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进球进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012年欧洲杯,现代足球,进球进攻方式
进球进攻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新民[1](2012)在《2012年欧洲杯视野下欧洲强队的进球进攻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欧洲强队进球进攻方式进行研究,探求比赛中进球进攻方式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期对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2年21期)
王晓[2](2009)在《亚洲杯与欧洲杯足球赛进球进攻方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球射入对方球门是进攻的最终目的,而每一个进球则充分体现了进攻技、战术的实效性、合理性。在进攻与防守这一矛盾中怎样才能使矛更加锋利,使进攻更有效,这是当前足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研究每一个进球的进攻方式可以点带面,举一反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论文没有将进球进攻方式作为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进行研究,忽视了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进球进攻方式的影响;而且以往的论文对世界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等高水品足球比赛研究比较多,对亚洲杯足球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于亚洲杯进球进攻方式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发现其高水平足球比赛进球进攻方式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为我们全面认识现代足球运动高水平比赛进球进攻方式提供有益的启示,为日后科学训练和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4年,2007年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80个进球和2004年,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54个进球进行了分析,对当前高水平足球比赛进球进攻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亚洲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文章从进球进攻方式的界定入手,经过归纳、分析,对进球进攻方式获得球情况、组织推进情况、完成射门情况、有球活动动作方式运用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探讨。进球进攻方式的研究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获得球阶段,后场、中场、前场获得球的比例为2:3:5,断球、抢球、任意球、角球为主要获得球方式;组织推进阶段,边路区域、中路区域、中路边路相结合组织推进的比例为3:5:2。组织推进过程中,大部分进球是经4次以内传球完成的。集体配合、个人战术、定位球战术运用的比例为2:1:1,传切配合、边路传中、运球突破和任意球战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完成射门阶段,施射前地面运行球和空中运行球的比例为5.4:4.5,施射后为1.5:8.5.施射瞬间正常身体状态和非正常身体状态的比例为2:1。A区和F区是射门得分的主要区域。推射、抽射、顶射,是主要射门动作方式;进球进攻方式中,传球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与射门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之比,亚洲杯为2:1,欧洲杯为3:1。直接传球、接球、接运传为主要传球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直接射、接运射、顶射为主要射门类有球活动的动作方式。亚洲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进球进攻方式之间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组织推进阶段亚洲杯较欧洲杯推进用时多,推进位移和推进距离长;欧洲足球运动员快速状态下射门得分的比例较高,亚洲足球运动员中慢速状态下射门得分的比例较高;强对抗条件下,亚洲足球运动员射门的得分能力明显弱于欧洲足球运动员,特别在快速强对抗条件下,亚洲足球运动员完成射门时击球动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有所侧重,反映出技术运动能力的差异。依据高水平足球比赛的实际特点和规律,训练应从获得球、组织推进、完成射门叁个阶段完整进行,从加强有球活动动作方式的简洁性和实效性入手,提高与比赛的拟合程度,使训练最大程度接近足球比赛实战的条件和需要。(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高志新[3](2007)在《中超联赛与世界杯足球比赛进球时进攻方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足球联赛开展的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比赛中进攻的精彩程度不够。进攻最终目的是将球射入对方球门,而每一个进球则充分体现了进攻技、战术的实效性、合理性。在进攻与防守这一矛盾中怎样才能使矛更加锋利,这是当前足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来源于《商情(科学教育家)》期刊2007年11期)
白寅昆,刘格平[4](2005)在《第十叁届亚洲杯比赛前场任意球进攻方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第十叁届亚洲杯足球比赛中前场任意球的进攻方式的探讨和研究,指出亚洲足球比赛对任意球进攻合理安排战术,创造进球机会,使前场任意球进攻成为行之有效的重要得分手段,探寻亚洲足球前场任意球进攻战术的一般发展趋势,为指导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期刊2005-07-01)
沈毅,周驰[5](2003)在《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创造进球的进攻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进球情况表明,阵地进攻和快速反击的进攻方式仍是主要的进攻方式;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除主要集中在中路外,各支队伍更注重边路进攻;肋传中是仅次于边路传中破门的战术方法;虽然定位球战术的进球数和进球率都低于上届,但仍是破门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03年06期)
进球进攻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球射入对方球门是进攻的最终目的,而每一个进球则充分体现了进攻技、战术的实效性、合理性。在进攻与防守这一矛盾中怎样才能使矛更加锋利,使进攻更有效,这是当前足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研究每一个进球的进攻方式可以点带面,举一反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论文没有将进球进攻方式作为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进行研究,忽视了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进球进攻方式的影响;而且以往的论文对世界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等高水品足球比赛研究比较多,对亚洲杯足球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于亚洲杯进球进攻方式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发现其高水平足球比赛进球进攻方式中存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为我们全面认识现代足球运动高水平比赛进球进攻方式提供有益的启示,为日后科学训练和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4年,2007年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80个进球和2004年,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54个进球进行了分析,对当前高水平足球比赛进球进攻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亚洲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文章从进球进攻方式的界定入手,经过归纳、分析,对进球进攻方式获得球情况、组织推进情况、完成射门情况、有球活动动作方式运用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探讨。进球进攻方式的研究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获得球阶段,后场、中场、前场获得球的比例为2:3:5,断球、抢球、任意球、角球为主要获得球方式;组织推进阶段,边路区域、中路区域、中路边路相结合组织推进的比例为3:5:2。组织推进过程中,大部分进球是经4次以内传球完成的。集体配合、个人战术、定位球战术运用的比例为2:1:1,传切配合、边路传中、运球突破和任意球战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完成射门阶段,施射前地面运行球和空中运行球的比例为5.4:4.5,施射后为1.5:8.5.施射瞬间正常身体状态和非正常身体状态的比例为2:1。A区和F区是射门得分的主要区域。推射、抽射、顶射,是主要射门动作方式;进球进攻方式中,传球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与射门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之比,亚洲杯为2:1,欧洲杯为3:1。直接传球、接球、接运传为主要传球类有球活动动作方式,直接射、接运射、顶射为主要射门类有球活动的动作方式。亚洲杯足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进球进攻方式之间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组织推进阶段亚洲杯较欧洲杯推进用时多,推进位移和推进距离长;欧洲足球运动员快速状态下射门得分的比例较高,亚洲足球运动员中慢速状态下射门得分的比例较高;强对抗条件下,亚洲足球运动员射门的得分能力明显弱于欧洲足球运动员,特别在快速强对抗条件下,亚洲足球运动员完成射门时击球动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有所侧重,反映出技术运动能力的差异。依据高水平足球比赛的实际特点和规律,训练应从获得球、组织推进、完成射门叁个阶段完整进行,从加强有球活动动作方式的简洁性和实效性入手,提高与比赛的拟合程度,使训练最大程度接近足球比赛实战的条件和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球进攻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新民.2012年欧洲杯视野下欧洲强队的进球进攻方式分析[J].运动.2012
[2].王晓.亚洲杯与欧洲杯足球赛进球进攻方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高志新.中超联赛与世界杯足球比赛进球时进攻方式的比较分析[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
[4].白寅昆,刘格平.第十叁届亚洲杯比赛前场任意球进攻方式的探讨[C].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2005
[5].沈毅,周驰.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创造进球的进攻方式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