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许峥贵,钟诚,何浪,欣明花,沈法荣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许峥贵,钟诚,何浪,欣明花,沈法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文献综述

许峥贵,钟诚,何浪,欣明花,沈法荣[1](2019)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明确为左主干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100例患者,其中IVUS组50例(术中应用IVUS指导行支架置入)、CAG组50例(单纯CAG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的CAG和IVUS结果、支架及后扩张球囊数据,以及术后随访1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再狭窄、晚期血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病变再次行PCI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CAG组及IVUS组经造影判断的左主干病变程度分别为(68.5±14.6)%和(67.7±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内,IVUS测量的左主干病变程度为(71.9±8.5)%,较单纯造影的斑块负荷更重(P<0.05)。两组支架直径、后扩张球囊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的支架长度、支架释放压力以及后扩张球囊最大膨胀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与CAG组比较,IVUS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再狭窄、再次PCI等事件发生率显着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晚期血栓、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AG基础上结合IVUS能更精确地反映左主干病变的程度以及范围,指导介入治疗,提高远期预后。(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赵岭,王斌[2](2019)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差异。方法: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与接入治疗患者共计54例,所有患者皆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差异。结果:共计检测60支血管的目标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出血栓形成10例、检出率为18.5%(包括白色血栓有4例和红色血栓有6例);血管内超声检出2例(无法判断出是红色血栓亦或是白色血栓)、检出率为3.7%;二者对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继发血栓形成方面要比血管内超声检测更具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任春晖,王伟民,缪国斌,薛亚军,张鸥[3](2019)在《1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对1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的患者,备好仪器及抢救药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心理护理、抗凝护理、急救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利于手术成功。结果手术成功,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损伤、器械相关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5期)

蒋天红,朱吉平[4](2019)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应用和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行PCI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5例行血管内超声引导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引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PCI失败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支架长度均显着长于对照组(均P <0.05),PCI成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在PCI失败患者中,观察组入假腔后未能入真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入口即入假腔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逆向失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引导可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10期)

