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互式数据清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剑,周天祺,曹珍富[1](2021)在《云数据安全保护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的普及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环境是网络与信息时代下数据交互的重要平台,为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数据高效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给出了现有云计算模型,调研和分析云数据安全保护中存在的威胁.在此基础上,从云数据安全的访问控制、密钥协商、安全审计和安全共享4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云数据安全保护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针对现有云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存在访问控制过程中用户隐私易被泄露、密钥生成过程中开销难以控制、审计过程中动态操作效率低下、错误恢复较难实现、数据共享过程中恶意用户难以追踪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思路.最后,探讨云数据安全保护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更加完善的云数据保护体系的建立.
魏汉林[2](2021)在《陶瓷透水路面砖细观孔隙结构分析及淤堵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透水路面材料建设透水性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透水路面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面临淤堵问题,对其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淤堵问题的本质为堵塞物质滞留在透水路面材料内部孔隙中,使其孔隙连通程度降低、渗透能力减弱。因此,对透水路面材料细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是研究其淤堵规律的重要基础。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已有的关于透水路面材料细观孔隙结构与淤堵规律的研究大多是以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而对以废弃陶瓷为原料的透水路面砖的研究较少。且由于陶瓷透水路面砖生产原料与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其细观孔隙结构和淤堵规律必然与其它透水路面材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陶瓷透水路面砖的细观孔隙结构与淤堵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促进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采用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XCT)试验、图像处理与分析、渗透试验、淤堵试验以及渗流计算等方法,对陶瓷透水路面砖的细观孔隙结构与淤堵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分析了陶瓷透水路面砖圆柱试样上层与下层结构中孔隙的二维与三维特征。对于孔隙二维特征,圆柱试样上层结构各切片的面孔隙率和孔隙二维分形维数整体较下层偏大。对于孔隙三维特征,圆柱试样上层和下层结构中连通孔隙的等效直径整体上均大于其孤立孔隙的等效直径;上层和下层结构中孤立孔隙的三维形状系数均较其连通孔隙的三维形状系数偏大,说明孤立孔隙三维轮廓形态更加规则。(2)基于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了陶瓷透水路面砖渗透试验与淤堵试验。结果表明:在淤堵过程中,陶瓷透水路面砖的渗透系数随淤堵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减小过程大致可分为快速衰减阶段、缓慢衰减阶段和稳定阶段;归一化后的淤堵试验结果可用指数型函数进行较好地拟合。淤堵试验结束后,对滞留在不同部位的堵塞颗粒物进行了质量分析与粒径分析,发现淤堵后试样表面淤积的颗粒物质量占比最多;对于进入试样内部的颗粒物,其中能反向冲洗出来的颗粒物质量占比相较于难以反向冲洗出来的颗粒物质量占比要小得多;不同试样在完成淤堵试验后,表面淤积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相似,反向冲洗出试样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以及透过试样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也较为相似,即粒径0.005~0.075 mm的颗粒物占比最高,粒径1~2 mm的颗粒物占比最低。(3)从圆柱试样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中各取出一个合适尺寸的特征单元体,利用Avizo软件对其进行了渗流计算。可知对于同一渗流计算模型,虽然其内部连通孔隙结构是一致的,但流体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沿不同主要流动方向单通道流动时,流线的数量分布呈现出较大差异,且并不是所有的连通孔隙中都会有流线分布,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存在“优势通道现象”。此外,流体在渗流模型连通孔隙中发生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主要发生在孔喉处。(4)通过分析圆柱试样上下层结构各30个特征单元体的渗透系数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对于圆柱试样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渗透系数与有效孔隙率、连通指数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迂曲度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散点图均较分散,原因为渗透系数是受多个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共同影响的,建立陶瓷透水路面砖渗透系数与其主要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式是后续的研究内容之一。
