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枝论文-林江

休眠枝论文-林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休眠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扦插技术,苗木,基质选择,不定根,抑制物质,冬季大棚,苗床,芽体饱满,内源生长素,插床

休眠枝论文文献综述

林江[1](2018)在《苗木休眠枝扦插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休眠枝扦插,即利用已停止生长的当年生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休眠枝插穗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并且此时处于休眠状态,对外界条件不像嫩枝那么敏感,有利于枝条安全越冬。但是由于休眠枝内含有大量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8-12-04)

孔德治,田国忠,张文鑫,于少帅,王圣洁[2](2018)在《中国不同地区泡桐越冬休眠枝的植原体检测和组织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桐(Paulownia sp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自然分布范围较广,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地区,涵盖了9个种、变种及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而由植原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是危害泡桐的主要病害之一。前期的研究检测到不同地区发病泡桐体内的植原体株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子变异,但尚不清楚这些遗传变异是否与病害发生与流行相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株系、生境的发病泡桐越冬枝条外植体的组织培养获得不同遗传背景的植原体一寄主共生体,旨在阐明泡桐丛枝植原体不同株系间的致病性变异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分别从福建、四川、浙江、江苏、山西、陕西以及北京等地调查采集到不同品种的感病泡桐越冬休眠枝,进行室内水培试验,然后用水培萌发的嫩枝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同时以新鲜叶片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植原体16S rDNA的直接PCR、巢式PCR和tuf-LAMP检测。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泡桐丛枝病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其中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危害较重,南方地区危害较轻。各地采集的越冬存活病枝大多能水培萌芽,且部分病枝萌条即表现小叶和腋芽萌生等病状。对新鲜叶片样品提取的DNA采用常规的直接PCR检测,其产物均未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而巢式PCR检测到部分样品植原体的繁殖;以本实验室建立的16SrⅠ-LAMP检测方法,同样检测到部分样品植原体的繁殖,进一步验证了巢式PCR检测结果。以休眠枝萌条和直接采自野外发病新鲜枝条作为外植体分别进行组织培养,发现来源于休眠枝萌条外植体的组培污染程度较轻,易于组培成功;根据外植体组培实验观察记录发现,升汞消毒时间控制在8~10min为宜。现已成功获得的福建、四川、江苏叁省的泡桐带毒外植体组培苗中,部分组培苗已表现出植原体感染的典型丛枝、小叶症状。根据本研究初步推断我国不同株系、生境的泡桐丛枝植原体都能够在树枝部顺利越冬存活,次年随嫩枝萌芽而运转繁殖致病,而不必运转至地下根部越冬。为下一步对不同菌株组培苗的致病性的差异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田晓萍,冯军仁[3](2018)在《不同品种西梅休眠枝抗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种西梅的1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3种西梅休眠枝条进行不同低温(-5~-35℃)的处理,测定其组织含水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应用logistic方程对对各品种西梅休眠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女神"的休眠枝自由水/束缚水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红西梅"和"蓝蜜";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符合"S"型变化曲线,确定半致死温度在-22.8~-25.6℃之间,3个西梅品种枝条抗寒性大小依次为"蓝蜜">"红西梅">"女神"。(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刘磊,殷东林[4](2014)在《牡丹休眠枝离体培养下电导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牡丹进行促成栽培或组织培养,选取牡丹早、中、晚花3种类型,共41个品种,取其带顶芽的枝条在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研究发现:经过45 d(10℃以下)的自然低温,牡丹晚花品种的电导率要高于早、中花品种,但是晚花品种鳞芽的生长情况,不如早、中花品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刘磊,朱庆松[5](2013)在《牡丹休眠枝离体培养下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牡丹进行引种或组织培养,以河南省洛阳市国家牡丹基因库的牡丹早、中、晚花叁种类型,共41个品种为材料,从形态学角度对其休眠枝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5d(10℃以下)的自然低温,早花品种可以打破休眠,而中花和晚花牡丹品种只有少数能够打破休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徐兴堂,李玉清,李春晓,王国义[6](2012)在《黄蘖休眠枝大棚扦插试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棚全自动喷雾条件下进行黄蘖休眠枝大棚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穗时期的生根情况,春天采穗扦插效果最好;不同处理插穗生根情况,水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不同基质插穗生根情况,6号配方基质生根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2年03期)

