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价值观,语言多样性,物质价值观,精神价值观
语言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朗[1](2019)在《语言价值观与语言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聚焦语言价值观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认为语言价值观呈现语言意识形态,涵盖物质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前者生成于语言市场,凭借强势语言追逐物质利益。后者根植于对精神家园的信念,依靠母语守望精神家园。依据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显示,物质价值观与语言的客观活力有关联,但是并不一定可以维护弱势语言的活力,因为强势语言总是享有更多资源;语言精神价值观与语言的主观活力相关,可以保护弱势语言的活力,因为健康的精神价值观可以助力个人和社区保持双语平衡。研究说明,保护语言多样性是国家、社区和个人的共同使命。只有这叁者都端正语言价值观,叁方合作,才可落实《岳麓宣言》达成的国际共识。(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宁,郭婷[2](2019)在《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实践和人类交往的衍生物,必然遵循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和网络文化逻辑,并不断被赋予历史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网络语言在交往实践中陷入了符号拜物教、网络语言失范、消解主流价值观等窘境,导致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被消解和失声的风险,造成受众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混乱。为此,要构筑和完善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说方式和话语机制,坚持网民为本的话语导向,溯源网络语言出场根由,探寻网络语言内在规律,规制网民网络语言失范行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解读能力,积极转变传统宏大话语叙事风格。(本文来源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炎平[3](20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层次性及语言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在思政课教学中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思政课已然成为学生成长的必然选择和坚定价值观自信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在思政课上有意义的进行教学融入,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最后外化为自己的行动。而且思政课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紧紧围绕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做好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增强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丁璨[4](2019)在《自媒体环境下有声语言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本身只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并无优劣,要做到"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就需要行政规范、技术手段支持、平台监管、家庭学校引导等方式来进行监管,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为青少年塑造充满正能量的媒体环境,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刘学峰,赵振宇,张恒[5](2019)在《论微信语言的特征及其价值观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语言给媒介传播和人际交往带来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必要研究微信语言语言作为思想的物质外壳,必然和一定的价值观相联系,微信语言也是如此。人们通过微信进行语言交流,这些语言在交流过程中呈现草根性、新颖性、裂变性、立体化、碎片化等显着特征。这些特征既有进步和发展的优点,也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和毒化风气。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微信语言给媒介传(本文来源于《网络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杨营,王利平[6](2019)在《论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文学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学科,汉语言文学教育输出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故强化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就当前汉语言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仍有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应重点借鉴陈来编着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03期)
邓心强[7](2019)在《论“文明”价值观在古代语言文字领域里的经典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中国传统文论学科而言,"文明"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古人通过一定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营造美文,赋予文章言近旨远、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的审美品格,主要表现为对形成优良文风、创生杰作以体现作家的非凡创造力等种种探索。纵观3千年的中国传统文论,无数文论家就如何写好文章、怎样地写作才能代表人类文明进程的高级形态进行了种种诠释,在创作、文本、欣赏等层面共计18种之多,如主张声律之美、讲究辞采和语言、形文和声文情文的合一、含蓄朦胧且余味悠长、精巧构思且立意奇特、有风力和丹彩之美、情采兼备、求真尚简、重气骨和兴象、精气神兼备、贵有寄托,都极具民族特色。此外在写作上即目会心、由统治者带动、诗中有"我"、注重艺术技巧的处理、走向民间等,都显示出古人对文章风貌和境界的不懈追求。古人对为文的经典诠释是"文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领域内的鲜明体现,对今天依然有着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魏咪,刘宁[8](2019)在《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共享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随着网络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升级,网络语言作为大学生上网所使用的流行语言,逐渐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冲击。本文试以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失范行为的成因,探寻其失范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解正明[9](2018)在《树立和谐语言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郑重提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8-12-19)
罗譞[10](2018)在《网络语言的价值观引导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但是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语言在其民主化表达之余也呈现出了一些生活化,甚至低俗化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是由于自由主义思想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着当下社会舆论的一些价值倾向。那么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治理应当如何展开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文章认为对网络语言低俗化的治理不应当继续施行家长式的一刀切作风,而是应当结合新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内的自我净化。(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8年17期)
语言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实践和人类交往的衍生物,必然遵循网络传播的技术逻辑和网络文化逻辑,并不断被赋予历史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网络语言在交往实践中陷入了符号拜物教、网络语言失范、消解主流价值观等窘境,导致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被消解和失声的风险,造成受众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混乱。为此,要构筑和完善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说方式和话语机制,坚持网民为本的话语导向,溯源网络语言出场根由,探寻网络语言内在规律,规制网民网络语言失范行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解读能力,积极转变传统宏大话语叙事风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明朗.语言价值观与语言多样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宁,郭婷.网络语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
[3].王炎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层次性及语言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9
[4].丁璨.自媒体环境下有声语言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
[5].刘学峰,赵振宇,张恒.论微信语言的特征及其价值观倾向[J].网络传播.2019
[6].杨营,王利平.论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J].新闻爱好者.2019
[7].邓心强.论“文明”价值观在古代语言文字领域里的经典诠释[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
[8].魏咪,刘宁.网络语言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9].解正明.树立和谐语言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语言文字报.2018
[10].罗譞.网络语言的价值观引导与治理[J].新媒体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