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观念论文-罗漫

王维观念论文-罗漫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维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维,王昌龄,随意,主语倒置

王维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罗漫[1](2012)在《王维诗“随意春芳歇”的主语倒置及全诗的“道法自然”观念——兼释王昌龄诗“随意青枫白露寒”》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名诗《山中秋暝》末联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乃是"春芳随意歇,王孙自可留"的主语倒置:"春芳"是"随意歇"的主语,"王孙"是"自可留"的主语;"随意歇"是"春芳"的主动意愿,"自可留"也是"王孙"的主动意愿。王维强调的是主客体同行同心的"四时佳兴与人同",与学术界偏重主体的理解"春天的芳华虽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孙自可留在山中"同中有异。过去由于受到"随意"一词的遮蔽和干扰,致使解诗者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王维此诗透过写景表达一种"道法自然"的美学观念和人生哲学:大自然随其意愿不可阻挡地发生四季变化,每一变化都会形成新的景致,作为审美主体的山居之人,应当顺应和欣赏四季之美,不必执着于只有"春芳"才是美的而离开充满无限变动之美的山居之地,从而失去更多的美景观赏、美感体验和哲理沉思。(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2年11期)

聂一婷[2](2011)在《王维形象在画史中的观念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的是“王维”形象在画史中被建构的主要历史过程。作为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以“清逸”、“空灵”、“意境深远”的诗风奠定了他在诗坛的独特地位。而另一方面,兼具画家身份的王维,在唐代画史的评价系统中并未“显山露水”,然而在晚明却被赋予了“南宗之祖”与“文人画之祖”的画史地位。当中经历的变化耐人寻味。北宋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文章通过考察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王维的品评和品鉴活动,认为北宋人在精神意境、笔墨、作品等层面构筑了不存在于唐代、却生成在北宋特定语境中的画家“王维”。随后,这个获得新诠释的“王维”在后世的文本写作中被不断地复述、转述和重构,文献历史化的过程正是“王维”概念得到深化的过程。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批以建立山水画正统谱系为核心的理论写作,将工维推至“文人画之祖”的地位,实际上,这是晚明人精神选择的结果,与之伴随的是“文人画”的发展。北宋以来对王维的观念建构很大程度上导引了这个选择。晚明构建的“文人画之祖”的王维,又成为一个高度抽象的知识概念,随着“文人画”理论广泛的传播而日渐具有普遍性,影响了后世对画家王维的历史叙述。(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1-06-01)

颜晓军[3](2010)在《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六)——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董其昌的王维观念在董其昌的赏鉴中,王维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南北宗"论将王维放在了南宗画鼻祖的地(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0年09期)

颜晓军[4](2010)在《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五)——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高濂等其他交游有的时候,书画鉴藏需要有众多趣味相投的朋友一起切磋,才能形成一个群体。他们有相似的审美爱好,甚至收藏着相似的作品。这个群体中往往有一位着名人物起着领导作用,这是人物社会身份在暗中推波助澜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0年07期)

颜晓军[5](2010)在《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四)——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其昌在杭州的交游,最主要是集中在考中进士出仕为官后。此时,由于董其昌的身份和地位已得到改(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0年03期)

杨熹发[6](2009)在《观念的转捩——略论王维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画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我们追本溯源,便不难发现一位与其命运相连的人物。正是由于他才开启了中国文人画在后世出现和迅猛发展并至辉煌的滥觞。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历代对这个重要人物的评论之时,又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探寻文人画的发展轨迹。这个人便是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时任尚书右丞,掌管户部、吏部、礼部的一代文豪——王维。本文将从绘画意境、绘画精神和流派诸方面来分析作为文人画"鼻祖"的王维以及在其绘画观念影响下的文人画。(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许开军[7](2009)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王维美哲学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后世艺术传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很难给予一个人以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而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或是美化或是丑化,我所要做的,就是尽量还历史一个本来的面貌。对于王维,我将试图从其所处的时代、国度、个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阐述其美哲学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而从文化发展的客观角度出发,去分析其对后世艺术传承、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09年S1期)

贾立国[8](2007)在《王维咏侠诗对传统侠义观念的继承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注重事功的盛唐时期,王维咏侠诗将游侠人格中“效功于当世”的理想发挥到了极致,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的大义结合起来,把纵意挥洒的侠义气度与崇高的爱国精神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游侠的精神品质,为侠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传统的侠义观念也在不断地被改造,越来越向士大夫立身行事准则和道德规范靠拢了。(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7年03期)

傅绍良[9](2000)在《张九龄罢相与王维思想的转折再议——兼论佛儒合一的宗教观念的政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九龄与王维的关系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 ,人们大多认为王维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一般表现为积极入世 ,后期则表现为消极避世 ,而王维思想转折是由张九龄罢相引起的。本文认为 ,张九龄任用王维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近 ,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相似 ,因而张九龄罢相并没有改变王维的政治命运。文章通过分析王维前后期的政治生活和诗歌创作 ,认为王维的思想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转折 ,他一生所追求的是一种儒佛合一的生存境界 ,前期如此 ,后期也是如此。王维的亦官亦隐 ,是他等同色空的佛教哲学的政治实践 ,因而 ,他前期的思想并非完全的积极 ,而其后期的思想也非真正的消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6期)

王维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的是“王维”形象在画史中被建构的主要历史过程。作为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以“清逸”、“空灵”、“意境深远”的诗风奠定了他在诗坛的独特地位。而另一方面,兼具画家身份的王维,在唐代画史的评价系统中并未“显山露水”,然而在晚明却被赋予了“南宗之祖”与“文人画之祖”的画史地位。当中经历的变化耐人寻味。北宋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文章通过考察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王维的品评和品鉴活动,认为北宋人在精神意境、笔墨、作品等层面构筑了不存在于唐代、却生成在北宋特定语境中的画家“王维”。随后,这个获得新诠释的“王维”在后世的文本写作中被不断地复述、转述和重构,文献历史化的过程正是“王维”概念得到深化的过程。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批以建立山水画正统谱系为核心的理论写作,将工维推至“文人画之祖”的地位,实际上,这是晚明人精神选择的结果,与之伴随的是“文人画”的发展。北宋以来对王维的观念建构很大程度上导引了这个选择。晚明构建的“文人画之祖”的王维,又成为一个高度抽象的知识概念,随着“文人画”理论广泛的传播而日渐具有普遍性,影响了后世对画家王维的历史叙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维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罗漫.王维诗“随意春芳歇”的主语倒置及全诗的“道法自然”观念——兼释王昌龄诗“随意青枫白露寒”[J].江汉论坛.2012

[2].聂一婷.王维形象在画史中的观念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11

[3].颜晓军.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六)——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J].荣宝斋.2010

[4].颜晓军.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五)——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J].荣宝斋.2010

[5].颜晓军.董其昌与杭州诸问题考(四)——董其昌杭州交游与其王维观念[J].荣宝斋.2010

[6].杨熹发.观念的转捩——略论王维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影响[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

[7].许开军.一江春水向东流——王维美哲学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后世艺术传承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9

[8].贾立国.王维咏侠诗对传统侠义观念的继承与改造[J].北方论丛.2007

[9].傅绍良.张九龄罢相与王维思想的转折再议——兼论佛儒合一的宗教观念的政治效应[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标签:;  ;  ;  ;  

王维观念论文-罗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