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环扭角论文-曹建勇

芳环扭角论文-曹建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环扭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压,翠绿亚胺,芳环扭角,电导率

芳环扭角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勇[1](2010)在《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导电高聚物中,聚苯胺由于结构多样化、良好的稳定性、独特的掺杂机理以及广泛的技术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聚苯胺导电机理是和金属以及无机半导体不同的,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等构成了它的独特载流子。另外,很多实验工作者发现,如果对氧化态的聚苯胺施加外部压力会引起其导电性能的提升,电导率会增大到一个最大值与此对应着一个饱和压强,这个饱和压强的范围在3.2-10GPa。初步认为饱和压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样品的氧化程度不同。这方面的理论,仅见一篇关于聚苯胺完全氧化态(PNB)的报道,理论饱和压强出现在7.6GPa。实验上较低端的饱和压强(3-4GPa)是怎么回事,目前未见到解释。本文研究聚苯胺的半氧化态-翠绿亚胺(EB),试图了解压力对其几何结构和电子态的影响。首先,利用改进的Ginder-Epstein模型计算了翠绿亚胺聚合物在参数V4,0取值于1.8—35.8 eV的自洽变分基态。我们发现,V4,0决定了芳环扭角,可以用它来反映EB的受压程度。通过芳环扭角的变化来估算聚合物压强,给出了V4,0,芳环扭角及能隙与理论压强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此参数的增大芳环扭角和能隙都缩减而理论压强升高。当理论压强由零压增至3.0 GPa左右时,能隙先快后慢从2.01eV减小至最小值0.87eV。这一理论预测值与崔硕景等人对聚苯胺的高压电导测试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垂直于主链的压力使聚苯胺的芳环扭角减小,导致其能隙减小。这是高压下聚苯胺电导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进而做出该聚合物的高压吸收谱,当理论压强由零压增至饱和压强3.0 GPa左右时,翠绿亚胺聚合物π—π*吸收峰由2.01eV蓝移至最小值0.87eV。此理论谱供压力定标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0-04-10)

曹建勇,刘杰[2](2009)在《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Ginder-Epstein模型计算了翠绿亚胺聚合物在参数V_(4,0)取值于1.8~35.8eV的自洽变分基态,并通过芳环扭角的变化来估算聚合物压强,给出了V_(4,0),芳环扭角及能隙与理论压强之间的最小二乘拟合.结果表明随此参数的增大,芳环扭角和能隙都缩减而理论压强升高.当理论压强由零压增至3.0GPa左右时,能隙先快后慢从2.0eV减小至最小值0.87eV.这理论与该聚合物的高压电导测试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高远亮,刘杰,黄代绘[3](2008)在《高压下碱式聚苯胺芳环扭角与能隙的缩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inder-Epstein模型计算了碱式聚苯胺在不同模型参数V2,0下的自洽变分基态,并通过芳环扭角估算聚合物压强.结果表明芳环扭角和能隙随压强的增大而缩减,当压强增大到7.66GPa时芳环扭角趋零,能隙则减小至0.74eV.这一理论与实验上观察到的随压力增大聚苯胺电导率增高的现象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芳环扭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改进的Ginder-Epstein模型计算了翠绿亚胺聚合物在参数V_(4,0)取值于1.8~35.8eV的自洽变分基态,并通过芳环扭角的变化来估算聚合物压强,给出了V_(4,0),芳环扭角及能隙与理论压强之间的最小二乘拟合.结果表明随此参数的增大,芳环扭角和能隙都缩减而理论压强升高.当理论压强由零压增至3.0GPa左右时,能隙先快后慢从2.0eV减小至最小值0.87eV.这理论与该聚合物的高压电导测试结果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环扭角论文参考文献

[1].曹建勇.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曹建勇,刘杰.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9

[3].高远亮,刘杰,黄代绘.高压下碱式聚苯胺芳环扭角与能隙的缩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芳环扭角论文-曹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