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症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9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每组32人。观察A、B组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d、2d、3d后观察A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B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1d、2d、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及早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症丙种球蛋白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是近些年治疗新生儿目ABO溶血病应用较多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患儿体内溶血反应的发生[1]。目前该药物用药剂量并无统一标准。本文重点分析了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找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96例。诊断标准:患儿与母亲ABO血型不合,且存在溶血、黄疸、贫血症状。入选患儿均属足月儿,且入院时日龄、体重与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方面相互匹配。排除伴有其它疾病的患儿。将符合标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每组32人。3组患儿年龄、体重、入院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入院时间见表1。
1.2方法
3组患儿入院后均施以相同的基础治疗与细心护理。即采用蓝光照射,静脉滴注10%浓度的人血白蛋白,剂量1g/kg,连续用药1~3d。同时为患儿提供按摩等人性化护理,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观察A组运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用法与用量:丙种球蛋白1g/kg,应用1次,静脉滴注;观察B组运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用法与用量:丙种球蛋白0.4g/k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持续用药3d;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不运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1、2、3d后采集3组患儿静脉血,测量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观察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若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黄疸情况肉眼已观察不到,便无需在采集静脉血测量总胆红素。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4可知,出生后1d、2d、3~5d入院的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2d、3d后观察A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B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1d、2d、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
3讨论
新生儿ABO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多见的溶血性疾病类型。主要因产妇受到胎儿血型的抗原刺激产生IgG抗体,进入胎儿的血液循,并于患儿体内血型抗原进行结合,进而引发患儿红细胞的破坏性溶血[2]。因此,该症也是引起围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的重要因素。患儿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是较为危险的表现,能够引发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如患儿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3]。若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可能造成患儿中枢系统损伤,胆红素脑部便是由此造成。有文献指出,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居高不下,对患儿心、肝、肾等多处脏器功能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帮助患儿有效的改善溶血反应,及早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治疗疾病,减少并发症关键。当前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可选方法较多,基础治疗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静脉滴注白蛋白等,但基础资料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儿还能保证疗效,对于病情严重、进展快速的患儿,基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需治疗时间较长,此类患儿若并发胆红素脑病甚至需要采用换血治疗,对预后极为不利。
丙种球蛋白是被纯化、冻干处理的人血免疫球蛋白,是近些年用于治疗该病的新型药物。药物作用下能够达到免疫增强与抑制的双重疗效。为患儿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使患儿IgG水平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与细胞受体有效结合后能起到一定封闭作用,阻止红细胞遭到破坏,及时阻断溶血反应[4]。本文给予观察A组和观察B组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并与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d、2d、3d后观察A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B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1d、2d、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是首选治疗方法。1d、2d及3~5d的患儿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都有效缓解及降低。而小剂量应用疗效与基础治疗差异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丙种球蛋白并没有清除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的功能,因此观察A组不同时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说明,越早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效果越理想。
参考文献:
[1]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等.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0):1429-1430.
[2]李新康.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3,33(5):79-80.
[3]蒋星美.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43-444.
[4]吴章夏.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