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论文-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

抗血小板药物论文-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血小板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arkov模型,Monte,Carlo模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1](2019)在《应用Markov-Monte Carlo模型评价ACS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致出血不良事件的经济负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PLATO和TREAT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建立Markov模型,计算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总出血风险、主要出血风险、次要出血风险及致命出血风险等,依据既往文献收集、计算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成本及效用值,运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不同方案的医疗费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对模型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总成本是66 449.38元,获得7.34 QALYs;氯吡格雷组平均总成本是53 846.03元,获得6.68 QALYs。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的ICER为19 095.98元/QALYs,即每多获得1个QALYs,替格瑞洛组患者需多花19 095.9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64 644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ACS患者尤其是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ACS患者具有更小的经济负担。(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张群妹,张春晓,鲁广建[2](2019)在《TEG检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中MECA发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心脏不良事件(MEC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本院老年CHD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后患者300例,均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药1个月后以TEG、光学比浊法(LTA)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RA)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对比不同患者血小板(PLT)水平,随访3个月统计MECA发生率。结果 300例患者经证实存在抗PLT药物低反应性98例(32.67%),敏感性202例(67.33%)。TEG法阿司匹林低反应检出率29.00%(87/300)、氯吡格雷低反应检出率31.00%(93/300)高于LTA法阿司匹林低反应检出率18.67%(56/300)、氯吡格雷低反应检出率23.00%(69/300,P<0.05);用药1个月后二者PL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但敏感性患者降低程度较低反应性患者更显着(P<0.05);低反应性患者MECA发生率7.14%(7/98)与敏感性患者3.96%(8/202)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PLT药物治疗过程中抗PLT药物低反应患者MECA发生率有升高趋势,TEG抗PLT药物低反应检出率较高,对控制MECA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指导。(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梅英,田苗,范亚林,侯云生[3](2019)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选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内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 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总胆固醇、叁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病程、消化道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溃疡、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及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及Hp感染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及Hp感染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干预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同时筛查根除Hp,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夏风飞,张成德,张泽栋,李洪福,张同军[4](2019)在《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可致胃肠道损伤,其中严重消化道出血率达2.2%[1-2]。因高龄患者多伴心、肺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无论内镜止血还是手术治疗均较为棘手。本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5例因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致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的高龄患者,现将治疗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66(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11期)

慈丽娟,张越虹,桑莉,滕菲[5](2019)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式既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小板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 48%,对照组为70. 21%,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指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何红英,宋计良,王洋[6](2019)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60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近期疗效、心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7.50%(62/8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00%(48/80)(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复合终点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SV、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STEMI患者,可促使血管再通,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复发、复合终点发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0期)

韦奇,高振轩,高阳,任京媛[7](2019)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降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其术后易发生桥静脉再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提高桥血管通畅率的常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早期的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够延缓中期的内膜增厚和晚期的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就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降低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综合治疗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方法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张丽丽,管立学,李海波,褚锦锦,孙家梅[8](2019)在《CYP2C19基因代谢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CYP2C19基因代谢型对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开展个体化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和CYP2C19基因检测的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型,统计分析3型患者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使用情况和1年内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占41.49%,中代谢型占47.87%,慢代谢型占10.64%;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以氯吡格雷为主,中代谢型患者使用替格瑞洛居多;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替格瑞洛(χ~2=4.848,P=0.028),中代谢型明显高于替格瑞洛(χ~2=5.511,P=0.019);快代谢型使用替格瑞洛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χ~2=7.516,P=0.006;χ~2=4.800,P=0.028);3型患者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间均无明显差异(χ~2=0.264,P=0.607;χ~2=3.291,P=0.070)。结论 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患者可优先选择氯吡格雷抗凝治疗,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获益更大。(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孟钰,武东,汪晓娟[9](2019)在《临床药师对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症和多发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ACS最有效的手段。而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5%~([1])。目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显着降低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同时增加了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尤其是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停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可能会导致支架内血栓,不停用则可能会加重出血,危及生命,存在治疗上的矛盾。本文以1例PCI术(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卢明明,彭鹏,崔园园,赵锡海,蔡剑鸣[10](2019)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多对比度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对比度MRI技术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至少有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症状性患者108例,其中存在颈动脉IPH患者(IPH患者)41例,无颈动脉IPH患者(无IPH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分析颈动脉IPH与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与无IPH患者比较,IPH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吸烟比例显着增高(70.7%vs 46.3%,68.3%vs 47.8%,P<0.05),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显着降低(29.3%vs 52.2%,P<0.05);IPH患者的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狭窄程度显着高于无I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之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显着相关(OR=2.80,95%CI:1.23~6.41;P=0.014)。进一步校正患者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和颈动脉狭窄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之间仍有相关性(OR=3.33,95%CI:1.06~10.45;P=0.03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能与IPH的发生有关,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理、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抗血小板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心脏不良事件(MEC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本院老年CHD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后患者300例,均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药1个月后以TEG、光学比浊法(LTA)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RA)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对比不同患者血小板(PLT)水平,随访3个月统计MECA发生率。结果 300例患者经证实存在抗PLT药物低反应性98例(32.67%),敏感性202例(67.33%)。TEG法阿司匹林低反应检出率29.00%(87/300)、氯吡格雷低反应检出率31.00%(93/300)高于LTA法阿司匹林低反应检出率18.67%(56/300)、氯吡格雷低反应检出率23.00%(69/300,P<0.05);用药1个月后二者PL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但敏感性患者降低程度较低反应性患者更显着(P<0.05);低反应性患者MECA发生率7.14%(7/98)与敏感性患者3.96%(8/202)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PLT药物治疗过程中抗PLT药物低反应患者MECA发生率有升高趋势,TEG抗PLT药物低反应检出率较高,对控制MECA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血小板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应用Markov-MonteCarlo模型评价ACS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致出血不良事件的经济负担[J].中国药房.2019

[2].张群妹,张春晓,鲁广建.TEG检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入路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中MECA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

[3].王梅英,田苗,范亚林,侯云生.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夏风飞,张成德,张泽栋,李洪福,张同军.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大出血效果[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5].慈丽娟,张越虹,桑莉,滕菲.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6].何红英,宋计良,王洋.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韦奇,高振轩,高阳,任京媛.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降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9

[8].张丽丽,管立学,李海波,褚锦锦,孙家梅.CYP2C19基因代谢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9].孟钰,武东,汪晓娟.临床药师对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1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0].卢明明,彭鹏,崔园园,赵锡海,蔡剑鸣.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多对比度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标签:;  ;  ;  ;  ;  

抗血小板药物论文-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