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美
(甘肃省临夏县第二人民医院731801)
【摘要】目的总结补中益气汤在产后气虚发热,便秘,泄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发热,便秘,泄泻。结果根据不同病情,对补中益气汤灵活化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补中益气汤可用来治疗脾胃气虚、中气虚陷、气虚发热所导致的几种疾病,扩大了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证明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准确性。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证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357-01
补中益气汤是由宋金时代的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制,首见于《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功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病机是劳倦内伤、中焦脾胃之气虚弱、生化乏源,造成机体功能衰退,甚至脏器陷而不举。在临床应用中,我体会到本方可应用于产后气虚发热,便秘、泄泻等。
案1:产后气虚发热
郑某某,女,28岁,产后30天,持续低热,经抗生素治疗多日,效果不著,遂转诊至中医科进行治疗。诊见体温37.80℃,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自汗,稍有活动便加剧。疲倦无力,嗳气、恶食、小便淡黄、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虚,平时易于感冒。本人认为该患者产后身体多虚,病属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脾阳泛越,虚热自生,治以补中益气,药用黄芪20g、炙甘草6g、炒白术10g、当归12g、陈皮10g、柴胡5g、升麻5g、焦山楂10g、浮小麦5g。每日一剂,分二次服,服上方三剂后体温降至370℃,又服两剂中气得补,胃气因和,热退身安。
按:关于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根据,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治疗的关键在于益元气,元气旺,自然阳气升而阴火降,此即李东垣提倡的“甘温除热法”。
案2:便秘
刘某某,男,50岁,自述便秘日久,达5年多,平时自购果导片等药服之,便秘则止,停药则发,长期不愈。诊见面色黧黑,短气乏力,食欲不振,纳谷不香,自述大便三日一次,排便困难,舌质红,苔白,脉细。证属脾虚中气下陷,津枯肠燥,治宜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处方:黄芪18g、党参12g、当归12g、全瓜蒌12g、白术10g、柴胡10g、茯苓10g、杏仁10g、升麻6g、郁李仁6g、陈皮6g、甘草6g,服3剂。另外用番泻叶9g,泡茶喝。二诊,服药后主症均减,二日大便一次,继服原方三剂,大便变软,排便无困难,病愈。后经1年随访,再未复发。
按:便秘证临床比较多见,其病机不外邪实与正虚两端,邪实宜清热泻火,软坚通便;正虚宜补养正气,润肠通便。本例患者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生化乏源,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秘结,拟补补中益气汤生津,津液充足则大便自通。辅佐火麻仁、杏仁、全瓜蒌等润肠通便,诸药配伍,益气润肠通便,病即愈。
案3:泄泻
王某某,女,68岁自述有腹泻病史达5年之久,自觉小腹有下垂感,诊见:大便时溏时泄,迁延反复,久泻不止,味臭不甚,食少,食后腹胀不舒,面色苍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证属年老体弱,中气下陷,治宜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升阳举陷。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处方:炙黄芪15g、生山药15g、炒扁豆15g、党参10g、当归10g、陈皮10g、白芍10g、白术10g、厚朴6g、升麻3g、柴胡3g、木香3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2枚。服三剂,泄泻即止,大便成形。为巩固疗效,原方继服5剂,以巩固病情,后经半年随访,再未复发。
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患者年逾六旬,肾亏脾虚,子盗母气,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健脾止泻,白芍、木香理气止痛,山药、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助运。药即中病,重症迅除。
综上所述,本方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只要符合:脾胃气虚的见证、中气虚陷的见证、气虚发热的见证都可应用,但不宜滥用,如遇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者慎用,如遇胸闷纳少、舌苔黄腻而兼湿阻者,黄芪应减量,或加苍术,与白术通用,可缓解黄芪的腻补,此外如阴虚、阳浮、血瘀者均不能用本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