钟艺洁[3](2021)在《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城市不同阶段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城市环境景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城市景观逐渐失去活力时,便开始出现了在城市建设中被人们所遗留的、毫无秩序的、未能和周边环境系统联系的或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城市空间。在罗杰·特兰西克的论述中,这些都属于城市失落空间的范畴。为找出城市空间失落的原因并有效地进行改善,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方案设计法对新余市的“城市失落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以交互性景观设计策略为指导,探讨城市失落空间的优化策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类,将“人与人、人与景”的交互式体验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围绕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开展城市遗留背景下失落空间的研究。丰富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明确了交互性景观和失落空间的定义。并对失落空间的存在进行归因分析,认为人类价值取向的改变、交通要素破坏城市结构、城市前期规划不善导致传统空间性质丧失、缺少对人行为的关注是导致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将城市失落空间类型划分为线性带状、不规则接缝和团状地块三类。提出针对城市失落空间景观的优化理论,为景观设计的优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案将新余市渝水区存在的城市失落空间划分为街道空间、铁路沿线空间、公园广场空间、滨水空间四个类型。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构建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失落空间优化策略,以“四层次五原则”作为本案的设计指导思想。研究人与景观之间在知觉、行为、情感、空间层次的交互体验,并以景观小品、高新技术辅助、景观照明为媒介,实现人与人、人与景、景与景之间的交互行为,最终达到人景共情的设计目的。选择新余市人民广场作为本论文的优化设计对象,运用建成环境评价分析方法(SEBE)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行为测量评价法两种方法对设计场地进行调研。在问卷调查中运用“SD法”对新余市人民广场环境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广场与周边环境整体联系度较好,但休息设施的完善程度、空间营造效果、植物种植效果、景观吸引程度、无障碍设计、满足交流需求等方面均低于综合平均值。运用行为测量评价法进行14天的长期式追踪后得到人群在广场中发生的行为动作以及各行为发生强度等数据。结合对新余市人民广场的实地现象调查,提出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下的广场失落片区优化设计实践。设计提出“三大愿景”的设计目标和“五大策略”的设计原则。汲取新余钢铁和新能源两大城市产业名片和绿色生态的美好愿景作为本项目设计文化和元素的延伸。基于受众群体的需求将广场景观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为交互性景观元素在广场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求重塑新余人民广场失落空间景观活力,展示景观的独特魅力,增强城市景观空间吸引力。
王雁琳[4](2021)在《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科学技术的充分发展,极大地助力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迭代与发展。从第一款扫地机人诞生至今国内外企业对扫地机器人一直持续着更新与设计。而大量新技术的介入,市场上扫地机器人产品愈渐复杂,用户在使用中的学习成本变高。本课题来源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校企合作项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全流程体验的眼光,通过优化交互指引的设计,引导消费者在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得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针对课题的研究主体,即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理论方法,即全流程体验理论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通过桌面研究对交互指引的概念及设计原则进行系统性阐述,梳理总结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的特质和趋势,明确其囊括的交互指引内容。探讨了目前全流程体验驱动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的重要性与存在的不足。在体验整合框架和5E体验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课题的“交互指引的全流程体验设计流程”,分为流程划分阶段、洞察分类阶段、需求定义阶段、设计实践阶段、设计评估阶段。在调研与设计输出部分,通过用户可用性测试和深入访谈得到需求共29条,聚类后得到四大设计方向。极简化、人性化、个性化和趣味化。本文的设计结果是围绕上述四大方向对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的一般原则和开发提出系统性策略与方法。即使用路径极简化的信息设计策略、面向双用户的人性化指引设计策略、清洁模式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策略、构建具备社会乐趣的趣味化交互设计策略。通过设计实践,对现阶段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全流程体验进行优化,分为线下物料和线上应用程序两个部分的交互指引设计,旨在有效地降低新用户的初次使用学习成本,增加老用户对产品功能更新的惊喜感。