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氧化物论文-栾学斌,代小平

镁铝氧化物论文-栾学斌,代小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镁铝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成气,低碳醇,负载型钼基催化剂,钨掺杂

镁铝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栾学斌,代小平[1](2018)在《钨掺杂硫化钼/镁铝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氧化碳加氢制备低碳醇的过程中,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负载型钼基催化剂,采用钨掺杂和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方法将Mo_(1-x)/W_xS_2负载于镁铝复合氧化物上,通过XRD、N_2吸附/脱附、Raman、TPR、XPS、HRTEM等系列表征表明,钨掺杂和表面活性剂包覆的方法能有效地调控钼钨氧化物的分散性能,并增强了金属W/Mo与Ni之间的相互作用,硫化后金属硫化物(Mo_(1-x)/W_xS_2)片晶的尺寸和堆迭程度明显改善,形成了更多(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吴永恒[2](2017)在《硅纳米线和镁铝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硅纳米线及镁铝尖晶石一维纳米结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一维纳米结构的生长条件、生长机制及形态控制方法等,并探索了这些一维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本文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技术制备硅纳米线。硅片作为衬底及硅源,镍作为催化剂,在氢/氩高温等离子体的作用下,成功制备了硅纳米线。研究结果表明,硅纳米结构的形态及尺寸主要依赖生长温度及生长时间,当生长温度达到900℃,生长时间达到15 min时,会形成直径约50 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的硅纳米线。另外,先对硅基片进行碱刻蚀后,不仅可以横向生长硅纳米线,甚至可以形成图案,该方法在图案化技术中具有应用潜力。其次,本文仍然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技术,铝片为衬底及铝源,硝酸镁及硝酸镍作为镁的来源及镍催化剂前驱物,制备了镁铝尖晶石一维纳米材料。通过调整气体流量、电源功率、催化剂前驱物的含量等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形态的镁铝尖晶石纳米结构。测试表明,这些镁铝尖晶石纳米结构具有Mg_(0.36)Al_(2.44)O_4分子式,是一种一维的线状或带状纳米材料。用CVD技术制备镁铝尖晶石在中外文献中鲜有报道,是一种新颖的制备镁铝尖晶石工艺。最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将Mg_(0.36)Al_(2.44)O_4修饰到GCE上,构建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探索镁铝尖晶石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使用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C)、间苯二酚(RC)等叁种苯二酚(C6H4(OH)2)异构体。通过调节优化支持电解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等检测参数,实现了对苯二酚叁种异构体的同步检测。实验表明,电沉积时间为10 min的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分辨能力最强。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用于检测苯二酚的叁种异构体时,具有检测限低、选择性高、分辨力强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于是基于Mg_(0.36)Al_(2.44)O_4/GCE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7-02-01)

