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淋盐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尺度,土壤盐分,叁维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淋盐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云安萍[1](2015)在《西北绿洲典型盐渍土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淋盐需水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碱地普遍存在盐碱重,返盐强烈,盐分垂直变化明显等问题,造成土壤产出率低且不稳,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成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当前有关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水平方向上,对于上下土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空间上的表达较少,因此,掌握盐渍化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别是叁维土体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盐渍化治理措施和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本研究选取了我国西北盐渍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宁夏银川平原和新疆焉耆盆地的盐渍土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电磁感应仪与田间实际取样相结合分别对宁夏银川平原4个不同套合尺度(农田、农场、通伏乡及平罗县)和新疆盐渍土改良区(面积约70hm2)的土壤盐分进行了监测,综合应用了地质统计学、叁维距离反比法(3D-IDW)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宁夏银川平原4个不同尺度和新疆盐渍土改良区土壤盐分的二维和叁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同区域不同尺度下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应用3D-IDW法对土壤盐分进行空间插值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新疆盐渍土改良区不同灌溉条件下0~80 cm 土体盐分的淋洗情况。全文主要结论如下:宁夏银川平原盐渍土区4个尺度的土壤剖面盐分在水平方向上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同一土层土壤含盐量的标准差、最大和最小值均随尺度缩小而减小,4个研究尺度都存在盐分表聚现象,同一尺度下全盐量随土层加深表现为递减的趋势。农田、农场、乡及平罗县土壤盐分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依次为80m,800m,1 km和23~29 km,表现出随尺度的扩大变程呈增大的趋势。另外,除平罗县土壤表层盐分的变程要大于下层外,其余尺度的变程都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平罗县土壤盐分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土壤盐分含量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沙湖以北和高庄乡以南的区域,其中西大滩盐渍化程度最高。乡尺度土壤盐分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并随到黄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农场尺度盐分含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农田尺度土壤盐分含量从西向东递减。平罗县和乡尺度土壤盐分以轻度和中度盐化土为主,局部区域为重度盐化土,农场和农田尺度土壤以轻度盐化土为主,有少部分中度盐化土。平罗县主要受地势、地貌、地下水位、集中分布的灌溉排水渠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乡尺度受地势、灌溉排水渠的走向、排水沟中水分的侧向补给和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农场尺度则与微地势和灌排渠的分布有关,农田尺度与灌排渠位置、土壤质地类型及地下水位有关。平罗县典型盐渍化区土壤表层盐分变化最剧烈,变异系数远大于下层土壤。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的空间相关距离为6000m,垂直方向为1.2 m。叁维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土壤盐分含量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大部分区域土壤含盐量在1~2gkg-1,为轻度盐化土,且叁维克里格插值方法精度要远高于二维插值结果。另外,上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区域,下层含量也较高,土壤盐分的叁维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灌溉渠走向、采样间距和土质影响。新疆盐渍土改良区土壤盐分含量可分为两个土层:0~140 cm 土层盐分平均含量较高,范围为1.84~2.11gkg-1;而140~200cm 土层平均含盐量较低,为1.75gkg-1左右。所有土层盐分含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均随土层加深而呈现递减的趋势,0~40 cm 土层有盐分累积的现象。土壤盐分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并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土壤盐分含量小于2.5 g kg-1。靠近北部和南部边界区属于非盐渍化区,而大于4 gkg-1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间和南部局部区域。研究区80%土壤为非盐化土和轻质盐渍化土,20%为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影响该区盐渍土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灌溉、局部地形、粘土层位置、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等。采用3D-IDW方法对新疆研究区的土壤盐分进行了空间插值,探讨了垂向坐标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插值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的实测值和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差随垂向坐标扩大倍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搜索点数的增加而增大,其值在0.1-0.4范围内变化。当垂向坐标扩大300倍和搜索点数为6个时插值效果较优。随后采用该参数对研究区的土壤盐分进行了叁维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二维插值结果基本一致,但精度更高。因此,当不同方向的取样间距相差很大时,选取合适的扩大倍数和搜索点数对保障3D-IDW法的插值结果精度至关重要。HYDRUS-1D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连续5天每天灌水60 mm可排出0~80 cm 土体60~80%以上的盐分,小额灌溉时增加灌水量能显着降低土壤盐分,过量灌溉对盐分淋洗效果不显着。淋盐平均需水量为164 mm。灌前0~80 cm 土体平均盐分含量和淋盐需水量都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灌后土体平均盐分含量空间相关性变小。研究区东北、西北和东南叁个角盐分较低,中轴线上有叁个局部区域含盐量较高,大部分区域盐分含量为1.5~2.5g kg-1。灌后土体盐分都小于1 gkg-1,91%的研究区淋盐需水量小于等于250mm,需水量大于250mm的区域对应盐分含量较高的粘性土区。若按需灌溉,研究区需漫灌180 mm,比传统的冬灌300 mm节水40%。灌前0~80 cm 土体将近99%的研究区0~80 cm 土体储盐量在10-45 kg m-2之间,灌后0~80 cm 土体储盐量小于15 kg m-2,研究区灌前0~80 cm 土体总储盐量17647 t,灌后剩余盐分8560 t,0~80 cm土体脱盐率为51%,达到了脱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闫映宇[2](2009)在《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平衡及淋盐需水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一般不产生深层渗透,难以利用灌溉水淋洗盐分,盐分仅在土体中转移而无法消除。基于绿洲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长期采用膜下滴灌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膜下滴灌水盐平衡关系与淋盐水量定量化研究已成为绿洲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与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从农田水盐运移特性、水盐模型及水盐平衡、淋盐水量等方面分析了膜下滴灌水盐动态及平衡的研究现状。