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衣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O型口蹄疫病毒,缅甸98株,空衣壳,定点突变
空衣壳论文文献综述
胡高维[1](2017)在《O型口蹄疫病毒缅甸98株空衣壳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疾病的发生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在一类传染病之首。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FMD的有效手段,FMD灭活疫苗在FMD的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规灭活疫苗是毒株经病毒培养扩增,灭活剂处理后添加佐剂制成的,其生产过程存在灭活不完全和散毒的风险。病毒空衣壳包含了完整病毒上的所有免疫显性位点,且不含核酸成分,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一种能替代灭活病毒制造疫苗的新型免疫原。本研究以近年来流行的O型FMDV缅甸98株(O/MYA98/BY/2010株)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表达缅甸98株衣壳蛋白的杆状病毒,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照本实验室FMDV O型ON株酸化培养的结果,进一步构建了两组在FMDV P1序列包含不同耐酸定点突变的衣壳蛋白表达重组杆状病毒。叁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成功表达并收集重组衣壳蛋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检测到重组衣壳蛋白的表达,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耐酸定点突变的两组衣壳蛋白也表现出相应的耐酸作用。将重组衣壳蛋白混合GEL佐剂制成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与灭活疫苗一致甚至更高的抗体水平,免疫豚鼠攻毒保护试验则表明,叁组重组衣壳蛋白制成的疫苗能够发挥与灭活疫苗相似或更好的保护作用,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空衣壳疫苗作为新型疫苗的可行性,为构建耐酸FMDV衣壳蛋白及其空衣壳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杨慧婷[2](2013)在《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制备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及其免疫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动物后,引起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的皮肤出现水疱、溃烂等现象,感染动物100%发病,使实际的畜产量锐减,因为传播效力极高,可引起世界范围内FMD大流行,一经发现,很多发达国家将动物进行捕杀、深埋处理。鉴于其危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之首。目前对FMD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进行灭活疫苗注射,但是在大规模生产灭活疫苗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活FMDV逃逸,造成FMD的大规模流行,同时疫苗的使用为FMD流行病学调查增加了难度。所以制备亚单位疫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一般的亚单位疫苗不能包含所有的抗原决定簇,其免疫原性较差。而FMDV空衣壳上表达有所有的抗原位点,且不含病毒的遗传物质,当核衣壳进入动物体内时,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高的免疫原性,且不会在动物体内复制增殖,不会引起动物发病。本研究旨在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FMDV空衣壳,作为一种新型FMD候选亚单位疫苗。FMD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为8.5kb,衣壳蛋白由P1基因编码,包括VP4、VP2、VP3、VP1四种蛋白。本研究将已有FMDV基因的载体序列与GenBank中的DQ989304.1FMDV基因全长序列比对,确定已有FMDV基因中的结构基因序列信息,结构蛋白基因长度分别为:255bp、654bp、657bp、624bp,氨基酸为:85aa、218aa、219aa、208aa。2A基因全长为54bp,编码18aa,3C蛋白酶基因全长639bp,编码213aa。本研究将P1结构基因,2A、3C及部分2B、3B非结构基因串联,插入pFastBac1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Donor载体,与杆状病毒质粒Bacmid间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后,得到含有FMDV P12A3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rBacmid。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f9昆虫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学,DNA、mRNA、蛋白质分子水平及FMDV空衣壳形态学等方面,验证了P12A3C基因能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及所表达的蛋白能够自我剪切和组装成为不含遗传物质的FMDV空衣壳(VLPs)。通过大量培养Sf9细胞并接毒,得到足够的FMDV空衣壳蛋白,选择豚鼠为实验动物分组,按照免疫方案,进行3次免疫注射,应用心脏采血法获得4批豚鼠血清,对其进行间接ELISA试验,测定其实验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发现所获得的FMDV的VLPs可以刺激豚鼠产生与较高滴度的抗体。本研究为FMDV空衣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0)
