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有源干扰论文-袁泉

抗有源干扰论文-袁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有源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组网,有源干扰,强化学习,神经网络

抗有源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袁泉[1](2019)在《智能雷达网络抗有源干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战争中,为了获取战场优势,在电子领域的争夺制电磁权的电子战被视为与传统陆、海、空战同等重要。雷达网络由于使用了多部雷达监控同一区域,因此当部分雷达受到干扰时,仍有一部分雷达能保持工作,这就让其有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具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然而有源干扰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多部干扰机协同对多部雷达的“网对网”式干扰成为可能。并且,干扰机在空域的分散使得干扰可能出现在雷达检测区域的任何位置,这也给雷达网络的抗干扰增加了难度。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利用强化学习的思想的智能雷达网络抗有源干扰方法,利用由接收回波的信号特征与量测的行为特征训练神经网络,从而提高了雷达网络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所做工作,主要归纳如下:首先,说明了强化学习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对强化学习方法的可行性与迭代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对于本课题而言,合适的强化学习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说明。其次,设计了智能雷达网络的主体结构,研究了数据信号特征与行为特征的提取方式,和融合中心对经过智能体筛选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融合方法,并对智能体的状态和奖励进行了设计,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基于DQN的智能雷达网络的智能体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即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越性。针对实时奖励收敛较慢,且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提出了利用未来奖励训练当前智能体的全新的奖励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DQN网络中,训练数据采样效率较低的问题,采取了归一化优先级采样的方法,提升了智能体的性能。为应对更加恶劣的情况,提出了使用双重DQN的方法,避免由于过估计而导致的DQN在复杂噪声下的训练困难问题,同时新方法降低了系统在更恶劣情况下的性能下降,提升了雷达网络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升智能雷达网络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艺凡,张春熹,王鹏,冯迪[2](2019)在《激光脉冲编码抗有源干扰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脉冲编码是激光制导武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角度欺骗式干扰和高重频干扰是目前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的主要有源干扰来源。为研究不同激光脉冲编码方式对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抗这两种干扰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敌方激光告警机的识别算法与我方导引头的解码过程,提出自相关函数与归一化互相关函数评价方法,并对目前主要编码方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激光脉冲编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周期性与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抗高重频激光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 LFSR状态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与抗高重频干扰效果均优于其他编码方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1期)

田晓[3](2018)在《对空情报雷达智能化抗有源干扰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对空情报雷达,在分析现有雷达对复杂电磁干扰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和干扰抑制效果不理想现状的基础上,增强雷达对电磁环境的主动学习能力,实现智能化抗干扰处理流程。根据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以及探测任务需求,首先实现干扰环境的自适应感知,然后重点突破抗干扰各环节的智能决策技术,最终实现抗干扰流程的组织协同进化。在干扰感知方面,采用核方法和原子分解等新技术完成干扰环境的态势感知。在干扰抑制方面,采用动态环境盲分离、波形设计与优化和空域-极化域联合处理等技术完成有源干扰智能化抑制。(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8年03期)

