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吴门画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画家,集体创作,吴门画派,美术界,国画家,中国气派,吴作人,土碗,《父亲》,传统水墨画
吴门画家论文文献综述
刘放[1](2018)在《油画《马克思与燕妮》,映出吴门画家的集体创作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作品要经过时间的积淀和酝酿。大作品要经过空间的运筹和借鉴。大作品的出现还必不可少要有地域的个性和历史的契机。近日,苏州美术界都在传阅苏州油画家王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油画作品《马克思与燕妮》,各方好评不断。这幅巨作也如一面镜子,让很多画家从(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8-05-08)
王良[2](2017)在《匠心能独运 着手自成春——记吴门人物画家李俊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自古为钟灵毓秀之地,环太湖之滨,诞生出很多享誉画界的大家。吴门画派曾在五百年前独领画坛风骚。当代江苏诸多名家中,李俊成是一位勤奋而善于思考的苏州画家,他的人物画作品吸收了吴门画派的传统,做到诗书画结合,又学沈周、唐寅、任伯年、张大千等大师的技法,用笔老辣,气势雄浑,曾多次参加过全国和省市展出,并屡屡获奖。李俊成生于江南水乡,自幼喜爱画画,1980年考上苏州工艺美术技工学校,专攻中国画。苏州称吴(本文来源于《海内与海外》期刊2017年05期)
邹绵绵[3](2015)在《“吴门画派”的薪传者——清吴门画家刘彦冲生平及其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吴门画家刘彦冲(1809-1847,名泳之),工于诗词古文辞,善绘事。由于短寿,因而在绘画艺术上"未能大成",然其绘画作品在其生前生后均为人所重,其绘画作品现大多为国家博物馆所藏,有画迹被选入《中国绘画史图录》。本文通过对刘氏生平事迹和诗词、绘画艺术的渊源、特色的考察,可以认识他的绘画与"吴门画派"的主要特征有着明显、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认识刘彦冲应为晚清传承"吴门画派"的重要画家,可以为梳理、研究"吴门画派"传承脉络提供相关资料。(本文来源于《苏州文博论丛》期刊2015年00期)
邹绵绵[4](2013)在《清代吴门画家“棱伽山民”其人续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清人吴门"棱伽山民顾曾寿"、"棱伽山民顾大昌"是否为同一人?以及传世"棱伽山民"款书画手迹作者究竟是何人进行续考。在本次考订中检阅了由清人顾大昌记录其始祖顾野王祠墓志《希冯公坟图》,终于明了顾大昌系顾野王四十一代孙,而顾曾寿实系顾大昌之子。再通过对近人吴昌硕所撰《顾曾寿传略》重新考析,并结合"棱伽山民"书画手迹,证明吴昌硕所撰传文将顾大昌之生平事迹误记为顾曾寿。本文最后还通过存世"棱伽山民"款书画,进一步考证清代吴门画家"棱伽山民"顾大昌的生年、师承、交游及画艺特色。(本文来源于《苏州文博论丛》期刊2013年00期)
杜晓宇[5](2011)在《吴门代表画家沈周、文徵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画史的发展来看,对江南山水秀美的描绘,董源、巨然为第一阶段,二米、高克恭、元四家为第二阶段,“吴门画派”为第叁阶段。吴门画派的中心在苏州。苏州远离帝京具有相对自由的政治空气,文人荟萃且经济生活繁荣富庶,精通笔墨的绘画传统与鉴赏成风的收藏习尚都为吴门派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客观条件。沈周是吴门新风的开创者,大多数作品描写南方山水和园林景物,体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文徵明追求天然、含蓄、悠远、平和的审美格调,成为了吴门画风的阐发者和集大成者。绘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时代的演变(外在)与个体的选择(内在)。吴门画派超越前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以往各时代风格的择取、融合,“博采众长”,使状物与抒情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中和。既保持了元人的文人画气质,继承了宋画严谨布局、刻画景物之长,同时又避免了元画冷寂迷茫的出世之风,宋画绮丽逼真的甜俗之风。此外作为鲜活独立的个体生命,吴门画家山水创作的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心态体验、情感诉求密不可分。沈周敦厚、随和、仁慈,以朴实、闲淡为贵的审美趣味契合了其内心淡泊谦和的人格风范,笔墨滋润、线条宽阔。文徵明本性严谨、情感内敛,为人耿介,画法受自沈周,远宗赵孟俯、元四家等,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推重精密、细润、古雅。本课题试图从时代风格的演变和画家自身的选择着手,以图像形式分析和题材内容选择为基础,进一步解读沈周、文徵明山水画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其审美特征。(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邹绵绵[6](2010)在《现代吴门画家与巴黎世博会》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是现代吴门画坛名家蔡震渊先生(1898-1960,名铣,江苏苏州人)百年诞辰,笔者曾撰写《“蔡猢狲”——蔡震渊》(刊于《苏州杂志》1998年第6期),以记述蔡震渊先生的从艺经历,和他在建国初期对苏州工艺美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文章中简述了蔡先生除(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0-05-12)
陈国中[7](2009)在《独步吴门——聚焦水乡画家邵文君》一文中研究指出被人戏称"江南画痴"的邵文君,以画江南水乡而闻名画坛。1987年,苏州市政府,市文联联袂推出"邵文君水墨画展",其洞开新境、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着实令沉寂的吴门画坛耳目一新,并为之一震! 邵文君是幸运的。 20世纪60年代,他如愿考入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之后,他得到吴门画派领袖吴(羊夂)木先生的悉心栽培。90年代,他又正式拜国画大师亚明先生为师,并与老师一起合作创作一年,获益(本文来源于《美术向导》期刊2009年04期)
