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物质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桃楸,性别分化,生理特征
代谢物质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杰,秦柏婷,果冲,陆秀君,杨雨春[1](2019)在《胡桃楸花芽形成过程中体内物质代谢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胡桃楸雌雄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各种物质代谢变化规律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以雌先型和雄先型胡桃楸花芽为试材,通过对胡桃楸的物候期的观察和对花芽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的测定,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雌先型雌花芽、雄先型雌花芽、雄先型雄花芽、雌先型雄花芽的生理分化期分别是3月中下旬~4月下旬、3月末~4月中下旬、4月初~5月初、4月初~5月初,其花期相差10~15d,两种交配类型有2~5d花期相遇的时间完成相互授粉。胡桃楸雌雄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芽内物质代谢变化相似,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生理分化过程中出现低谷,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胡桃楸:雌先型胡桃楸雌雄花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雄先型;雌先型胡桃楸雌雄花芽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需求高于雄先型胡桃楸。两种类型的胡桃楸雌雄花芽在SOD活性方面无明显相关性,雌先型雌花芽POD活性高于雄先型雌花芽,两种类型雄花芽中的POD活性相差不多,POD活性与雌花分化联系密切。(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游,汪军,杨腊英,郭立佳,梁昌聪[2](2019)在《苦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及病程代谢物质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对苦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同时为了探明苦瓜白粉病的病程相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粉病菌接种处理、白粉病菌+BLG010接种处理和蒸馏水喷施处理后8 d和15 d时苦瓜叶片的代谢物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BLG010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9.49%;苦瓜感染白粉病菌后,D-葡萄糖、延胡索酸和肌醇半乳糖苷含量在8 d和15 d均上调表达,而甘氨酸、甘油酸、L-谷氨酸和咖啡酸则表现为下调。这7种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与苦瓜白粉病病程相关,施用BLG010可以降低苦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避免这7种代谢物质含量的异常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李子欣[3](2019)在《冷鲜滩羊肉贮藏中代谢酶变化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滩羊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中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影响其功能特性及生理功能,最终影响肉质。本文以屠宰后贮藏的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滩羊宰后0-4℃条件下贮藏0、4、8、12天蛋白质种类、丰度变化,重点研究酶类蛋白质。利用OmicsBean组学数据集成分析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以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研究代谢酶变化与代谢变化的联动关系,确定参与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酶及其与差异代谢物的对应关系,研究差异代谢酶对代谢途径转换的生化反应驱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 TRAQTM(isobaric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冷鲜贮藏期为 12天的滩羊肉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为0d/4d组、4d/8d组、8d/12d组)。实验结果表明:第1组中筛选出1066个可信蛋白质;第2组中筛选出1106个可信蛋白质;第3组中筛选出1084个可信蛋白质。叁组中均鉴定到的可信蛋白质有814个。基于筛选出的可信蛋白质筛选差异显着蛋白质,结果为:第1组中筛选出159个差异显着蛋白质;第2组中筛选出151个差异显着蛋白质;第3组中筛选出154个差异显着蛋白质。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筛选,找出34个滩羊肉宰后含量变化较大的差异蛋白质。2.以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酶类蛋白质),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筛选得到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差异蛋白质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以及所参与的代谢通路,结合本课题组成员研究所得的差异代谢物分析确定差异蛋白质对代谢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差异蛋白质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ATP代谢过程、核糖核苷叁磷酸代谢过程等;在细胞组成中主要包括肌原纤维、收缩纤维、线粒体蛋白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中主要包括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这34个差异蛋白质参与的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