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烯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α-烯烃,Ziegler-Natta催化剂,黏度指数,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混合烯烃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梅,曹祖宾,石薇薇,刘东阳,曹传洋[1](2019)在《混合α-烯烃聚合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合成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癸烯、1-辛烯、1-十二烯及其混合烯烃为原料,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两段反应温度结合模式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PAO)合成油,并研究了原料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PAO收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烯烃(1-辛烯与1-癸烯体积比为1)为原料,第一段于20℃反应8 h,第二段于80℃反应2 h,催化剂用量4%(w),n(Al):n(Ti)=3.5。此工艺条件下,PAO收率为91.01%,运动黏度(100℃)为42.03 mm~2/s,黏度指数为157,闪点为288℃,倾点为-44℃。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4.0 MPa、体积空速0.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加氢精制,PAO加氢产品的运动黏度(100℃)为41.27 mm~2/s,黏度指数为154,闪点为285℃,倾点为-40℃,产品性能优于市售的PAO-40。(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刘东阳,曹祖宾,石薇薇,李洪梅,曹传洋[2](2019)在《费-托蜡裂解混合α-烯烃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费-托蜡裂解产物120~170℃馏分为原料,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法进行提纯精制;以精制后的混合α-烯烃为原料,BF_3为催化剂,正丁醇为引发剂制备聚α-烯烃(PAO)合成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PA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精制后α-烯烃纯度由63.56%(w)提高到95.25%(w);在反应压力0.4 MPa、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0.1%(w)的条件下,PAO的收率为97.16%,100℃的运动黏度为6.05 mm~2/s,黏度指数为146,倾点为-62℃,产物中叁聚体和四聚体含量为70.45%(w),支化度为0.159 5。(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齐明巧[3](2019)在《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催化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在该过程中,对于混合碳四的分馏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所谓碳四,就是对烷烃、单烯烃和二烯烃的总称,在炼制成品上,90%的产品都以燃料的身份进入市场,而剩余的10%以化工原料的身份被应用到在加工的过程中,不过,碳四虽然应用广泛,但是相比于裂解后得到的丙烯和乙烯来说,在价值上又低了很多,因此如果能大量地裂解碳四,得到更多的裂解产品,那么石油化工的价值将会更高,其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催化裂解和蒸汽裂解,而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加裂解速率,通常是将高温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混合使用,所以这就对催化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本文探讨的就是将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应用到混合碳四裂解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吕春胜,成名,施伟光,陈怡[4](2018)在《1-C10/1-C12混合烯烃齐聚制备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lCl3为催化剂,将1-C10与1-C12烯烃在不同条件下混合齐聚制备一种高性能PAO润滑油基础油。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试验条件A(反应时间)、B(反应温度)、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所得PAO试验结果(100℃粘度、粘度指数、收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A(反应时间)和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100℃粘度影响最为显着,其最佳取值分别为9 h和1∶3;A(反应时间)和B(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粘度指数影响最为显着,其最佳取值分别为3 h和60℃;A(反应时间)和C(C10/C12质量比)的交互作用对收率影响最为显着,其最佳取值分别为5.5 h和2∶1。(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孙维金,宁英辉,张飞飞,王景彬[5](2018)在《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催化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开工建设及运行的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越来越多,如何利用碳四并将其转化为低碳烯烃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探究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首先,对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副产混合碳四与石脑油蒸汽裂解和炼油催化裂化产生的碳四产品组分进行分析,得出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副产的混合碳四中烯烃含量较高且无丁二烯的结论;其次,梳理碳四催化裂解转化的研究成果,得出SAPO-34及ZSM-5分子筛都可以作为裂解碳四的催化剂且ZSM-5分子筛性能更优的结论;再者,对混合碳四转化工艺,即以碳四烯烃歧化反应和催化裂解为主的工艺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各种工艺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利用高温再生催化剂裂解甲醇制烯烃副产的混合碳四是可行的,无需再建设反应器及再生器,可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但下游烯烃分离系统处理碳四的能力会影响碳四的裂解负荷。(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8年06期)
严保石,霍素芳[6](2018)在《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烯烃原料轻质化趋势将导致C4资源供应紧张,而随着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的混合碳四显示出较大的化工利用潜力。文中综述了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下游加工利用技术进展,最后对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混合碳四利用率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29期)