李志勇,易咏竹,殷相平,张韵,刘明[3](2010)在《A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抗原的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口蹄疫病毒A/WH株P1-2A、3C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VL-P12A3C。pVL-P12A3C-与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空斑筛选后成功获得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rBm(P12A3C)。将获得的重组病毒rBm(P12A3C)感染家蚕蚕蛹,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证明目的基因在蚕体中获得极高水平表达。用蚕表达产物作抗原制备成疫苗免疫牛,免疫动物均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免疫后21天用同源强毒攻击,其PD_(50)值达到4.33PD_(50)/头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叁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09-01)
王芳,王海伟,于力[4](2009)在《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传统的病毒灭活疫苗预防口蹄疫虽然有效,但存在病毒从工厂逃逸以及灭活不彻底的,安全性隐患。因此,研制安全、有效、而且廉价的新型口蹄疫疫苗,对于采用免疫预防策略防制口蹄疫的国家尤为重要。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酵母表达系统,它既有原核生物的特点,又有真核生物的特性,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9-01)
李炯[5](2009)在《口蹄疫病毒空衣壳蛋白的表达加工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流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用口蹄疫空衣壳蛋白作为疫苗候选抗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首先构建了C型口蹄疫病毒P1序列不同长度缺失的突变载体,初步研究了这些缺失突变对空衣壳形成的影响;然后构建了含A型口蹄疫病毒P1-2A和3C序列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基因转移技术建立了稳定表达空衣壳蛋白的MDBK细胞系;最后用这些细胞的裂解物免疫豚鼠,免疫后豚鼠体内能产生抗口蹄疫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并能耐受病毒的攻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口蹄疫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1.构建了含有C型口蹄疫病毒P1序列不同长度缺失的载体。利用PCR方法分别将VP3-VP1连接处11个氨基酸、VP1 C端33个氨基酸、100个氨基酸、167个氨基酸缺失。在VP1 C端引入FLAG标签,以利于抗FLAG单抗的识别。使用T7 RNA聚合酶体外瞬时表达系统,在细胞中表达T7 RNA聚合酶以启动载体的体外转录和翻译。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1序列载体单独转染或与3C序列载体共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24h收获细胞,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用缺失突变的载体转染细胞后仅能检测到部分聚蛋白的表达而检测不到其裂解产物,提示这些位置氨基酸的缺失会严重影响空衣壳的组装。使用不同比例的P1序列载体和3C序列载体共转染细胞,结果显示当P1序列载体与3C序列载体质量比为40:1共转染细胞时,P1聚蛋白的裂解产物含量较高,提示空衣壳的形成效率也会较高。2.采用PCR方法获得A型口蹄疫病毒P1-2A和3C序列,将两个扩增片段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重组载体pBABEpuro-P1-2A-3C和pVSV-G被膜载体共转染GP2-293细胞,包装形成有感染能力的假病毒粒子。假病毒感染MDBK细胞后使用嘌呤霉素(2.5μg/ml)筛选抗性细胞,大约10d后用克隆环套取单克隆细胞并扩大培养。用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MDBK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并在电镜下观察空衣壳。结果显示MDBK细胞中有目的基因的整合;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最高OD值约为阳性对照最高OD值的1/30。将细胞连续传至35代,取不同代次的细胞进行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证实已建立了稳定表达空衣壳蛋白的MDBK细胞系。3.将细胞裂解物浓缩后免疫豚鼠,第一次免疫后14d用间接ELISA方法未检测到FMDV特异性抗体,第二次免疫后14d,豚鼠血清抗体水平显着升高达到一个高峰,第叁次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叁次免疫后第14dpBABEpuro-P1-2A-3C病毒感染MDBK细胞裂解物免疫组有两只豚鼠中和抗体达到1:64。以200GID_(50)/0.2ml剂量攻毒,pBABEpuro-P1-2A-3C病毒感染MDBK细胞裂解物免疫组豚鼠全部保护,阴性对照组全部发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曹轶梅[6](2009)在《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在昆虫细胞中的组装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我国江苏等省暴发Asia 1型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引起此次流行的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FMDV)与Asia 1/YNBS/1958等历史毒株不同,为新传入的毒株,命名为Asia 1/JS/2005。该毒株除使牛、羊发病外,猪也有确诊病例,说明该毒株对猪也存在很大威胁。本研究以该新发毒株为材料,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Asia 1型FMDV空衣壳的组装,以期研制一种安全、高效的Asia 1型FMDV基因工程空衣壳亚单位疫苗。通过克隆分析细胞传代的Asia 1/JS/05株FMDV的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基因,表明其P1结构蛋白编码区全长为2145bp,编码715aa。4个结构蛋白VP4、VP2、VP3、VP1分别为207bp、648bp、657bp、633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69aa、216aa、219aa、211aa。