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法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法学,中国特色,法学学科,话语体系,叁大,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法律,法学理论,民族复兴,自然资源保护
环境法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秦天宝[1](2019)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学“叁大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以环境为中介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环境法学(我国学科分类将其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则是以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法学学科。环境法学关注的主要是生态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1)
蔡文耀[2](2019)在《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其克服路径——基于十五种法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指向的是环境法学中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并在环境法学的整体研究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当前的环境法面临着深刻的理论自洽和实践自证之双重危机,而环境法学基础理论对于这些危机的应对有着不可或缺之功用。当前的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着动能不足、视野偏狭及热点依赖等困境。为此,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以环境法学的整体研究为参考,以自身的意义实现为原点,进而寻求困境克服之道,具体而言,要在认知层面引领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之理性回归,充分发挥环境法学方法论的正面效应,并在操作层面紧紧把握环境法法典化之趋势,谋求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环境法法典化的互相成就。(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符雪柔[3](2019)在《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关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法学理论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找寻环境的本质与特点和环境变化规律的理论,这对于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且对环境法学理论的总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还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总结出环境法治的理论。(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8期)
朱丹[4](2019)在《从“纵向培养”到“横向发展”:深度推进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应然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教育模式旨在解决环境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顽疾。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教育模式的深入推进时常面临着教师的"改"与学生的"需"并不同步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培养过分关注对学生的"纵向培养",而对学生的"横向发展"重视不够。在环境法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单一的培养方式、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的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都是"纵向培养"不足的主要表现。因此,需要将"横向发展"作为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促使人才教育模式由"纵向培养"转向"横向发展",推进环境法学人才培养的成效和质量。(本文来源于《海峡法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彬[5](2019)在《环境法学伦理研究路径的发展与创新——评《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一书,从伦理学视域对现代环境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目前我国环境法学界对传统伦理研究路径的某些评判做出了回应。该书认为环境法学的伦理研究路径并未过时和落伍,并运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对环境法学进行了多方面展开研究,同时在"源流论""本体论"和"拓展论"等部分上都有很多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爱年,周圣佑[6](2019)在《环境法学专业特色高校智库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与发展时期,高校智库应该具有专业特色来适应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作为地方专业特色化高校智库,从定位、创新、建言、管理4个方面探索专业特色高校智库建设的有效路径。[方法 /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智库的政策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研究中心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总结归纳了研究中心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显着成效和经验启示,提出了今后建设发展的思路意见。希望本文对省专业特色智库特别是类型相近的高校智库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智库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韩卫平,陈曦[7](2019)在《环境法学实践型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主要通过理论型教学向学生传授环境法学相关知识。实践型教学方法的缺失,使学生在毕业后缺乏适用法律的能力和经验。在环境法学教学中有必要推行实践型教学模式。环境法学实践型教学可以采用参观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习法等方式。环境法学实践型教学模式需要配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屈振辉[8](2019)在《对中国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若干问题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法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及方法论问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学界对此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也颇多,但其中不免存在某些疏漏甚至是误区,如不加以厘清,可能会影响中国环境法学未来的发展。现代环境法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但唯有权利研究方法才能体现其法学品格。环境法学研究还需运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但不应忽视同样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计量法学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法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环境法学中。主客一体论和主客二分论都有其可取之处,应构建新的"主客二分"论并以此作为环境法学研究方法论。此外,还需审慎看待法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生态化,目前还不宜盲目将其运用于整个法学领域。概言之,研究方法体系的合理构建和方法论的正本清源,应当是今后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艳[9](2019)在《在当下,环境法法典化如何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月底,“首届环境法学前沿理论高端论坛——环境法典与生态法治高级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福州大学法学院承办,以“环境法典与生态法治”为主题展开,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法学治理体系和话语体系,深入研究环境法前沿理(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01-14)
张璐[10](2019)在《环境法学的法学消减与增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法学相对于主流法学的疏离存在是客观事实。导致环境法学在发展过程中从"并进"到"后进"有多种因素,既有来自知识外源型研究范式的影响,也有环境法学自身方法论的泛技术化、环境法实践的行政管理化以及政策化等因素对法学内涵的不断消减。应通过环境法上的利益澄清,明确环境法学回归的逻辑起点。对于环境法学的法学增进路径选择,应以环境法上的利益协调为基本使命,以环境法司法专门化为助力,以个案审理和裁判为载体,不断推动环境法学的法学增进。(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环境法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指向的是环境法学中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并在环境法学的整体研究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当前的环境法面临着深刻的理论自洽和实践自证之双重危机,而环境法学基础理论对于这些危机的应对有着不可或缺之功用。当前的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着动能不足、视野偏狭及热点依赖等困境。为此,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以环境法学的整体研究为参考,以自身的意义实现为原点,进而寻求困境克服之道,具体而言,要在认知层面引领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之理性回归,充分发挥环境法学方法论的正面效应,并在操作层面紧紧把握环境法法典化之趋势,谋求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环境法法典化的互相成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法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秦天宝.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学“叁大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蔡文耀.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其克服路径——基于十五种法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调查[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
[3].符雪柔.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J].法制博览.2019
[4].朱丹.从“纵向培养”到“横向发展”:深度推进应用型环境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应然逻辑[J].海峡法学.2019
[5].王彬.环境法学伦理研究路径的发展与创新——评《伦理学视域中的现代环境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
[6].李爱年,周圣佑.环境法学专业特色高校智库的探索[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
[7].韩卫平,陈曦.环境法学实践型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2019
[8].屈振辉.对中国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若干问题的反思[J].鄱阳湖学刊.2019
[9].李艳.在当下,环境法法典化如何实现?[N].福建日报.2019
[10].张璐.环境法学的法学消减与增进[J].法学评论.2019
标签:环境法学; 中国特色; 法学学科; 话语体系; 叁大; 生态环境污染; 环境法律; 法学理论; 民族复兴; 自然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