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重建论文-隋云鹏

信仰重建论文-隋云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仰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命,理性,分工,自由

信仰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隋云鹏[1](2019)在《重建最高文化信仰: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兼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高文化信仰是指对某种文化终极精神的虔诚信念、崇高敬仰和奉行实践。天命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文化信仰,是理性的、具有深厚科学根基和唯物主义传统的国家文化信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成为启蒙学者极力确立的最高文化信仰。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身是自然发展一般规律的产物,从进入历史发展过程开始,即进入探寻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进程。恩格斯认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此,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分工规律,从而揭开了天命与理性的神秘面纱——分工,而分工也是人类不自由的根源。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天命与理性的彻底批判,实现了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自由成为最高文化信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曹玉娜[2](2019)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重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手机APP、公众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类进入了微媒体时代。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先后2次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并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重建的途径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欢[3](2018)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青年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信仰是教师行为的引路灯和精神支柱。随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及科技主义的兴起,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了信仰不正当或信仰缺失的现状,使得教育本真被忽视。本文在青年教师缺乏信仰的背景下,对青年教师信仰呈现虚无化、多样化以和庸俗化等信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别从国家、社会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环境和青年教师自身叁个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信仰重建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8期)

车晨阳[4](2018)在《信仰废墟上的理想重建——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价值失范,众声喧哗的90年代,众多知识分子纷纷着书立说,表达对对信仰缺失的补偿,对人文精神失落的挽救。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具有里程碑式的标高意义,他用一种温和宽容的态度在地坛中完成了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与张承志、张炜等一道,以散文为载体,重新修葺了那个喧嚣年代知识分子荒废已久的精神家园。(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8期)

傅小凡[5](2016)在《重建家族与鬼神信仰——论朱熹的“理学鬼神观”及其实践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在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同时,着手重建家族制度。为了完成这一社会实践任务,他对家族制度赖以存在的信仰基础——"鬼神观",进行了理学化的改造,其理论成果笔者称之为"理学鬼神观"。本文将从鬼神的种类、生命与鬼神、人对鬼神的态度、祭祀祖先之理、祭祀祖先的意义等五个方面分析朱熹的"理学鬼神观"。(本文来源于《朱子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赵法生[6](2018)在《乡村儒学与乡土信仰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乡村的人生信仰,是一种由私塾学堂、宗族祠堂和民间道堂复合而成的精神生态系统,为传统乡村大众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一系统近代以来被摧毁,导致了乡村的价值真空和文化荒漠化,急需在乡村重建新的教化体系加以填补。本文通过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研究,结合当代乡村儒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目前乡村建构儒学讲堂、公共祠堂和民间道堂叁堂合一的教化体系的构想,通过乡土文化的返本开新,为乡土文明重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金元[7](2018)在《灾后社区信任危机及信仰体系重建——以“水淹龙王庙”为讨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村社区在灾后陷入人神信任危机,人们因"水淹龙王庙"事件将过失归咎于"龙神"和"国家",共同营造一系列牺牲和迫害"替罪羊"的方案,进而解构并重构地方民间信仰。替罪羊机制彰显灾后不同群体及个人的能动性,折射灾害构拟民间信仰的客观事实,成为人们解决社区危机和重塑社会秩序的路径策略。(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祁晓宇[8](2018)在《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现在个别教师受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教师的信仰缺失,没有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现在国家师德的重要性,坚决把违反师德教师清除教师队伍。本论文主要从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现状、教师教育信仰缺失原因分析、教师教育信仰重建策略进行阐述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希望为研究教师教育信仰和重建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03期)

黄梁[9](2018)在《青少年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信仰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仰是生命的"永动机",是生命之根、心灵之魂,是指向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重要的价值追求。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信仰迷失、信仰动摇等,信仰危机已成一个严重的客观事实。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青少年信仰危机的表现,分析青少年信仰危机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少年重建信仰已成为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乐[10](2018)在《外武内文:“明-蒙古”互动格局中的甘州二郎神信仰——以张掖《重建清源妙道真君庙碑》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张掖《重建清源妙道真君庙碑》,本文将明代前期甘州二郎神信仰置于两个维度之下:一个是观念中的"华夷秩序"与现实中的边疆形势之间的差距;另一个是中原王朝"以夏变夷"思想在边疆地区的实践。笔者指出明代前期甘州二郎神信仰呈现出"外武"与"内文"的双重属性,这反映出官方重塑华夷秩序的用意与"文化化边"战略,根源在于传统的"天下观"与"以夏变夷"思想。(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信仰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手机APP、公众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类进入了微媒体时代。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先后2次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并对当前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重建的途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仰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隋云鹏.重建最高文化信仰:天命与理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兼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9

[2].曹玉娜.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重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张欢.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青年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4].车晨阳.信仰废墟上的理想重建——读史铁生《我与地坛》[J].长江丛刊.2018

[5].傅小凡.重建家族与鬼神信仰——论朱熹的“理学鬼神观”及其实践意义[J].朱子学刊.2016

[6].赵法生.乡村儒学与乡土信仰重建[J].孔子研究.2018

[7].王金元.灾后社区信任危机及信仰体系重建——以“水淹龙王庙”为讨论中心[J].凯里学院学报.2018

[8].祁晓宇.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山西青年.2018

[9].黄梁.青少年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信仰重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

[10].杨乐.外武内文:“明-蒙古”互动格局中的甘州二郎神信仰——以张掖《重建清源妙道真君庙碑》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18

标签:;  ;  ;  ;  

信仰重建论文-隋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