其中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丙酮酸激酶等12个代谢酶为各个代谢通路的关键酶,对风味前体物质形成的代谢通路的开启、转换、关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以代谢酶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代谢酶与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在0d/4d时,显着代谢通路为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代谢其中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等表达量上调;在4d/8d时,显着代谢通路为脂肪酸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其中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等表达量下调,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表达量上调;在8d/12d时,脂肪酸合成酶、反式-2-癸烯基-[酰基-载体蛋白]异构酶、中链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质]水解酶表达量下调。0-12d由于代谢酶表达量的变化,使原有代谢通路发生变化且产生新的代谢通路。滩羊宰后机体在关键代谢酶的调控下,不同时段发生着不同的生化代谢,各个代谢酶相互配合,开启、转换着代谢通路,使宰后机体内的代谢物发生变化,产生风味前体物质。(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邱会卿,刘娜,张立海,孟丽,贺新奇[4](2019)在《脑小血管病患者情绪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及其与体内物质代谢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情绪、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相互关系及其与体内物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CSVD患者作为CSVD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情绪,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采集血清并测定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维生素D[25-(OD)-Vit D]的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SVD组HAMD、HAMA评分与心率变异性指标、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以及血清Hcy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DNN、SDANN、SDNN5、p NN50水平以及血清UA、25-(OD)-Vit D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CSVD患者的HAMD、HAMA评分与SDNN、SDANN、SDNN5、p NN50水平呈负相关; HAMD、HAMA评分与血清Hcy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UA及25-(OD)-Vit D含量呈负相关,SDNN、SDANN、SDNN5、p NN50水平与血清Hcy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UA及25-(OD)-Vit Dh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CSV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并相互影响,且情绪与自主神经功能均受到体内UA、Hcy、Vit D代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谢辉,张雯,王敏,韩守安,钟海霞[5](2018)在《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色泽及次生代谢物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葡萄干颜色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为传统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晒干和晾干两种制干方式,测定含水量、色差值、水分活度、总酚含量、总黄酮,分析颜色、酚类、酮类及香气物质。【结果】晒干方式干燥速率显着晾干方式,晾干方式葡萄果实内水分活度变化晒干方式,有利于形成绿色葡萄干;晒干、晾干方式葡萄干中总黄酮、多酚类物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晾干葡萄干总黄酮、多酚类物质高于晒干葡萄干。制干过程中香气种类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采用晾干方式制干,干燥速率、水分活度变化均低于晒干方式,能较好的保存葡萄果实内的香气成分、总黄酮和多酚物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施要强[6](2018)在《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ABA处理前后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莽山野柑(Citrus nobilis Lauriro)果实表皮层覆盖“果霜”并具有怡人的芳香气味,是原产我国独特的柑橘种质资源,其特殊香气可经授粉传导至华农红柚(C.maxima cv.Huanong red pummelo)等商业品种的汁胞中,是柑橘果实香味品质改良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分析了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油胞层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利用100μmol/L的脱落酸(ABA)对华农红柚、国庆一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cv.Guoqing No.1)等六种柑橘汁胞进行处理,研究其对于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莽山野柑果皮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有随着果实不断膨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到转色期逐渐降低,但又于完熟时升高;莽山野柑中含量最高的叁种物质为单萜烯,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85%。