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过氧化物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PX,小麦,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小麦过氧化物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润豪,睢晓湉,牛晴晴,于永昂,李成伟[1](2019)在《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逆境条件下,当活性氧水平增高到超出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时,就会发生氧化胁迫,引起细胞损伤。APX通过催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来发挥作用的,作为清除过氧化物的关键酶,已成为植物耐逆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为了研究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根据小麦APX基因的ORF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小麦APX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aAPX基因包含87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麦与水稻的APX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TaAPX基因的表达量在小麦叶和根中高于茎中。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APX在小麦根、茎、叶、雌蕊和雄蕊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雌蕊中表达量最低,且受干旱、低温胁迫表达增强,受NaCl胁迫表达降低。本研究获得了TaAPX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且该基因响应ABA、干旱和低温逆境胁迫,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小麦抗逆境机制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宋桂雪,刘宁,张溪,杨柏崇,宋薇[2](2016)在《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粉中的过氧化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钙含量的方法。方法稀硫酸与样品混合反应,然后用碱液中和,离心分离后得到的上清液,与过氧化物酶溶液、4-氨基安替比林与苯酚的混合磷酸缓冲液水浴显色,于505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回收率96.6%~99.0%,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4和22.0 mg/kg,线性范围0.4~10μg/m L,r~2为0.9980。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准确,适用于小麦粉中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廖金花[3](2015)在《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OD)是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质密切相关的酶。对种子POD活性的变异分析无疑为小麦品质改良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用12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2年度(2012,2013)POD活性,并进行了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和阳离子活性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间的POD活性均达到极显着差异,年份间POD活性相关极显着(r=0.5143)。2个年度的品种(系)间差异顺序基本一致,认为POD活性主要受遗传控制。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20份材料的POD活性聚为6类,每类酶活平均值和每类SDS沉降值大于4 m L的品种(系)数占每类中总材料数比例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r=0.939),验证了POD影响面筋品质的理论。关于电泳,虽然‘KS448’,‘西昌177’和‘蜀万831’的POD活性都高,但是其同工酶图谱却有明显的差异,推测‘蜀万831’含有的POD可能主要是阴离子POD,而Px3可能主要控制小麦籽粒的颜色和大小。最后这些材料中选择了POD酶活低,面筋品质好,种皮颜色浅的3个品种作为优质小麦品种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21期)
耿洪伟,白璐,于月华,禹飞雄,任毅[4](2015)在《新疆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TaPod-A1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分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资源中,有78份(60.5%)材料能扩增出291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A1a,有51份(39.5%)材料能扩增出766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A1b。其中,105份冬小麦中TaPod-A1a的分布频率为68.6%,TaPod-A1b为31.4%;24份春小麦中TaPod-A1a的分布频率为25.0%,TaPod-A1b为75.0%,新疆春小麦品种(系)过氧化物酶高活性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75.00%)高于冬小麦(28.6%)。在105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引进品种(系)和自育品种(系)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1/17),44.4%(20/45)和27.9%(12/43)。而在24份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早期品种和近期品种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0%(4/4)和70.0%(14/20)。以上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中低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品种(系)的比例明显高于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品种;新疆冬小麦自育品种受地方品种影响较大,过氧化物酶低活性TaPod-A1a基因比例较高(68.6%);自育品种受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较大,过氧化物酶高活性TaPod-A1b基因比例显着提升(27.9%)。(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亮[5](2015)在《小麦过氧化物酶基因TaPrx的遗传转化及耐旱耐盐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在受到干旱、盐碱、高低温等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会产生并积累不同类型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些活性氧会对植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Prx)被认为可以清除植物体内多余的活性氧,保护植物不受损害,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逆能力。