发现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呈逐渐积累的趋势;缺乏对滴灌条件下淋盐方式、淋盐水量及膜下滴灌技术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为此,通过叁年膜下滴灌田间试验,从水盐动态及平衡,棉花根系、地上部生物量累积对水分的响应入手,分析了膜下滴灌节水效果、淋盐效果、棉花耐盐指标及膜下滴灌技术的适宜性。对膜下滴灌棉田水分动态及平衡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宽行>窄行>膜间。垂直方向,滴灌只能影响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而100 cm以下基本相同。在3926-4265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可达100 cm,2947-3600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可达60 cm,而2618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只能达到40 cm深度。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需水量543.2 mm。苗期最小,占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0 %;花铃期最大,占53.0 %;蕾期占15.4 %;吐絮期占21.6 %。休闲期耗水量238.1 mm。计算得出最佳耗水区间为506.0-536.7 mm。滴溉量达3464 m~3/hm~2时,棉花产量最高为6361 kg/ hm2。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对水分响应的研究发现:各水分处理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膜下,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0.7 %-73.5 %,而膜间仅占39.4 %-26.6 %。水分亏缺可以增加根系下扎深度及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膜下距离棉株24.1 cm,12.9 cm深度处,棉花根长密度最大为26.5 mm/cm3。水分过量处理(4265 m~3·hm~(-2))的棉花株高、倒四叶宽、果枝数、蕾数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根冠比及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增大,生物产量提高。但同时蕾铃脱落率也增加,经济产量降低。3600 m~3/hm~2滴灌量下,棉花干物质在不同器官及生育期的累积与分配最合理,可以获得高产。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及平衡的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呈“Y”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而膜间从下层到表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结束后,膜下0-60及0-10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率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 cm土层脱盐率在6.0 %到34.8 %;而膜间土壤积盐,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 cm土壤含盐量逐年增加。在综合分析膜下滴灌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淋盐效果及棉花耐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水盐平衡的“测盐配方”淋盐水量估算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估算了淋盐水量。初步确立了膜下滴灌的适宜性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淋盐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滴灌一般不产生深层渗透,难以利用灌溉水淋洗盐分,盐分仅在土体中转移而无法消除。基于绿洲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长期采用膜下滴灌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膜下滴灌水盐平衡关系与淋盐水量定量化研究已成为绿洲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与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从农田水盐运移特性、水盐模型及水盐平衡、淋盐水量等方面分析了膜下滴灌水盐动态及平衡的研究现状。发现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呈逐渐积累的趋势;缺乏对滴灌条件下淋盐方式、淋盐水量及膜下滴灌技术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为此,通过叁年膜下滴灌田间试验,从水盐动态及平衡,棉花根系、地上部生物量累积对水分的响应入手,分析了膜下滴灌节水效果、淋盐效果、棉花耐盐指标及膜下滴灌技术的适宜性。对膜下滴灌棉田水分动态及平衡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宽行>窄行>膜间。垂直方向,滴灌只能影响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而100 cm以下基本相同。在3926-4265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可达100 cm,2947-3600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可达60 cm,而2618 m~3/hm~2滴灌量下,湿润峰只能达到40 cm深度。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需水量543.2 mm。苗期最小,占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0 %;花铃期最大,占53.0 %;蕾期占15.4 %;吐絮期占21.6 %。休闲期耗水量238.1 mm。计算得出最佳耗水区间为506.0-536.7 mm。滴溉量达3464 m~3/hm~2时,棉花产量最高为6361 kg/ hm2。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对水分响应的研究发现:各水分处理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膜下,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0.7 %-73.5 %,而膜间仅占39.4 %-26.6 %。水分亏缺可以增加根系下扎深度及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膜下距离棉株24.1 cm,12.9 cm深度处,棉花根长密度最大为26.5 mm/cm3。水分过量处理(4265 m~3·hm~(-2))的棉花株高、倒四叶宽、果枝数、蕾数均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根冠比及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增大,生物产量提高。但同时蕾铃脱落率也增加,经济产量降低。3600 m~3/hm~2滴灌量下,棉花干物质在不同器官及生育期的累积与分配最合理,可以获得高产。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分布特征及平衡的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呈“Y”状的空间分布特征。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而膜间从下层到表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结束后,膜下0-60及0-10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率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 cm土层脱盐率在6.0 %到34.8 %;而膜间土壤积盐,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 cm土壤含盐量逐年增加。在综合分析膜下滴灌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淋盐效果及棉花耐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水盐平衡的“测盐配方”淋盐水量估算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估算了淋盐水量。初步确立了膜下滴灌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盐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云安萍.西北绿洲典型盐渍土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淋盐需水量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
[2].闫映宇.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平衡及淋盐需水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