单萜类在果实膨大期之前呈上升趋势,在果实成熟期逐渐降低;而倍半萜类物质在果实膨大前期含量逐渐降低,随着果实进入成熟期则逐渐升高。2.在2017年授与未授莽山野柑花粉的华农红柚汁胞和种子中发现,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ABA在种子和汁胞中都没有差异;授粉种子中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显着低于开放授粉种子,而N-(3-吲哚乙酰基)-L-丙氨酸(IAA-Ala)则显着高于后者。因而确定内源激素参与或部分参与了莽山野柑花粉直感效应的产生。相对应地是,转录组分析发现,授莽山野柑花粉的成熟期华农红柚汁胞中ABA信号通路中的PYL(ABA受体可溶性蛋白家族)和AGH(PP2C)(蛋白质磷酸酶2 C)两个关键基因显着上调表达。推测莽山野柑的花粉直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ABA来调控华农红柚汁胞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使华农红柚呈现莽山野柑的特殊香气。3.对6种柑橘汁胞进行100μmol/L的ABA处理,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室温培养10d后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ABA处理对于华农红柚、国庆一号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cv.Newhall navel orange)和无籽管溪蜜柚(Citrus maxima cv.Seedless guanximiyou)的单萜和倍半萜物质代谢有显着影响。在华农红柚汁胞中,ABA对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倍半萜烯,如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显着降低;纽荷尔脐橙汁胞中倍半萜烯β-可巴烯和倍半萜醇表荜澄茄醇在ABA处理后显着降至低于检测限,表明ABA对于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ABA处理使国庆一号温州蜜柑汁胞生成多种对照中未检测到的物质,如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单萜d-柠檬烯(1386.8 ng/g)及倍半萜β-榄香烯含量(15.7ng/g)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同样使得无籽管溪蜜柚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着低于对照。以上数据表明外源ABA处理不能显着改变柑橘汁胞中芳樟醇氧化物的含量,ABA并非莽山野柑花粉直感效应的直接原因;ABA处理确实可以引起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调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王小安,周丹蓉,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7](2018)在《红叶李与红叶桃叶片次生代谢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为试材,测定叶片不同时期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以及POD和PAL活性。结果表明: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时期分别在9月和4月;POD和PAL的活性变化均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与POD和PAL活性呈显着正相关,而叶片中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与POD和PAL活性无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孙琳琳[8](2018)在《盐胁迫下葡萄苗体内多胺类物质及相关内源激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一年生“维多利亚”葡萄为试材,采用盆栽基质培养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4个NaCl处理梯度:0 g/kg(CK)、1 g/kg、2 g/kg、3 g/kg。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植株生长量、根茎叶各组织中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多胺合成酶活性、激素含量以及叶片中光合气体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植株对盐害的耐受情况及不同盐胁迫强度对多胺类物质及激素代谢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盐胁迫处理后,腐胺、精胺、亚精胺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胁迫程度越大,增加的幅度越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增长趋势,峰值多出现在处理完成后第10天左右,当NaCl胁迫浓度为3 g/kg时葡萄各组织中多胺含量最高,其中根中峰值为1 684.83 nmol/g、茎中峰值为2 994.74 nmol/g、叶片中峰值为4 592.10 nmol/g。高盐胁迫更易积累较多含量的多胺,叶片对盐胁迫的反应最为敏感,盐胁迫诱使幼苗中多胺含量大量积累尤其是腐胺含量大量增加。幼苗经盐胁迫处理后,各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增长趋势,而叶片中多胺氧化酶(PAO)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盐胁迫下各组织间酶活性变化表现为叶>茎>根,各处理间表现为T3>T2>T1>CK。盐胁迫下多胺代谢过程中PAO活性与精胺、亚精胺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叁种合成酶中ADC活性最强,根茎叶中峰值分别68.74 nmol/g·h、68.98 nmol/g·h、69.71nmol/g·h为,较对照依次增长了47.38%、48.17%、48.73%。因此PAO对多胺的分解起主要作用;ADC对多胺的合成起主要作用。盐胁迫下玉米素含量降低,且随盐处理强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浓度为3 g/kg时的葡萄苗在第20天时玉米素含量最低,根茎叶中玉米素含量分别为0.19 ng/g、0.90 ng/g、1.39 ng/g。