各结构蛋白之间的连接氨基酸分别为Ala/Asp(VP4/VP2)、Glu/Gly(VP2/VP3)、Gln/Thr(VP3/VP1)。细胞传代毒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VP1 143-145)RGD变为RDD。VP3上140位和143位为组氨酸。2A全长48bp,编码16aa。3C全长639bp,编码213aa。分析P12A和3C基因序列与已发表Asia 1/JS/05毒株相应基因序列(GenBank No. EF149009)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7%、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9.1%。采用了叁种不同的策略来研究Asia 1型FMDV空衣壳的组装:一是将P12A和3C基因序列分别插入分泌型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Mel-Bac B中,探讨目的基因的分泌表达;二是将空衣壳组装必需的3C基因和P12A基因插入带双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FastBac? Dual中,两种基因分别置于不同的启动子控制之下,同时表达P12A和3C蛋白,在昆虫细胞内裂解组装空衣壳粒子;叁是通过耐酸性改造,研究提高空衣壳酸稳定性的条件;当pH值低于7时,FMDV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而昆虫细胞培养基的正常pH值在6.2左右,为了提高空衣壳的耐酸性,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改变VP3上的H140和H143为亮氨酸,再将改造后的基因插入双启动子载体,以期提高其空衣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采用分泌表达的策略,仅有少量的P12A结构蛋白和3C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但大部分的蛋白仍位于细胞膜的内侧面,没有分泌出来,说明这一策略具有继续完善的空间,需要在基因表达盒的构建和诱导分泌表达的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2)采用双启动子表达自然蛋白的策略,目的蛋白在High Five?细胞中均得到了较高水平的表达, 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衣壳蛋白P12A被3C蛋白酶成功的裂解为VP0、VP1和VP3。免疫电镜观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形成了直径约为25~30nm左右的空衣壳结构,以及直径约为10nm的五聚体结构。将这种粗纯的表达产物(约含1.2μg空衣壳粒子或中间体)经乳化后肌肉注射免疫豚鼠,空衣壳免疫组豚鼠和灭活苗免疫组豚鼠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FMDV特异性中和抗体,而野生型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蛋白对照没有检测到中和抗体,结果证明,杆状病毒表达组装的空衣壳或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这为深入研制FMD空衣壳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3)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较好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也证明衣壳蛋白被3C蛋白酶成功地加工裂解,通过电镜也观察到在昆虫细胞内产生了直径为25~30 nm的空衣壳结构。通过耐酸性分析表明将VP3 H140和H143变为亮氨酸提高了已组装空衣壳的稳定性,但是空衣壳的产量却显着下降,这一研究思路仍然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曹轶梅,卢曾军,孙甲川,孙普,郭建宏[7](2009)在《通过耐酸性改造在昆虫细胞中组装FMDV空衣壳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对酸很敏感,当pH值低于7时,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而昆虫细胞培养基的正常pH值在6.3左右,很难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天然的FMDV空衣壳结构。本研究旨在通过耐酸性改造,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组装产生AsiaⅠ型FMDV空衣壳结构。【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改变VP3上的H140和H143为亮氨酸,以提高空衣壳对酸的耐受性。将改造和未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插入带双启动子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中,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转座重组,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获得两株表达FMDV全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mP12A3C和BacP12A3C。重组杆状病毒经增殖后感染High FiveTM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均获得表达,且衣壳蛋白被3C蛋白酶成功地加工裂解。双抗体夹心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且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通过电镜观察到P12A基因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产生了直径为25~30nm的空衣壳结构,而P12A基因未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观察到很多直径小得多的结构。【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在昆虫细胞中观察到FMDV完整的空衣壳结构,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李志勇,殷相平,易咏竹,张志芳,柳纪省[8](2008)在《Asia I/JQ株空衣壳疫苗对AsiaⅠ型FMDV两株不同毒株免疫效果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口蹄疫病毒AsiaⅠ/JQ株P1-2A、3C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VL-P12A3C。pVL-P12A3C与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空斑筛选后成功获得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rBm(P12A3C)。将获得的重组病毒rBm(P12A3C)感染家蚕蚕蛹,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证明目的基因在蚕体中获得极高水平表达。用蚕表达产物作抗原制备成疫苗免疫牛,免疫动物均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免疫后21天分别用AsiaⅠ/AKT/03和AsiaⅠ/JSL/06攻击,其PD50值达到6.54 PD_(50)/头份、5.20 PD_(50)/头份。(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期刊2008-11-01)
