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拔牙窝愈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鼠,拔牙窝,改进型胶原蛋白,止血
拔牙窝愈合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玉,欧明明,黄晓峰[1](2019)在《改进型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拔牙窝后止血和促愈合的小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进型胶原蛋白即刻植入小鼠拔牙窝后对拔牙术后止血、材料降解以及拔牙窝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①随机表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叁组,每组16只,腹腔注射1. 5%戊巴比妥溶液麻醉后,拔除右上颌中切牙,实验组植入改进型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植入传统型胶原蛋白海绵,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②通过沾取叁组拔牙后创口渗血,称重并比较叁组术后出血量;③于术后第1、2、4、6周,观察叁组大体拔牙伤口愈合情况,同时取上颌骨组织,常规组织学切片,Masson染色,观察拔牙窝内胶原蛋白海绵降解、残留植入物大小、植入部位组织学反应、炎性反应、周围组织长入和修复情况。结果改进型胶原蛋白海绵组出血量为0. 010863±0. 007085 g,低于空白对照组0. 038513±0. 022848 g(P <0. 05),传统型止血海绵组出血量为0. 017025±0. 008925 g,也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发现,不同胶原蛋白海绵单独植入拔牙窝后促进拔牙创早期于愈合和后期的骨量形成的效果都优于空白对照,改进型蛋白胶原海绵组拔牙后胶原的降解较快、骨形成的速度优于传统型胶原蛋白海绵组。结论改进型胶原蛋白海绵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更好的促进拔牙创口的愈合和骨形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张岳乔[2](2019)在《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制作骨质疏松SD大鼠牙拔除术模型,愈合过程中给予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行干预,观察大鼠拔牙窝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BMD)、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拔牙窝骨钙素(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为骨质疏松患者拔牙术后进行药物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骨质疏松模型的制备:选取12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各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维甲酸100mg/kg灌胃,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两周后测量大鼠胫骨近端的骨密度(BM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2大鼠拔牙创模型制备:40只骨质疏松大鼠腹腔麻醉,拔除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将拔牙后的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大鼠20只,甲状旁腺激素(PTH)皮下注射20μg/kg,每天1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于注射PTH后的第2周、4周、8周对大鼠进行分批处死,每次6只。将大鼠拔牙窝周围牙槽骨取1cm左右小段,剔除软组织,进行骨密度检测。随后将标本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C和IGF-1的表达情况。运用MV-Image软件进行采图,Image Pro Plus 6.0软件对免疫组化图片进行平均光密度值(MOD)测算。实验数据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维甲酸灌胃2周后,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降低,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成功。2肉眼观察大鼠拔牙窝愈合情况,相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比对照组略好。3拔牙术后2周,实验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拔牙窝内有大量的纤维样骨组织出现,可见少量的成骨细胞。对照组尚存在一些炎细胞,纤维样的骨组织很少,几乎见不到成骨细胞。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拔牙术后4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骨小梁较对照组粗,实验组骨小梁间隙较对照组窄,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略少,而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拔牙术后8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骨小梁排列有序,实验组骨小梁排列致密,对照组排列疏松。实验组骨小梁的宽度比对照组粗大,骨小梁间隙比对照组窄。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维甲酸灌胃法可以成功制备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2甲状旁腺激素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OC和IGF-1的表达。3甲状旁腺激素能促进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的愈合。图30幅;表4个;参147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尹程程,程谷,郑越,程鑫,邢鑫[3](2018)在《含BPs及hEGF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的初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双磷酸盐(BPs)广泛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但近年来,一些患者接受BPs类治疗后发生颌骨坏死的报道。而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以抑制BPs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能会减少颌骨发生坏死的几率。因此,本课题组利用同轴技术制备了叁组静电纺丝膜,空白膜,含BPs膜,含BPs及hEGF膜,探究其在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中的作用。研究方法:表征叁组膜;利用RAW264.7及rat BMSCs体外检测;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于拔牙窝中分别植入3种膜,通过μCT及组织学检测骨形成及炎症程度。