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生物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磷菌,除磷,生物学特性,设施农业
土壤生物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青,吕玉平,周方园,赵晓燕,张广志[1](2019)在《设施农业土壤中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设施农业土壤中筛选获得兼具高效除磷能力和良好环境适应性的聚磷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从设施大棚采集40 cm以上土样,梯度稀释后经PAOs平板初筛、异染粒染色复筛聚磷菌,结合形态学和16S rRNA测序鉴定种属。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聚磷菌的除磷率和菌体磷含量,PCR验证聚磷作用关键基因ppk。采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聚磷菌的耐盐和耐高温率,对峙培养法分析对病原菌的抑菌率。本研究共筛选得到7株聚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节杆菌(Arthrobacter spp.)、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p.)、红球菌(Rhodococcus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4个菌属。好氧条件下,所有菌株均具有除磷作用,其中A. ureafaciens Fp64的除磷率最高(70.52%),R. rhodochrous Fp31的菌体含磷量最高(18.74%)。在除磷率大于50%的4株聚磷菌中,均可扩增获得ppk基因。所筛选聚磷菌兼具多种其他生物学特性,其中A. ureafaciens Fp64和A.keyseri Fp38具有病原菌拮抗和耐盐性,M. esteraromaticum Np20具有病原菌拮抗和耐高温性,R. rhodochrous Fp31具有极其显着的耐盐性。本研究所筛选的菌株具有较高的除磷能力和菌体含磷量,兼具拮抗病原菌和良好环境适应性等特点,有望用于控制土壤渗漏液磷流失,为进一步研发针对设施农业土壤环境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提供了优良菌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梦媛,刘景辉,米俊珍,李俊伟[2](2019)在《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农牧交错带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山杏+苜蓿(A1)、杨树+苜蓿(A2)、杨树+沙棘(A3)、杨树+披肩草+苜蓿(A4)、未复垦(CK))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浅层(0—20cm)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植被复垦下土壤微生物量差异的驱动因子,并采用土壤恢复指数(RI)评价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复垦(CK)相比,不同植被复垦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显着增加(p<0.05),但pH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差异不显着(p>0.05),并且0—10cm明显高于10—20cm土层。(2)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pH和有效磷含量则均未表现出相关性。由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对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对土壤性质变化具有指示作用。(3)不同植被复垦土壤恢复指数在0—10,10—20cm土层分别表现为A3>A2>A4>A1和A3>A2>A1>A4。因此,杨树+沙棘(A3)和杨树+苜蓿(A2)复垦方式对矿区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改善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亮,张佩佳,张翔,毛家伟,司贤宗[3](2019)在《不同饼肥配比对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施用芝麻饼肥是河南烟叶提质增效的一大特色,纯芝麻饼肥因量少价高在生产上的使用受到限制,而菜籽饼肥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不同菜籽和芝麻饼肥配比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明确能培肥烟田土壤及提升烟叶质量的合理饼肥配比,实现菜籽和芝麻饼肥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较其他处理,芝麻饼肥配比高的T5(化肥+30%菜籽饼肥+70%芝麻饼肥)和T6(化肥+100%芝麻饼肥)处理在烤烟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土壤有较好的微生物增殖,但菜籽饼肥配比高的T2(化肥+100%菜籽饼肥)和T3(化肥+70%菜籽饼肥+30%芝麻饼肥)处理在烤烟成熟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均在烤烟现蕾期出现峰值,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在团棵期有峰值。除过氧化氢酶外,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在烤烟旺长期有峰值且T5和T6处理高于其他处理。腐熟芝麻饼配比高的T5和T6处理更符合优质烤烟生产的氮素营养特性,且两者间无显着差异。菜籽饼肥配比高的T2和T3处理氮素矿化速度慢,不利于烟叶后期的品质建成。因此,推荐以30%菜籽饼肥+70%芝麻饼肥来替代100%芝麻饼肥处理,这样既可节约成本,又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平衡烤烟氮素营养,提升烟叶品质。(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4期)
段春燕,何成新,徐广平,黄玉清,罗亚进[4](2019)在《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林龄(1、2、3、4、5 a)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变化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随土层的加深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全磷呈降低趋势,全钾和速效钾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全氮和速效磷无明显规律。土壤pH随着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2)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微生物数量中细菌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真菌,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放线菌趋于减小,微生物量碳逐渐增大。(3)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各土层之间差异显着。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增大趋势。(4)土壤生物学特征(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受林龄的影响显着,其最高值根据所在的林龄有所不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因子密切相关,且呈显着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水平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殷李高[5](2019)在《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液是人类和动物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残渣,是一种营养成分全面、施肥快速有效的优质有机肥,沼液农用不仅可以增产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用带来污染以及改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沼液入渗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得出了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沼液施用设施番茄以后对根系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以及探讨了沼液施用对设施番茄生长、设施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从沼液对扰动土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试验中可以发现,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以及沼液pH值均能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将每一个单因素与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数值拟合,发现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均能表现出不同的较好负指数函数关系,而沼液pH值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很好的抛物线关系,拟合优度均大于0.97。