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黄邦彦

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黄邦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移动环境,无线信道,LTE,联合测试

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文献综述

黄邦彦[1](2019)在《高速移动环境LTE系统无线信道与性能联合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行各业对高速移动环境下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高速移动环境通信系统的优化已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而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优化最重要的前提是精确把握无线信道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那么势必需要对无线信道与系统性能进行测试。传统测试方法一般分别对无线信道与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即通过无线信道测试中萃取信道特征参数,建立统计信道模型,然后在一定的信道模型下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得出特定信道模型下系统性能的整体结果。而高速移动环境无线信道具有显着的时变非平稳特性,使得传统将无线信道与系统性能分别进行测试方法很难精确地分析无线信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时变非平稳信道的LTE系统无线信道特性与性能联合测试方法,并基于软件无线电模块,搭建联合测试平台,对联合测试平台的实验室测试验证与现场测试验证表明,本文提出联合测试方法和搭建的测试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高速移动环境LTE系统无线信道与性能的联合测试,有助于建立无线信道特性参数与系统性能参数的精确对应关系,为无线信道对系统性能影响机理分析与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针对传统无线信道特性与系统性能分开测试在高速移动环境中的不足,研究并提出LTE系统无线信道与性能联合测试的方法,满足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特性参数与系统性能参数指标的精确对应的需求;二、基于本文提出的联合测试方法,选取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LTE系统无线信道与性能联合测试平台,实现实验室环境下与现场高速铁路环境下的联合测试。(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薇薇[2](2016)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的检测与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下,无线信道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导致对信道的估计难度增加。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道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根据当前信道信息选取最佳负载因子,对时变信道进行更准确的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估计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17期)

张薇薇[3](2016)在《高速移动无线信道中的移动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对移动终端的状态进行判别,给出一种判决目标移动性的方法,对信道估计值的变化和前后帧下行权值的相关性进行联合判断。给定预设门限,如果信道估计值的变化量超过预设门限,并且前后帧的下行权值相关性低于预设门限,则判决为移动;反之,则判为静止。对基站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及终端的移动速度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给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璨,崔昊杨,王超群,曾俊冬,唐忠[4](2016)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网络在高铁通讯时存在接收信号不稳定问题,开展了多普勒效应及多径时延对正弦波迭加(Sum-of-Sinusoid,SOS)模型、XIAO模型(Jakes仿真器)和LIU Qian模型的影响研究.分析了3种模型的信噪比、相关性以及处理信号衰减的程度,结果表明,在多普勒效应及多径时延的环境下,SOS模型的算法复杂度最低,LIU Qian模型反之,而传递函数相关性最佳,XIAO模型对接入信号的衰落程度最小;在保证传输效率、信道容量足够的前提下,LIU Qian模型中接收信号的失真程度较小,更适宜作为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研究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欧阳刚[5](2015)在《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无线信道测量和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爆炸性需求以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得开发适应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而作为其基础工具的信道模型急需真实的信道数据用以建模或验证。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了利用LTE下行信道进行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无线信道测量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基于自行研发的设备在京津高铁沿段LTE实验网进行信道测量采集到的真实数据,对高速移动条件下的宽带无线信道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基本的信道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并介绍了一般的信道特征参数、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无线移动信道测量的特点以及信道测量活动实施的基本过程与一般考虑。相较自行发射探测信号用以探测信道的方法,利用蜂窝网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具有多种优点,可以避开自发信号的管制、覆盖范围的限制等。于是本文接着研究了利用LTE下行信号进行信道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可行性、各项测量参数指标以及实际测量中的接入问题,并介绍了自行研发的信道探测平台。接着论文讨论了非理想因素对利用LTE下行信号进行信道测量的影响并给出了一般结论。非理想因素包括定时误差、频偏、蜂窝网下小区干扰以及高铁特殊布网下的RRU干扰。最后,论文介绍了利用自行研发设备在京津高铁沿线LTE实验网进行的信道测量活动,并就特殊的车站站台场景信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场景下路径损耗、K因子、多径参数的统计性模型,以及2×2的MIMO下收发端相关系数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4-01)

