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制和掠夺论文-姚焱超

统制和掠夺论文-姚焱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统制和掠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森林掠夺

统制和掠夺论文文献综述

姚焱超[1](2017)在《近代日本对东北森林资源掠夺政策探究——从“中日合办”到“统制垄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中日之战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掠夺那里的森林资源。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侵略中国程度的加深,日本在不同时期对东北森林的掠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森林的掠夺政策主要表现为以中日合资为形式的"共有"开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成为中国东叁省事实上的统治者,其对东北森林掠夺政策开始转变为"统制垄断"下的殖民开采。日本对东叁省森林资源的疯狂掠夺,不仅摧残了中国的民族林业,更严重地破坏了东北的生态环境,使其严重恶化,影响至今。(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7年03期)

海韵[2](2015)在《抗战时期日伪对上海棉纱的掠夺与统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至上海。起初侵华日军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使上海棉纺织工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在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即图谋统制上海的棉纱。侵华日军为了控制上海棉纱,先是“军管理”的方式,控制上海的棉纺织工厂,从源头上截取上海棉纱。之后,切断上海与周边地区的棉花交流,企图在生产和原料流通两方面控制上海棉纱。这一时期,日本主要依靠军事力量来控制上海的棉纱。随着世界战局的变化,日本逐渐深陷战争泥潭,为了施行其“以华制华”的方针,汪伪政权在侵华日军的扶植下建立起来。日本想利用汪伪这个“提线玩偶”来辅助其侵略中国,但成立后的汪伪政权由于急于树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开始向日方要求物资统治权。由于战线的拉长,日本对中国方面的物资更加依赖,也希望利用汪伪协助其搜刮战略物资,于是开始“放权”于汪伪政权。在棉纱统制方面,日军从发还军管理工厂开始,逐步放宽了对上海的棉纱统制。二战爆发后,棉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上海棉纱成为了人们应对通货膨胀的保值产品。为了统制上海棉纱,日本指使汪伪政权对上海棉纱采取强制收买的政策。然而由于日汪之间相互龃龉,汪伪自身能力有限,加之上海华商和民众的暗中抵制,日汪收买棉纱的行动并没有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以收买的最终数据来看,结果十分惨淡。而日伪抗战时期在上海的棉纱统制,事实上遭到了可耻的失败。(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闫瑜[3](2014)在《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平津区矿产业的统制与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华北沦陷区经济的研究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但有关“河北平津区”日据时期的经济研究还有所不足。本文以河北平津区为核心,从计量的角度分析日本对河北平津区矿产业的统制与掠夺,并就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与论述,得出较为可信的数据,力图进一步揭示“日本对河北平津区矿产业的统制与掠夺”的真相。河北平津区富含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日本侵略者窥伺已久。早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的满铁及其分支—兴中公司便在“日中经济提携”政策的标榜下,作为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机构不断侵蚀河北平津区的矿产业。七七事变之后,华北开发会社接替兴中公司对河北平津区的矿产业进行全面的统制与掠夺,日本的财阀势力也加紧了对矿产资源的瓜分。由于煤、铁资源是近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更是日本急缺的战略资源,因此日本对河北平津区矿产业的掠夺以煤、铁为大宗,更对煤炭工业与钢铁业实行全面的统制,以满足其国内的工业需求以及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疯狂的矿产资源掠夺给河北平津区矿产业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了矿产业的畸形发展,对其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6-01)

骆立[4](2012)在《抗战时期日军对广州沦陷区工商业物资的统制和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实现对广州沦陷区的统治,对广州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商业贸易和物资进行一系列统制和掠夺,对广州经济的结构和水平造成巨大破坏,对后来的广州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20期)

刘铁民[5](2009)在《九一八后日本对我国东北农业的统制和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所谓"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将我国东北的经济纳入其积极向外侵略的战时经济体制之内,他们对中国东北农业采取的政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统制掠夺,其目的是为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战争提供物质保证。(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09年08期)

