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纤维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小纤维神经病,通络润燥方,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中医证候评分
小纤维神经病论文文献综述
翁映虹,盛正和,樊兰艳,闵艳,黄坚红[1](2019)在《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干燥综合征并小纤维神经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小纤维神经病(SFN)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pSS合并SFN患者5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硫酸羟氯喹、醋酸泼尼松片及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加予通络润燥方,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安全性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8%,P <0.01)。结论通络润燥方可明显改善瘀血阻络型pSS合并SFN患者症状及小纤维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蓉[2](2018)在《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20例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主因双足和(或)双手疼痛、麻木就诊病例33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及肌电图检查、定量感觉检查,拟诊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者20例。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连续治疗12周。同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生率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需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确诊率。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治疗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短期内取得了明显临床效果,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李薇,朱新瑞[3](2018)在《分析电流感觉阈值测试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电流感觉阈值测试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中,随机抽取346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173名。观察组患者应用本院2017年5月所引进的北京泰尔龙经贸有限责任公司NEUROMETER-CPT/C测试仪进行CPT测定,对照组患者应用美国格力高公司VIKING QUEST肌电诱发电位仪常规法检测患者双正中神经、双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观察两组患者测定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测定出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患者人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流感觉阈值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出2型糖尿病患者小纤维神经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9期)
黄旭升[4](2015)在《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纤维神经病(smal fiber neuropathy,SFN)是指仅仅或主要累及薄髓A-6、无髓C纤维的一种特殊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为痛、温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等感觉症状比自主神经症状更常见。因此,SFN通常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SFN的病因分为获得性、遗传性及特发性。获得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15-09-18)
孙博[5](2015)在《小纤维神经病诊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层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常规神经传导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2.初步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正常参考值。方法1.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月14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4例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SFN-SIQ、NSS[LL]、下肢神经功能评分(NDS[LL]),并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及皮肤活检。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IENFD与各量表评分及神经传导参数的关系,评价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2.于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3月28日募集健康志愿者32名,分别在右前臂掌侧、C7棘突右侧、T12棘突右侧、右外踝上方进行CHEPs检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建立正常参考值,评价不同年龄、性别CHEPs各参数的差异,不同刺激次数潜伏期与波幅的差异以及CHEPs的短期重复性。结果1.(1)根据IENFD国际标准参考值,13例可诊断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2) IENFD与SFN-SIQ中度相关(r=0.437,P=0.012),与NSS[LL]边缘相关(r=0.334, P=0.062), 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中等,评分为6分时分别对应的正确诊断指数最大;(3)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组NDS[LL]评分明显高于小纤维病变组(t=-5.605,P<0.001);(4)IENFD异常组NSS[LL]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t=-2.047,P=0.049),IENFD异常组与正常组NC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建立了20-29岁、30-3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CHEPs N皮潜伏期、P波潜伏期、N-P波波幅正常参考值;(2)比较不同年龄、性别CHEPs各参数差异时,仅发现不同年龄段(20-29岁,30-39岁)右前臂掌侧(t=2.76,P=0.011)、T12棘突右侧(t=2.743,P=0.012)、右外踝上方(t=3.731,P=0.001)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右前臂掌侧刺激3次、5次的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9,P=0.013);刺激3次、10次的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4,P=0.000);(4)在右前臂掌侧刺激3次所得CHEPs各参数与15-30min后刺激3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建立中国人群IENFD正常参考值对于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至关重要;SFN-SIQ、 NSS[LL]有望成为小纤维神经病初筛、病情随访、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2.CHEPs各参数与性别无关,N-P波波幅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潜伏期是评价CHEPs的可靠参数,而波幅在重复刺激后明显降低;CHEPs具有较好的短期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5-05-19)
