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人类学,身体回归,模仿,实践性知识
模仿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坤[1](2019)在《在“身体的回归”中凝视“模仿”——对教育发生机制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奥教育人类学派,以其对"人的图像"的追寻,在教育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具有鲜明站位与特色。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在"身体回归"的哲学思潮下,希望通过作为"人的基本条件"的模仿(mimesis),打开人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双向沟通的桥梁。这一系列理论从人类对教育的理解与梦想开端,借助手势、仪式、图像、想象、跨文化教育、他者、教育全球化等概念和主题不断深入,重新构建了教育的发生,为我们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尤其是人的学习与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内部机制开辟了新的理解和想象的维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郝安利[2](2019)在《感知运动阶段模仿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婴儿从出生的懵懂到跟着大人呀呀学语,从初期毫无目标的眨眼、努嘴到后期的目标跟随直到最后协调精准的曼妙舞姿。我们很好奇婴儿这些神奇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原因就是模仿,模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学习,而是带有目标和意志,不断试错、调整的行为过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0-24个月感知运动阶段婴儿模仿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4期)
徐晓惠,胡平[3](2019)在《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从镜像神经系统到神经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模仿是指观察者对表达者传递出的非言语情绪信号进行模仿,进而表现出一致的表情与行为.以往关于情绪模仿的神经机制着重强调镜像神经系统的作用,然而随着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们发现仅仅是镜像神经系统不足以解释情绪模仿的发生过程.梳理以往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情绪模仿是包括镜像神经系统、情绪系统、运动系统以及与社会认知相关脑区在内的脑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网络同时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本文首先基于过往研究对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基础进行总结,然后介绍新近的神经网络概念模型,试图解释情绪信息从表达者传递至观察者完成模仿的神经路径,为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较为完整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吴俊杰,杨卓[4](2019)在《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共演机制——基于技术视角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杭州衣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深度访谈和企业实习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七大主范畴。发现:借助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二次创新、价值创新和低成本运作等方式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进行创新,并最终形成"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破坏→创新调整(模仿创新)→创新(二次创新)"的成长模式,是衣科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交替共演机制,是对传统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理论的有益补充。同时,研究结果从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交替共演的视角,丰富了现有二次创新、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等研究的理论外延。(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启园[5](2018)在《叙述-模仿之争与规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柏拉图根据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模仿叙述"与"纯叙述"。为了规范城邦的教育,他推崇叙述,因其利于传达特定的叙述意图和规训个体。福柯通过谱系学发现规训社会背后的机制正是知识-权力操控的叙述文本。对此,身份政治思潮对叙述采取抵抗式、解构式的阅读策略,而亚里士多德推崇模仿,因其具有挣脱规训牢笼的特质,后理论中的文学转向通过挖掘模仿对想象力和反讽能力的提高为突破规训机制提供更多启示;而具有敏感性、多义性和隐蔽性的窥破力量的叙述则更可能成为反抗规训的中坚力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强诗伟,张士军[6](2018)在《序贯投资组织间模仿行为研究:机制、述评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化融入程度的深化,企业持续对外投资成为一种常态,但前后连续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序贯投资组织间模仿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序贯投资中的模仿性行为,总结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8期)
谢丹素[7](2017)在《模仿·完善·重塑——以“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谈课堂加分机制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分是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了建构适合自己班级的加分机制,以更好地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文章从模仿、完善、重塑叁个步骤,详细阐述了如何建构课堂的加分机制。(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7年28期)
郑名,韩增霞,王志丹[8](2016)在《效率至上还是忠实优先:学前儿童模仿学习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学前儿童在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中,是注重效率原则而有选择性地模仿,还是注重忠实原则不加辨别地模仿?这一问题成为近10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进化人类学中的争论问题。争论双方提供了大量实验证据支持各自观点,并提出种种假设以解释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机制。如基于因果关系推理角度提出自动因果编码假设和意图不清假设;基于社会交往角度提出社会依存假设和自然教育法假设等。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假设能解释所有证据。因此,在整合相关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这一争论的新视角——"损益权衡"假设,即学前儿童模仿策略选择是特定情境下权衡利益与损失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5期)
徐骢驰[9](2016)在《具有模仿学习机制的机械臂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臂是机器人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因此机械臂行为获取的研究是机器人运动技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模仿是人类和动物获取运动技能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机械臂采用模仿学习机制获取行为能够简化动作编码、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围绕机械臂通过模仿学习的方法获取行为动作能力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工作为:第一,具有模仿学习机制的机械臂系统设计及示教行为信息的获取:基于机器人模仿学习系统流程框架和目前机械臂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具有模仿学习机制的手把手示教机械臂系统,根据手把手示教特点设计了系统离线示教的供电方案,完成了硬件模块的选型及调试。在ADAMS环境下搭建了机械臂的叁维等比例仿真模型,通过拖动仿真功能模拟手把手示教过程,完成示教行为信息的采集,并针对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对示教行为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机械臂的关节角运动信息。第二,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机械臂模仿学习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针对传统机械臂控制方法编程复杂、学习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表达模仿学习策略,基于示教行为信息完成网络的构建和参数设计,针对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选取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权值优化方法,完成网络训练以获取机械臂行为模仿策略。基于ADAMS和MATLAB环境建立了机械臂的叁维联合仿真系统,完成了机械臂模仿学习的叁维运动仿真实验研究,实现了机械臂行为动作的模仿。第叁,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机械臂复杂行为模仿研究及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最优示教轨迹获取:针对机械臂复杂行为动作的获取以及手把手示教轨迹多样性的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表达模仿学习策略,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和高斯混合回归(GMR)对多次示教轨迹进行优化,获取行为动作的最优示教轨迹。基于最优示教轨迹及RBF神经网络获取机械臂复杂行为模仿学习策略,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实现了机械臂复杂行为动作的模仿。本文研究成果在提升机械臂系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精度上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机械臂系统行为动作的获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邓欢,胡平,李振兴[10](2016)在《情绪模仿在情绪感染中的作用:重读模仿-反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仿-反馈机制突显了情绪模仿在情绪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认同这一点。本文从情绪模仿本身的内涵出发,重新剖析了情绪模仿与情绪感染的关系。情绪模仿具有具身的特征,个体是否采用情绪模仿的方式实现情绪感染,取决于特定的情绪刺激与任务;同时,情绪模仿促进情绪感染的程度也会受到认知推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模仿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婴儿从出生的懵懂到跟着大人呀呀学语,从初期毫无目标的眨眼、努嘴到后期的目标跟随直到最后协调精准的曼妙舞姿。我们很好奇婴儿这些神奇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原因就是模仿,模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学习,而是带有目标和意志,不断试错、调整的行为过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0-24个月感知运动阶段婴儿模仿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仿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坤.在“身体的回归”中凝视“模仿”——对教育发生机制的探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郝安利.感知运动阶段模仿机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
[3].徐晓惠,胡平.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从镜像神经系统到神经网络[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4].吴俊杰,杨卓.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共演机制——基于技术视角的案例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5].李启园.叙述-模仿之争与规训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强诗伟,张士军.序贯投资组织间模仿行为研究:机制、述评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8
[7].谢丹素.模仿·完善·重塑——以“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谈课堂加分机制的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7
[8].郑名,韩增霞,王志丹.效率至上还是忠实优先:学前儿童模仿学习机制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16
[9].徐骢驰.具有模仿学习机制的机械臂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
[10].邓欢,胡平,李振兴.情绪模仿在情绪感染中的作用:重读模仿-反馈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