萃取相(IC_(50)=8.447g·L~(-1));棉蚜杀虫活性验证:给药36 h时,叁相致死中浓度比较:石油醚萃取相(LC_(50)=0.005g·L~(-1))<氯仿萃取相(LC_(50)=0.054g·L~(-1))<正丁醇(LC_(50)=0.085g·L~(-1))。杀虫活性的变化规律与酚氧化酶活性完全一致,对酶的抑制率越高杀虫活性越高。(3)利用UPLC-MS分析方法,对叁组不同溶剂提取的青龙衣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在确定酚氧化酶抑制活性差异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发掘叁组样品之间成分的差异,分析鉴定叁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溶剂青龙衣提取成分差异较大,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代谢产物上。运用PCA和PLS分析寻找叁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共找到24种差异代谢物,目前鉴定出13种,其中4种萘醌类、2种黄酮类、1种酚酸类、4种酯类及2种其他化合物。这些差异代谢物是青龙衣杀虫活性紧密相关的物质,为我们筛选杀虫活性成分提供有价值的方向。(4)与青龙衣不同,核桃叶对酚氧化酶是激活作用。在以小菜蛾为试虫时,发现核桃叶提取物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在施药时间为3 d、4 d时,6月份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作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9.561g·L~(-1)、2.485 g·L~(-1)。之后利用UPLC-MS分析方法,对存在酶活性显着差异不同生长周期的核桃叶进行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发掘叁组样品之间成分的差异,分析鉴定不同生长周期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周期成分差异较大,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代谢产物上。运用PCA和PLS分析寻找叁组之问的差异代谢物,共得到24种差异代谢物。目前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其中9种萘醌类成分、2种黄酮及苷类、1种酯类、6种其他化合物。鉴于叁组核桃叶样品对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与月份相关,且叁个月份间呈显着差异,这意味着这些差异代谢物是引起叁个月份样品对酶影响差异的原因。另外还发现在激活酚氧化酶作用下仍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从而推测这些差异代谢物可能为潜在的杀虫活性成分,为活性单体化合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杀虫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闫恩维,张国财,胡伟,张国珍,贾国新.豚草杀虫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毒力测定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6
[2].杜文贤.胡桃楸酚氧化酶及杀虫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3].谢玉峰.巴东醉鱼草杀虫活性物质分离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梁亚萍.紫穗槐果实杀虫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
[5].何海波,钟娟,杨杰,周金燕,谭红.一株具有杀虫活性真菌的筛选及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4
[6].丰利,王丰,范余娟.超声辅助丙酮提取长白山有毒真菌杀虫活性物质工艺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
[7].叶萱.VNX-000440系列均叁嗪类杀虫活性物质的发现和活性[J].世界农药.2014
[8].钱军,苟志辉,陈毅青,罗湘粤.几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
[9].刘雨晴,陈飞,崔炜.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研究综述[J].农业灾害研究.2013
[10].彭慧.水葫芦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生物测定[D].海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