本研究在小麦种质Apogee73S2中分离得到一个TaPrx基因,并对该基因构建了两个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法将TaPrx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科农199中,经过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得到2棵转基因植株;经加代得到纯合后,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耐旱、耐盐功能鉴定;同时本研究还利用烟草和洋葱对TaPrx基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关表达载体的构建:将TaPrx基因构建到载体pBIN-eGFP和PC186上,得到了亚细胞定位载体pBIN-Prx-eGFP和基因枪法过表达载体PC186-Bar-Hpt-Prx。(2)TaPrx的小麦基因枪遗传转化: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科农199幼胚愈伤组织2082个,经基因枪轰击和分化筛选后得到抗性苗174棵,通过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初步确定通过基因枪遗传转化得到2棵TaPrx转基因阳性植株。对这两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小麦加代处理,以繁殖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后代。分别对转基因受体材料科农199和经加代繁殖得到的纯合转基因植株后代提取RNA,利用qRT-PCR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中TaPrx基因表达量是受体科农199中的3.09倍。(3)TaPrx转基因植株抗旱性和抗盐碱性的功能验证:对上述经加代得到纯合后的TaPrx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旱性和抗盐碱性的功能验证定,发现相比于转基因受体材料科农199,转基因植株对干旱和盐碱表现出一定的抗性。(4)TaPrx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烟草叶片和洋葱表皮分别对TaPrx基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TaPrx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上。(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10)
魏景欣[6](2015)在《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QTL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粉颜色是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小麦籽粒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对面粉及其制品色泽存在褐变和漂白的双重作用。因此探究POD基因的特性并开发相应的功能标记,对于改良小麦品质和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豆麦/石4185 RIL群体结合90K的i Select基因芯片进行POD活性的QTL分析;应用同源克隆结合PCR验证的方法,克隆POD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中的等位变异,开发相应的功能标记;分析281份不同麦区品种的基因型与POD活性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功能标记的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1.对豆麦/石4185 RIL群体的214个品系,在4个环境下的POD活性分析表明,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POD活性均具有显着影响,籽粒POD活性的广义遗传力为0.76。因此,可以在小麦育种早期世代根据育种目标对POD活性进行选择。2.利用豆麦/石4185 RIL群体的214个品系、7391个SNP标记和一个新开发的STS标记对普通小麦POD活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QTL,QPod.caas-3AL、QPod.caas-4BS和QPod.caas-5AS,分别位于3AL、4BS和5AS上。QPod.caas-3AL位于SNP标记Excalibur_c6906_1167和STS标记POD-3A1/POD-3A2之间,QPod.caas-4BS位于SNP标记BS00026143_51和Excalibur_c17607_542之间,QPod.caas-5AS位于SNP标记wsnp_Ex_c16551_25061517和CAP8_s9855_165之间。QPod.caas-3AL、QPod.caas-4BS和QPod.caas-5AS在不同环境下能分别解释5.3-9.2%、9.3-21.2%和5.8-11.7%的表型变异。3.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普通小麦3A、3B、7A、4A和7D染色体上POD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分别命名为Ta Pod-A1、Ta Pod-B1、Ta Pod-A2、Ta Pod-A3和Ta Pod-D2,其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长度分别为1107、1110、1089、1083和1077 bp。Ta Pod-A1和Ta Pod-B1基因都含有一个内含子,与水稻prx23基因一致;而Ta Pod-A2、Ta Pod-A3和Ta Pod-D2基因均不含内含子。4.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Ta Pod-A1基因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了Ta Pod-A1基因的两个等位变异,分别命名为Ta Pod-A1a和Ta Pod-A1b,并据此开发了一对显性互补的功能标记POD-3A1和POD-3A2。POD-3A1在Ta Pod-A1a的材料中能扩增出291bp的片段,与低POD活性相关,而在Ta Pod-A1b型的材料中没有扩增片段。POD-3A2则只能在Ta Pod-A1b型的材料中扩增出766bp的片段,与高POD活性相关,在Ta Pod-A1a型的材料中没有扩增片段。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系、3AL和3AS双端体系将POD-3A1和POD-3A2定位在小麦3AL染色体上,与SNP标记连锁分析结果一致。用此功能标记POD-3A1和POD-3A2检测281份来自3个麦区的小麦材料,不同麦区不同基因型的POD活性差异达到5%显着水平。此外,还利用豆麦/石4185 RIL群体的214个品系对标记进行了验证,4个环境下不同基因型的POD活性差异达到1%显着水平;QTL分析结果表明QPod.caas-3AL即是Ta Pod-A1。因此,显性互补的标记POD-3A1和POD-3A2能有效地用于小麦POD活性的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4-01)
曹慕岚[7](2014)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条锈病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麦高感品种川麦28、80-8、95-71、铭贤169和慢锈品种北京平原50、川麦107六个品种的4-5叶期接种条锈菌条中32号。通过不同品种接种后接种病叶与未接种叶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酶谱变化分析发现:小麦感染条锈菌后各个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变化较大,但感锈品种和慢锈品种间酶谱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条锈病菌侵染植株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变化不大,仅在谱带深浅上有所差异,慢锈品种中川麦107变化较大,感病后酶活性大大增强,而北京平原50变化较小。从结果可看出慢锈性与酯酶同工酶无特定的相关性,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慢锈性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它们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期刊2014年09期)
