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认知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辨,认知,口译,策略
口译认知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谯舒月[1](2019)在《认知理论指导下口译听辨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口译活动中,当进行听辨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听不懂,听不全,听错了等情况,这对于我们顺利完成口译活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也是口译专业学生和口译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是听辨能力较弱。根据现口译研究表明,口译过程就是认知过程。本篇论文从认知视角出发,分别介绍图式理论,认知翻译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并从这叁个认知理论中找出影响听辨的因素即:语言图式,非语言知识和主观意识。从这叁个因素出发,通过建立语言图式,积累和结合背景知识,运用元认知策略这叁个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口译听辨能力。本论文一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口译,听辨的概念,以及口译与听辨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认图式理论,认知翻译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并探讨它们对听辨的影响。第叁部分阐述在这叁个理论指导下如何培养及提升听辨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敏[2](2018)在《口译认知理论在基础口译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教材是实现口译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口译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本文以口译过程的叁个阶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译认知理论对口译过程的描写和对口译活动的指导,为基础口译教材的编订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任佳[3](2018)在《情境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养实战型口译人才,笔者认为,口译培训模式必须建立于情境建构的基础之上。本文以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外教参与的访谈口译为例,试论情景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6期)
许艺,穆雷[4](2017)在《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策略能力构建——元认知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策略能力是口译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中的策略能力量表旨在为口译教学、学习和测评提供参考框架。本文基于元认知理论,构建口译策略能力量表框架,并以交替传译为例阐述口译策略能力量表的描述语收集及量表化的方法与步骤。结合因子分析结果,文章确定了口译策略能力量表的描述语框架及描述语,指出了口译策略能力量表后续研发中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7年06期)
赵雪[5](2015)在《认知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认知理论的概念、认知理论在口译研究中的现状、口译理论的发展现状的梳理,进而探讨了认知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是对认知理论在口译应用研究中的补充。认知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是口译理论研究的新的补充,从对译员的外在观察上升到研究译员的内在思维过程,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口译研究的新高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译员的口译水平和质量,使译员掌握更好的训练、提高方法。并且认知理论在口译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译员是如何感知,记忆,思维,表达的整个过程,因此,认知理论对提高译员记忆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24期)
王建华[6](2015)在《元认知理论与交传口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认知即认知上再认知,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交传口译教学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性特点适合元认知理论在其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元认知交替传译教学的实验研究发现:经过一个半月的元认知教学,实验组学生在译前准备,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和理解水平以及口译课后的流畅性表达评估叁方面发生显着变化;经过叁个月的元认知教学,学生口译中的笔记和信息筛选及课后的口译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评估均发生显着变化,相应能力显着提高,p值远远小于.05。而控制组学生经过叁个月学习后只在听力、脑记和流畅性方面表现为边缘显着,p值接近.05,交传能力没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5年04期)
武皓[7](2015)在《认知理论下的口译技能训练方法在高职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与口语都是语言输出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阐明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联系,确定口语与口译之间的联系点,并利用口译技巧帮助高职专业英语学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高教论坛》期刊2015年03期)
邢家伟[8](2011)在《认知理论在口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折射出口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培养目标定位低、师资力量缺乏、培养手段陈旧、评估方法单一、实践能力低下等。适时引入国际前沿、西方流行的认知理论,可以科学、准确地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确立口译与认知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认知规律。同时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口译人才培养中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确立以培养口译技能为核心,培养不同层次的口译人才,淡化口译知识的传授,丰富其语言能力、口译技能和百科知识,可以全面提高口译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谭英[9](2009)在《元认知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商务英语口译人才成为社会的宠儿,商务英语口译日渐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掌握商务知识又掌握口译技巧,这是很多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元认知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为语言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试就元认知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期刊2009年10期)