郭明涛[6](2008)在《日本对长芦盐的掠夺与食盐统制配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盐的掠夺是日本对华北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盐,不仅为人体生理上的必需品,而且早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及农牧渔业等领域之中。同时,盐可以直接提制出可用于化学武器、火药制造的氯气、芒硝等,是军事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在侵华战争中,成为日本大肆掠夺的四大主要原料(煤、生铁及铁矿石、盐、原棉)之一。中国盐资源分布极为丰富,产盐地区也很广泛。按其来源可分为六种:海盐、石盐、井盐、池盐、土盐、膏盐,其中以海盐分布最广。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海盐产区自北而南依次是辽东、长芦、山东、两淮、两浙、福建、两广,共七个盐区。其中津东的长芦盐区是关内最大的,年产量达1000万担。作为中国最大的盐场之一,华北长芦盐早就为日本所垂涎已久,在全面侵华之前就有芦盐输日之举。华北沦陷后,其掠夺芦盐的野心得以实现。为了大量掠夺芦盐,日本采取了两方面手段,一方面,整理旧盐田,广辟新盐田,加大对盐民的剥削;另一方面,对华北沦陷区进行食盐统制配给,限制居民消费量,防止食盐流入根据地。为达此目的,日本动用了一切军事及经济力量,华北派遣军、宪兵队、特务机关及国内资本相互配合,还注意利用华北伪政权、旧有盐务组织及制度为其侵略利益服务。日本对长芦盐的掠夺是华北盐业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广大盐民遭受残酷的压榨,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被迫进行反抗。日本在华北的食盐统制配给制度,使得沦陷区的居民身受其害,饱尝淡食之苦或被迫食用私盐。即使是旧盐商也受到日寇的压榨,在日伪统治后期濒于破产的边缘。日寇统治下的华北盐务机关腐败不堪,各种配给组织异常黑暗,盐务制度遭到破坏。对华北盐业的掠夺是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有许多专着对此进行了论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到日本直接的掠夺——芦盐输日这一问题,而对其采用的间接的掠夺手段,即食盐的统制配给缺乏专门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本文力图贴补这一空白,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述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11)

