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稳定系统论文-钟建斌,胡勇

动态稳定系统论文-钟建斌,胡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稳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椎间盘移位,脊椎滑脱

动态稳定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钟建斌,胡勇[1](2019)在《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由Stoll等[1]在Graf韧带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LDD主要包括腰椎椎间盘突出、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椎体滑脱及退行性脊柱侧凸等,当引发严重腰腿部疼痛、神经根压迫等临床症状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及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相比,Dynesys通过椎弓根螺钉连接产生的动态推拉关系在固定节段对抗异常折弯力和剪(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桑龙,谢文凯[2](2019)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髓核摘除联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疗效(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且经X线片检查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测量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OM)与椎间盘高度(DH)。结果术后1、6及12个月时腰腿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12个月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6、12个月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邻近节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难度低,创伤小,可维持病变节段稳定性,短时间内可明显改善腰腿痛症状,提高腰部性能。(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巷,任莉荣,舒钧[3](2019)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是老年人腰背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claudication,NIC)的常见原因[1]。LSS可导致严重的慢性疼痛和残疾,生活质量、日常活动及功能急剧下降[2]。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传统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然而,传统融合术不同程度的加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ASD可导致症状加重并需要行翻修手术[3,4]。因此,非融合术理念孕育而生。动态稳定系统作为非融合术之一,其日益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4](2019)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allis组和融合组,各52例;Wallis组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融合组采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顽固性腰痛、椎体滑脱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JOA、VAS、O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JOA评分高于融合组,VAS、ODI评分低于融合组,差异显着(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ROM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ISH、DH明显降低(P<0.05),ROM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高于融合组,ROM低于融合组,差异显着(P<0.05);随访12个月,Walli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4/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齐平,赵志,闵星星,沈进稳[5](2019)在《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而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竖脊肌,术后常残留腰痛。为解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研发出了多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其中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Wiltse入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直接暴露上下关节突及外侧横突,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近年来报道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既可实现有效固定,又可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创伤较小,短期疗效满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的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期疗效也将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2期)

李小飞[6](2019)在《宝马集成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i)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7日,全新宝马X5车正式上市。为了降低复杂性,同时扩展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的功能,宝马集团首次在全新X5车(第4代X5车型)上批量使用了全新制动系统——集成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i)。该系统的供应商为大陆集团(Continental)。这种减少了组件的全新制动系统设计结构,将引领未来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随后将(本文来源于《汽车维护与修理》期刊2019年04期)

靳光盈[7](2019)在《宝马520Li轿车动态稳定系统报警故障检修》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7年生产的宝马520Li F18轿车,车辆行驶中出现动态稳定系统故障,胎压监控系统失效,手制动灯常亮,DSC防滑灯常亮。二、诊断过程1.确认故障现象通过静态与动态测试,故障现象存在。2.故障排除(1)通过诊断仪分别读取各控制单元故障码,分别为"左前轮速传感器,线路断路"、"左前轮速传感器,信(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期刊2019年01期)

陆锡平,张庆祥,王科,闫文千[8](2019)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内固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0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接受传统钉棒系统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下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显着高于对照组,椎间活动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钉棒系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且不会加速邻近节段椎体退变。(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赵毅,寇宏斌[9](2018)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8例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接受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采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效果确切,可显着改善其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27期)