王洁[4](2018)在《MIMO雷达抗有源干扰阵列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MIMO意为多输入多输出,这项技术首先应用在通信方面,因其良好的分集特性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随后,雷达相关研究人员将MIMO技术应用在雷达方面,提出MIMO雷达的新概念。相比较于早期相控阵雷达,MIMO雷达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优良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参数估计性能,因此,MIMO雷达成为雷达相关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现阶段,MIMO雷达的体制类型主要包括分布式的MIMO雷达(distributed MIMO radar)和集中式的MIMO雷达(collocated MIMO radar)。分布式MIMO雷达的各个阵元间距较大,并且各个发射阵元发射互不相同码元、频率、或极化特性的波形,因此,MIMO雷达的收发阵元被同时干扰的概率相对较低。集中式MIMO雷达的发射端在空间中合成宽波束(或全向波束),接收端通过产生多个波束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目标信号被截获的概率。随着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侦察接收设备的高灵敏度表明,MIMO雷达仍然面临着被干扰的风险。本文主要讨论在集中式MIMO雷达有源干扰环境下,使得综合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目标方向并且在有源干扰方位产生零陷,实现抑制有源干扰。由于MIMO雷达的综合波束方向图与阵列阵形有关,因此,本文主要通过MIMO雷达的阵列设计,提高MIMO雷达的抗有源干扰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由于MIMO雷达的本质也是基于阵列的原理,先介绍了阵列信号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MIMO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MIMO雷达的虚拟阵元形成原理,导出了MIMO雷达方向图公式。然后,建立了MIMO雷达在有源干扰环境下的信号模型,并分析了在有源干扰场景下MIMO雷达的波束成形算法。其次,提出基于新型稀疏阵列(嵌套阵列和互质阵列)的MIMO雷达阵列设计抗有源干扰方法。早期传统MIMO雷达采用均匀线阵作为收发阵列,抗干扰的个数主要受虚拟阵元个数(收发阵元个数的乘积)的限制,采用新型稀疏阵列作为MIMO雷达的接收阵列,并经过Khatri-Rao积预处理,可以大大扩展了MIMO雷达的虚拟阵列的孔径,提升了系统的自由度。因此,可以抑制有源干扰的数目多于收发阵元的数目乘积。通过仿真实验,可以证明,基于新型稀疏阵列的MIMO雷达可以抑制有源干扰个数多于收发阵元个数的乘积。同时,该新型稀疏阵列MIMO雷达在提高系统自由度的同时,也减少了物理阵元个数,减少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代价。最后,提出了基于阵元位置控制的MIMO雷达抗有源干扰方法。介绍了基于阵元相位控制和基于阵元位置控制的MIMO雷达抗有源干扰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阵元相位的扰动(或阵元位置的扰动),将MIMO雷达综合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目标方位,并且在有源干扰方位使得方向图产生零陷,实现有源干扰的抑制。最后,提出阵元相位控制和位置控制相结合的MIMO雷达抗有源干扰方法,该方法可以使MIMO雷达综合波束方向图在有源干扰方位形成更深的零陷,抑制有源干扰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淑芬[5](2018)在《无线电引信抗有源干扰性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对无线电引信抗干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正确地评估引信综合抗干扰能力是电子作战中兵备力量规划、装备设计论证等应用的基础,也是每个引信方案研制人员和引信设备设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客观、准确和定量地对无线电引信的综合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是无线电引信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无线电引信抗有源干扰综合评估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现有引信抗干扰性能评估准则和标准,以此为依据选取各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研究引信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建立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极大不相关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实验及对比分析,建立比较全面而又精简的指标体系。2、系统地分析分层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评估方法。对于分层模糊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引信抗干扰评估指标模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叁角模糊数两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并分析对比,然后通过隶属函数和隶属度来确定评判矩阵,基于分层模糊方法来获取定性的评判等级和定量的评判分数。对于SVM评估方法,通过训练样本进行拟合可以有效地找出评估指标与评估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3、进行引信抗干扰实验分析,建立实验平台,对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和线性调频体制引信(共15发引信)进行大量的实验采集和数据分析,获取各指标数值,结合分层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和SVM评估方法对现有15发引信的综合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估,并获取相应的评估结果,以此来验证两种方法对评估引信综合抗干评性能的有效性。4、完成引信抗干扰效能评估软件平台的设计,针对分层模糊综合评估方法,采用设计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引信抗干扰评估效能的软件系统进行概要的设计,包括对评估模型的建立,对模块结构和逻辑流程的设计。在Visual C++6.0开发环境中,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进行了引信抗干扰效能评估软件系统和界面的设计,并完成了对该软件系统的调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幸[6](2017)在《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雷达问世以来,其干扰与抗干扰斗争相伴至今。随着雷达干扰的发展,雷达抗干扰理论和技术也得到了推动,而雷达抗干扰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更高级的雷达干扰的产生。在现代战争中,军事电子信息技术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雷达干扰与抗干扰之间的斗争也日益复杂。因此,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雷达抗有源干扰的相关措施,具体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介绍了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基础理论。通过论述各种干扰信号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给出其时域表达式,分析其数学模型和基本统计特性等,并对各个干扰信号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介绍了混沌理论和常见的混沌信号模型,为后续研究混沌信号抗干扰等相关技术打下基础。2.针对噪声调幅干扰背景下雷达无法识别目标回波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噪声调幅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采用不同的分数阶数,对雷达接收机相邻两个脉冲重复周期的接收信号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并对变换后的信号作相关运算处理,最终使目标信号位于相关函数的峰值处。经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确定了最优的分数阶数后,检测出目标信号,进而滤除噪声调幅干扰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3.针对灵巧噪声干扰对线性调频脉冲压缩体制的机载雷达造成遮盖性和欺骗性双重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移频卷积调制灵巧噪声干扰抑制算法。该算法根据目标和干扰信号特征的不同,通过时频解耦将移频卷积干扰有效分离开来,再利用提出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滤波新方法(EMD-LMS)滤除干扰,并恢复出目标信号。4.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分段Logistic混沌映射,并分析比较其混沌特性,同时利用模糊函数理论分析其抗干扰性能。改进型分段Logistic混沌映射具有理想图钉型的模糊函数,理论分析表明该混沌映射的抗干扰性能较良好。通过将混沌信号与叁种强干扰混合后,利用匹配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计算滤波前后的信干比,最终验证了改进型分段Logistic混沌映射的强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唐斌,赵源,蔡天一,冉智,唐娟[7](2016)在《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有源干扰为雷达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带来了极大挑战,使得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研究迫在眉睫。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囊括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综合技术。本文从系统与体制层面、波形设计与接收机层面以及信号与数据处理层面层次化地综述了雷达抗有源干扰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着重介绍了代表性成果及其最新进展,评述了其中的公开问题,对研究中现存的难点进行了探讨。随后简述了现有雷达抗有源干扰效能评估方法及其不足。以此为基础,对现有部分方法存在的限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抗有源干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6年04期)