首先梳理并设计极简化的使用路径,找出能承载产品最小信息量却能完成产品任务的关键路径;随后将路径分割成七个子路径(即查看产品简述、开机并下载应用程序、安装充电桩、了解其他功能、开始清洁、清洁结束、开始清理),通过不同的顺序连接任务流以适应不同用户类型,并对每个子路径详细分析并确定使用功能,以此确定了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主要功能为互动式了解产品、互动式操作产品、可视化清洁;然后以设计策略为准进行视觉定义,确定整体风格调性为人性化、简洁、好用、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界面元素进一步定义。最后通过费力度测试进行设计总结和设计反思以完成本课题的最终目标——即以全流程体验为驱动的理论为基础,搭建出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以解决用户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满足用户的新期待。本文的结论是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创新升级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用户的初次使用学习成本,增加老用户对产品功能更新的惊喜感。
蒋书洋[5](2019)在《基于SpringBatch的大数据批处理框架及其在收单平台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面临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问题,通常这些数据集都符合有界、持久、大量这三个特征。为了能够对大容量的静态数据集进行操作,需要设计一个批处理框架。所谓批处理,指的是在处理海量复杂的大数据时,无需人工进行干预,只需要定期读入这些大批量数据,按照设定好的算法、流程,就能够完成对应的业务处理。批处理框架就是一个能够实现对大数据进行批处理的框架。在支付收单领域,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也面临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问题,亦需要这样一个批处理框架。SpringBatch是Spring提供的一个数据处理框架,他是一个轻量级、全面的批处理框架,旨在开发对企业系统日常运营至关重要的强大批处理应用程序。SpringBatch提供了对批处理非常重要的一系列可重用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任务的记录与跟踪、事务管理、任务处理统计、任务重启、任务续跑等。同时,Sprig Batch也可以很好的与其他框架进行整合,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扩展,比如可以与任务调度框架整合实现定时执行任务的功能。收单平台也存在着每天需要对大数据量的订单进行对账清分的批处理场景,SpringBatch作为一个优秀的批处理框架,可以用于搭建收单平台的批处理系统。本文基于SpringBatch框架,整合了前端框架Easy UI,定时任务调度框架Quartz,数据持久化框架My Batis,设计了可以满足收单平台对账清分需求的批处理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实现了收单平台的批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了对账清分的执行效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岳自豪[6](2020)在《基于多模式分析的公交站点选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等的车载GPS系统能够提供较为完整的车辆行驶原始数据集。在这些数据集中包含了车牌号、起始时间、起始经纬度、载客状态、车速、到达时间、目的地经纬度、价格等信息。其中出租车每15秒钟向服务器推送一条GPS记录,一个城市每天的车辆记录大约1200万条,数据集大小为500GB左右;网约车和公交车每天同样都有几百万条数据集。对此,本文对于城市公交站点位置与现实中居民外出需求不匹配、网约车及出租车载客率不高、交通拥堵等问题,旨在通过在车辆车载原始GPS数据分析,分析数据背后城市市民出行模式及车辆行驶规律,发掘潜在的城市公交站点选址位置,最大限度的覆盖地理区域同时兼顾上车人群,进而来解决居民乘车资源分配不均状况,提高公交车辆运载效率,改善城市市民的出行体验。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基于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地铁及公交在内的多模式的交通大数据,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各类车载GPS数据的清理与存储:对原始交通数据进行清理、重构。车辆原始的GPS记录中包含多维属性,如起始时间、车牌、起始经纬度、速度、价格、车辆状态、终止点经纬度、到达时间等。同时原始数据中存在时间错误错误、重点信息缺失、重复等问题,需要采用平均值等方法修补缺失数据,剔除时间信息错误和重复数据。(2)基于四叉树的交通小区划分与优化:基于车辆GPS数据记录,根据四叉树的结构,通过设定交通小区流量上限对杭州市的地理空间进行划分,将整个杭州城区划分为多个不同区块,形成交通小区。对于部分区域,过多数量的交通小区极大增加了网格存储难度和系统响应时间,本文从交通小区流量值和区域面积两个维度进行约束,设计优化算法,对初步划分完成的交通小区进行优化合并,提高用户查询探索效率。(3)原始车辆数据OD抽取与流量分析:将原本具有多维属性的GPS数据抽取为OD起始点数据,将数据打点地图上配合交通小区作聚类和统计分析,挖掘各交通小区的道路交通流量情况及出行距离分析,使用大数据预测模型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发掘公交站点选址的潜在区域。(4)基于以上数据的公交站点选址可视化系统设计:对以上述数据处理结果作可视化分析,借助多种可视化编码方式及图形从不同方面展示数据,找到各交通小区车流量情况,发现城市居民出行模式,设计交互式可视化系统,使用户可以交互的来探索数据,发掘潜在的公交站点位置。
