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官房铜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矿床,构造控矿,南澜沧江火山岩带,云南官房
官房铜矿论文文献综述
毛艺,刘雅兰,杜金锐,余春梅,廖海[1](2019)在《云南官房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南澜沧江火山岩带北段,属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通过总结官房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主要成矿期为晚叁迭世早期,区域性南北向澜沧江断裂控制了区域成矿带的展布;伴随火山活动形成的放射状断层、节理和玄武岩的气孔状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产出形态。岩浆作用晚期的含矿气液在产状陡倾的断层中形成以角砾状矿石为特征的透镜状矿体,在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富集形成脉状或似层状矿体。(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辉[2](2017)在《滇西官房铜矿床成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的北段,属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由于经历了澜沧江洋的俯冲、消减、碰撞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复杂,成矿类型多样,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一直是区内研究的热点。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划属西南叁江构造岩浆带之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西侧紧邻临沧岩浆弧带。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带内沿南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大量的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岩,火山岩与矿床的时空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7-12-09)
张彩华,刘继顺,张洪培,王天国[3](2015)在《滇西澜沧江带官房铜矿一种新型矿体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澜沧江火山弧属于我国"叁江"构造岩浆带,为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的一部分,是中国极具找矿潜力的重要成矿远景区(莫宣学等,1998)。官房铜矿地处南澜沧江火山弧北段,夹持于临沧花岗岩基与澜沧江深大断裂之间,是澜沧江洋板块和思茅地块俯冲碰撞的聚合地区,是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为数不多的规模达到中型的正在生产和勘探的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叁迭统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中。主要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为主,主要分布在向阳山矿段隐伏闪长岩体的东南侧50~150 m处,以Ⅰ号(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陈莉,王立全,王保弟,刘函[4](2013)在《滇西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官房铜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及年代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房铜矿位于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北段,矿体主要呈浸染状、网脉状赋存于小定西组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岩及其断裂破碎带中。本文采用LA-ICP-MS方法,首次获得小定西组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234.3±0.8Ma,表明赋矿地层小定西组形成于中叁迭世,而不是前人一直认为的晚叁迭世。通过矿石中石英、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形貌特征、均一温度和成分的研究,并结合矿区矿石矿物特征,认为官房铜矿至少存在两期不同的成矿作用,即中叁迭世火山-次火山热液成矿和后期(可能为新生代)地下水热液迭加改造。结合云县-景谷火山弧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区域中叁迭统小定西组玄武岩和芒怀组流纹岩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官房铜矿产于中叁迭世裂谷盆地的基性火山岩中,受海陆交互相的古地理环境制约,早期成矿具有VHMS型成矿特征,由于缺乏火山热液成矿流体聚集的"卤水池",仅发育典型VHMS矿床下部火山通道相中的脉状-网脉状-角砾状矿体,缺少上部厚大的层状矿体,并经历了后期地下水热液的迭加改造。(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刘德利,刘继顺,张彩华,韩海涛,周余国[5](2008)在《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EPMA)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首次对官房铜矿的矿物组合和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矿石矿物为中-低温热液成因,并受火山机构及断裂构造的控制;银矿物主要为碲银矿和辉银矿。矿石中银与铜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方铅矿中不含银。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含铜矿物或黄铁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低,且多呈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铜矿、斑铜矿及黄铁矿中,或以微细粒状赋存于矿物颗粒间和斑铜矿的表面。(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8年06期)
张彩华,刘继顺,刘德利[6](2006)在《滇西南澜沧江带官房铜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房铜矿是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正在勘探的规模较大的铜矿床,本文归纳整理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对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区域找矿的方向。铜矿化主要与硅化和黄铁矿化有关,含矿岩石为上叁迭统小定西组富钾基性火山岩,其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无或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配分型式以K、Rb、Ba、Th强烈富集,Ti、Y、Yb、Cr明显亏损为特征,与石英脉型铜矿石存在明显的差异。矿体严格受放射状断裂和岩性双重控制。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稳定,δ34SV-CDT变化范围为-11.88‰~-5.67‰,主要为深源硫。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官房铜矿属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形成于相对开放的系统,成矿与隐伏岩体的岩浆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06年03期)
官房铜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官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的北段,属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由于经历了澜沧江洋的俯冲、消减、碰撞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复杂,成矿类型多样,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一直是区内研究的热点。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划属西南叁江构造岩浆带之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西侧紧邻临沧岩浆弧带。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带内沿南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大量的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岩,火山岩与矿床的时空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官房铜矿论文参考文献
[1].毛艺,刘雅兰,杜金锐,余春梅,廖海.云南官房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构造控矿规律[J].四川地质学报.2019
[2].李辉.滇西官房铜矿床成矿规律[C].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2017
[3].张彩华,刘继顺,张洪培,王天国.滇西澜沧江带官房铜矿一种新型矿体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J].矿物学报.2015
[4].陈莉,王立全,王保弟,刘函.滇西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官房铜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及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3
[5].刘德利,刘继顺,张彩华,韩海涛,周余国.云南官房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J].矿床地质.2008
[6].张彩华,刘继顺,刘德利.滇西南澜沧江带官房铜矿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