刘在新,李平花,曹轶梅,卢曾军,白兴文[9](2008)在《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和病毒空衣壳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的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置于T7启动子下游,与表达T7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能顺利稳定的拯救获得病毒。拯救的病毒和野生型口蹄疫病毒一样,对酸敏感,当pH值低于7.0时,完整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昆虫细胞的正常pH值偏酸,低于7.0,很难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口蹄疫病毒空衣壳结构。采用定点突变改变了Asia1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的2个氨基酸。将改造和未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分组插入带双启动子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经重组获得了两株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High FiveTM细胞,表达了目的蛋白。电镜观察到改造的P12A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产生了直径为25nm~30nm的类似口蹄疫病毒粒子的空衣壳结构,而未改造的P12A基因重组杆状病毒未能观察到同等大小的衣壳结构。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首次在昆虫细胞中组装成了FMDV完整的空衣壳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李志勇[10](2007)在《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抗原的表达与免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MD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2005年在我国数省区爆发的AsiaⅠ型FMD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AsiaⅠ型FMDV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不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因此本研究选用AsiaⅠ/JQ株为研究材料,对其编码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空衣壳抗原,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估。(1)FMDV AsiaⅠ/JQ株的编码区序列测定: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AsiaⅠ/JQ株的编码区序列,并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与国内外典型代表毒株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结构蛋白编码区与AisaⅠ型参考毒株同一区域同源性较高,而非结构蛋白编码区L、P2、P3却与O型参考毒株同一区域同源性较高。从利用P1蛋白编码区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分析,AsiaⅠ/JQ株与起源于印度的两株AsiaⅠ型病毒遗传距离较近,而利用非编码区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却表明与O型的两株病毒遗传距离较近。据此推测该毒株为一株O型与AsiaⅠ型FMDV的重组毒株。(2)运用Garnier-Robson方法、Chou-Farplus方法和Karplus-Schulz方法预测了AsiaⅠ/JQ株FMDV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运用Kyte-Doolittle方法对结构蛋白的亲水性进行分析,用Emini方法预测结构蛋白的表面可及性,以Jameson-Wolf方法预测了结构蛋白的抗原指数。然后综合评价了AsiaⅠ/JQ株结构蛋白的B淋巴细胞表位。结果表明VP1、VP2、VP3叁个结构蛋白上存在较多潜在的B细胞表位,VP4上也存在着少量的抗原表位。这一结果提示在设计FMDV基因工程疫苗时应予以综合考虑,不应局限于VP1蛋白。(3)将AsiaⅠ/JQ株全长6.9Kb的ORF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VL-ORF。pVL-ORF与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空斑筛选后成功获得了携带有FMDV全长ORF的重组病rBmNPV(ORF)。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证明重组病毒能够正确表达插入的外源基因。将获得的重组病毒rBmNPV(ORF)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镜观察证明目的基因在蚕体中获得较高水平表达并组装成空衣壳。用蚕表达产物作抗原制备疫苗免疫牛,免疫动物均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免疫后21天进行病毒攻击保护试验,获得了2/4的保护率。(4)采用类似的方法构建了包括AsiaⅠ/JQ株P1-2A和3C基因的重组病毒rBmNPV(P1-2A3C)。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证明重组病毒能够正确表达插入的外源基因。双抗体ELISA法测定目的蛋白在蚕体上获得了极高的表达量。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蚕血淋巴中观测到大量的病毒空衣壳。将表达产物制备成疫苗一次免疫牛后,实验动物产生了针对FMDV的特异性抗体。28天后使用10,000BID_(50)同源强毒攻击,获得了4/5的保护率。(5)参照OIE规定的PD_(50)测定法进行了rBmNPV(P1-2A3C)表达产物的免疫效力实验。结果显示以稀释40倍抗原制备的疫苗其PD_(50)值为3.60,以稀释30倍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其PD_(50)值为6.34。这一结果为利用家蚕杆状病毒生产的空衣壳疫苗最终走向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6-01)