研究结果:与单纯含BPs膜相比,含BPs及h EGF膜能够同时缓释BPs及h EGF;能够抑制RAW264.7中Akt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r BMS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有提高;拔牙窝炎症反应较轻,同时有一定量新骨形成。研究结论:同轴静电纺丝膜能同时缓释BPs及h EGF,且能减轻颌骨炎症反应,促进部分新骨形成,能挽救rBMSC的成骨向分化及减少RAW264.7的凋亡相关通路。该膜有望成为特殊人群防治或减少骨坏死的新型药物。(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王静娟,胡开进[4](2018)在《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窝愈合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评估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术后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因慢性根尖周炎或牙周炎需要拔牙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患者,共109处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5处拔牙窝,对照组54处拔牙窝。实验组保留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对照组使用刮匙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诊,观察拔牙窝软组织愈合情况;术后12周CBCT复查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并与术后当天CBCT对比拔牙窝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的改变。研究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因拔牙当天出血剔除。术后1周2组拔牙窝软组织愈合良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周拔牙窝CBCT影像与术后当天对比,2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与术后出血、感染、愈合等因素无明显关系。建议慢性根尖周炎及牙周炎患者患牙拔除后,不必去除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潘春艳[5](2018)在《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4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即刻种植,参照组给予延期种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第二周后,其PES评分显着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第二周,其PD值均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组相较于第二周,其修复后的18周的PD值均明显降低,其组间数据无对比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修复完成的ISQ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呈逐渐增长趋势,其组间数据无对比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种植牙齿时,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均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相比,即刻种植后可以使牙齿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10期)
孟培松,张红超,刘云青,朱威,齐峰[6](2017)在《局部应用芦荟膏对大鼠拔牙窝早期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拔牙窝内填塞芦荟膏对牙槽窝骨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0只Wister大鼠,拔除左右上颌第一磨牙,建立拔牙窝动物模型。右侧拔牙窝中放入300g/L的芦荟膏作为实验组,左侧拔牙窝不放置任何药品作为对照组,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于拔牙后第4、8、15、30、60d分5批处死大鼠,制取拔牙创标本,并行X线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拔牙窝愈合较快,新骨形成速度及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拔牙窝愈合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30d时,实验组拔牙窝基本愈合,对照组仍可见明显的骨吸收陷窝,直至60d时拔牙窝基本愈合。结论芦荟膏对大鼠拔牙窝的早期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马妍,王立军,吕源,朱晓英,王俭[7](2017)在《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与初期种植的种植体存留率与种植后5年边缘骨吸收的情况,为选择种植时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牙后即刻种植和拔牙后两周内行牙种植(初期种植)的患者58例,共计75颗种植体,其中初期种植的27颗植体为A组,即刻种植的48颗植体为B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3、6、12个月,以后每12个月拍摄X线片,随访5年及以上种植体存留情况,测量植体近远中牙槽嵴顶骨吸收的程度。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寿命表法计算的两组成功率和存留率进行χ2检验,近远中骨吸收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组种植体成功率79.25%,存留率100%;B组种植体在种植后1~9个月内5颗脱落,成功率76.47%,存留率89.47%,在种植体成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存留率方面,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术后即刻、随访5年近中牙槽嵴高度差值比较,A组为(1.16±0.32)mm,B组为(1.39±0.41)mm,P=0.216;远中牙槽嵴高度差值A组为(0.96±0.39)mm,B组为(1.05±0.52)mm,P=0.302;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种植术后5年,初期种植与即刻种植在近远中牙槽嵴改变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拔牙窝愈合的初期(7~14 d)行种植体的植入,是可行的种植手术时机。(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7年10期)
陈芮娟[8](2017)在《2种药物对拔牙窝愈合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碘仿明胶海绵和碘甘油明胶海绵填塞对拔牙窝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双侧下颌智齿拔除患者100人,分别于拔牙后在一侧拔牙窝内放置碘仿明胶海绵、另一侧拔牙窝内放置碘甘油明胶海绵,对比两侧拔牙窝的愈合时长及术后疼痛、肿胀的持续时间。结果放置碘甘油明胶海绵的拔牙窝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及肿胀、疼痛反应时间更短,与碘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后在拔牙窝内放置碘甘油明胶海绵较放置碘仿明胶海绵的术后愈合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7年07期)