高彬[10](2008)在《猜测与反驳》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上世纪中叶的同声传译很快就成为心理学、语言学和口译理论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以认知加工作为同声传译理论的研究核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多种研究途径。然而,国内外对于同声传译理论发展的演进历程鲜有研究。这种研究的缺失使我们难以认知同声传译研究的本体,继而也难以解决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研究在跨学科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预测发展的趋势。本文指出国内外口译研究史多停留在历史分期、取向、范式、模式等宏观层面上,缺少在历史语境下对口译研究发展演变内部机理的细致研究。为了能深入地研究同声传译理论的发展历程,论文中选取了西方同声传译研究和认知研究的契合点作为视角,整合各家理论,以代表人物为主线,在梳理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猜想性地重建迄今尚未系统解释过的历史侧面,从史学的向度中审视同声传译研究的演进之路一探寻各种同声传译研究途径的起源、发展的内在动力,描述研究方法、主题的兴衰与嬗变,阐释历史与现在的逻辑关系,并把我国的研究与西方的理论研究进行对比,评估中西研究的差异和发展趋势。本项研究采用了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质化研究中作者以哲学家波普尔的科学知识进化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对发表于1950年至2007年间的西方同声传译理论各学派代表性着作进行研究,从具有代表性的独立个案分析中把握各种理论的核心,在猜测与反驳发展的共性中探索这些理论的时代特点和理论之间的关联。在该项研究中建立了新世纪西方同声传译理论文献语料库,用科学计量的研究方法在最新进展中探寻研究的承继关系和新的突破,以构建同声传译研究的发展路线图。为了进行中西对比研究,在论文中通过作者建立的两个子数据库(中文口译库和同传文献库)对起源于上世纪术的国内同声传译研究(1994年-2007年)从论文数量和引证文献两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和归纳我国同声传译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探寻我国同声传译研究成长的语境和研究动态及以所受西方研究的具体影响。在写作方法上本文参考了史学研究的整体之法,用着作体撰写方式,遵循选材、译述、润饰、剪裁、注释、征引的写作体例。本项研究给出了同声传译理论发展路线图,阐释了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的猜测与反驳演进方式和继承、发扬的纵深推进过程和同声传译研究与认知科学的交互关系,指出了同声传译研究中的猜测与反驳并非呈现简单意义上的一次性的循环,而是一种多发的、多诱因的、积累性的、嵌套性的、扩散式的复杂排错过程,在此过程中排错机制经历了历时的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概念性、直觉性反驳演变成了现在较为系统的以实验为代表的量化和以语料库为代表的质化排错机制。认知科学的影响已经融入到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的概念底层,成为猜测与反驳的主要组成部分。两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思想都曾作为同声传译研究的指导思想,从非具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变,显示了同声传译认知研究同样经过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通过本项研究,作者发现同声传译研究与认知科学理论之间存在接口问题。两者发展的不同步性曾经一度对同声传译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研究给出了解决接口问题的两种对策:利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质化分析和用同声传译实验范式解决单语加工中的困难问题。研究表明,在现阶段,同声传译研究者们对认知科学固有的研究方法有所扬弃,正在逐渐形成一些富有同声传译研究特色的研究方法。相对于国外的同声传译研究,国内的研究积累不足,尚未形成猜测与反驳的理论演进方式和自己的排错体系,总体研究发展趋势也欠明朗。国内的同声传译研究从数量上在口译研究中尚未占到优势,并存在较明显的研究主题缺失现象。语言组合的研究多以英-汉组合为主,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主要来自于西方部分九十年代的研究成果。本项研究是对同声传译理论发展史研究的首次尝试。作者用同声传译的认知理论和实验构筑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图谱,指出了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猜测与反驳的演进方式,从同声传译研究维度解决了在西方曾经颇受争议的口译研究的增长方式问题。同时,文中所采用的中西对比研究视角可能有助于我国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同声传译理论的现状,权衡各种研究方式的利与弊,采取有效的方法缩小中西研究缺口,此外,对我国口译研究的展望和研究课题在论文中也提出了一些预测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05-01)
口译认知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译教材是实现口译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口译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本文以口译过程的叁个阶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译认知理论对口译过程的描写和对口译活动的指导,为基础口译教材的编订提供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译认知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谯舒月.认知理论指导下口译听辨能力的培养[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
[2].王敏.口译认知理论在基础口译教材编写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8
[3].任佳.情境认知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长江丛刊.2018
[4].许艺,穆雷.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策略能力构建——元认知理论视角[J].外语界.2017
[5].赵雪.认知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5
[6].王建华.元认知理论与交传口译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15
[7].武皓.认知理论下的口译技能训练方法在高职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5
[8].邢家伟.认知理论在口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9].谭英.元认知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
[10].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