韩子延[7](2020)在《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建模与获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涂装是造船工程的重点工艺技术之一,涂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和造船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经济发展提速,产业结构逐渐升级的大背景下,考虑到船舶涂装行业劳动密集、环节离散、产品定制化等特殊产业特点,在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人工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急需开展替代传统涂装作业的新工艺研究,推进涂装作业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船舶涂装工艺并对涂装工艺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定义工艺知识,并将知识分为事实型、决策型以及元认知知识,采取面向对象、涂装元等多种知识建模方法实现船舶涂装工艺知识的建模与表达,介绍了知识获取的两种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种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法,建立知识库,以便于知识更好地存储及重用。(2)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项约束关联规则的知识获取方法。首先,对涂装工艺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实现船舶涂装工艺中大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降维处理;然后,根据先导项约束和后继项约束条件筛选降维后的目标数据集,用于有针对性地获取涂装工艺知识;接着,利用带约束的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涂装工艺事务数据库中的规则并进行筛选,得到满足项约束条件的关联规则;最后,从获得的规则中提取涂装工艺知识并存入知识库。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缩短算法计算时间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性能,所提主成分分析-改进项约束关联规则算法优于传统算法。(3)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船舶涂装缺陷知识获取方法。在交互式获取涂装缺陷现象、危害、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的知识获取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决策表、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属性约简、属性值约简、知识分类并存储等几个方面,实现了从原始案例中自动获取到缺陷诊断知识。获取的知识与交互式获取到的缺陷成因知识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4)建立了船舶涂装工艺知识获取与管理系统。介绍了基于工艺数据库的涂装工艺知识存储与重用技术,并设计了系统功能框架,基于编程语言结合以上知识获取技术完成船舶涂装知识获取与管理系统的开发。
罗雷[8](2019)在《基于Xgboost方法的优惠券使用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这些年我国的互联网电商在不断发展以及升级,电商平台作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常发动各种营销。优惠券变成电商平台发动促销的主要的一种方式。优惠券作为一种常见的促销方式,在规定的时间日期内购买相应的商品类型和额度的商品时,结算时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减免一定金额。通过发放优惠券,促进并引导用户购买相应的商品,在下单的时候抵扣一定的金额,达到促进销售、提高客流量的目标。优惠券在线上和线下,适用范围都非常广泛。如外卖平台发的外卖券、滴滴发的专车券、淘宝口碑的优惠券等。为了使预测精度和泛化性提高一些,实验中不仅通过Xgboost模型进行预测,而且通过GBDT等其他模型进行预测,并融合Xgboost和其他模型,提高预测优惠券使用的准确率,本论文集成学习方式,并结合特征工程,利用GBDT模型与Xgboost进行模型融合,并通过参数调优优化其性能和准确率。通过试验收获结论,获得的最终融合模型可调高优惠券使用情况预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李晗琳[9](2018)在《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如今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企业“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中油田企业更是国家的支柱型企业,急需解决环境成本控制的问题。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必要性:首先,政府十分重视环保问题,国家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企业环境工作的进展;其次,环境治理费用逐渐内部化,由于油田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所以其内部外的利益相关者正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油田工程项目周围的居民、社会环保组织、当地政府、油气产品使用者等,企业由于要面对各种环保压力就会投入大量的治污费用,加重了环境成本负担;最后,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重视环境成本控制可以获得环境竞争优势和发展机遇。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论述了环境成本以及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三章分析了A油田企业目前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第四章论述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将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西蒙控制理论应用到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中,重新设计控制理论体系中的信念系统、边界系统、诊断性控制系统和交互式控制系统四个子系统,改进并设计适用于A油田企业的平衡计分卡以构建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第五章针对建立的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提出保障措施。最后一章为结论。
