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垄作论文-王宇光,于丽华,吕春华,杨瑞瑞,耿贵

东北垄作论文-王宇光,于丽华,吕春华,杨瑞瑞,耿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垄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菜,旋耕,犁底层,栽培方法

东北垄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光,于丽华,吕春华,杨瑞瑞,耿贵[1](2018)在《东北旋耕制度下垄作与平作甜菜产质量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甜菜平作和垄作对于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2017年以‘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区设计的实验方法,在哈尔滨呼兰区多年旋耕地测定了在平作和垄作栽培条件下甜菜的块根产量、绿茎叶产量、含糖率、甜菜地下和地上部位的干物质量比例以及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研究发现转旋耕条件下平作和垄作甜菜含糖量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垄作甜菜块根产量要明显优于平作甜菜,垄作甜菜块根单产达到87.8 t/hm2,而平作甜菜块根单产仅为72.9 t/hm2。此外研究发现平作甜菜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较多。同时发现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疏松程度均优于平作,如在20~26 cm土层中垄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分别为1.38 g/cm3和21.96%,而在20~26 cm平作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仅为1.56 g/cm3和19.35%。本研究表明在东北旋耕制度条件下,垄作栽培更适于甜菜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5期)

王月[2](2018)在《东北垄作沟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东北旱作农田采用垄作耕法,利用垄沟间输水,将水侧渗到垄体的灌溉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高、深层渗漏严重等问题。为此研究垄作沟灌土壤水分入渗特性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理论意义。【方法】本试验针对东北垄作沟灌方式,采用土箱模拟试验,设置土壤容重、入渗水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率3个因素,没因素3个水平,共27组试验。【结果】土壤容重、入渗水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显着。相同水平侧渗距离条件下,随着土壤容重增加、入渗水头高度的升高,垂向入渗距离减少,可以减少灌溉用水,而随着土壤初始汗水率的增加,湿润体整体含水率增加,入渗所需水量减少。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用Vt=ktn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2基本在0.9以上,达到极显着水平。【结论】入渗水头高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与入渗速率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入渗速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但相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入渗水头高度与入渗速率的相关性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8-07)

郑博艺,范昊明[3](2016)在《东北黑土区垄作农田寒季表土水分垂直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变化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冻结期内,不同地表环境下土壤水分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又会对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的抗蚀性。为探究表土水分在冻结期内的变化过程,采用野外试验方法,对东北黑土区内四种典型旱地土壤寒季表土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5年不同地区0—30cm表层土壤水分在冻结初期增加幅度较大,增加量大小为棕壤(西丰)>白浆化暗棕壤(梅河口)>黑土(海伦)>暗棕壤(扎兰屯),平均增加了3.1%,2.7%,2.5%,0.7%。随着土壤冻结过程的持续,土壤水分增加量减少。垂直方向上,冻结期内四种土壤在0—10cm土层水分含量平均值为海伦(35.3%)、西丰(27.1%)、梅河口(21.1%)、扎兰屯(24.1%),均高于其他土层。在坡面尺度上,由于不同坡位土壤、地形、耕地应用格局空间分布不同,进而影响水分向表层的迁移量。坡向对寒季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边锋,郑粉莉,徐锡蒙,卢嘉,覃超[4](2016)在《东北黑土区顺坡垄作和无垄作坡面侵蚀过程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无垄作坡面侵蚀过程为对照,研究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3个降雨强度(50,75和100mm/h)以及1个坡度(即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的临界坡度5°),进行顺坡垄作和无垄作坡面侵蚀过程的对比研究。[结果]顺坡垄作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较无垄作坡面增加了1.2~1.7和1.3~2.1倍,径流和侵蚀过程也发生了变化。与无垄作坡面相比,顺坡垄沟的集中汇流作用使坡面水流流速增加了1.0~2.3倍,径流剪切力增加了0.7~1.2倍,其坡面侵蚀方式也由片蚀为主转变为以细沟侵蚀为主,细沟侵蚀量可占总侵蚀量的55.3%~65.6%。[结论]坡面水流流速增加和细沟侵蚀发生是导致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郑粉莉,边锋,卢嘉,覃超,徐锡蒙[5](2016)在《雨型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型对东北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根据典型黑土区侵蚀性降雨标准及雨型特征,试验设计了总降雨量相同(降雨量为87.5 mm)的5种不同雨型,即增强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50-75-100-125 mm/h)、减弱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125-100-75-50 mm/h)、峰值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50-75-100-125-100-75-50 mm/h)、谷值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100-75-50-75-100 mm/h)和均匀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保持75 mm/h不变),以及1个坡度(即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的临界坡度5°)。结果表明,受前期预降雨的影响,各雨型处理的顺坡垄作坡面径流量差异较小,但坡面侵蚀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峰值型雨型引起的坡面侵蚀量最大,分别是谷值型、减弱型、均匀型和增强型雨型处理下的1.20、1.63、1.78、1.80倍。引起侵蚀量较大的雨型(峰值型、谷值型和减弱型)在典型黑土区天然降雨中出现频次超过70%,这可能是该区夏季顺坡垄作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降雨强度在不同雨型中出现的时序不同,其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对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的贡献率也不相同。除125 mm/h外,同一降雨强度出现在起始阶段产生的侵蚀量对坡面总侵蚀量的贡献率显着大于其出现在其他阶段对坡面总侵蚀量的贡献率。(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林静,刘艳芬,李宝筏,钱巍,牛金亮[6](2014)在《东北地区垄作免耕覆盖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东北垄作区的保护性耕作,针对目前生产上常规垄作与免耕覆盖垄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就2种不同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深入东北叁省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田间实际试验和取样分析。对比结果说明免耕覆盖垄作模式较好地满足了玉米种子发芽的种床环境要求:在5~10 cm耕层温度超过10~12℃;土壤含水量达到13%以上;土壤紧实度上层疏松,下层紧实。并且与常规耕作比较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43 g/kg)与N、P、K含量(22.32 mg/kg,2.05 mg/kg,3.11 mg/kg)。但是发现由于垄高(9.43~11.5 cm)低于常规垄作(13~18 cm)达到3.57~6.5 cm,而不利于垄作优势的发挥,建议加大东北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创新设计,以解决整机超重,压平垄台,压实垄沟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寒地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3期)