姬亚龙[8](2016)在《网络协同抗有源干扰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战争中,随着电子干扰机的逐渐升级和广泛应用,雷达抗干扰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有源压制干扰可以在雷达接收端形成大功率压制信号从而覆盖目标回波信号;有源欺骗干扰可以在雷达接收端形成与发射信号相关性较强的信号,产生虚假目标来欺骗雷达。这些干扰均对雷达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单部雷达工作能力的限制,利用网络协同进行有源干扰的抑制逐渐成为了电子对抗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典型有源干扰的抑制问题,立足于网络协同技术,主要完成了下面的研究工作:1、详细介绍了噪声调幅干扰、噪声调频干扰两种有源压制干扰,以及延时转发干扰、延时多假目标干扰两种有源欺骗干扰。通过分析这些干扰的产生机理,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并仿真分析有源干扰对雷达的影响。2、针对当下网络协同系统设计不完善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网络协同系统模型,建立了该系统模型的网络结构,设定了该系统模型的工作方式,根据抗干扰需求设计了最优网络结构,并分析了在该结构下回波模型以及回波信号的处理方式。3、针对有源噪声调幅和调频干扰难以识别的问题,研究了传统干扰识别和抑制方法,通过时域和频域相消在单桩雷达上进行噪声信号滤除,在抑制区域内干扰尖峰可被抑制20dB以上。在传统压制干扰识别和抑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网络协同拓扑特性识别调幅、调频干扰的方法,识别概率达到97%以上。4、针对距离欺骗干扰中的针对性干扰和普遍性干扰问题,研究了叁种基于网络协同抗有源欺骗干扰算法。研究了基于网络协同拓扑结构的抗距离欺骗干扰算法,通过组网雷达拓扑结构进行时域相消来对抗欺骗干扰;研究了基于椭圆定位的抗距离欺骗干扰算法,通过定位交点的位置分布来判定虚假目标;研究了基于聚散度方法的抗距离欺骗干扰算法,利用聚散度的定义来刻画分析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区别。仿真结果均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真实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30)