王茜[6](2014)在《基于TD-LTE的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信道测量和信道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速铁路的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相比于传统的通信系统,高速铁路场景具有场景丰富、多普勒频移大等特点,因此建立适用于高速铁路场景的无线信道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遵循研究无线信道模型的一般方法,本论文也按照信道测量-数据处理-信道建模的思路展开。高铁环境复杂多样,车体穿透损耗较大,以及多普勒频移比较大等问题,都给高铁无线信道测量和建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高速铁路环境的特殊性,高铁测量系统对测量带宽、多普勒频移、存储速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时高速铁路测量系统需要满足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可扩展强等特点。因此,本论文采用同时获得大、小尺度衰落的测量方法提高了信道测量的效率,并给出了天线参数为2×2的无线测量方案,使得测量系统能够更好的支持多入多出的测量。最后测量方案用WINNER Ⅱ信道模型验证了可行性。对于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通常从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上进行描述。文中采用大、小尺度一次测量的方法获取信号的接收功率。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概率拟合的方法获取高铁场景的路径损耗因子和阴影衰落方差,从而建立高铁高架桥、平原和山地场景的大尺度信道模型。而小尺度衰落特性将影响接收机的设计,因此,本文按照“样本筛选-噪底设置-多径判决”的步骤对信道冲激响应和功率延迟分布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数学运算提取信道的均方根时延、多普勒频移、K因子、多径数目等小尺度信道参数,为后面信道建模提供依据。最后,本文介绍了多径抽头延迟模型,并阐述了建立高铁抽头延迟模型的方法以及包含的信道参数,包括多径数目、附加时延、幅度增益和多普勒频移。结合高铁高架桥、平原和山地的信道参数,建立了基于不同场景的随距离变化的多径抽头延迟模型。对于高铁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11-27)

程文璞[7](2014)在《高速移动环境中基于理论方法的无线信道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告诉铁路(“高铁”)的迅速发展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高铁通信成为了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现有铁路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未来的高铁通信需求,新一代铁路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众所周知,信道模型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尺度衰落模型可用于网络的覆盖预测和干扰分析,而小尺度衰落模型则为系统仿真和算法评估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介绍高铁无线信道电波传播特性,根据近年来几次高铁信道测量获得的大尺度传播模型,总结归纳了不同场景不同带宽下的测量结果,罗列出高铁不同场景下大尺度衰落特征。同时介绍小尺度衰落特征,分析高铁无线信道关键参数(如K因子、多普勒(Doppler)功率谱、多径功率延迟潜)提取方法。接着,介绍了其中一种情况下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结合高铁实际测量数据,统计分析高铁不同场景下遍历容量和中断容量的变化特征。接下来本文采用频域/时域理论分析的模型构建方法,建立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信道模型。(1)基于频域的随机传播图的信道建模方法,通过将传播环境中的反射物和传播射线抽象为有向图中的定点和边,可研究出多个反射体、散射体反射或散射带来的多次反射特性,最终获得整个传播信道的传递函数。同时根据高铁实际测量数据、利用Von Mises分布模拟接收端到达角等方法,校准和验证随机传播图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基于随机传播图方法对高铁典型移动场景进行信道建模,根据仿真得到信道的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s),分析信道关键参数信息,讨论高铁移动信道衰落特性。(2)基于时域的几何随机散射理论建模,信道特征是基于反射物的散射线在接收端射线迭加获取。通常,为了时域迭加的方便和简化数学推导,这种建模方法在传播模型抽象图中假设无线电波在反射物和散射物反射次数有限。本文主要重点研究单环和椭圆模型,深入研究其无线信道时间域和空间域的相关函数,分别推导空-时相关函数的闭合表达式。目前,高铁场景下的信道建模主要是基于实际的信道测量数据。然而,高铁信道测量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很难获取足够的测量数据用于信道建模。随着信道建模理论的发展,随机传播图和几何散射理论是两种可靠、准确的信道建模方法。为此,本文基于这两种先进的建模理论构建高铁场景下的信道模型,该模型不仅与实际的测量结果相匹配,而且能够用于评估高铁多天线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3-01)

