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间隙论文-姜洪奎,宋现春,许向荣,李彦凤,王乐源

径向间隙论文-姜洪奎,宋现春,许向荣,李彦凤,王乐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径向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滚珠丝杠副,弹性变形接触角,径向间隙,赫兹接触

径向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姜洪奎,宋现春,许向荣,李彦凤,王乐源[1](2019)在《考虑径向间隙的非理想双圆弧滚道滚珠丝杠副接触角建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圆弧(哥特式)滚道可以使滚珠丝杠副的承载能力、刚度和传动精度更加稳定,在精密型滚珠丝杠副结构中广泛采用,但是双圆弧滚道的制造和测量都比较困难,往往得到非理想滚道。由于滚道误差、径向间隙与滚珠丝杠副的主要性能指标-弹性变形接触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导致精密滚珠丝杠副装配后的性能不易控制。为了优化滚珠丝杠副的装配质量,考虑初始游隙和接触角变化等因素,基于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和变形协调原理建立了非理想滚道截形的滚珠丝杠副弹性变形接触角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双半内圈球轴承初始接触角的计算公式,验证了提出的计算模型的通用性和正确性。以精密滚珠丝杠副3210为例,分析了内外滚道误差、径向间隙及滚珠大小对弹性接触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滚珠丝杠副的装配方法和优化设计等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0期)

王向前,孟嘉嘉,高贵锋,孔青松[2](2019)在《航空齿轮泵径向配合间隙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泵径向配合间隙的确定对齿轮泵设计十分重要,该文对试验中泵的刮壳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径向配合间隙确定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杨进飞,陈志,何甲[3](2019)在《叶顶汽封径向和轴向间隙对汽轮机泄漏量及主轴位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化工厂汽轮机的叶顶汽封和主轴轴位移故障的分析,发现当漏气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加快推力轴承的磨损,从而引起汽轮机轴位移逐渐增加,这表明汽封的损坏不仅引起泄漏增加还会导致主轴位移增加。采用FLUENT软件对叶顶汽封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汽轮机叶顶汽封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对汽轮机泄漏量及汽轮机主轴位移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工作间隙。研究发现:汽轮机叶顶汽封径向间隙是影响泄漏的重要因素,径向间隙增大将导致蒸汽泄漏量增大,汽轮机轴向推力增加,从而导致主轴位移增加;在总长度一定时,轴向间隙值对蒸汽泄漏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增加轴向间隙可以使进入汽封的蒸汽压力更加稳定。考虑到叶顶汽封的装配和热膨胀问题,对所研究的叶顶汽封提出了径向间隙为0.65 mm,轴向间隙为3.5 mm的修复方案,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案现场修复是成功的。(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李梦君,方晖,李小明,袁小聪[4](2019)在《径向偏振光束激发的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间隙模式等离激元共振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测量的基于金属纳米圆盘上方放置金属纳米球颗粒构成的金属纳米结构,其在径向偏振光束激发下,由于金属纳米圆盘的呼吸模式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作用,可以形成纵向电场有效增强的间隙模式等离激元共振。对此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证明该间隙模式的纵向电场分量相对于径向偏振入射光的有效激发横向电场分量增强了100倍以上。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这种新型纳米结构的光谱特性以及表面电场分布特征,同时对单个金属纳米圆盘,单个金属纳米球,金属薄膜,金属纳米球-金属薄膜这几种纳米结构在同一个模拟计算框架下进行了计算以及比较分析。由于可以把金属纳米球类比为金属探针的尖端,所提出的新型间隙模式也有望在针尖型拉曼增强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1期)

李清华,胡骏,徐林,刘昭威[5](2019)在《高负荷压气机径向间隙工程优化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径向间隙对高负荷压气机气动性能的负面影响,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了压气机运转周期内转子叶尖间隙变化规律,对不同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结构工程设计,对转子叶尖间隙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可调静叶实际具体结构,研究了可调静叶圆台不同位置处间隙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规律,采用全叁维数值模拟对不同静叶间隙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方案优化设计。将径向间隙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中,试验验证表明:该压气机相对于第四代发动机的压气机平均级压比提高了16%,效率提高了1%,叁维特性预估准确,验证了压气机转、静子叶片间隙优化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陈晏明,李超[6](2018)在《可倾瓦径向轴承轴瓦间隙测量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可倾瓦径向轴承顶部间隙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劣后,笔者提出了可倾瓦轴承顶部间隙及内径测量的新思路:(1)压铅丝法的改进,即轴承压盖参与压铅丝,避免了铅丝可能被过度压缩而损坏瓦块巴氏合金层;(2)设计专用测量器具,即新叁点内径千分尺解决可倾瓦径向轴承内径及顶部间隙的测量问题。(本文来源于《杭氧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陈振毅,彭涛,姜斌,郑群[7](2018)在《轴流压气机近失速工况下轴向间隙对径向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导叶和动叶轴向距离对动叶径向流动的影响,对1.5级压气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导叶和动叶间轴向间隙的计算表明,动叶角区径向流随着流量的降低逐渐向叶顶发展,同一流量时,轴向间隙小的动叶径向流上升高度更大,其在不同高度随时间的径向波动幅度也较强。导叶/动叶轴向间隙并没有改变压气机的失速模式,但却引起失速先兆诱因的改变,表现为动叶径向流上升到叶顶后向上游波动,产生叶顶二次涡推动泄漏流溢出前缘,但大轴间隙叶顶二次涡以动叶角区径向流为主导,小轴间隙则以上游泄漏涡破碎为主导。(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于磊,张远,蒋宇[8](2018)在《汽轮机径向间隙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轮机的径向间隙包括轴封间隙以及叶顶汽封间隙,如果间隙过小,则会引起动静碰磨,使机组振动过大;如果间隙过大,则会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因此合理地设置径向间隙是非常必要的。文中总结了径向间隙计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轴承座热膨胀导致的转子抬升,轴承箱热膨胀导致的汽缸抬升,以及上下半缸的温差导致的膨胀不均,都会对汽轮机运行时的径向间隙产生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08期)