卢宪菊[7](2014)在《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对东北玉米带黑土区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玉米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2%,年产玉米秸秆大约5000万吨。不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东北玉米带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的年际及年内变率大,分配不均,季节性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解决当地的季节性干旱问题,并且能够指导农民合理处理玉米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秸秆。本研究在雨养条件下设置了垄作集水及秸秆覆盖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水氮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于2011年和201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平作对照处理(FB),平作秸秆覆盖处理(FM),膜垄无覆盖处理(RFB)和膜垄沟内覆盖秸秆处理(RFM)处理。在田间试验基础上,运用RZ-SHAW模型模拟1980-2010年不同年份、秸秆覆盖量、初始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1和2012年降雨量分别为371和410mm,玉米生长过程都没有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垄作集水措施和秸秆覆盖措施都能够明显改善玉米种植区土壤水分条件,增加水分入渗深度。RFB和RFM处理明显提高了玉米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沟内有无秸秆覆盖对玉米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较小。FM处理显着提高了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中后期的土壤水分没有显着影响。(2)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显着影响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温度。相对于FB处理,RFB处理显着提高苗期玉米种植区土壤温度,但沟内覆盖秸秆则显着降低了玉米种植区土壤温度。秸秆覆盖FM处理显着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土壤温度。(3)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较小。仅在2012年产生差异。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都显着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表层无机氮含量。垄作集水措施显着提高了土壤氮净矿化量,但显着降低了玉米吸氮量。秸秆覆盖措施显着降低了土壤氮净矿化量,对其它氮平衡项没有显着影响。(4)垄作集水措施显着降低了玉米耗水量,2011年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3%,但2012年使玉米减产30%-33%,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4%-28%,氮利用效率降低38%-39%。垄作集水沟内有无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没有显着影响。秸秆覆盖措施对玉米总耗水量没有显着影响。2011-2012年使玉米减产18%-26%,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6%-21%,氮利用效率降低21%-27%。因此,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年份,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措施不被推荐采用。(5)利用2011年对照FB处理和秸秆覆盖FM处理的田间试验数据确定了在东北黑土上运用RZ-SHAW模型模拟秸秆覆盖效果的参数。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9-0.045和0.015-0.047cm3cm-3,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692和785kg ha-1,叶面积指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0.653和0.500,玉米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20和118kg ha-1。利用2012年FB与FM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参数,各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0.015-0.027和0.013-0.029cm3cm-3,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580和1362kg ha-1,叶面积指数的RMSE分别为0.484和0.382,玉米产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分别为495和190kg ha-1。说明RZ-SHAW模型适用于在东北黑土上模拟秸秆覆盖措施。(6)运用RZ-SHAW模型模拟了1981-2010年不同年份、覆盖量、初始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玉米产量与降雨量、最高日均温、日辐射和平均相对湿度显着相关。30年的模拟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增产的年份占17%,减产的年份占13%,70%的年份没有显着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年份占33%,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年份占10%,57%的年份没有显着影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与生育期内的水分条件有关,还与初始含水量水平有关,若播期土壤含水量太低,则应考虑水分补给以保证当季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论从玉米产量还是水分利用效率角度分析,80%田持是最优的初始含水量水平,若采用秸秆覆盖措施,则6tha-1的覆盖量是保证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覆盖量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11-01)