王静娟[9](2017)在《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窝愈合影响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GT)根据所处时期不同分为两大类:以炎症细胞大量浸润为主的炎性肉芽组织(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IGT)及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纤维为主的修复性肉芽组织。两者均是是由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的早期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大量浸润,之后浆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增加,最后成纤维细胞进入、形成胶原纤维。慢性炎症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炎性肉芽组织。牙槽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主要来源包括:来源于牙髓的感染通过根管系统进入根尖区;来源于牙周的病原刺激通过牙周袋进入牙周组织;来源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感染进入牙周及根尖周区。来自根管及牙周袋内的感染通过长期、慢性刺激,在牙槽窝内形成炎性肉芽组织。慢性牙周炎、根尖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容易忽视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慢性牙周炎、根尖周炎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导致患牙无法保留的重要原因。通常拔除此类患牙后,拔牙窝内可见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传统观点认为:拔牙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不仅是导致伤口出血、感染的原因,还可引起拔牙窝延迟愈合或愈合不良,因此,患牙拔除后,应用刮匙彻底刮除拔牙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即刻种植义齿,由于缩短了传统种植所需的治疗时间,更易被患者接受;但种植技术对缺牙区的软硬组织要求高,而牙槽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被认为是影响种植体存活率及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因此更加强调拔牙后应及时清理炎性肉芽组织。结合临床经验及查阅大量文献后,我们对炎性肉芽组织会对拔牙窝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提出质疑:(1)目前认为拔牙窝内遗留的炎性肉芽组织是引起拔牙后出血、感染及骨质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但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残留炎性肉芽组织的拔牙窝内进行即刻种植后,并没有出现术后感染、出血及骨质愈合不良的现象。(2)正常牙周膜中存在多种细胞,其中牙周膜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或成牙骨质细胞等,这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及拔牙窝的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用刮匙刮除炎性肉芽组织过程中,将损伤拔牙窝骨壁上残留的正常牙周膜,不利于拔牙窝的愈合。(3)临床发现使用刮匙刮除与上颌窦及下颌神经管关系密切的患牙牙槽窝时,易导致口腔上颌窦交通(Oroantral Communications,OAC)及下牙槽神经损伤(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IANI)等严重并发症。(4)牙槽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经适当处理(如: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后,可转变成修复性的肉芽组织,促进局部病变修复。(5)研究发现炎性肉芽组织中存在牙周膜干细胞,在脱离炎症环境下(如:体外),炎性肉芽组织中的牙周膜干细胞可分化成成骨细胞等,从而可促进拔牙窝骨质愈合。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拔牙后牙槽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是否会对拔牙窝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进行了随机、双盲、临床对照实验。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是否会引起拔牙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对炎性肉芽组织是否会对拔牙窝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腔医生的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因慢性根尖周炎或牙周炎需要拔牙的患者,通过临床检查,结合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或牙周组织中存在低密度影患者,最终本临床实验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患者共109处拔牙窝,将所有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5处拔牙窝,对照组54处拔牙窝。实验组患牙拔除后保留炎性肉芽组织,对照组患牙拔除后使用刮匙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诊,观察拔牙窝软组织愈合情况;通过患牙拔除术后12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所示拔牙窝愈合情况与术后当天CBCT对比,比较拔牙窝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的改变,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拔牙窝处骨组织愈合有无差异。结果:术后当天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拔牙后出血,经局部处理后剔除。拔牙1周复查2组拔牙窝处软组织愈合均较好,无感染征象,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牙拔除术后12周拔牙窝CBCT影像与术后当天对比,结果2组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1)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没有导致术后出血的比例增加;(2)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没有导致术后感染的比例增加;(3)临床观察发现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没有影响拔牙创的正常愈合;(4)通过CBCT对比研究发现,拔牙窝内炎性肉芽组织的存在并没有影响拔牙窝骨质的愈合过程。