(2)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沼液理化性质中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相对重要的因子,结果表明沼液干物质的量和沼液黏度是沼液入渗过程中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3)在大田原状设施土壤的试验中可以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沼液灌溉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1.25%~3.75%,且施用沼液可以降低土壤pH值;施用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土层砂粒含量随沼液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粒和黏粒含量随沼液配比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与施用沼液配比大小无关,与沼液灌溉量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土壤容重和黏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试验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4)土壤有机质与沼液配比及沼液灌溉量呈正相关关系,各沼液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有机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阈值为18.51g/kg;沼液灌溉以后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有上升趋势,而C0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较CK略有下降。(5)在设施番茄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试验中可以发现施用沼液对设施番茄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沼液灌溉不仅能提升设施番茄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增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的活性,综合以上分析,发现T2为各处理中(1:4、0.8Ep)最适宜设施番茄的生长模式,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吕林[6](2019)在《外源磷对人参品质和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体内一系列重要化合物的组分,参与植株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植物缺磷时表现出叶子变黄、生长缓慢、产量下降、成熟期推迟等症状。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合理施磷可促进人参根系发育、皂苷积累及提高抗性,目前对于磷肥的合理施用研究相对匮乏。鉴于此,本研究以3年生和2年生人参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土培和水培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磷处理对土壤肥力及人参产量性状的影响及磷胁迫下人参叶片mRNA转录组研究,以期明确磷胁迫对人参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常规农化分析开展土壤特性及植株养分研究,设置了五个外源磷浓度:P0(0mmol/L)、P1(0.4 mmol/L)、P2(1 mmol/L)、P3(2.5 mmol/L)、P4(6.25 mmol/L)对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着提高了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可显着增加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外源磷浓度在1~2.5mmol/L时,人参较不施磷增产17.07%,根系活力最高,电解质渗透率较小,根中P、K、N、Ca、Fe、Mg含量达到最大值,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0.53%~66.88%、1.93%~52.61%、18.71%~38.59%、16.11%~38.57%、3.45%~52.54%、1.4%~23.7%。2.利用酶促反应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磷不足或过量时降低土壤酶活性,但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别是磷过量处理下(P4)增加了特异微生物的数量,P4处理下Chao1、观测到的物种(observed-species)和Shannon指数最高,分别为2950.40、9.61和3752.30。外源磷处理下土壤优势细菌相同,但是功能微生物地位发生变化,如Bacteroidetes和Gemmatimonadetes。进一步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微生物集群进化的主要因素。利用LEfSe分析在不同分类水平上挖掘到22个标志性微生物,可能与磷胁迫有关。3.水培实验对皂苷含量和不同生育期养分迁移的研究表明:各施磷处理可显着增加地上部Rb1、Rb2、Rb3、Rc、Rd的含量,较无磷处理组分别增加231.25%~256.25%、390.78%~514.47%、63.04%~117.39%、157.77%~222.22%、463.35%~375.77%;外源磷浓度为1mmol/L~2mmol/L时,地下部Rb1、Rb2、Rb3、Rc、Rg1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445%、0.282%、0.043%、0.253%、0.279%。在开花期,人参地下部Fe、Mg、Mn、Ca、Zn含量均高于地上,青果期地上部分Ca、Mg含量高于地下,而Fe、Mn、Zn仍主要留存在地下部。4.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对磷胁迫下二年生人参叶片转录组测序,共测得429798772个原始读对(raw read pairs),经过质控,得到419529431个待分析数据(clean read pairs),鉴定出5782个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磷处理可导致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基因差异表达。差异基因富集在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或与人参皂苷的合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科鑫[7](2019)在《宁夏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呼吸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荒漠草原生物学特性与呼吸特征对区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个主要植物群落油蒿半灌丛群落(Y)、中亚白草群落(Z)、苦豆子群落(K)、牛枝子群落(N)、短花针茅群落(D)、乌拉尔甘草群落(G)、赖草群落(L)、白刺群落(B)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的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功能群数量的测定,并采用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来揭示群落土壤生物学特性。以及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宁夏荒漠草原8种群落中,短花针茅群落5种土壤酶活性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短花针茅群落土壤肥力与和生物学活性较高。2、中亚白草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较高,牛枝子群落微生物总量最低。垂直分布上,不同植物群落3大类微生物及4种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都基本表现出逐层递减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存在表聚性。3、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出苦豆子群落3个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7种群落(P<0.05)。油蒿半灌丛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存在显着优势。牛枝子群落3个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较低。垂直方向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出逐层递减的变化规律。宁夏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各空间层次上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均表现为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P<0.05)。4、Biolog法对各群落AWCD值显着性分析表明:G>Z>D>K>B>L>N>Y,且牛枝子群落和油蒿半灌丛群落的AWCD值显着低于另外6种群落(P<0.01)。苦豆子群落与短花针茅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该群落微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两种群落生态系统相对其他6种群落稳定性更强。