曹媛媛,刘通,王力搏,高晗,王玉龙[7](2018)在《混合癸烯/α-烯烃共聚合成PAO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副产混合癸烯和α-烯烃为原料,在1 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聚合试验,对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α-烯烃种类、α-烯烃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种类与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合癸烯的转化率、PAO的运动黏度、黏度指数及倾点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混合癸烯和1-十二烯共聚得到的PAO性能最好。最佳工艺条件:混合癸烯和1-十二烯烃摩尔比为3:1,温度为25℃,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2 h,引发剂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0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原料混合癸烯的转化率为98.10%,聚合产品PAO100℃的黏度为6.02 mm~2/s,40℃的黏度为34.72 mm~2/s,黏度指数为120,倾点为-48℃。(本文来源于《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09-18)
徐鑫磊[8](2018)在《茂金属催化混合α-烯烃制备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的PAO合成油原料大多采用乙烯齐聚法,而国内尚未成熟掌握该技术,合成PAO的工业用α-烯烃原料仍需进口。结合我国多煤少油的国情,采用高温费托合成而来的混合α-烯烃为原料制备PAO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了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叁元催化体系催化混合α-烯烃。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及聚合产物性质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碳数烯烃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情况,探讨了连续反应器对聚合反应以及聚合产物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反应器所得产物的性能。在间歇釜中,采用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催化体系催化混合α-烯烃。在优化条件下(Zr/混合α-烯烃摩尔比为4×10-5、Al/Zr摩尔比为120、B/Zr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混合α-烯烃的转化率达到97.3%,100℃运动粘度377.3cSt,粘度指数为262,倾点为-29℃,重均分子量为17227,分子量分布为 1.95。研究发现,在 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叁元催化体系下,即使反应条件不同,混合αt-烯烃中的不同碳数烯烃C-,C10,C11在同一时间点有相同的转化率。在微通道连续反应器中,选用间歇反应器的最优条件,停留时间为12min。所得产物性能:100℃运动粘度为422cSt,粘度指数为278,重均分子量为19031,倾点为-26℃,闪点>3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69。在相同条件下,连续釜所得产物有更高的粘度和粘度指数和更低的分子量分布。(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9)
Bo,Zhao,Peng,Zhai,Pengfei,Wang,Jiaqi,Li,Teng,Li[9](2018)在《铁基催化剂Na-Zn-Fe_5C_2与介孔HZSM-5分子筛混合实现以烯烃为中间体的合成气直接制备芳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基于之前开发的高效制备α-烯烃的铁基催化剂Na-Zn-Fe_5C_2(FeZnNa),马丁与樊卫斌团队将其与改性处理后的介孔HZSM-5分子筛混合,有效地实现了以烯烃为中间体的合成气直接制备芳烃。课题组在340℃、2MPa的条件下,在烃类产物中最多可(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8年04期)
陶佩佩,鲁新环,黄锋锋,何杰,夏坤[10](2017)在《微波辅助Co交换沸石分子筛催化混合烯烃与空气环氧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是合成环氧化物的重要途径,对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近年来,微波技术发展迅速,微波对于有机反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微波辅助的方法辅助Co离子交换的沸石分子筛催化混合烯烃与空气环氧化反应,得到了非常优异的催化结果,混合烯烃中的苯乙烯和α-蒎烯的转化率分别高达96.6(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A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原理及新技术》期刊2017-10-24)
混合烯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费-托蜡裂解产物120~170℃馏分为原料,采用银离子络合萃取法进行提纯精制;以精制后的混合α-烯烃为原料,BF_3为催化剂,正丁醇为引发剂制备聚α-烯烃(PAO)合成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PA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精制后α-烯烃纯度由63.56%(w)提高到95.25%(w);在反应压力0.4 MPa、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0.1%(w)的条件下,PAO的收率为97.16%,100℃的运动黏度为6.05 mm~2/s,黏度指数为146,倾点为-62℃,产物中叁聚体和四聚体含量为70.45%(w),支化度为0.159 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烯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梅,曹祖宾,石薇薇,刘东阳,曹传洋.混合α-烯烃聚合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合成油[J].石油化工.2019
[2].刘东阳,曹祖宾,石薇薇,李洪梅,曹传洋.费-托蜡裂解混合α-烯烃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J].石油化工.2019
[3].齐明巧.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催化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9
[4].吕春胜,成名,施伟光,陈怡.1-C10/1-C12混合烯烃齐聚制备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的合成研究[J].当代化工.2018
[5].孙维金,宁英辉,张飞飞,王景彬.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催化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分析[J].中氮肥.2018
[6].严保石,霍素芳.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探讨[J].化工管理.2018
[7].曹媛媛,刘通,王力搏,高晗,王玉龙.混合癸烯/α-烯烃共聚合成PAO技术研究[C].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2018
[8].徐鑫磊.茂金属催化混合α-烯烃制备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9].Bo,Zhao,Peng,Zhai,Pengfei,Wang,Jiaqi,Li,Teng,Li.铁基催化剂Na-Zn-Fe_5C_2与介孔HZSM-5分子筛混合实现以烯烃为中间体的合成气直接制备芳烃[J].科学新闻.2018
[10].陶佩佩,鲁新环,黄锋锋,何杰,夏坤.微波辅助Co交换沸石分子筛催化混合烯烃与空气环氧化反应[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A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原理及新技术.2017
标签:聚α-烯烃; Ziegler-Natta催化剂; 黏度指数;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