脱落酸含量与之相反,随处理强度的增加含量增高,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3 g/kg的盐处理后葡萄各组织中脱落酸含量最高,其中根中最高含量为18.05 ng/g、茎中为15.64 ng/g、叶片中为38.90 ng/g,较对照依次增长了79.67%、68.80%、90.01%。通过显着性分析,与对照间差异显着。说明盐胁迫程度增强影响了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及其平衡,从而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产生早衰现象。葡萄幼苗经盐胁迫处理后,株高和茎粗的生长量受到抑制,表现为盐胁迫程度越大,其相对生长量越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减慢。光合作用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其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孢间CO_2浓度(Ci)在高盐处理下有所增加,在中盐及低盐处理下仍呈下降趋势。光合日变化中,Tr、Gs、Ci、Pn呈双峰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及16:00,12:00时强度最高。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含量下降,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胁迫程度的敏感性表现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淑娟,张元媛,陈晓辉[9](2017)在《基于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京大戟致肝、肾毒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文:京大戟(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为传统泻水逐饮中药。《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京大戟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功效。京大戟药用价值较大,但同时存在着一定的肝、肾毒性。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探讨京大戟致肝、肾毒性作用,明确其可能毒性物质基础。建立定量测定大戟醇和甘遂甾醇的UFLC-MS/MS分析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内标,收(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梁涵[10](2017)在《热习服过程中血液和尿液代谢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环境可分为湿热环境和干热环境。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为湿热环境,夏季温度超过35℃,甚至40℃的极端高温天气并不罕见,并且昼夜温差小,湿度高。这种高湿热环境严重影响人体散热,而在此环境下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时,产热增加和散热困难更易导致体温升高,热应激水平加剧,严重者可致热应激损伤、中暑甚至死亡。恶劣的高温高湿天气外加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是对我军军事作业的巨大挑战。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能有效地适应热环境,提高机体在热环境下工作效率的方法为热习服。热习服(heat acclimation)是指机体在长期热环境刺激下,出现一系列提高机体对热环境适应性,降低对热环境敏感性的反应[1]。热习服的训练方法有单纯依靠长期热暴露达到热习服,或者长期有效地锻炼有较好的体质能更好地应对热环境,亦或是在热环境下结合运动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达到热习服状态。因此,热习服训练是提高高热地区我军战士战斗力,为我军挑选更适应热环境作业的优秀战士提供指导性意义。当前评价热习服的方法多为一些物理性指标如核心温度、口腔温度或皮肤温度的上升幅度、出汗率以及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判热习服效果。然而,这些指标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波动幅度较大,不利于在我军军事作业环境下检测。因此,急需寻找热习服相关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好的标志物。一般条件下,机体的生化代谢过程的改变,如酶、神经递质、激素的分泌和受体活性的改变,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代谢终末产物的变化,要早于体温和心率等物理学指标的变化,且其敏感性也可能高于物理学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热习服过程中及热习服后血液和唾液内热休克蛋白、应激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但有关在此过程中血液和体液内代谢终末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在热习服程度判断中的可能作用尚未见报道。代谢组学是一种发现分子标志物的工具,能全面检测机体体液或组织成分微小变化的高通量测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为研究热习服过程中血浆和尿液代谢物质变化规律以及筛选热习服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先构建大鼠热习服模型,检测热习服状态下大鼠与未经热习服大鼠血浆中代谢物质变化的变化规律,筛选热习服分子标志物;再建立人体热习服模型,检测人体热习服过程中血浆和尿液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热环境运动刺激前后血浆和尿液代谢产物变化,筛选热习服分子标志物。第一部分热习服影响大鼠血液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目的探究热习服对大鼠血浆代谢代谢产物的影响,筛选热习服特异性标志物。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负重力竭游泳实验筛选出16只体格相当的大鼠,随机分为热习服组和对照组(n=8),热习服组大鼠经2 h/d热习服训练,对照组大鼠不做相应处理,14 d后的次日采集两组大鼠眼眶血。休息4 d后所有大鼠均经热环境运动刺激30 min,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并离心取血浆。