徐彤[9](2016)在《GJB 793A-2009《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有源干扰陆上试验规程》贯彻实施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GJB 793A-2009《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有源干扰陆上试验规程》是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有源干扰试验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并以静态测试项目为例,重点针对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提出贯彻实施建议。(本文来源于《船舶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6年01期)

朱芳芳[10](2015)在《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干扰及抗干扰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现代雷达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抗干扰技术本质上是利用干扰信号与目标信号的特征差异,在抑制干扰的同时保留或增强目标信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常规有源干扰及有源加性复合干扰对抗算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应的干扰对抗算法。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从有源干扰的产生及作用机理出发,根据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干扰以及有源加性复合式干扰特有的特征建立其信号模型,为本文干扰抑制算法提供依据。针对有源压制式干扰研究了自适应旁瓣对消抑制措施,分析了宽带条件下自适应旁瓣对消的性能,结果表明,各通道干扰相关性、包络延时都会对旁瓣对消性能造成影响。为了改善干扰带宽对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第叁章分析了两种改善措施,即通过在旁瓣对消系统中添加延时节或子带滤波器组。仿真表明,添加延时节对旁瓣对消性能的改善程度取决于延时节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越短,对旁瓣对消性能的改善越大。旁瓣对消系统中加入的子带滤波器个数越多,对消性能越好。传统的脉冲压缩雷达在各脉冲重复周期发射相同的相参脉冲串,针对该雷达体制下的距离假目标干扰,研究了旁瓣匿影抑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一个或几个距离单元中根据主、辅天线接收干扰信号的幅度差异进行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旁瓣匿影能够有效地抑制距离假目标干扰;而对于波形捷变雷达,它在各脉冲重复周期内发射不同的波形,因此针对这种雷达体制下的距离假目标干扰,研究了时变脉压抑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正交性来进行干扰抑制的。因此第四章中研究了正交波形组的设计方法,并对时变脉压抑制距离假目标干扰的效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时变脉压法对该体制雷达的假目标干扰抑制效果很好,它可以在不损失目标能量的前提下消除干扰信号。最后,研究了有源加性复合式干扰的分步抑制方法,重点分析压制式干扰与距离干扰在时域上迭加而成的复合干扰。首先通过旁瓣对消抑制复合干扰中的压制式成分,然后利用旁瓣匿影对复合干扰中残留的距离假目标进行处理,实现有源加性复合干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分步抑制思想能够有针对性地抑制有源加性干扰中的不同干扰成分,提高雷达在复杂干扰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抗有源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脉冲编码是激光制导武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角度欺骗式干扰和高重频干扰是目前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的主要有源干扰来源。为研究不同激光脉冲编码方式对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抗这两种干扰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敌方激光告警机的识别算法与我方导引头的解码过程,提出自相关函数与归一化互相关函数评价方法,并对目前主要编码方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激光脉冲编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周期性与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抗高重频激光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 LFSR状态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与抗高重频干扰效果均优于其他编码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有源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袁泉.智能雷达网络抗有源干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张艺凡,张春熹,王鹏,冯迪.激光脉冲编码抗有源干扰效果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3].田晓.对空情报雷达智能化抗有源干扰新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18

[4].王洁.MIMO雷达抗有源干扰阵列设计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5].王淑芬.无线电引信抗有源干扰性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6].王幸.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7].唐斌,赵源,蔡天一,冉智,唐娟.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现状与展望[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6

[8].姬亚龙.网络协同抗有源干扰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9].徐彤.GJB793A-2009《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有源干扰陆上试验规程》贯彻实施建议[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6

[10].朱芳芳.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抗有源干扰论文-袁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