蒋元[3](2016)在《镁铝氧化物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丁醇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用途广泛。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通过羰基合成法生产正丁醇的工艺路线受到了原料成本的制约。因此,寻求更环保、更经济的工艺路线合成正丁醇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选用MgO-Al_2O_3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将其用于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反应。本文首先考察了MgO-Al_2O_3催化剂的不同制备方法、焙烧温度、MgO含量对催化乙醇合成丁醇反应活性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制备方法为高过饱和共沉淀法(反加法),焙烧温度450℃,镁铝摩尔比为3:1。在该制备条件下所得到的MgO-Al_2O_3催化剂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20 m2/g),酸性位(L酸位)的数量较少,强碱位的含量最高(占总碱性位数量的38.8%),催化合成丁醇活性最好,乙醇转化率为33.6%,丁醇选择性为58.8%。结合评价结果及酸碱性分析可知,表面强碱位可能是催化乙醇合成丁醇反应的活性中心。本文研究了Na~+离子对MgO-Al_2O_3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的Na~+离子能减少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的数量,适当提高表面强碱位的数量,从而提高丁醇选择性。含0.38wt%Na~+的MgO-Al_2O_3样品的活性最高,乙醇转化率为36.9%,丁醇选择性达70.8%。然而过多的Na~+离子则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占据表面活性位,使乙醇转化率降低、丁醇选择性下降。通过研究,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0℃,质量空速1.0 h-1,压力101.3 kPa。通过探讨停留时间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推测乙醇在MgOAl_2O_3催化剂上生成丁醇的反应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反应路径(Guerbet机理和双分子乙醇偶合机理)。本文还考察了进料中加入乙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当乙醛的进料浓度为5 wt%时,丁醇的收率达到27.1%,丁醇的选择性为77.1%,相比单独乙醇进料时,丁醇选择性提升了20%左右。最后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做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26 h过程中,单独乙醇进料时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在进料中加入5 wt%乙醛时改善了丁醇选择性,但是催化剂容易积炭失活。(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绎涵[4](2016)在《镁铝氧化物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反应的单体,分别制备了镁铝氧化物复合高吸油树脂和生物形态镁铝氧化物复合高吸油树脂两种不相同的复合吸油材料。对制得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和两种不同的复合树脂做了表征分析,并且测试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得了镁铝氧化物纳米针,并使用改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镁铝氧化物的表面做疏水改性。其测试结果可直接了解到经过改性剂改性后的镁铝复合氧化物纳米针表面存在了非常好的疏水性能。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镁铝复合氧化物纳米针复合高吸油树脂。由单因素探索可知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分散剂(聚乙烯醇)的添加使用量是3 wt.%,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添加使用量是3wt.%,引发剂(精制过氧化苯甲酰)添加使用量是1.5 wt.%,镁铝复合氧化物添加使用量为5 wt.%。实验还研究了复合吸油树脂的吸附性能,树脂对甲苯、氯仿和四氯化碳的吸附倍率与原树脂对比都提升了。并且,对复合树脂吸附油品的过程做了动力学实验和模型的拟合分析。改性后的镁铝复合氧化物纳米针参加到树脂的网络空间结构的构建中,不仅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还提升了树脂的重复利用率。实验采用棉花做为模板制得了纤维形态的镁铝氧化物,利用改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镁铝氧化物的表面做了疏水改性。其测试结果可直接了解到经过改性后的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存在了很好的疏水性能。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得了改性生物形态镁铝复合氧化物复合高吸油树脂。并且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其最优的合成条件:分散剂(聚乙烯醇)的添加量3 wt.%,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添加量3 wt.%,引发剂(精制过氧化苯甲酰)添加使用量是1.2wt.%,镁铝复合氧化物添加使用量是3 wt.%。实验还研究了复合树脂对油品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树脂相比较复合树脂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均有所增强,而且再生性能良好。并且,对复合树脂吸附油品的过程做了动力学实验和模型的拟合分析。通过对复合树脂的表征分析,可以得出生物形态的镁铝氧化物的加入使得复合树脂的吸油倍率和热稳定性能均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肖煜昕[5](2016)在《水中金属离子在镁铝氧化物上的竞争与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如今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随之衍生的便是及其严重和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含有各类污染物废水的大量排放、汽车尾气污染大气、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危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冶金、电镀行业排放的废水中仍含有总量较多的铜锌等有毒元素,采油、造纸、印染等领域产生和排放的高盐度废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通常对铜锌离子和钙镁离子的去除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浮选法等,其中吸附法因去除效率高、操作灵活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应用的更为广泛。具有高吸附容量吸附剂的快速吸附更是一种简便高效处理方法。在众多吸附金属阳离子的吸附剂中,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即水滑石(LDH)的焙烧后产物焙烧水滑石(LDO)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分布,再加上可再生重复利用,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利用LDO共同吸附铜锌离子和分别吸附钙镁离子成为本论文的讨论研究主题。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和一种新型快速制备法来制备水滑石,并高温焙烧得到吸附材料。利用XPS、SEM、XPS、BET等技术对吸附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为研究吸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热力学实验、共同吸附实验、动力学实验、再生实验、实际废水吸附实验等。结果表明,当共同吸附铜锌离子时,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离子对共吸附过程的吸附速率有促进作用,而锌离子的存在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同吸附所达到的饱和吸附量要比单独吸附时低,但影响不大。跟单独吸附铜、锌离子时一样,LDO对锌离子的吸附去除量要大于铜离子。根据LDO吸附镁、钙离子的热力学数据,研究发现叁个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模型,是一个自发不可逆的、吸热的、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由动力学数据可知,两种吸附质离子对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随着温度的增加饱和吸附量也增大,说明是吸热反应,与之前的结论相互印证。在50℃有最大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109.77和147.71mg/g。再生实验研究表明,LDO有很好的重复利用性,至少可以循环使用五次以上。实际废水吸附实验证明,LDO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01)