王刚[8](2012)在《高速移动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系统的容量、带宽和通信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 MIMO)技术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也是未来高速移动宽带通信系统中重点研究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中MIMO信道建模问题展开的,目的是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信道以保证系统的高容量和高频谱效率等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发展,阐述了MIMO信道建模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仍有待解决的众多问题。详细分析了两种无线信道衰落(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及其典型的信道模型,其中重点介绍了小尺度衰落,因为在MIMO信道建模中关注的信道衰落就是小尺度衰落。其次,概述了宽带MIMO无线信道建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宽带无线信道的关键参数,MIMO无线信道的演变过程、建模方法分类、典型的空间信道模型和空间相关性。其中,重点研究了MIMO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内容,包括相关性的定义和相关系数计算等问题。最后,在前面所做的研究基础上,对基于相关矩阵的I-METRA MIMO信道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如何基于信道统计模型设计得出一个多抽头的宽带MIMO信道模型、如何生成相关信道系数以及如何设计信道建模的步骤等。其中,本文做的改进的是在综合得出的宽带MIMO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对天线阵列的控制。在仿真方面,本文给出了详细的仿真思路和仿真流程,并基于3GPP标准的Case B的具体参数进行了仿真,其中,本文做的改进是加入了LOS传播分量,仿真中是把LOS分量矩阵加在第一条可分辨路径的信道矩阵上。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做对比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信道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分析了天线相关性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和LOS分量对室内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2-01)

钱金龙[9](2011)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对铁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铁路通信系统提供可靠、稳定、实时的数据传输;同时日益增长的旅客信息服务对话音和数据传输速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带宽和速率有限,已经很难满足各种新业务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借鉴和采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如多天线技术和宽带通信技术,向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而开展高速铁路环境信道容量研究是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将为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线电波传播环境的特点,并归纳了叁种适合高速铁路环境的信道模型;二、在高速铁路电波环境特点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直射路径对窄带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发射端不同功率分配方式(平均功率分配与注水功率分配)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叁、研究了宽带系统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和仿真得到高速铁路环境下天线参数和发射端功率分配方式对宽带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四、研究了高速铁路环境中阴影衰落条件下的信道容量,分为无反馈时延和有反馈时延两种情况,最后分析了发射端功率分配方式和反馈时延对信道容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11-21)

吴苏蔓[10](2011)在《高速移动环境下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和成就。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用户在高速运行情况下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将MIMO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上的移动通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将在B3G乃至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铁通信中,由于列车的快速行驶,接收信号将受到多径衰落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精确、合理、有效的MIMO动态无线信道模型来抵制各种衰落的影响和提高频谱利用率。多入多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相对于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明显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空间传播特性,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总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本文首先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无线移动通信发展概况和MIMO信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按着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两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并给出相应的典型模型和分析;对MIMO信道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了两大类MIMO信道建模的方法即确定性衰落信道模型和统计性模型(经验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在3G以及B3G/4G系统中所采用的MIMO信道模型。然后根据高速铁路环境下电波传播特性,基于MIMO散射无线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在高速铁路环境下基于3GPP TR25.996SCM的动态多入多出(MIMO)无线散射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在移动台运动以及改变接收端有效散射体至接收天线相位中心初始距离的情况下对信道的空域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仿真结果表明空域相关性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有效散射体至接收多天线相位中心的初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将信道空域相关性的实际值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可以得出两者是一致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从而为提高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速移动环境下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基于3GPP TS36.101的规范标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更符合实际的高速移动传播环境下的动态MIMO散射无线信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较准确的模拟实际的信道特性,同时对该信道模型下的不同接收机的性能进行仿真。(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9-01)

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下,无线信道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导致对信道的估计难度增加。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道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根据当前信道信息选取最佳负载因子,对时变信道进行更准确的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估计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参考文献

[1].黄邦彦.高速移动环境LTE系统无线信道与性能联合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张薇薇.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的检测与估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

[3].张薇薇.高速移动无线信道中的移动性检测[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6

[4].刘璨,崔昊杨,王超群,曾俊冬,唐忠.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模型的性能[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6

[5].欧阳刚.高速移动条件下宽带无线信道测量和建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王茜.基于TD-LTE的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信道测量和信道建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7].程文璞.高速移动环境中基于理论方法的无线信道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王刚.高速移动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9].钱金龙.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容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10].吴苏蔓.高速移动环境下MIMO无线信道的建模及仿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标签:;  ;  ;  ;  

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论文-黄邦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