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

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悬浮,可控磁路,鲁棒控制

可控永磁悬浮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1](2019)在《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磁悬浮系统的低功耗运行,一种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被提出,并基于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强耦合、非线性的特点,为了实现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LMI的H_∞鲁棒控制理论,建立了鲁棒控制模型,设计状态反馈γ-次优H_∞鲁棒控制器。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验证系统的悬浮特性与控制器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低功耗悬浮运行,可以实现对位移信号的跟踪和对外扰力的抑制;解决由于系统模型参数不确定以及外扰等因素引起的系统不稳定问题,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孙凤,周冉,夏鹏澎,金俊杰,徐方超[2](2018)在《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串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具有强非线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根据该永磁悬浮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角度环和位置环组成的串级控制器。利用该控制器对永磁悬浮系统进行位移外扰仿真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串级控制器,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当给系统一较小阶跃外扰时,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跟踪输入位移信号,达到新的稳定悬浮状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9期)

孙凤,韦伟,金俊杰,金嘉琦,冈宏一[3](2017)在《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主要由伺服电机、径向磁化盘状永磁铁、"F"形导磁体及悬浮物构成的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系统中,并联悬浮物是置于导磁体正下方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伺服电机驱动盘状永磁铁旋转,改变通过悬浮物的有效磁通量,进而控制悬浮力大小,实现两铁球的稳定悬浮。根据系统结构及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原理将系统模型简化,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使系统稳定悬浮的可能性,计算使系统稳定悬浮的PD控制器反馈增益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器参数满足计算范围条件下,当给系统一较小阶跃外扰时,在实时控制系统作用下,系统在很短的响应时间内可达到新的稳定悬浮状态;相同的外扰可导致左右球异向的位移响应结果,左球移动方向与外扰相同,而右球相反。(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孙兴伟,夏鹏澎,金俊杰,李祥,孙凤[4](2016)在《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模糊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根据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鲁棒控制的模糊鲁棒控制器,可以在线调整控制器各参数。将该控制器与原鲁棒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实现系统对位移信号的跟踪和对外部扰动的抑制,适应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和时变性,满足该悬浮系统的性能要求,与鲁棒控制器相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刘同娟,马向国,金能强[5](2008)在《可控永磁悬浮系统不同永磁体厚度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个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特点,建立其数学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悬浮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得出不同永磁体厚度的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同一种控制器且控制参数相同时,都可以使得不同永磁体厚度的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实现稳定悬浮,永磁体厚度越大,动态特性稍微要好一些;然而对于某一个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某种工况下,永磁体的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个最佳值就是永磁体产生的磁力非常接近悬浮系统重力的永磁体厚度。该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为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08年12期)

刘同娟,马向国,金能强[6](2007)在《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专家PID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动在线调整控制参数的专家PID控制器,对整个混合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比较了专家PID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器,从而证明了专家PID控制器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07年06期)

刘同娟,徐正国,金能强[7](2006)在《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个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的特点,建立其数学模型,采用两级串联的悬浮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并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的悬浮刚度与间隙反馈系数成正比,悬浮阻尼不仅与间隙反馈系数成正比,而且也与间隙变化速率反馈控制系数成正比。从而为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刘同娟[8](2006)在《可控永磁悬浮系统不同永磁体厚度动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EMS(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磁悬浮系统的悬浮磁极在结构上简单可靠而且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这种悬浮磁极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悬浮磁极在稳定悬浮时流过悬浮磁极的电流较大,使得悬浮磁极的功耗也很大。而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可借助永磁体来产生大部分的悬浮力,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悬浮系统的功耗,显着降低悬浮电源的容量,并且悬浮气隙可以适当增加,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安全,轨道梁的造价也将显着下降。随着永磁体磁性能的提高和制造工艺的进一步完善,采用可控永磁悬浮技术成为解决传统EMS磁悬浮系统悬浮功耗问题的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方案。本文主要对可控永磁悬浮系统不同永磁体厚度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一套可以实现单个可控永磁悬浮系统悬浮的实验装置,对不同永磁体厚度的悬浮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首先在一定条件下,对比了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时间常数和纯电磁悬浮系统的时间常数。由于漏磁场的存在,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时间常数要小于纯电磁悬浮系统的时间常数,所以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要优于纯电磁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可控永磁悬浮磁极的特性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曲线,悬浮斩波器参数的选定、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传感器工作范围都要根据这些曲线来确定。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永磁体厚度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特性曲线。采用状态反馈控制器,得出不同永磁体厚度的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的对比。同一种控制器且控制参数相同时,都可以使得不同永磁体厚度的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实现稳定悬浮,永磁体厚度越大,动态特性稍微要好一些;然而对于某一个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某种工况下,永磁体的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个最佳值就是永磁体产生的磁力非常接近悬浮系统重力的永磁体厚度。可控永磁悬浮技术可以显着降低悬浮磁极的功耗,优化EMS型磁悬浮系统的结构,从而降低系统造价,是很有前景的一项科技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期刊2006-05-01)

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具有强非线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根据该永磁悬浮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角度环和位置环组成的串级控制器。利用该控制器对永磁悬浮系统进行位移外扰仿真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串级控制器,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当给系统一较小阶跃外扰时,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跟踪输入位移信号,达到新的稳定悬浮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参考文献

[1].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鲁棒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9

[2].孙凤,周冉,夏鹏澎,金俊杰,徐方超.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串级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8

[3].孙凤,韦伟,金俊杰,金嘉琦,冈宏一.可控磁路式并联型永磁悬浮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17

[4].孙兴伟,夏鹏澎,金俊杰,李祥,孙凤.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模糊鲁棒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

[5].刘同娟,马向国,金能强.可控永磁悬浮系统不同永磁体厚度动态特性研究[J].微电机.2008

[6].刘同娟,马向国,金能强.可控永磁悬浮系统的专家PID控制仿真[J].微特电机.2007

[7].刘同娟,徐正国,金能强.可控永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

[8].刘同娟.可控永磁悬浮系统不同永磁体厚度动态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

标签:;  ;  ;  

可控永磁悬浮论文-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