徐垠昊,李世平,连汉权[10](2017)在《有线电视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技术方案及实现》文中认为本文提供了一种有线电视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为清理保存在有线电视交互式机顶盒存储体内的不良广告信息、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从而为安全播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本文还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
二、交互式数据清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互式数据清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云数据安全保护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云计算模型 |
1.1 网络模型 |
1.2 安全模型 |
1.3 安全需求 |
2 背景知识 |
2.1 秘密共享 |
2.2 多方密钥协商 |
2.3 数据审计 |
2.4 代理重加密 |
3 云计算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
3.1 访问控制 |
3.2 密钥协商协议 |
3.3 安全审计 |
3.4 安全共享 |
4 总结与展望 |
4.1 总 结 |
4.2 展 望 |
1) 可信认证模式的统一 |
2) 安全传输技术的创新 |
3) 安全共享组件的创新 |
(2)陶瓷透水路面砖细观孔隙结构分析及淤堵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透水路面材料工程应用现状 |
1.3 透水路面材料细观孔隙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1.4 透水路面材料淤堵规律研究现状 |
1.4.1 堵塞颗粒物选择 |
1.4.2 淤堵规律 |
1.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整砖试样 |
2.1.2 圆柱芯样 |
2.2 试验方法 |
2.2.1 XCT扫描试验 |
2.2.2 渗透试验 |
2.2.3 淤堵试验 |
2.2.4 渗流计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陶瓷透水路面砖细观孔隙特征分析 |
3.1 XCT扫描试验方案 |
3.2 XCT扫描图像三维重构 |
3.3 图像处理 |
3.3.1 Avizo软件介绍 |
3.3.2 图像裁减 |
3.3.3 图像预处理 |
3.3.4 阈值分割 |
3.4 孔隙特征参数 |
3.4.1 二维特征参数 |
3.4.2 三维特征参数 |
3.5 孔隙特征分析 |
3.5.1 二维特征分析 |
3.5.2 三维特征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陶瓷透水路面砖渗透试验 |
4.1 渗透试验装置 |
4.2 渗透试验方案 |
4.3 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
4.3.1 同一厂家不同试样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
4.3.2 不同厂家试样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陶瓷透水路面砖淤堵试验 |
5.1 降雨径流特征分析 |
5.1.1 径流收集 |
5.1.2 径流所含颗粒物浓度测定 |
5.1.3 径流所含颗粒物级配测定 |
5.2 堵塞溶液配制 |
5.3 淤堵试验方案 |
5.4 淤堵试验结果分析 |
5.4.1 淤堵规律曲线分析 |
5.4.2 拟合分析 |
5.4.3 不同部位颗粒物质量分析 |
5.4.4 不同部位颗粒物粒径分析 |
5.4.5 清理维护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陶瓷透水路面砖渗流计算 |
6.1 渗流计算模型 |
6.1.1 特征单元体尺寸确定 |
6.1.2 渗流计算模型 |
6.2 渗流计算 |
6.2.1 参数设置 |
6.2.2 计算结果 |
6.3 渗透系数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间关系 |
6.3.1 有效孔隙率与总孔隙率间关系 |
6.3.2 渗透系数与有效孔隙率间关系 |
6.3.3 渗透系数与迂曲度间关系 |
6.3.4 渗透系数与连通指数间关系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当代发展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交互性景观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城市失落空间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田野调查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数据分析法 |
1.4.5 方案设计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名词解释和理论阐释 |
2.1 交互设计与失落空间理论概述 |
2.1.1 交互设计概念 |
2.1.2 交互性景观 |
2.1.3 失落空间理论概述 |
2.1.4 失落空间归因分析 |
2.2 关于城市景观空间和城市失落空间的范围界定 |
2.2.1 关于城市 |
2.2.2 城市景观空间 |
2.2.3 城市失落空间的类型及案例分析 |
2.3 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优化理论 |
2.3.1 图底理论 |
2.3.2 场所理论 |
2.3.3 空间环境行为 |
2.3.4 用户体验 |
2.3.5 设计美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余市主城区城市失落空间景观现状调查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新余市概况 |
3.1.2 渝水区城区景观环境概况 |
3.2 新余市主城区失落景观空间实例调研分析 |
3.2.1 街道空间 |
3.2.2 铁路沿线空间 |
3.2.3 公园广场空间 |
3.2.4 滨水空间 |
3.3 新余城市失落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景观空间可识别性弱 |
3.3.2 城市绿化设计不尽如人意 |
3.3.3 景观体验感差 |
3.3.4 景观空间类型单一 |
3.3.5 城市文脉缺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城市失落空间策略研究 |
4.1 交互性景观设计层次类型 |
4.1.1 知觉层次的交互 |
4.1.2 行为层次的交互 |
4.1.3 情感层次的交互 |
4.1.4 空间层次的交互 |
4.2 交互性景观设计元素优化 |
4.2.1 景观小品 |
4.2.2 高新技术辅助 |
4.2.3 景观照明 |