5、8种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都对氨基酸类碳源利用程度最高,羧酸类次之。甘草群落对除胺类碳源以外的5类碳源利用率均最高,说明甘草群落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糖类和羧酸类碳源是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6、试验期内草地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在0.12~0.89gCO2·m-2·h-1范围内变化,8个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6~8月达到峰值,且不同植物群落在生长旺季土壤呼吸速率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G>D>Y>N>B>Z>K>L。双因子二次函数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温度的关系的75%。(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岳飞,吴人敏,张传进,姚华开,杨尚东[8](2019)在《地膜对植椒土壤生物学特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南方植椒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覆盖不同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覆盖地膜(尤其是以聚乙烯为原料的无色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和银色地膜)不仅有助于提高耕作层土壤温度与含水量,而且对减缓土壤pH下降以及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的提高均具有显着效果。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来看,供试土壤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等为优势属,且覆盖地膜有助于提高土壤细菌丰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促进溶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等具有生态防控和促生功能有益细菌的积聚。结果表明,当前南方地区辣椒生产中利用地膜不仅没有导致植椒土壤质量劣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健康。(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丁爱强,徐先英,张雯,刘江,富丽[9](2019)在《不同退化程度柽柳灌丛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容重增大,有机质和阳离子代换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含水率、全盐含量和电导率减小,pH值保持平稳;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容重增大,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减小,全盐含量和电导率5~10cm土层较大。2)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减少或降低趋势,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少或降低,而且除个别土层外,整体都呈显着性变化。3)除土壤含水率和pH值与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着外,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呈显着性相关,土壤生物学特征之间也呈显着性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间的相关性除个别指标间相关性不显着外,其余均显着相关。研究区的柽柳在退化灌丛沙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基本都出现衰退现象,建议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和选择恢复保育措施时要将植被与土壤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小付,刘岳飞,张传进,姚华开,杨尚东[10](2018)在《设施甜瓜种植年限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北海市种植不同年限的设施甜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甜瓜不同种植年限对其设施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和细菌多样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EC值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大,而pH值却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均以种植3 a后变化幅度增大;另一方面,设施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涉及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C、N、P)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下降,特别是种植3a后的下降幅度表现出甚为剧烈的趋势;同时,设施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和均匀度(Eh)指数亦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同样表现出种植3 a后下降幅度加剧的趋势。此外,测序结果显示种植3a后,设施土壤优势细菌种属主要以不可培养细菌为主;而且导致了诸如芽孢杆菌属、根瘤菌属等部分有益细菌种属的缺失。基于上述结果可知:施用化肥为主的甜瓜设施栽培连续3a后易出现土壤肥力下降、质量劣化、发生盐渍化等危害。(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土壤生物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农牧交错带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复垦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山杏+苜蓿(A1)、杨树+苜蓿(A2)、杨树+沙棘(A3)、杨树+披肩草+苜蓿(A4)、未复垦(CK))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浅层(0—20cm)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植被复垦下土壤微生物量差异的驱动因子,并采用土壤恢复指数(RI)评价不同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复垦(CK)相比,不同植被复垦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显着增加(p<0.05),但pH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差异不显着(p>0.05),并且0—10cm明显高于10—20cm土层。(2)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pH和有效磷含量则均未表现出相关性。由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对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对土壤性质变化具有指示作用。(3)不同植被复垦土壤恢复指数在0—10,10—20cm土层分别表现为A3>A2>A4>A1和A3>A2>A1>A4。因此,杨树+沙棘(A3)和杨树+苜蓿(A2)复垦方式对矿区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改善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生物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青,吕玉平,周方园,赵晓燕,张广志.设施农业土壤中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孙梦媛,刘景辉,米俊珍,李俊伟.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李亮,张佩佳,张翔,毛家伟,司贤宗.不同饼肥配比对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J].土壤.2019
[4].段春燕,何成新,徐广平,黄玉清,罗亚进.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9
[5].殷李高.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吕林.外源磷对人参品质和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王科鑫.宁夏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呼吸特征研究[D].宁夏大学.2019
[8].刘岳飞,吴人敏,张传进,姚华开,杨尚东.地膜对植椒土壤生物学特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9
[9].丁爱强,徐先英,张雯,刘江,富丽.不同退化程度柽柳灌丛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J].草业学报.2019
[10].唐小付,刘岳飞,张传进,姚华开,杨尚东.设施甜瓜种植年限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