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设动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语用学,语用预设,动态性
预设动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1](2019)在《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动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意义研究的重要条件,预设的存在为语言理解提供了话语背景,预设的调整则在强调预设动态性的同时,颠覆了传统预设理论,推动了有关语言预设研究的发展。文章通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语言使用双方在相同知识背景下进行交流的语用预设动态性,以体现预设的语用价值。这不仅符合基本的语言结构、交际语境下物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个人心理世界的要求,并且帮助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规约的形成,进而达到明确社会交际目的,促进社会沟通的顺利进行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俊杰[2](2011)在《概念整合对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性是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和阐述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探索了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认知操作过程。(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张峰辉[3](2009)在《基于动态性认知的语用预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设是意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弗雷格于1892年在“论涵义与意谓”一文中指出,命题“开普勒死于贫困”及其否定“开普勒没死于贫困”都预设“存在开普勒”。现代的预设研究由此产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形成了逻辑预设、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叁个研究维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语用预设分析预设命题真值在话语行为中的理解,形成了预设的公共背景论,预设命题被视为话语的公共背景(语境集)或说话人的公共背景信念。但是,预设动态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释分析,预设调整问题形成了对传统语用预设理论的极大挑战。因此,预设的动态性分析是推动预设研究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揭示语用预设的动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语用预设理论。本文研究以预设动态性为主线,围绕叁个基本内容展开:提出新的语用预设理论,考察预设与公共背景的关系,解决预设调整问题。其中语用预设理论是预设动态性分析及理论发展的关键,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考察是预设动态性系统分析的拓展,预设调整问题是对上述理论的检验。Kecskes & Zhang(2009)的社会-认知交际观和假定公共背景理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他们对以往语用学理论和公共背景理论进行了修正、整合,充分揭示了话语交际中认知、语用、文化因素的辩证关系,相比传统语用预设的理论基础——Grice合作原则理论和Stalnaker的公共背景理论——更加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话语交际的动态性,为预设的动态性分析以及预设与公共背景的关系考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共知识模型的形式方法是本文采用的主要分析手段;话语交际是一个多主体认知的过程,通过对交际者在具体情境下认知状态的形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系统地认识预设动态性并进一步阐释预设与公共背景的关系。全文共分六章,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简述预设研究的叁个维度,论述预设的动态性为语用预设研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指出预设动态性分析是推动语用预设研究、认识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解决预设调整问题的关键。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理论来源及研究方法,最后提供全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是基于预设动态性的说话人主导预设理论建构。首先介绍预设动态性分析的叁个重要概念(信念、意图、公共背景)。提出说话人主导预设的定义,指出预设是说话人关于公共背景的提议,说话人在预设行为中根据真诚性准则、意图性准则对预设命题进行命题态度和交际意图的指派;说话人主导预设可分为真诚性预设和假定性预设两种类型。然后详细分析交际者在认知加工预设时需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真诚性准则和意图性准则。最后,建立说话人主导预设的工作机制——预设认知加工原理,形成预设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的整个动态认知加工全貌;预设是说话人对公共背景的提议,预设可能但并不一定成为公共背景部分。第叁章基于说话人主导预设理论重新探讨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首先阐述根据说话人主导预设理论形成的预设动态性认识,然后介绍假定公共背景理论以及公共背景动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重新探讨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最后根据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认识提出语用预设、文化预设、会话涵义、逻辑前提等的区别应给予重新理解。第四章对预设调整问题给予重新解释。旨在运用说话人主导预设理论及预设与公共背景关系认识重新解释预设调整问题,并以此验证理论研究及关系探讨的解释性、正确性。首先介绍预设调整的起源,评述各种调整方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其关键问题在于传统语用预设理论对预设及公共背景的动态性认识不够。然后通过形式化推导解决调整问题,阐释交际者认知加工信息预设的原因及方式,并对调整问题进行系统评价。第五章对语用预设的策略性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以往的语用预设在语用策略中的应用研究,然后基于本文的理论研究分析预设的策略性,并结合叁种语用文本(广告语、幽默语、侦查讯问)进行实例考察。第六章为结论。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4-01)
黄华新,徐以中[4](2007)在《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逻辑对预设现象的分析经历了从"真假性"到"恰当性"再到"动态性"的发展过程。预设一般被看做交际双方的共知信息(mutual information)或无争议信息(non-controversial information),如果从动态的视角来看,预设也可以传递新信息(newinformation)。预设的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有关预设的研究应注意运用动态的方式来考察,即需要区别是着眼于说话人、听话人还是交际双方的过程视角。采用动态的预设观还可以发现语用预设具有一系列新特征:不确定性、可移动性、层次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周惠娟[5](2006)在《不曾预设的精彩——动态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话题。在俯拾皆是的语文课程资源中,有一类是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留的:现代教学的民主与开放,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并由此生成了丰富的动态性课程资源。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则是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的课程资源。这种动态性资源是师生心智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充满灵性,所以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不曾预设的精彩,更值得珍视。(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06年12期)
预设动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性是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和阐述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探索了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设动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动态性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马俊杰.概念整合对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解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3].张峰辉.基于动态性认知的语用预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
[4].黄华新,徐以中.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5].周惠娟.不曾预设的精彩——动态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