因此,我们建议慢性根尖周炎及牙周炎患者患牙拔除后,拔牙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不必去除,尤其是患牙牙根与上颌窦或下颌神经管关系密切时,应避免使用刮匙搔刮去除肉芽组织,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郑勇智,王雷,王倩,胡荣荣[10](2017)在《明胶海绵放置方式对拔牙窝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明胶海绵放置的不同方式对拔牙窝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拔牙患者,共计632颗牙。其中男性70例,女性88例,患者年龄12~78岁,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无过敏史,无拔牙禁忌症。双侧拔牙窝随机选择一侧填入未压缩明(14×7×7mm)胶海绵,一侧填入压缩明胶海绵(14×14×7mm)进行对比。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拔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尚不能确定明胶海绵放置方式是否会对拔牙窝愈合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拔牙窝愈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制作骨质疏松SD大鼠牙拔除术模型,愈合过程中给予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行干预,观察大鼠拔牙窝新生骨组织的骨密度(BMD)、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拔牙窝骨钙素(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为骨质疏松患者拔牙术后进行药物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骨质疏松模型的制备:选取12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各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维甲酸100mg/kg灌胃,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两周后测量大鼠胫骨近端的骨密度(BM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2大鼠拔牙创模型制备:40只骨质疏松大鼠腹腔麻醉,拔除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将拔牙后的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大鼠20只,甲状旁腺激素(PTH)皮下注射20μg/kg,每天1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于注射PTH后的第2周、4周、8周对大鼠进行分批处死,每次6只。将大鼠拔牙窝周围牙槽骨取1cm左右小段,剔除软组织,进行骨密度检测。随后将标本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C和IGF-1的表达情况。运用MV-Image软件进行采图,Image Pro Plus 6.0软件对免疫组化图片进行平均光密度值(MOD)测算。实验数据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维甲酸灌胃2周后,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降低,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成功。2肉眼观察大鼠拔牙窝愈合情况,相同时间点实验组大鼠比对照组略好。3拔牙术后2周,实验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拔牙窝内有大量的纤维样骨组织出现,可见少量的成骨细胞。对照组尚存在一些炎细胞,纤维样的骨组织很少,几乎见不到成骨细胞。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拔牙术后4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骨小梁较对照组粗,实验组骨小梁间隙较对照组窄,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略少,而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拔牙术后8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HE染色切片,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骨小梁排列有序,实验组骨小梁排列致密,对照组排列疏松。实验组骨小梁的宽度比对照组粗大,骨小梁间隙比对照组窄。实验组OC和IGF-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MOD)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维甲酸灌胃法可以成功制备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2甲状旁腺激素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OC和IGF-1的表达。3甲状旁腺激素能促进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的愈合。图30幅;表4个;参147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拔牙窝愈合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玉,欧明明,黄晓峰.改进型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拔牙窝后止血和促愈合的小鼠实验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2].张岳乔.甲状旁腺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9
[3].尹程程,程谷,郑越,程鑫,邢鑫.含BPs及hEGF的同轴静电纺丝膜对骨质疏松大鼠拔牙窝愈合的影响的初步探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王静娟,胡开进.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窝愈合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潘春艳.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6].孟培松,张红超,刘云青,朱威,齐峰.局部应用芦荟膏对大鼠拔牙窝早期愈合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17
[7].马妍,王立军,吕源,朱晓英,王俭.即刻种植与拔牙窝愈合初期种植的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2017
[8].陈芮娟.2种药物对拔牙窝愈合效果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7
[9].王静娟.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窝愈合影响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10].郑勇智,王雷,王倩,胡荣荣.明胶海绵放置方式对拔牙窝愈合的影响[J].西藏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