顾宏林[10](2018)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长期疗效及存留率回顾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国内应用及报道最多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为Wallis和Coflex系统,对其应用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LDDD)的中长期存留率、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症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回顾性分析Wallis和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各适应症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装置存留率,并将Wallis和单纯髓核摘除术、Wallis和Coflex进行对比,探讨最佳手术适应症,分析并发症和再手术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其合理应用及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5年以上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四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别为Wallis和Coflex中长期疗效及存留率分析。对术前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工度以内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在后路减压或椎间盘切除后行Wallis固定126例,行Coflex固定183例。评价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及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装置存留率。第叁部分对髓核摘除后使用(Wallis组,36例)或不使用Wallis固定(单摘组,36例)治疗首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VAS、JOA及ODI评分、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局部椎间角度(intervetebral lordosis angle,IVA),并评价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第四部分对L4/5单节段Wallis(Wallis组,52例)及Coflex(Coflex组,52例)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术前后VAS、JOA及ODI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和邻近节段DH、ROM及IVA,评价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26例患者中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滑脱症9例。平均随访93.04±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JOA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Wallis并发症发生率11.9%(15/126),包括假体爆裂、棘突骨折、手术或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伤口感染及术后不明原因腰痛;再手术率为6.3%(8/12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99%,10/56)及再手术率(10.7%,6/56)最高,而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无并发症及再手术情况。总体5年和7年装置存留率为98.4%(124/126)和97.6%(123/126)。3例装置移除,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5年和7年装置存留率分别为96.4%(54/56)和94.69%(53/56),低于其它适应症。第二部分:183例患者中腰椎管狭窄症例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腰椎滑脱症10例。平均随访83.61±15.12个月,术后临床指标优于术前(P<0.05)。Coflex并发症发生率8.2%(15/183),包括翼突断裂、棘突骨折、手术节段或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伤口浅部感染及术后不明原因腰痛;再手术率5.5%(10/18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率(10.5%,6/57)及再手术率(8.8%,5/57)最高。总体5年和7年装置存留率为97.3%(178/183),各适应症装置存留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腰椎间盘突出症(94.7%,54/57)稍低于其它适应症。第叁部分:平均随访84.35±10.41个月。VAS、JOA及ODI评分在术后2年时Wallis组优于单摘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无差别(P>0.05);Wallis组比单摘组手术节段DH更高(P<0.05),ROM更小(P<0.05),IVA组间无差别(P>0.05)。Wallis组有2例分别出现手术节段和手术下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1例伤口感染;单摘组有3例出现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1例术中硬膜撕裂。第四部分:平均随访83.66土13.94个月,两组术后临床指标优于术前(P<0.05)且组间无差异(P>0.05),L4/5节段DH无变化(P>0.05),ROM降低(P<0.05),组间无差别(P>0.05)。Wallis组术后L4/5节段IVA无变化(P>0.05),而Coflex组降低(P<0.05)且小于Wallis组(P<0.05)。术后两组LL无变化(P>0.05),除Wallis组L3/4节段ROM 比术前降低(P<0.05),邻近节段(L3/4、L5/S1)DH、ROM和IVA均无变化(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无差别(P>0.05)。结论:1.Wallis和Coflex系统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其它适应症中长期存留率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高,且无法预防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及邻近节段退变;Wallis虽可限制手术节段活动度且维持椎间隙高度,但中长临床疗效不优于单摘,两者均应谨慎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2.两种装置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中长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无差别,影像学改变相似,但Coflex会减少局部前凸。应根据两者不同设计特点选择合适患者,以期取得更好临床疗效。3.两种装置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并发症及再手术风险,但在合理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可获良好中长期疗效及存留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动态稳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髓核摘除联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疗效(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且经X线片检查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时测量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OM)与椎间盘高度(DH)。结果术后1、6及12个月时腰腿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时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JOA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明显优于术后1、6个月(均P<0.05)。术后1、6、12个月时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6、12个月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邻近节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难度低,创伤小,可维持病变节段稳定性,短时间内可明显改善腰腿痛症状,提高腰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稳定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钟建斌,胡勇.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9

[2].胡文雄,蒋家正,韩宏德,桑龙,谢文凯.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西部医学.2019

[3].吴巷,任莉荣,舒钧.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9

[4].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9

[5].陈齐平,赵志,闵星星,沈进稳.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9

[6].李小飞.宝马集成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i)技术浅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

[7].靳光盈.宝马520Li轿车动态稳定系统报警故障检修[J].汽车维修.2019

[8].陆锡平,张庆祥,王科,闫文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内固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9].赵毅,寇宏斌.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10].顾宏林.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长期疗效及存留率回顾性队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标签:;  ;  ;  ;  

动态稳定系统论文-钟建斌,胡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