4.3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中的优化原则 |
4.3.1 运用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人文关怀 |
4.3.2 运用创新性原则推动景观发展 |
4.3.3 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响应国家号召 |
4.3.4 运用预见性原则体现景观设计水平 |
4.3.5 运用主从原则突出景观特色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以新余市人民广场为例的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优化实践 |
5.1 实践项目综述 |
5.1.1 项目区位 |
5.1.2 项目基本情况 |
5.2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分析 |
5.2.1 调研概述 |
5.2.2 前期准备工作 |
5.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4 行为测量评价法 |
5.3 新余市人民广场现状调查 |
5.4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下的广场失落片区优化设计实践 |
5.4.1 设计目标 |
5.4.2 设计原则 |
5.4.3 设计元素提取 |
5.4.4 整体设计 |
5.4.5 基于受众群体需求的交互性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
5.4.6 具体交互性景观元素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新余市人民广场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社会调查表 |
附录2:新余市人民广场环境质量评价表 |
附录3:实地调研中新余市失落景观空间主要植物名录 |
致谢 |
(4)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消费升级背景下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新发展 |
1.1.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体验的问题及趋势 |
1.1.3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电交互指引创新升级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相关研究 |
1.2.2 交互指引的研究现状 |
1.2.3 全流程体验设计研究现状 |
1.2.4 小结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二章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发展现状分析 |
2.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及问题 |
2.1.1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发展 |
2.1.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交互指引内容 |
2.1.3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的体验设计问题 |
2.2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的比较 |
2.2.1 IROBOT |
2.2.2 科沃斯 |
2.2.3 相关比较分析 |
2.3 智能家电交互指引的体验设计趋势 |
2.3.1 以人为本 |
2.3.2 系统体验 |
2.3.3 极简优化 |
2.4 全流程体验相关概念与应用价值分析 |
2.4.1 全流程体验理论的分析及应用 |
2.4.2 全流程体验在交互指引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5 基于全流程体验理论的设计流程 |
2.5.1 现阶段全流程体验设计方法的不足 |
2.5.2 构建交互指引的全流程体验设计框架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调研分析 |
3.1 调研概述 |
3.1.1 调研范围 |
3.1.2 调研目的 |
3.1.3 调研方法 |
3.1.4 调研思路 |
3.2 桌面调研——确定目标人群 |
3.2.1 扫地机器人消费者 |
3.2.2 高端扫地机器人消费者 |
3.2.3 交互指引的用户群体 |
3.2.4 桌面调研总结 |
3.3 用户可用性测试——划分流程阶段 |
3.3.1 用户可用性测试 |
3.3.2 用户可用性测试总结 |
3.4 深度访谈——归纳问题与期望 |
3.4.1 深度访谈设计 |
3.4.2 深度访谈数据记录 |
3.4.3 深度访谈洞察导出 |
3.5 需求分析——洞察转化与需求分类 |
3.5.1 期待类洞察 |
3.5.2 事实类洞察 |
3.5.3 需求转化 |
3.5.4 需求分类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策略 |
4.1 设计方向确定 |
4.2 交互指引设计策略构建 |
4.2.1 使用路径极简化的信息设计策略 |
4.2.2 面向双用户的人性化指引设计策略 |
4.2.3 清洁模式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策略 |
4.2.4 构建具备社会乐趣的趣味化交互设计策略 |
4.3 用户模型与用户故事地图 |
4.3.1 用户模型构建 |
4.3.2 故事描述与用户故事地图构建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 |
5.1 功能内容与产品定义 |
5.1.1 梳理极简化使用路径 |
5.1.2 确定交互指引功能内容 |
5.1.3 产品定义 |
5.2 交互体验设计 |
5.2.1 交互指引原型设计 |
5.2.2 交互指引视觉定义 |
5.3 原型测试与评估 |
5.3.1 测试实施 |
5.3.2 测试结论 |
5.3.3 测试反思 |
5.4 本章总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图片与表格来源 |
附录二:深度访谈问卷 |
附录三: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履历 |
(5)基于SpringBatch的大数据批处理框架及其在收单平台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所做主要工作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业务和技术概述 |
2.1 大数据简介 |
2.2 移动支付收单简介 |