张玉荣,吴琼,周显青,王海荣,张鸿一[8](2014)在《蛀食害虫对小麦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米象(Sitophilus oryzae)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叁种蛀食性害虫不同感染程度对小麦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小麦科学储藏量化指标提供依据。选用河南产储藏2年的商用小麦,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检测小麦样品降落数值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样品的降落数值呈波动上升趋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叁种害虫侵害后的样品降落数值与感染时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OD活性与感染时间均存在极显着负相关,降落数值与POD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而二者与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Muhammad,Asgher,Bazgha,Aslam,Hafiz,Muhammad,Nasir,Iqbal[9](2013)在《小麦秸秆发酵产生的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 IBL-02锰过氧化物酶的溶胶-凝胶固定化及其催化污水脱色(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olid state bio-processing of wheat straw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an indigenous fungal strain Pleurotus ostreatus IBL-02 under pre-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ctivity, 692±12 U/mL, of the industrially important manganese peroxidase (MnP) enzyme was recorded after five days of still culture incubation. The crude MnP was 2.1-fold purified with a specific activity of 860 U/mg after purification on a Sephadex-G-100 gel column. On native and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gels, the purified MnP fraction was a single homogenous band of 45 kDa. An active fraction of MnP was immobilized using hydrophobic sol-gel entrapment comprising tetramethoxysilane (T) and propyltrimethoxysilane (P) at different T:P molar ratios.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after 24 h incubation at varying pH and temperatures, the MnP fraction immobilized at a T:P ratio of 1:2 in the sol-gel retained 82% and 75% of its original activity at pH4 and 70 ℃,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ly active fraction at a 1:2 T:P ratio was tested against MnSO4 as a substrate to determine the kinetic catalytic constants KM and Vmax . To explore the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of P. ostreatus IBL-02 MnP, both the free and immobilized MnP were used for the decolorization of four different textile industrial effluents. A maximum of 100% decolorization was achieved for the different textile effluents within the shortest time period. A lower KM , higher Vmax , hyper-activation, and enhanced acidic and thermal resistance up to 70 ℃ were the novel catalytic features of the sol-gel immobilized MnP,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for textile bioremediation purposes.(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龚宏伟,马翎健[10](2013)在《2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不同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研究花粉发育过程中倒2叶和花药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呈下降趋势,二核期后下降更快,丙二醛含量在二核期后明显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相比差异显着,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变化与花药中丙二醛含量变化一致;2类不育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明显。小麦花粉败育关键时期是二核期。(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小麦过氧化物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钙含量的方法。方法稀硫酸与样品混合反应,然后用碱液中和,离心分离后得到的上清液,与过氧化物酶溶液、4-氨基安替比林与苯酚的混合磷酸缓冲液水浴显色,于505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回收率96.6%~99.0%,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4和22.0 mg/kg,线性范围0.4~10μg/m L,r~2为0.9980。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准确,适用于小麦粉中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过氧化物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润豪,睢晓湉,牛晴晴,于永昂,李成伟.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宋桂雪,刘宁,张溪,杨柏崇,宋薇.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粉中的过氧化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
[3].廖金花.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
[4].耿洪伟,白璐,于月华,禹飞雄,任毅.新疆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TaPod-A1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
[5].王亮.小麦过氧化物酶基因TaPrx的遗传转化及耐旱耐盐功能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5
[6].魏景欣.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QTL分析及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7].曹慕岚.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条锈病后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J].福建农业.2014
[8].张玉荣,吴琼,周显青,王海荣,张鸿一.蛀食害虫对小麦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14
[9].Muhammad,Asgher,Bazgha,Aslam,Hafiz,Muhammad,Nasir,Iqbal.小麦秸秆发酵产生的真菌PleurotusostreatusIBL-02锰过氧化物酶的溶胶-凝胶固定化及其催化污水脱色(英文)[J].催化学报.2013
[10].龚宏伟,马翎健.2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