马利军,李双喜,蔡纪宁,马文杰[9](2018)在《高温镶装式浮环密封的径向间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径向间隙对浮环密封性能至关重要,径向间隙过大导致泄漏量超标,径向间隙过小导致高温条件下浮环与转轴碰磨而失效。利用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建立镶装式浮环密封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操作参数、结构和材料对径向间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镶装式浮环较之整体石墨浮环,更加有利于调整浮环密封的径向间隙;镶装式浮环密封的过盈量对径向间隙影响较小,但过盈量可以影响镶装环和石墨环的脱镶温度;选择较大线膨胀系数的镶装环和较小弹性模量的石墨环可以有效避免转轴与浮环碰磨。(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6期)

何洋[10](2018)在《滚动活塞压缩机径向间隙泄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泄漏是影响压缩机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压缩机主要通过润滑油膜阻止气态工质的泄漏,在压缩机四个主要泄漏通道中,径向间隙泄漏最为突出,其泄漏量占比最大。因此,探明压缩机径向间隙泄漏特性,对提高压缩机工作性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针对径向间隙泄漏特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在动压条件下,只考虑气态工质泄漏的单相流;在静压条件下,将润滑油膜大小视为定值的气-液两相流。但是,随着压缩机的运转,腔体压力及径向间隙处油膜大小在不断变化,因此,上述研究方法与压缩机径向泄漏通道的实际工况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全封闭单级立式滚动活塞压缩机为研究对象,采用UDF技术建立径向间隙模型动网格,在动压差下对气-液两相流进行了 CFD仿真,得到了在转速、径向间隙、润滑油粘度、油膜附着厚度影响下油膜密封角的变化规律及径向间隙泄漏特性。基于CFD仿真开展了实验,得到在转速、径向间隙、润滑油粘度、油膜密封角影响下气态工质的泄漏特性。最后通过建立叁维仿真模型得到压缩机腔体的流场特性,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油膜密封角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油膜密封角的大小及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无压差下,转速、润滑油附着厚度与油膜密封角呈正相关,润滑油粘度与油膜密封角呈负相关;动压差下,油膜密封角在活塞转角约为45°时形成120°时消失,润滑油附着厚度与油膜密封角呈正相关,润滑油粘度、径向间隙与油膜密封角呈负相关,活塞转角为45°-60°度时,转速与油膜密封角呈负相关,活塞转角为60°-120°度时,转速与油膜密封角呈正相关。(2)通过油膜密封角观测实验,利用MATLAB对高速摄影拍摄的图片进行处理,得到无压差下叁个因素对油膜密封角的影响,将无压差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误差小于20%,所采用的仿真方法是合理的。(3)对径向间隙泄漏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因素对泄漏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容积损失小于5%的情况下,转速应不低于3000r/min,间隙不大于45μm,活塞壁面润滑油的附着厚度不低于50μm,润滑油粘度影响较小,可不予考虑。(4)在压缩机本体上获取动态压力,利用径向间隙等效装置模拟压缩机径向间隙,观测装置收集、测量从等效装置内泄漏的气体;通过图像处理得到转速、润滑油粘度、油膜密封角、径向间隙四个因素对径向间隙泄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泄漏量的影响趋势与仿真结果一致,当等效径向间隙气体泄漏时,其泄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5)基于动网格建立了腔体的叁维仿真模型,得到了腔体流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压缩机排气前,润滑油集中在径向间隙,径向间隙靠近吸气腔侧出现负压;压缩腔内的流线在压缩腔轴向的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且呈现螺旋状,在排气口位置处产生涡旋,建议挖消音孔或增加挡板减小影响,压缩腔温度分布不均匀;吸气腔压力小、流场稳定、温度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径向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齿轮泵径向配合间隙的确定对齿轮泵设计十分重要,该文对试验中泵的刮壳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径向配合间隙确定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向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姜洪奎,宋现春,许向荣,李彦凤,王乐源.考虑径向间隙的非理想双圆弧滚道滚珠丝杠副接触角建模和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2].王向前,孟嘉嘉,高贵锋,孔青松.航空齿轮泵径向配合间隙的研究与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3].杨进飞,陈志,何甲.叶顶汽封径向和轴向间隙对汽轮机泄漏量及主轴位移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9

[4].李梦君,方晖,李小明,袁小聪.径向偏振光束激发的金属纳米球-纳米圆盘间隙模式等离激元共振光谱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李清华,胡骏,徐林,刘昭威.高负荷压气机径向间隙工程优化设计与验证[J].推进技术.2019

[6].陈晏明,李超.可倾瓦径向轴承轴瓦间隙测量方法的探讨[J].杭氧科技.2018

[7].陈振毅,彭涛,姜斌,郑群.轴流压气机近失速工况下轴向间隙对径向流影响的研究[J].风机技术.2018

[8].于磊,张远,蒋宇.汽轮机径向间隙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8

[9].马利军,李双喜,蔡纪宁,马文杰.高温镶装式浮环密封的径向间隙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8

[10].何洋.滚动活塞压缩机径向间隙泄漏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

标签:;  ;  ;  ;  

径向间隙论文-姜洪奎,宋现春,许向荣,李彦凤,王乐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