2.2.1 支付收单简介 |
2.2.2 对账简介 |
2.3 批处理相关框架介绍 |
2.3.1 批处理简介 |
2.3.2 SpringBatch简介 |
2.3.3 定时任务调度框架Quartz |
2.3.4 SpringBoot简介 |
第三章 批处理框架设计以及算法优化 |
3.1 收单平台批处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概述 |
3.1.2 功能需求 |
3.1.3 业务需求 |
3.2 收单平台批处理框架设计 |
3.2.1 整体架构设计 |
3.2.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2.3 批处理核心设计 |
3.2.4 交互式设计 |
3.2.5 定时任务调度设计 |
3.3 批处理算法优化 |
3.3.1 批量解析算法优化 |
3.3.2 数据库读写批处理算法优化 |
3.3.3 对账批处理算法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框架应用以及实现 |
4.1 批处理后台的实现 |
4.1.1 工程结构 |
4.1.2 数据持久层的实现 |
4.1.3 批处理任务的实现 |
4.1.4 定时启动批处理任务的实现 |
4.1.5 外部调用接口的实现 |
4.2 对账批处理任务的实现 |
4.2.1 通道对账的实现 |
4.2.2 商户对账的实现 |
4.3 管理前台的实现 |
4.3.1 视图层的实现 |
4.3.2 控制层的实现 |
4.3.3 模型层的实现 |
4.4 效果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准备 |
5.2 测试结果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多模式分析的公交站点选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公交站点选址的研究 |
1.2.2 交通数据可视化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GPS车辆数据分析相关技术与理论 |
2.1 基于四叉树的交通小区划分 |
2.1.1 四叉树结构算法 |
2.1.2 交通小区划分 |
2.2 交通大数据与挖掘技术 |
2.2.1 大数据技术 |
2.2.2 城市车辆大数据 |
2.2.3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2.3 数据聚类算法 |
2.3.1 DBSCAN密度聚类算法 |
2.3.2 K-means划分聚类算法 |
2.4 数据可视化 |
2.4.1 数据可视化定义 |
2.4.2 可视化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S车辆数据处理与分析 |
3.1 车辆数据介绍 |
3.1.1 出租车GPS数据 |
3.1.2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GPS数据 |
3.2 车辆数据清理与存储 |
3.2.1 车辆GPS数据清理 |
3.2.2 对轨迹数据补偿处理 |
3.3 交通小区优化合并 |
3.4 车辆起止点数据分析 |
3.4.1 OD数据抽取 |
3.4.2 OD数据分析 |
3.5 道路交通流量数据预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S数据可视化与公交站点选址 |
4.1 交通流量热度图 |
4.2 交通流量太阳图 |
4.3 交通流量流向图 |
4.4 交通流量雷达图 |
4.5 交通流量时序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交互式公交站点选址系统 |
5.1 系统平台实现技术 |
5.2 系统界面及使用说明 |
5.3 站点选址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在校荣誉 |
3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建模与获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船舶涂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知识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知识获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1.3 论文章节安排及结构 |
第2章 面向知识获取的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建模 |
2.1 引言 |
2.2 船舶涂装工艺分析 |
2.3 船舶涂装工艺数据分类 |
2.4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分类与建模 |
2.4.1 工艺知识定义 |
2.4.2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分类 |
2.4.3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模型 |
2.4.4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库 |
2.5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获取 |
2.5.1 交互式知识获取 |
2.5.2 自动式知识获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获取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相关研究工作 |
3.3 数据预处理与标准化 |
3.3.1 数据预处理 |
3.3.2 One-hot编码 |
3.3.3 Z-Score标准化 |
3.4 PCA降维处理 |
3.5 改进的项约束关联规则 |
3.5.1 关联规则基本原理 |
3.5.2 Apriori算法 |
3.5.3 项约束条件的设定 |
3.5.4 计算流程 |
3.6 实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粗糙集的船舶涂装缺陷知识获取研究 |
4.1 引言 |
4.2 船舶涂装工艺缺陷特点分析 |
4.3 船舶涂装工艺缺陷知识建模 |
4.4 基于粗糙集的知识获取 |
4.4.1 粗糙集理论 |
4.4.2 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 |
4.4.3 决策表属性约简 |
4.4.4 决策表属性值约简 |
4.4.5 对知识分类并存储 |
4.4.6 计算流程 |
4.5 实例分析 |
4.5.1 信息表转化决策表 |
4.5.2 决策表连续属性离散化 |
4.5.3 决策表的约简 |
4.5.4 生成并存储规则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船舶涂装工艺知识获取与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