焦熙,董庆年,李洪广,李磊,赵宁[6](2014)在《钾镁铝氧化物上CO_2吸脱附过程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K对MgAl(O)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改性及CO_2在KMgAl(O)上的吸脱附形态。结果表明,K的加入能够与MgAl(O)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碱性位Mg—O—K和Mg(Al)—O—K,有利于CO_2以双齿CO_3~(2-)形式吸附,从而增加了KMgAl(O)的CO_2吸附量和吸脱附速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31)

邓晓丰[7](2014)在《镁铝氧化物固体催化剂制备异佛尔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氧化物固体催化剂,并以此为基础制备异佛尔酮。比较了不同滴加方法和不同Mg/Al比例的催化剂性能。经研究认为当Mg/Al比例为1.0,采用反滴加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且不易失活。(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4年07期)

谭明务,张利,汪学广[8](2013)在《介孔镍镁铝氧化物催化剂上液化石油气重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化石油气(LPG)具有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存储运输方便,商业化配送网络成熟等优点,在燃料电池和车载制氢技术领域,具有潜在商业价值[1,2]。介孔镁铝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镍纳米催化剂由于对烷烃重整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积碳性能已引起人们的注意[3,4]。(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7-28)

李群[9](2013)在《非晶态镁铝氧化物上铜离子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滑石类化合物(LDH)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阴离子黏土,这种物质具有结构“记忆效应”、离子可交换性和孔径可调变的择形吸附的催化性能的特点,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等各个领域。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具有表面碱性和能够重构为水滑石的特性,重构过程中在其层问界面可以吸附水中重金属阳离子,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利用水滑石特有的结构和性质使其作为催化材料前体,可以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负载贵金属制备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催化剂。本课题采用共沉淀分别合成了Mg3A1-CO32+LDH(镁铝碳酸根水滑石),以此为前体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水滑石改性产物。采用XRD.SEM.TEM.FT-IR.BET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将焙烧后的Mg3A1-CO32水滑石用于水中Cu(Ⅱ)的去除,研究了反应前后重金属溶液的pH、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等,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采用离子交换法用柠檬酸钠改性Mg3A1-NO3-LDH,之后用改性后的样品与氯金酸反应,利用柠檬酸根离子还原氯金酸的经典方法和作为载体的水滑石以期得到微小粒径的纳米金颗粒,作为CO低温氧化的理想催化材料。LDO可以有效地吸附溶液中的Cu(Ⅱ),反应基本在2h内完成,且pH的变化对LDO吸附Cu(Ⅱ)的影响不大。不同温度下的LDO对Cu的吸附更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有热力学数据分析可知,LDO对Cu(Ⅱ)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并且反应是吸热的。吸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都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反应前半阶段主要是在LDO恢复为原来的层状结构的过程中在其层问界面Cu(Ⅱ)结合OH和LDO发生的表面沉淀作用,这部分的吸附量是整个吸附过程中的绝大部分。利用离子交换法,将柠檬酸根成功的替代了镁铝水滑石层间的碳酸根离子,增大了水滑石的层间距,这样有利于在其层问结合其他化合物,制得催化材料前躯体。将氯金酸与改性后的水滑石在高温下反应,利用柠檬酸根离子还原氯金酸的经典方法和作为载体的水滑石制备得到微小粒径的纳米金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可以作为CO低洲氧化的理想化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10)