周秀芬[7](2008)在《日本对长芦盐的统制和掠夺(1937-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沦陷区的研究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对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如何统制和掠夺长芦盐业资源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以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掠夺芦盐资源的罪行。日本虽是一个岛国,却因为其缺乏制盐的良好海岸条件而产盐不丰,因此日本的盐大部分是靠进口的。渤海的长芦盐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日本自20世纪初开始就觊觎长芦盐资源,为掠夺芦盐日本对芦区盐业展开详尽的调查,并制定了掠夺方案。在长芦盐区,日本侵略者改良旧盐滩、开发新盐滩来增加盐产量;利用芦区廉价原料及劳动力,设立盐化工工厂生产化工产品;实行食盐统制配给制,限制沦陷区人民用盐量,以便将芦盐大量输往日本。日本侵略者对芦盐的统制和掠夺是在其极其残暴的武力配合下进行的,在八年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中日盐的“贸易”中,仅通过压价、减免税,就攫取了中国盐价值近21亿元,而其中侵占芦盐的价值就达10亿多元,占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47.6%。日本在侵华时期掠走大量的芦盐物资,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其侵华战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汤重南[8](2007)在《《日本对华北劳工统制掠夺史》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6月12日,德国“纪念责任和未来”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12日)正式宣布,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共对居住在100多个国家的170万前纳粹劳工进行了赔偿,支付了近59亿美元赔偿金,完成了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当局强征的劳工提供赔偿(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李淑娟,王鹤[9](2006)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对东北棉花的统制与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伪统治时期,棉花作为重要的军需产品,其种植和生产受到日伪当局的高度重视。作为具体的增产目标,1933年,伪满洲国制定了20年棉花增产计划;1937年以后,日伪进一步加强对棉花的掠夺,重定棉花增产对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确保棉花供应,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指定的植棉地点,必须强行种植。对完不成棉花出荷的棉户,施以酷刑,棉农售棉时更是百般刁难,压等压级,克扣极为严重,棉花从生产到分配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棉农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杜秀娟[10](2006)在《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对华北棉花资源的统制与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沦陷区的研究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对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如何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的棉花资源这一问题作一阐述,以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华北资源的罪行,驳斥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淡化或美化日本侵略罪行的无耻谰言。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日本侵略者重视掠夺华北棉花资源的原因。日本拥有庞大的纺织工业,棉花消费居世界第二位,国内却不适宜植棉,需从国外输入大量棉花,而华北为其“基本生存圈”内的主要产棉区,棉花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因此日本便把贪欲的目光瞄向华北。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为最大限度地掠夺棉花,日本侵略者制定的华北“棉花增产”计划及为实现这一计划而进行的“棉花增产活动”。尽管日伪采用各种手段,大力推行“棉花增产运动”,华北棉花产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 第叁部分,主要阐述了日伪对华北棉花资源的统制和掠夺。日伪对华北棉花资源从收买到输出均实行了严厉的统制措施,除此之外还对废棉、棉籽、棉秸杆都实行了统制,以期最大限度掠夺华北棉花资源。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日伪当局竭尽全力掠夺棉花,但相对于日本侵略者巨大的贪欲,其棉花统制和掠夺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华北棉花的产量及日伪棉花的收买量逐年下降,并对日本掠夺华北棉花计划失败的原因做了分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日本占领军本身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及超经济的掠夺造成的。 结束语对全文进行了总体概括,揭示了日本掠夺华北棉花政策的危害性及其增产计划必然失败的结局。(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统制和掠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至上海。起初侵华日军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使上海棉纺织工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在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即图谋统制上海的棉纱。侵华日军为了控制上海棉纱,先是“军管理”的方式,控制上海的棉纺织工厂,从源头上截取上海棉纱。之后,切断上海与周边地区的棉花交流,企图在生产和原料流通两方面控制上海棉纱。这一时期,日本主要依靠军事力量来控制上海的棉纱。随着世界战局的变化,日本逐渐深陷战争泥潭,为了施行其“以华制华”的方针,汪伪政权在侵华日军的扶植下建立起来。日本想利用汪伪这个“提线玩偶”来辅助其侵略中国,但成立后的汪伪政权由于急于树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开始向日方要求物资统治权。由于战线的拉长,日本对中国方面的物资更加依赖,也希望利用汪伪协助其搜刮战略物资,于是开始“放权”于汪伪政权。在棉纱统制方面,日军从发还军管理工厂开始,逐步放宽了对上海的棉纱统制。二战爆发后,棉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上海棉纱成为了人们应对通货膨胀的保值产品。为了统制上海棉纱,日本指使汪伪政权对上海棉纱采取强制收买的政策。然而由于日汪之间相互龃龉,汪伪自身能力有限,加之上海华商和民众的暗中抵制,日汪收买棉纱的行动并没有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以收买的最终数据来看,结果十分惨淡。而日伪抗战时期在上海的棉纱统制,事实上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统制和掠夺论文参考文献

[1].姚焱超.近代日本对东北森林资源掠夺政策探究——从“中日合办”到“统制垄断”[J].农业考古.2017

[2].海韵.抗战时期日伪对上海棉纱的掠夺与统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闫瑜.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平津区矿产业的统制与掠夺[D].河北大学.2014

[4].骆立.抗战时期日军对广州沦陷区工商业物资的统制和掠夺[J].前沿.2012

[5].刘铁民.九一八后日本对我国东北农业的统制和掠夺[J].党史纵横.2009

[6].郭明涛.日本对长芦盐的掠夺与食盐统制配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周秀芬.日本对长芦盐的统制和掠夺(1937-1945)[D].河北大学.2008

[8].汤重南.《日本对华北劳工统制掠夺史》评介[J].抗日战争研究.2007

[9].李淑娟,王鹤.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对东北棉花的统制与掠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

[10].杜秀娟.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对华北棉花资源的统制与掠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统制和掠夺论文-姚焱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