林静,宋玉秋,李宝筏[8](2014)在《东北垄作区机械免耕播种工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东北地区垄作保护性耕作工艺模式,并为其配套机具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该文针对东北垄作区的保护性耕作,论述了国内外垄作耕法的概况。该文论述了国内外垄作耕法的概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科研实践提出了垄作耕法的垄形断面图,构建了机械免耕播种种床土壤耕作的几何模型与相关尺寸。从田间调查与测试结果,以几何模型为依据,对2种形式(滚动圆盘式,条带旋耕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滚动圆盘式破茬与清垄方案符合玉米垄作几何模型要求,但仍需研发新型破茬圆盘犁刀以减小工作阻力,研发新的加载技术,保持机器对下压力的需求。该研究可为垄作免耕播种机的创新设计、改进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林静,李博,李宝筏,刘明国,胡艳清[9](2013)在《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破茬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探求既能保持垄形又可防止堵塞的破茬装置,在阐述农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移动式、驱动式和滚动式3种破茬方案的机理。结果表明:滚动圆盘式破茬装置土壤扰动较小,垄形的改变程度较低,适合我国东北垄作地区的免耕播种的技术要求,为破茬防堵装置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王庆杰,何进,梁忠辉,李洪文,李问盈[10](2011)在《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特点和农艺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要点,指出了在玉米垄作模式下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实施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技术要求。通过研究现有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结构特点、防堵原理和工作性能,指出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2)

东北垄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东北旱作农田采用垄作耕法,利用垄沟间输水,将水侧渗到垄体的灌溉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高、深层渗漏严重等问题。为此研究垄作沟灌土壤水分入渗特性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理论意义。【方法】本试验针对东北垄作沟灌方式,采用土箱模拟试验,设置土壤容重、入渗水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率3个因素,没因素3个水平,共27组试验。【结果】土壤容重、入渗水头高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显着。相同水平侧渗距离条件下,随着土壤容重增加、入渗水头高度的升高,垂向入渗距离减少,可以减少灌溉用水,而随着土壤初始汗水率的增加,湿润体整体含水率增加,入渗所需水量减少。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用Vt=ktn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2基本在0.9以上,达到极显着水平。【结论】入渗水头高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与入渗速率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入渗速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但相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入渗水头高度与入渗速率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垄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光,于丽华,吕春华,杨瑞瑞,耿贵.东北旋耕制度下垄作与平作甜菜产质量差异[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王月.东北垄作沟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的研究[C].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郑博艺,范昊明.东北黑土区垄作农田寒季表土水分垂直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6

[4].边锋,郑粉莉,徐锡蒙,卢嘉,覃超.东北黑土区顺坡垄作和无垄作坡面侵蚀过程对比[J].水土保持通报.2016

[5].郑粉莉,边锋,卢嘉,覃超,徐锡蒙.雨型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

[6].林静,刘艳芬,李宝筏,钱巍,牛金亮.东北地区垄作免耕覆盖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4

[7].卢宪菊.垄作集水和秸秆覆盖对东北玉米带黑土区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

[8].林静,宋玉秋,李宝筏.东北垄作区机械免耕播种工艺(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4

[9].林静,李博,李宝筏,刘明国,胡艳清.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破茬装置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

[10].王庆杰,何进,梁忠辉,李洪文,李问盈.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标签:;  ;  ;  ;  

东北垄作论文-王宇光,于丽华,吕春华,杨瑞瑞,耿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