曲旭坡[10](2012)在《镁铝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是一种绿色环保、安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工业化生产采用的均相酸碱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时,具有产品分离困难,催化剂不可回收以及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等缺点,因此需要找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催化剂,而固体碱催化剂就有着这些优点,所以对高活性的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镁铝水滑石前体,在高温焙烧的条件下,制备出镁铝氧化物载体,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将K2CO3以不同的负载量负载到镁铝氧化物载体上,制备出一系列的催化剂,并通过BET、CO2-TPD和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大豆油酯交换反应为模型,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镁铝比为1:1,结晶时间为10h,K2CO3的负载量为30%;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1.5%,大豆油的转化率最高,为79.8%。在最佳制备条件下:BET表征表明,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82.6877m2/g,平均孔体积为0.600239cm3/g,平均孔直径为8.49331nm;CO2-TPD表征表明,K2CO3的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具有匹配度比较好的中强碱和强碱活性中心,对大豆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好;XRD表征表明,K2CO3在镁铝氧化物载体上呈高度分散状态。(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2-03-01)

镁铝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硅纳米线及镁铝尖晶石一维纳米结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一维纳米结构的生长条件、生长机制及形态控制方法等,并探索了这些一维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本文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技术制备硅纳米线。硅片作为衬底及硅源,镍作为催化剂,在氢/氩高温等离子体的作用下,成功制备了硅纳米线。研究结果表明,硅纳米结构的形态及尺寸主要依赖生长温度及生长时间,当生长温度达到900℃,生长时间达到15 min时,会形成直径约50 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的硅纳米线。另外,先对硅基片进行碱刻蚀后,不仅可以横向生长硅纳米线,甚至可以形成图案,该方法在图案化技术中具有应用潜力。其次,本文仍然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技术,铝片为衬底及铝源,硝酸镁及硝酸镍作为镁的来源及镍催化剂前驱物,制备了镁铝尖晶石一维纳米材料。通过调整气体流量、电源功率、催化剂前驱物的含量等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形态的镁铝尖晶石纳米结构。测试表明,这些镁铝尖晶石纳米结构具有Mg_(0.36)Al_(2.44)O_4分子式,是一种一维的线状或带状纳米材料。用CVD技术制备镁铝尖晶石在中外文献中鲜有报道,是一种新颖的制备镁铝尖晶石工艺。最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将Mg_(0.36)Al_(2.44)O_4修饰到GCE上,构建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探索镁铝尖晶石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使用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C)、间苯二酚(RC)等叁种苯二酚(C6H4(OH)2)异构体。通过调节优化支持电解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等检测参数,实现了对苯二酚叁种异构体的同步检测。实验表明,电沉积时间为10 min的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分辨能力最强。Mg_(0.36)Al_(2.44)O_4/GCE传感电极用于检测苯二酚的叁种异构体时,具有检测限低、选择性高、分辨力强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于是基于Mg_(0.36)Al_(2.44)O_4/GCE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镁铝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栾学斌,代小平.钨掺杂硫化钼/镁铝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2].吴永恒.硅纳米线和镁铝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7

[3].蒋元.镁铝氧化物催化乙醇合成正丁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王绎涵.镁铝氧化物复合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6

[5].肖煜昕.水中金属离子在镁铝氧化物上的竞争与吸附[D].山东大学.2016

[6].焦熙,董庆年,李洪广,李磊,赵宁.钾镁铝氧化物上CO_2吸脱附过程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7].邓晓丰.镁铝氧化物固体催化剂制备异佛尔酮的研究[J].浙江化工.2014

[8].谭明务,张利,汪学广.介孔镍镁铝氧化物催化剂上液化石油气重整[C].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2013

[9].李群.非晶态镁铝氧化物上铜离子的吸附[D].山东大学.2013

[10].曲旭坡.镁铝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标签:;  ;  ;  ;  

镁铝氧化物论文-栾学斌,代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