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均资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进步率,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贝叶斯插补法,结构方程模型(SEM)
人均资本论文文献综述
田艳慧[1](2018)在《对我国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的新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的目标是使用新方法对我国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进行更准确的估计。为此,本文首先对资本存量的现有测算方法展开了述评,尤其是对基于永续盘存法的测算,针对所需四个指标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和总结,并作了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也对技术进步率的现有测算方法作了详细的述评。在此基础上,首次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来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利用AMOS软件,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为了保障模型的评估具有测量的渐进合理性,先对测量模型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然后同时利用极大似然法和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在结果的测算上,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从而得到了更加合理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最后通过“单位工人产出增长率”对估算出的“人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作回归,得出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α≈ 0.5,进而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或TF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估算值。研究发现:(1)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更加合理,且更容易理清它们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2)改革开放近叁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是粗放型的,而是技术进步驱动型;近年来经济增速下滑,重要的直接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下降。此外,以MIMIC模型为基础,也为制定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宏观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论证了一些与技术进步相关的理论问题;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提供了经验。(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苏平,全骞,杨霄飞,赫雅琼[2](2017)在《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区域产业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标志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区域和产品标识特征的综合体,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地域样本,实证检验西部地区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支持经济增长的路径,丰富地理标志支撑经济发展分析的地域层次,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地理标志支持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李昂[3](2016)在《基于索洛-斯旺模型对我国人均资本存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考察中国的人均产量及其增长率。基于中国1980年至2014年期间的数据,作者检验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索罗-斯旺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估计出总体的生产函数以及经济在模型中的稳定状态。将现实情形与理论结果相比较后,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长期经济趋势的结论。本文还讨论了索罗模型下中国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以及相关的储蓄政策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6年08期)
段辉[4](2015)在《拥挤的循环与城市规模的演变——基于人均资本波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生产要素匹配关系及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人均资本与产出关系,分析了城市中存在的拥挤—基础设施建设—再度拥挤—再度投资基础建设这种循环现象的根源。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产出的增长取决于资本与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及其匹配关系,当城市人均资本不足时,即表现为拥挤;当劳动力不足时,则表现为城市的空旷。如果城市资本数量与劳动力数量都萎缩,则表现为城市的衰退。拥挤的循环导致城市的规模螺旋式扩张,只有城市人口达到土地、资源与技术水平限制的极限时,这种循环才会停止。也就是说,在极限达到之前,拥挤的循环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5年10期)
崔民强,陈娴[5](2012)在《研发支出、人均资本与一般贸易发展——兼论“入世”后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研发支出、人均资本及其他因素对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支出的增加对一般贸易的进口与出口都有促进作用;人均资本提高有利于一般贸易进口,但对一般贸易出口额没有产生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出口量增长而盈利能力却下降的情况;FDI对一般贸易进口有促进作用,但对出口构成了冲击,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这可能与FDI主要投资于加工贸易有关。(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2年06期)
逯进[6](2005)在《对Solow模型中人均资本分配方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Solow增长模型主要分析了在劳动力变化时 ,资本的广化和深化原理及资本深化的替代关系 ,进而探讨了人均资本的分配方式。但原模型对这一分配过程中资本深化方式的论述不是很清晰 ,对人均资本变化的机理没有做出直观的说明。因此 ,有必要对资本的分配过程做详细的分析 ,以阐明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05年01期)
人均资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理标志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区域和产品标识特征的综合体,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地域样本,实证检验西部地区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支持经济增长的路径,丰富地理标志支撑经济发展分析的地域层次,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地理标志支持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均资本论文参考文献
[1].田艳慧.对我国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的新测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苏平,全骞,杨霄飞,赫雅琼.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区域产业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
[3].李昂.基于索洛-斯旺模型对我国人均资本存量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6
[4].段辉.拥挤的循环与城市规模的演变——基于人均资本波动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5
[5].崔民强,陈娴.研发支出、人均资本与一般贸易发展——兼论“入世”后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2012
[6].逯进.对Solow模型中人均资本分配方式的探讨[J].社科纵横.2005
标签:技术进步率; 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 贝叶斯插补法; 结构方程模型(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