5.1 引言 |
5.2 基于知识模型的工艺知识存储 |
5.3 系统需求分析及开发环境 |
5.4 系统结构与功能 |
5.5 知识获取系统运行实例及主要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本文工作总结 |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8)基于Xgboost方法的优惠券使用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逻辑回归与优惠券模型的算法分析 |
2.1 逻辑回归分析 |
2.2 RandomForest算法 |
2.3 Xgboost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实现 |
3.1 数据预处理简介 |
3.2 数据预处理 |
3.2.1 数据集介绍 |
3.2.2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 |
3.3 特征工程 |
3.3.1 特征工程的介绍及意义 |
3.3.2 特征工程的应用 |
3.4 数据建模和调参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预测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的结构和技术 |
4.1.1 系统的架构 |
4.1.2 系统的技术 |
4.2 功能模块 |
4.3 数据库的设计和构建 |
4.4 系统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环境成本概念及分类 |
2.2 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
2.3 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2.3.1 西蒙控制论 |
2.3.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3章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A油田企业简介 |
3.2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
3.3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1 环境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
3.3.2 环境成本管控的组织机制不健全 |
3.3.3 环境信息披露不完善 |
第4章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
4.1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的目标和原则 |
4.1.1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目标 |
4.1.2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原则 |
4.2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设计 |
4.3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中子系统的构建及运行 |
4.3.1 信念系统引导控制体系 |
4.3.2 边界系统确立控制边界 |
4.3.3 诊断性控制系统执行绩效评价 |
4.3.4 交互式控制系统促进信息交互 |
第5章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保障 |
5.1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观念保障 |
5.2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制度保障 |
5.3 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组织保障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有线电视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技术方案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交互式机顶盒广告系统框架及原理 |
2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机制思路 |
3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技术方案及实现 |
3.1技术方案 |
3.2定期清理方式 |
3.3强制清理方式 |
3.4方式比较及清理策略 |
4结束语 |
四、交互式数据清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数据安全保护方法综述[J]. 沈剑,周天祺,曹珍富.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1(10)
- [2]陶瓷透水路面砖细观孔隙结构分析及淤堵规律研究[D]. 魏汉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D]. 钟艺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全流程体验驱动的智能家用扫地机器人交互指引设计研究[D]. 王雁琳. 江南大学, 2021(01)
- [5]基于SpringBatch的大数据批处理框架及其在收单平台上的应用研究[D]. 蒋书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6]基于多模式分析的公交站点选址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 岳自豪.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船舶涂装工艺知识建模与获取技术研究[D]. 韩子延.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8]基于Xgboost方法的优惠券使用预测研究[D]. 罗雷. 南昌大学, 2019(06)
- [9]A油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研究[D]. 李晗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有线电视交互式机顶盒广告应急清理技术方案及实现[J]. 徐垠昊,李世平,连汉权.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