空衣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蹄疫(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动物后,引起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的皮肤出现水疱、溃烂等现象,感染动物100%发病,使实际的畜产量锐减,因为传播效力极高,可引起世界范围内FMD大流行,一经发现,很多发达国家将动物进行捕杀、深埋处理。鉴于其危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之首。目前对FMD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进行灭活疫苗注射,但是在大规模生产灭活疫苗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活FMDV逃逸,造成FMD的大规模流行,同时疫苗的使用为FMD流行病学调查增加了难度。所以制备亚单位疫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一般的亚单位疫苗不能包含所有的抗原决定簇,其免疫原性较差。而FMDV空衣壳上表达有所有的抗原位点,且不含病毒的遗传物质,当核衣壳进入动物体内时,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高的免疫原性,且不会在动物体内复制增殖,不会引起动物发病。本研究旨在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FMDV空衣壳,作为一种新型FMD候选亚单位疫苗。FMD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为8.5kb,衣壳蛋白由P1基因编码,包括VP4、VP2、VP3、VP1四种蛋白。本研究将已有FMDV基因的载体序列与GenBank中的DQ989304.1FMDV基因全长序列比对,确定已有FMDV基因中的结构基因序列信息,结构蛋白基因长度分别为:255bp、654bp、657bp、624bp,氨基酸为:85aa、218aa、219aa、208aa。2A基因全长为54bp,编码18aa,3C蛋白酶基因全长639bp,编码213aa。本研究将P1结构基因,2A、3C及部分2B、3B非结构基因串联,插入pFastBac1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Donor载体,与杆状病毒质粒Bacmid间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后,得到含有FMDV P12A3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rBacmid。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f9昆虫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学,DNA、mRNA、蛋白质分子水平及FMDV空衣壳形态学等方面,验证了P12A3C基因能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及所表达的蛋白能够自我剪切和组装成为不含遗传物质的FMDV空衣壳(VLPs)。通过大量培养Sf9细胞并接毒,得到足够的FMDV空衣壳蛋白,选择豚鼠为实验动物分组,按照免疫方案,进行3次免疫注射,应用心脏采血法获得4批豚鼠血清,对其进行间接ELISA试验,测定其实验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发现所获得的FMDV的VLPs可以刺激豚鼠产生与较高滴度的抗体。本研究为FMDV空衣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衣壳论文参考文献
[1].胡高维.O型口蹄疫病毒缅甸98株空衣壳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2].杨慧婷.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制备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及其免疫原性检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李志勇,易咏竹,殷相平,张韵,刘明.A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抗原的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叁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
[4].王芳,王海伟,于力.Asia1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9
[5].李炯.口蹄疫病毒空衣壳蛋白的表达加工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6].曹轶梅.Asia1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在昆虫细胞中的组装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7].曹轶梅,卢曾军,孙甲川,孙普,郭建宏.通过耐酸性改造在昆虫细胞中组装FMDV空衣壳结构[J].中国农业科学.2009
[8].李志勇,殷相平,易咏竹,张志芳,柳纪省.AsiaI/JQ株空衣壳疫苗对AsiaⅠ型FMDV两株不同毒株免疫效果的测定[C].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2008
[9].刘在新,李平花,曹轶梅,卢曾军,白兴文.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和病毒空衣壳组装[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2008
[10].李志勇.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空衣壳抗原的表达与免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