使用Bruker 600 MHZ核磁共振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中代谢产物的1HNMR谱,分析热习服及热环境运动刺激后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习服组大鼠在热习服后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酸、脂质和二甲胺的含量升高,而葡萄糖、肌醇、牛磺酸、苏氨酸和叁甲胺氧化物含量均下降(P<0.05);而在热环境运动刺激后,热习服组大鼠血浆中叁甲胺氧化物、谷氨酸和脂质的含量均下降(P<0.05)。结论经热习服和热环境运动刺激后,大鼠血浆中代谢物质发生明显变化。叁甲胺氧化物有可能作为热习服的指示性标志物,为制定热习服客观评价体系提供有意义的线索。第二部分热习服影响人体血液和尿液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目的探讨人体热习服过程中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热习服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筛选热习服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方法124名学兵经过给予一次热环境运动刺激后,根据身高、体重丢失率、口腔温度差以及心率差指标筛选出49名合格学兵。将挑选好的49名学兵随机分为试验组(25名)和对照组(24名),每组取前20名参加试验,剩下为替补人员。试验组学兵每天进行1 h为期14 d的高温中强度的热习服训练;对照组学兵则自由活动1 h,为期14 d。休息4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热环境运动刺激试验,分别在热习服试验的第1 d、8 d、15 d、热环境运动刺激当日试验前、后采集两组学兵的静脉血和晨起首次中段尿液,采用核磁共振法检测两组血浆和尿液代谢物质的含量。结果热习服试验第8 d与第1 d相比,试验组血浆中二甲胺氧化物、谷氨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乳酸的含量上升(P<0.05),而叁甲胺氧化物、葡萄糖、肌醇、苏氨酸和脂质的含量下降(P<0.05);热习服试验第15 d较第8 d相比,试验组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质的含量上升(P<0.05),而叁甲胺氧化物、葡萄糖、苏氨酸和乳酸的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热环境运动刺激前血浆中谷氨酸、脂质和乳酸的含量上升,而叁甲胺氧化物和苏氨酸的含量下降(P<0.05);热环境运动刺激后,试验组血浆中二甲胺氧化物的含量升高,而葡萄糖、苏氨酸、叁甲胺氧化物、谷氨酸、乳酸和脂质的含量降低(P<0.05)。但是,在热习服过程中和热环境运动刺激前后,两组间尿液代谢物质含量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热习服试验过程中和热环境运动刺激前后,试验组血浆内叁甲胺氧化物和苏氨酸含量持续下降,可能参与了热习服过程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有可能作为热习服的指示性标志物,为甄选优秀的高温作业战士提供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代谢物质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对苦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同时为了探明苦瓜白粉病的病程相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粉病菌接种处理、白粉病菌+BLG010接种处理和蒸馏水喷施处理后8 d和15 d时苦瓜叶片的代谢物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BLG010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9.49%;苦瓜感染白粉病菌后,D-葡萄糖、延胡索酸和肌醇半乳糖苷含量在8 d和15 d均上调表达,而甘氨酸、甘油酸、L-谷氨酸和咖啡酸则表现为下调。这7种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与苦瓜白粉病病程相关,施用BLG010可以降低苦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避免这7种代谢物质含量的异常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物质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杰,秦柏婷,果冲,陆秀君,杨雨春.胡桃楸花芽形成过程中体内物质代谢变化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周游,汪军,杨腊英,郭立佳,梁昌聪.苦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及病程代谢物质含量变化[J].中国蔬菜.2019
[3].李子欣.冷鲜滩羊肉贮藏中代谢酶变化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分析[D].宁夏大学.2019
[4].邱会卿,刘娜,张立海,孟丽,贺新奇.脑小血管病患者情绪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及其与体内物质代谢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5].谢辉,张雯,王敏,韩守安,钟海霞.不同干燥方法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色泽及次生代谢物质变化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8
[6].施要强.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ABA处理前后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8
[7].王小安,周丹蓉,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红叶李与红叶桃叶片次生代谢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J].福建农业学报.2018
[8].孙琳琳.盐胁迫下葡萄苗体内多胺类物质及相关内源激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9].李淑娟,张元媛,陈晓辉.基于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京大戟致肝、肾毒性物质基础研究[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10].梁涵.热习服过程中血液和尿液代谢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