苏彦宾,荆全民,赵昕,王效增,刘海伟[5](2019)在《放射影像及实时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零造影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零造影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有造影剂过敏史患者中应用及随访情况。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例具备PCI临床适应征且因预先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CT出现造影剂中、重度过敏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时血管内超声(IVUS)指引下进行零造影剂PCI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且术中未使用任何造影剂。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12/12),临床成功率为100%(12/12)。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9±1.8)个月,无MACE发生,且未见造影剂过敏事件发生。结论对于需要血运重建的造影剂过敏患者,无需造影剂,使用放射影像及IVUS可安全指导PCI,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石晓辉[6](2019)在《血管内超声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改良CRUSH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左主干病变拟行改良CRUSH治疗患者,将其中25例接受IVUS+CAG患者纳入IVUS组,25例仅接受CAG检查的患者纳入CAG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左主干病变位置、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前降支狭窄、回旋支狭窄及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面积均显着大于CAG组,面积狭窄率显着低于CAG组(P<0.05)。两组支架压力释放以及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联合CAG指导改良CRUSH应用于左主干病变较单一CAG可获得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姚义安,来晏,汤佳旎,叶梓,陈飞[7](2019)在《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血管内超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RCAOL)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及RCAOL患者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证实RCAOL患者42例,分析RCAOL支架术前及术后即刻的IVUS影像学特征。结果 RCAOL患者42例中,男性更为多见(83.3%),典型胸痛患者占26.2%,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比例为19.0%。受压最严重节段与参考节段舒张期外弹力膜(EEM)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2.2)mm~2比(12.6±2.5)mm~2,P<0.001],但是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3)mm~2比(10.3±1.8)mm~2,P=0.678];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6.0)%比(25.1±5.1)%,P<0.001]。而在受压最严重节段,收缩期受压指数(CI)较参考节段显着变化[(0.42±0.05)比(0.92±0.03),P<0.001]。从典型症状(胸痛及晕厥)患者19例与非典型症状患者23例的比较,病变长度[(8.7±1.9)mm比(6.9±1.0)mm,P<0.001]及收缩期CI(0.37±0.03)比(0.45±0.03),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19例(45.2%)典型症状(胸痛及晕厥)IVUS见术后支架内横截面积较术前舒张期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8)mm~2比(10.0±2.4)mm~2,P=0.667];但收缩期CI明显改变,较术前受压最严重节段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3±0.02)比(0.37±0.03),P<0.001]。结论 IVUS可动态观察RCAOL患者血管的影像特征,受压最重部位CI及受压节段长度可能是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姚静,徐丽美,杨雪[8](2019)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对粥样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7年12月,将我院收治的122例冠心病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记录超声特征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状况,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在122例中,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出不稳定性斑块45例,检出率为36.9%。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39例,重度狭窄62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超声斑块厚度、狭窄率以及斑块面积都比稳定性斑块要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厚度、斑块面积、狭窄率、Hcy和hs-CRP都为导致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能有效判断粥样斑块稳定性状况,超声特征也为影响斑块稳定性各类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预测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马智会,朱永武[9](2019)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联合血清miRNA-1、miRNA-208b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联合血清miRNA-1、miRNA-208b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07-2018-03于我院行PCI术的NSTE-ACS患者4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斑块钙化特征,并于术后1个月测定血清miRNA-1与miRNA-208b水平。术后随访1年,按照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冠脉再狭窄分为对照组(432例)和狭窄组(38例)。收集对照组和狭窄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实验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因素预测价值。结果:共有38例(8.1%)发生术后再狭窄。对照组和狭窄组性别、平均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BMI、血管狭窄数目、支架长度、支架数量、支架直径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狭窄组钙化病变比例、钙化长度、钙化弧度、钙化斑块类型、钙化特征评分及术后1个月miRNA-1、miRNA-208b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特征评分(OR=3.827,95%CI:1.775~8.251)、术后1个月miRNA-1(OR=1.605,95%CI:1.070~2.408)、miRNA-208b(OR=1.719,95%CI:1.058~2.796)、病变长度(OR=3.550,95%CI:1.666~7.565)、钙化病变(OR=1.876,95%CI:1.058~3.325)、钙化长度(OR=1.697,95%CI:1.236~2.332)、钙化弧度(OR=2.815,95%CI:1.290~6.142)、浅表型钙化(OR=3.323,95%CI:1.661~6.651)均为PCI术预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钙化特征评分以5.4为截断值时,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5.5%,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6~0.866);miRNA-1以0.32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78.9%,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25~0.844);miRNA-208b以0.75为截断值时,诊断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80.4%,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642~0.789);叁者联合诊断再狭窄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0%,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835~0.909,P=0.000)。结论:冠脉血管钙化以及术后早期血清miRNA-1、miR-208b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均为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叁者联合检测对术后再狭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荣诚,徐泽升[10](2019)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中应用的指导价值。方法 78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试验组使用血管内超声对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支架置入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评价IVUS分析试验组患者病变血管管腔特点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左主干平均参考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及面积大于对照组测量数值(P<0.05),对照组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QCA法)在测量左主干远段分叉病变长度方面准确度较差;试验组指导下的支架置入后扩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指导下的扩张比例(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与第一分位比较,患者病变血管管腔面积、管腔最大径、管腔最小径和管腔平均径的第二分位、第叁分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变血管管腔偏心指数第一分位和第二分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分位明显高于第一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血管内超声)对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中应用的指导价值较高,能有效诊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并减少不良反应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差异。方法: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与接入治疗患者共计54例,所有患者皆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差异。结果:共计检测60支血管的目标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出血栓形成10例、检出率为18.5%(包括白色血栓有4例和红色血栓有6例);血管内超声检出2例(无法判断出是红色血栓亦或是白色血栓)、检出率为3.7%;二者对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继发血栓形成方面要比血管内超声检测更具应用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参考文献

[1].许峥贵,钟诚,何浪,欣明花,沈法荣.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医学.2019

[2].赵岭,王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准确性研究[J].人人健康.2019

[3].任春晖,王伟民,缪国斌,薛亚军,张鸥.1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的护理配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4].蒋天红,朱吉平.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应用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5].苏彦宾,荆全民,赵昕,王效增,刘海伟.放射影像及实时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零造影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9

[6].石晓辉.血管内超声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姚义安,来晏,汤佳旎,叶梓,陈飞.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血管内超声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8].姚静,徐丽美,杨雪.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对粥样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的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9].马智会,朱永武.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联合血清miRNA-1、miRNA-208b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10].赵荣诚,徐泽升.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9

标签:;  ;  ;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论文-许峥贵,钟诚,何浪,欣明花,沈法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