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施凯宝应县黄塍中心初中
如何处理好师生互动,如何处理好活动和知识的传授二者的平衡,如何既达到整体能力培养也符合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实际都是摆在我们课堂教学面前的大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手,在经验讨教和自身实践中,对这些问题都一一进行了针对自己的梳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抓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其间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进行一项活动就要达到实效,是我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实践探索的一个具体举措。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泛的活动,它可以负载起提高学生多方面学习品质的任务,而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活动”最充分、“参与”度最深的教学。
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与更多的“参与”机会,多“活动”与多“参与”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品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发现学生怕“活动”、怕“参与”,特别是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做口头练习和上台表演时更是如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注重“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远大理想奠定基础。这些品质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解来的,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随着年级的升高、掉队的学生也在增加,其原因在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参与不充分。
1.教师的“导学”作用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应变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为互动、形象的“导学”,引导学生子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讲课中所散发的创新意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变“添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式”,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口语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成功中增进了主体发展的欲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实际上要吸引学生进入你的课堂还是在于这个活动的引子是否采用恰当的了,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引子,要一下触发孩子的活跃力量。提及这个话题我是有体会的。记得在扬州市初中牛津英语maintask课型教学比赛,我就成功地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了。因为是借班上课,再加上是作文写作课型(学生害怕写作的),所以要打破僵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尤其重要了。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进行了一个五张图片的超级链接,让学生选择图片然后每张图片链接到不同的问题,一开始学生都是胆怯,不敢举手的。但是有孩子开始选择了,也回答正确了相关链接的问题了。
直到有一名同学选择了打棒球这个图片,真正的积极性引爆了。因为这位同学的选择直接链接到了下图,所以孩子们的胆怯开始被这个有点喜剧也有点意外的问题链接给打破了,应该是在这个引子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开展了这一课作文写作课的教学,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应该是我的成功就在这个引子的选择上了。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而得法,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学得有效;教不得法,学生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这是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这课开启的引子,我想再辅以以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来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而且教师以不断变换的角色,启发不同层次得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那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活动就可以有效,教学效率自然高效了。
2.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心的交流。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过程,构成了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的两个主体。师生作为主体,其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是英语。学生是认识的承担者、实践者;教师也是认识的承担者,只是任务和角色不同而已。学生学习英语,靠学生主动地学,直接与英语信息源发生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助学者和引路人,注重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是促进师生交流的载体。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处理、储存、运用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是信息输入。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如此:信息的输入——转换——输出。通过反复、多项、多渠道的交际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逐步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而且是自觉能动性的人看待。教师居高临下,唯我独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喂以知识”的学习者,课堂活动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这是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作用
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两种。
有效参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获到明显的效果。
无效参与: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参与方式机械被动,或带有明确的表演色彩。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我想无效参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杜绝。
1.调试有效参与的层次
有效参与的层次有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①浅层次参与: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浅层次参与。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注意请学生朗读单词、跟读句型课文、背诵句型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学生的浅层次参与在知识的输入接受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困难生,内向的学生还是外向的学生,善于表达的学生还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都应当踊跃参与,这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第一步。
②深层次参与:通过复杂的思维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深层次参与。这类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较复杂的语言训练形式。如我在平时注意让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小文章的改写,知识的拓展训练等。这类练习一开始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逐步过渡到中等和偏差的学生,这样效果就更好。
2.创设有效参与的方式
有效参与的方式有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
①行为参与: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如我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问路、问天气、购物等表演,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状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发挥他们的智能和潜能。学生忘记了困难和疲劳,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成倍提高。
②思维参与:如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思维参与源于但不拘于课本,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把握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往往具有双重意义,我们应对其具体分析和恰当把握。如表演式参与:为了让人感到课堂活跃,我们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表演准备好的对话和短剧等,这种表演并不是毫无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表演的目的一是示范,二是检查,达到了这两项目的是有效参与,单纯为听课人获得好评进行的重复表演是无效参与。又如被动参与:教师指定的学生已指定的方式参与活动,学生无自主性。被动参与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是必要的,是有效参与,如拼写音节、背记句子等。但被动参与比例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是无效的。教师要考虑学生参与的节奏,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就要承认个体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不同的节奏,才能体现教学的平等原则。教师一方面要从数量保证学生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保证学生每一次参与都有效,保证每一项课堂活动都能收到积极效果。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和调味品,而是教学过程的本性。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纽带,活动是实现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主要途径。创设情境,猎奇引趣,活跃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理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轻,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精神,在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
四、结束语
新的课程理念积极提倡有效性学习,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得到的收益大小。收益大,效率高;反之,效率低。主要体现于知识的生成,体验的获得及能力的形成。
总之,无论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都必须从“人本”出发,结合学生各个时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味,行之有效,也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有了积极性,活动才能实现高效,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