唐洪梅[7](2012)在《温度处理对欧李一年生休眠枝中淀粉酶及相关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温度处理对休眠枝条中淀粉酶及相应产物的影响,本试验以欧李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自然休眠过程中欧李木质部、韧皮部、芽3个部位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异淀粉酶的活性及其相关产物(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淀粉)的含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欧李休眠枝条进行4℃低温处理(在此温度下处理0d﹑3d﹑6d﹑9d﹑12d﹑15d)和40℃、45℃、50℃短时处理(处理0h﹑1h﹑2h﹑3h﹑4h后于培养箱中培养72h),测定淀粉酶活性及其相关产物含量;其次,对欧李休眠枝条进行45℃处理(0~4h),每隔12h采样一次,持续采样到第72h,各处理完毕后测定3个部位中淀粉酶活性及其相关产物的含量,以研究45℃处理后淀粉酶活性及其相关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休眠期欧李芽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木质部﹑韧皮部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而且芽中淀粉酶的活性有明显高于木质部﹑韧皮部中淀粉酶活性的趋势。2.自然条件下,蔗糖﹑麦芽糖﹑糊精在木质部中的含量最低,韧皮部次之,芽中最高。3.自然条件下,欧李休眠期间芽、木质部﹑韧皮部中淀粉含量持续减少,直到2月18日木质部和芽中淀粉含量才又略有增加,而韧皮部中淀粉则继续下降。4.低温处理过程中,芽中各淀粉酶的活性高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淀粉酶的活性;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且二者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异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简单。5.低温处理过程中,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在木质部中的含量都为最低,韧皮部次之,芽中含量最高;淀粉在韧皮部中含量最高。6.热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都能明显影响枝芽中淀粉酶及各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且不同部位、不同指标对热处理的敏感性不同。7.短时高温处理对淀粉酶活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是持续的,持续的时间长短与高温处理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尚雁鸿,张存智,魏鹏[8](2012)在《不同粗度灵武长枣休眠枝水培发芽情况及其无菌外植体的建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粗度对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休眠枝水培发芽的影响,并对水培芽无菌外植体的建立进行研究。[方法]试验以灵武长枣1年生休眠枝为材料,采用水培催芽的方法在冬季获得外植体。[结果]灵武长枣1年生休眠枝茎段基部粗度大于3.5 cm时水培效果较好,抽生枣头较多,生长健壮;以这样的枣头作外植体成活率高达90%以上。外植体消毒灭菌以75%乙醇消毒20 s+0.1%氯化汞消毒15 min+2滴吐温效果良好,污染率为10.0%。[结论]该研究获得了灵武长枣休眠枝水培催芽和水培芽消毒处理的最佳方案,可为延长初代培养的取材时限,提高水培芽的消毒处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下一步的试管繁殖、生根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王飞,沈玉英,佟兆国,高志红,章镇[9](2011)在《一种果梅休眠枝韧皮部DNA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果梅品种的休眠枝韧皮部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并与其相应幼叶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从5个果梅品种的休眠枝韧皮部中均能提取出基因组总DNA,且DNA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5个品种的D_(260nm)/D_(280nm)比值为1.8~2.0,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经SSAP分析验证,韧皮部DNA的电泳表型与其相应幼叶完全一致(引物组合为LTR-1/EcoR-ACC,LTR-2/EcoR-ACC),且均表现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表明此方法提取的果梅休眠枝韧皮部总DNA完全适于SSAP分析。(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艳珺,孟好军,魏治国[10](2009)在《1年生青海云杉休眠枝扦插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系扦插难生根性树种,为解决扦插枝条生根难、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青海云杉1年生休眠枝条处理后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处理8(50 mg.kg-1的GGR6号浸泡2 h)为最佳组合,1年生青海云杉扦插苗愈伤组织形成时间、成活率、顶梢生长量、顶梢粗度等方面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成活率为81.33%,顶梢生长量3.46 cm,顶梢粗度为1.47 cm。(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休眠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泡桐(Paulownia sp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自然分布范围较广,横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地区,涵盖了9个种、变种及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而由植原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是危害泡桐的主要病害之一。前期的研究检测到不同地区发病泡桐体内的植原体株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子变异,但尚不清楚这些遗传变异是否与病害发生与流行相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株系、生境的发病泡桐越冬枝条外植体的组织培养获得不同遗传背景的植原体一寄主共生体,旨在阐明泡桐丛枝植原体不同株系间的致病性变异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分别从福建、四川、浙江、江苏、山西、陕西以及北京等地调查采集到不同品种的感病泡桐越冬休眠枝,进行室内水培试验,然后用水培萌发的嫩枝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同时以新鲜叶片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植原体16S rDNA的直接PCR、巢式PCR和tuf-LAMP检测。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泡桐丛枝病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其中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危害较重,南方地区危害较轻。各地采集的越冬存活病枝大多能水培萌芽,且部分病枝萌条即表现小叶和腋芽萌生等病状。对新鲜叶片样品提取的DNA采用常规的直接PCR检测,其产物均未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而巢式PCR检测到部分样品植原体的繁殖;以本实验室建立的16SrⅠ-LAMP检测方法,同样检测到部分样品植原体的繁殖,进一步验证了巢式PCR检测结果。以休眠枝萌条和直接采自野外发病新鲜枝条作为外植体分别进行组织培养,发现来源于休眠枝萌条外植体的组培污染程度较轻,易于组培成功;根据外植体组培实验观察记录发现,升汞消毒时间控制在8~10min为宜。现已成功获得的福建、四川、江苏叁省的泡桐带毒外植体组培苗中,部分组培苗已表现出植原体感染的典型丛枝、小叶症状。根据本研究初步推断我国不同株系、生境的泡桐丛枝植原体都能够在树枝部顺利越冬存活,次年随嫩枝萌芽而运转繁殖致病,而不必运转至地下根部越冬。为下一步对不同菌株组培苗的致病性的差异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休眠枝论文参考文献

[1].林江.苗木休眠枝扦插技术要点[N].中国花卉报.2018

[2].孔德治,田国忠,张文鑫,于少帅,王圣洁.中国不同地区泡桐越冬休眠枝的植原体检测和组织培养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田晓萍,冯军仁.不同品种西梅休眠枝抗寒性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8

[4].刘磊,殷东林.牡丹休眠枝离体培养下电导率的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4

[5].刘磊,朱庆松.牡丹休眠枝离体培养下形态学观察[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

[6].徐兴堂,李玉清,李春晓,王国义.黄蘖休眠枝大棚扦插试验效果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

[7].唐洪梅.温度处理对欧李一年生休眠枝中淀粉酶及相关产物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2

[8].尚雁鸿,张存智,魏鹏.不同粗度灵武长枣休眠枝水培发芽情况及其无菌外植体的建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9].王飞,沈玉英,佟兆国,高志红,章镇.一种果梅休眠枝韧皮部DNA提取方法[J].上海农业学报.2011

[10].张艳珺,孟好军,魏治国.1年生青海云杉休眠枝扦插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9

标签:;  ;  ;  ;  ;  ;  ;  ;  ;  ;  

休眠枝论文-林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