朱娜[8](2009)在《论折扇绘画的兴起与明中期吴门画家的审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折扇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幅式。近年来,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研究。但是,对于折扇绘画幅式兴起的原因,一直以来,却鲜有深入的探究。任何一种绘画幅式的兴衰都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既是时代审美的产物,同时也映衬着绘画自身发展的规律。折扇绘画幅式亦是如此。追本溯源,这一幅式始于日本,北宋时传入我国。经由明中期吴门画家的创新,这一外来样式逐渐蜕变为我国折扇绘画的成熟面貌。可以说,明中期的吴门画家是我国折扇绘画兴起的引领者。这个以士人为主的地域性的画家群体,也代表着传统绘画和时代的新的审美趣味。随着资本市场的空前发展,明中期的吴中迅速成为全国文化、经济活动的重要阵地。就城市的繁华而言,当时的吴地毫不逊色于北宋的汴梁,但是,其社会政治格局与士人心态却与北宋大相径庭。在明初太祖、成祖的铁血政权下,士人的政治抱负日渐薄弱。仁、宣之治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明中期的吴中无论是官宦,还是商贾贫农子弟无不热衷治文、从仕。可是,激昂的政治热情并没有为士人辅君治国的抱负拓出通途,相反,彻底扭转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吴中士人数量的急剧增长、科举本身公正性慢慢的消逝,以及荒芜的朝政和无止尽的党派斗争,使得多数士人难以实现儒家的伦理之志。在这一现实境遇下,吴中士人归隐之风日盛。他们流连山水,徜徉于自然造化。香炉、桌椅、手帕,甚至是一把剪刀都是他们反复歌咏的对象。赋闲优游成为他们普遍的生活状态和消磨时间、意志的方式。在“尚物”情结下,折扇不再是简单的实用之物和伦理教化的工具。作为一种幅式,折扇绘画需要配合士人玩、赏的审美心态。随着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发展,绘画娱乐性审美功能的积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以经世治国为己任的宋、元士人,无论是困顿于党派之争还是遭受外族欺压之时,都始终坚守着不可留意于物的底线。绘画有助于教化的审美标准仍是士人的行为准则。明中期以后,儒家积极入仕的人生价值取向失去了强大的号召力,承认人欲、追求自得其乐的心学在士人间受到普遍欢迎。儒生们人生价值取向、精神信仰的改变彻底颠覆了绘画以伦理教化为核心的品评方式,促成了画乃心画、娱乐性审美功能的深层次蜕变。由此,我国折扇绘画的发展也获得了一次历史性机遇。从对折扇绘画展收观赏的把玩,对幅式工艺的雕琢和材质文化隐喻的认识,均可以发现吴门画家们挖掘折扇绘画玩赏之乐的极大热情。这种热情正是由明中期吴门画家的审美嬗变,由绘画娱乐性审美功能的发展锤炼而成的。因此,本文选取我国折扇绘画的兴起与吴门画家的审美嬗变为研究对象。力求在对折扇绘画兴起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时代审美转变的探析中,进一步挖掘这一幅式的文化内涵,并为当下绘画样式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历史的依据和思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6)
[9](2006)在《吴门叁代国画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代宗师吴昌硕(1844-1927),号缶庐,以金石书法入画的大写意文人画,对海上画坛影响深远,作为子嗣与嫡孙的吴东迈,吴长邺父子皆幼承庭训,能世家学,且父子均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06年01期)
王渊清[10](2006)在《也谈当今吴门画家作品为何只卖“白菜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画家、理论家王渊清从苏州发了一篇文章给编辑部,读来很受启发。这篇题为《也谈当今吴门画家作品为何只卖“白菜价”》的文章是针对苏州《城市商报》2006年7月9日刊登的《吴门画派书画作品为啥只卖“白菜价”》而发的。我们觉得由地方画家对自己所(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06-09-16)
吴门画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州自古为钟灵毓秀之地,环太湖之滨,诞生出很多享誉画界的大家。吴门画派曾在五百年前独领画坛风骚。当代江苏诸多名家中,李俊成是一位勤奋而善于思考的苏州画家,他的人物画作品吸收了吴门画派的传统,做到诗书画结合,又学沈周、唐寅、任伯年、张大千等大师的技法,用笔老辣,气势雄浑,曾多次参加过全国和省市展出,并屡屡获奖。李俊成生于江南水乡,自幼喜爱画画,1980年考上苏州工艺美术技工学校,专攻中国画。苏州称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门画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放.油画《马克思与燕妮》,映出吴门画家的集体创作姿态[N].苏州日报.2018
[2].王良.匠心能独运着手自成春——记吴门人物画家李俊成[J].海内与海外.2017
[3].邹绵绵.“吴门画派”的薪传者——清吴门画家刘彦冲生平及其绘画艺术[J].苏州文博论丛.2015
[4].邹绵绵.清代吴门画家“棱伽山民”其人续考[J].苏州文博论丛.2013
[5].杜晓宇.吴门代表画家沈周、文徵明[D].上海师范大学.2011
[6].邹绵绵.现代吴门画家与巴黎世博会[N].中国文物报.2010
[7].陈国中.独步吴门——聚焦水乡画家邵文君[J].美术向导.2009
[8].朱娜.论折扇绘画的兴起与明中期吴门画家的审美嬗变[D].扬州大学.2009
[9]..吴门叁代国画家[J].世纪.2006
[10].王渊清.也谈当今吴门画家作品为何只卖“白菜价”[N].美术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