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体承压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热介质,闷晒温度,丙二醇,二元醇
分体承压式论文文献综述
梁宏伟[1](2011)在《浅谈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传热介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随着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发展,集热器的性能不断提高,闷晒时的温度也不断升高。平板集热器系统的闷晒温度达200℃,常规传热介质仍适用。而真空管集热器吸热体的闷晒温度可达300℃,对传热介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传热介质中添加更高性能的抑制剂以阻止汽化腐蚀。水是强制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最常用的传热介质。水具有良好热物理特性,如高比热容和热传导性、粘度小、无毒、不可燃、价格低廉、容易得到,但也存在对金属和合金有腐蚀性、高温下(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1年05期)
韩俊峰[2](2009)在《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论文详细给出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并且通过对该集热器传热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总热损系数、效率因子和热转移因子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课题搭建了分体式U型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台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该集热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论文详细介绍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结构,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集热器的结构简图和特点,为便于理论分析,对集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假设,建立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网络图,论文以能量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分体式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验台架,详细给出了该热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图、热水系统室内、室外部分的安装图、底部支架图,并通过该实验测试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室外晴天的情况下对室外的温度、太阳辐照度、风速等参数进行实地测量,并对集热器的进口水温、出口水温进行了测量,通过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分析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采用全封闭结构、储水箱在室内热损失小,采用强制循环运行,能大大地提高换热效率,并且由于具有辅助加热装置,即使在冬天或阴雨天也能保证得到足够的热水;分体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良好,完全符合家庭用水要求,并且能为大型太阳能热水工程的提供技术参考;论文的理论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说明理论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一体化的思路,是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题对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优势。本文研究的分体式U型管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可以为膜蒸馏热工质加热系统提供热源,从而使整个系统完全依靠太阳能运行,达到节能、环保等目的,课题研究为太阳能膜蒸馏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09-03-01)
潘保春,高元运[3](2008)在《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议提出了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上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给出了关键元器件与系统选择设计的具体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阳光能源》期刊2008年01期)
赖冠宇[4](2007)在《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国产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重点探讨了目前国产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期刊2007年11期)
赖冠宇[5](2007)在《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国产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重点探讨了目前国产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期刊2007年04期)
刘新国,许杰[6](2006)在《太阳能利用即将迎来“科学的春天”》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应用越来越多受到世人的关注。年内,我市将出台《烟台市关于住宅建设领域推广使用太阳能成套技术的实施意见》,使太阳能利用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烟台的太阳能(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06-07-30)
张宝军,陈桂德[7](2005)在《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水加热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将水加热的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节省燃料,运行费用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受天气、季节、地理位置等影响较大,不能连续稳定运行。为满足用户要求,需要配置储热和辅助加热措施,占地面积较大,布置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太阳能的利用仍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而且最具发展前景。本文从传统太阳热水器的特点入手,通过在徐州市苏苑小区的多年应用开发,探讨一种新型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5年09期)
张锦霞[8](2004)在《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中,集热器可与住宅总体设计紧密结合,储热水箱分开设置。本文介绍其原理、组成、特点、测试及工程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期刊2004年05期)
丁海成,王振斌,王书清,马兵[9](2004)在《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发展新型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的看法。文章介绍了一种分体承压热水器各部件的组成和结构,阐述了新型分体承压式热水系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04年03期)
张锦霞[10](2004)在《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中,集热器可与住宅总体设计紧密结合,储热水箱分开设置。本文介绍其原理、组成、特点、测试及工程实例。(本文来源于《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5-01)
分体承压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论文详细给出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并且通过对该集热器传热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总热损系数、效率因子和热转移因子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课题搭建了分体式U型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台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该集热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论文详细介绍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结构,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集热器的结构简图和特点,为便于理论分析,对集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假设,建立了U型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网络图,论文以能量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分体式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验台架,详细给出了该热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图、热水系统室内、室外部分的安装图、底部支架图,并通过该实验测试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室外晴天的情况下对室外的温度、太阳辐照度、风速等参数进行实地测量,并对集热器的进口水温、出口水温进行了测量,通过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分析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采用全封闭结构、储水箱在室内热损失小,采用强制循环运行,能大大地提高换热效率,并且由于具有辅助加热装置,即使在冬天或阴雨天也能保证得到足够的热水;分体承压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良好,完全符合家庭用水要求,并且能为大型太阳能热水工程的提供技术参考;论文的理论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说明理论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一体化的思路,是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题对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的优势。本文研究的分体式U型管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可以为膜蒸馏热工质加热系统提供热源,从而使整个系统完全依靠太阳能运行,达到节能、环保等目的,课题研究为太阳能膜蒸馏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体承压式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宏伟.浅谈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传热介质[J].太阳能.2011
[2].韩俊峰.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
[3].潘保春,高元运.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J].阳光能源.2008
[4].赖冠宇.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
[5].赖冠宇.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
[6].刘新国,许杰.太阳能利用即将迎来“科学的春天”[N].烟台日报.2006
[7].张宝军,陈桂德.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5
[8].张锦霞.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
[9].丁海成,王振斌,王书清,马兵.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系统[J].可再生能源.2004
[10].张锦霞.双循环分体承压式集中分户太阳热水系统[C].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