尹厚民,冯蔚,丁美萍[6](2015)在《定量温度觉阈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纤维性感觉神经病变诊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定量温度觉检查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纤维感觉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方法:选取无周围神经受损症状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双侧上肢的手掌部大鱼际区的冷觉阈值(CST)、温觉阈值(WS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HPT)测定。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冷觉、温觉、冷痛觉和热痛觉4种温度觉阈值自身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冷觉、温觉、冷痛觉和热痛觉4种温度觉阈值的右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冷觉和温觉2种温度觉阈值的左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冷痛觉和热痛觉2种温度觉阈值的左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中同时符合冷热痛觉过敏诊断标准的有9/20例。结论:定量温度觉阈值测定不但可以反映痛觉阈值升高,还可以反映痛觉阈值降低即痛觉过敏,有助于小纤维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黄旭升[7](2014)在《小纤维神经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纤维根据直径大小和功能的不同通常被分为Aα、Aβ、Aγ、Aδ和C型纤维,后两者直径分别为1~5μm、和0.3~1.3μm,即通常所说的小纤维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功能主要与痛、温觉和自主神经功能有关。小纤维神经病(small fiber neuropathy,SFN)是指以Aδ和无髓纤维C型纤维受损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可引起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单独的自主神经病较少见,疼痛等感觉症状往往比自主神经症状常见。因此,SFN通常又被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14-09-19)
Anne,Louise,Oaklander,李银桥[8](2014)在《部分纤维肌痛症患者存在小纤维多神经病变的客观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组包括慢性广泛性疼痛(chronic widespread pain,CWP)在内的疾病综合征,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5%,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3~4倍。FMS的生物学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小纤维多神经病(small-fiber polyneuropathy,SFPN)是一种导致CWP的神经病学病因。与FMS不同的是,SFPN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及病因,因而明确是一种疾病。SFPN是由介导伤害性感受的小直径无髓鞘(C)及薄髓鞘(A-delta)纤维的外周轴索功能失调及退(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王宏利[9](2014)在《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的角膜神经改变,评价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小纤维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小纤维神经病患者45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记录并量化分析角膜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NFL),神经分支密度(NBD),角膜神经纤维密度(NFD),神经纤维弯曲度(NFT),并同时进行量表评分,定量感觉检查(QST),接触性热痛(本文来源于《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8-16)
李岩,刘楠,牛振华,于雪凡[10](2014)在《小纤维神经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神经纤维根据直径的大小及传导速度不同,可分为A、B、C叁类纤维。A类纤维为有髓鞘的躯体传出及传入纤维,其直径最大,从1μm到20μm不等,其根据传导速度不同,又分为AαΑβΑγΑδ纤维;B类纤维为自主神经节前有髓鞘纤维,其直径为6μm~12μm;C类纤维为无髓鞘纤维,主要为自主神经节后传出、后根及周围神经中传出小的纤维。神经纤维直径不同,(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小纤维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主因双足和(或)双手疼痛、麻木就诊病例33例,经详细询问病史、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及肌电图检查、定量感觉检查,拟诊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者20例。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连续治疗12周。同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生率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需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确诊率。普瑞巴林联合羟苯磺酸钙、甲钴胺治疗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短期内取得了明显临床效果,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纤维神经病论文参考文献
[1].翁映虹,盛正和,樊兰艳,闵艳,黄坚红.通络润燥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干燥综合征并小纤维神经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张蓉.特发性小纤维神经病20例诊治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8
[3].李薇,朱新瑞.分析电流感觉阈值测试在2型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黄旭升.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
[5].孙博.小纤维神经病诊断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6].尹厚民,冯蔚,丁美萍.定量温度觉阈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小纤维性感觉神经病变诊断的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5
[7].黄旭升.小纤维神经病[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4
[8].Anne,Louise,Oaklander,李银桥.部分纤维肌痛症患者存在小纤维多神经病变的客观依据[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
[9].王宏利.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研究[C].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10].李岩,刘楠,牛振华,于雪凡.小纤维神经病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
标签: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小纤维神经病; 通络润燥方;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 中医证候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