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导航论文-陈俊宇

红外导航论文-陈俊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导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O-arm,上颈椎,徒手,椎弓根螺钉

红外导航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宇[1](2018)在《O-arm红外导航与徒手法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中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O-arm红外导航辅助置钉与徒手法置钉治疗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中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01月-2018年02月于我院接受O-arm红外导航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29例,将其作为导航组;另选取自2010年0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骨科在非导航辅助下行徒手椎弓根螺钉术治疗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21例,将其作为徒手组;两组患者术后常规行颈椎CT检查来评估置入螺钉的情况;我们采用Neo等的方法,将螺钉位置分为4个等级:0级,螺钉全部位于椎弓根内部,未穿出椎弓根的皮质;1级,椎弓根螺钉有穿破皮质,但<2mm;2级,椎弓根螺钉穿破皮质≥2mm,但<4mm;3级,椎弓根螺钉穿破皮质≥4mm。观察记录两组置入螺钉的等级情况,并将两者的置入螺钉的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并未出现明显的与置入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导航组中29例患者分别置入25枚C1椎弓根螺钉、51枚C2椎弓根螺钉,共计76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出现0级螺钉69枚(90.8%),1级螺钉7枚(9.2%),没有置入2级、3级螺钉;而徒手组21例患者中共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61枚,包括22枚C1螺钉和39枚C2螺钉,其中有0级螺钉48枚(78.7%),1级螺钉8枚(13.1%),2级螺钉3枚(4.9%)以及3级螺钉2枚(3.3%);导航组和徒手组在置入螺钉精确性的分级上与置入0级螺钉的精确性上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46)。结论:与传统的徒手法置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相比,使用O-arm红外导航辅助置钉可有助于提升置入的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朱劲松,谢加兵,王强,宣华兵,汪正宇[2](2016)在《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3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7.8)岁。AO分型B型16例,C型15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并对术中透视、出血量、骨折愈合和膝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27±8.25)min,平均术中出血(68.63±7.23)m L,平均随访(19.1±4.3)个月。术中远端锁孔一次性锁定率为96.77%;均进行胫骨干角、胫骨上角、胫骨踝穴角和胫骨踝穴角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角度的比较,其术后角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经配对t检验,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对膝踝关节进行Johner-Wruhs疗效评定,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4%。结论: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远端锁钉锁定准确且术中透视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内固定方法。(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海旗,何军红[3](2015)在《基于AVR单片机的红外导航无人船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VR单片机设计了红外光源自导航的无人水面航行器。该系统以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采用单稳态电路检测信号,利用增量式PID算法进行航向矫正,通过内存堆栈保存航向数据实现航向锁定的闭环控制。该自动导航系统具有航向调节时间短,异常处理有效等优点,在航速较高时仍能保证航向准确。(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5年04期)

彭笳宸,刘毅,吴术红[4](2013)在《红外导航系统在HTO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红外导航系统在HTO中的以及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08以来在红外导航系统下实施HTO共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46岁,骨折畸形愈合4例,骨性关节炎8例,随访时间2-10月。手术开始时注册计算机辅助红外导航系统,然后按常规步骤切皮及实施截骨、截骨后在红外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完成纠正肢体内外翻畸形矫正所需的最终力线并完成内固定,再次使用红外导航系统进行评价内固定完成后的肢体力线。术后1月、3月、半年,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提(本文来源于《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7-26)

李昌斌,贾方亮,袁伟民,武延坤[5](2013)在《基于红外导航的AGV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自动运行小车高效以及适用性等需求,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的小车,该小车使用红外技术进行导行,ZigBee技术进行系统通信控制,光电传感器进行障碍物检测等。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小车具有良好的性能,并能够运用到需要无人搬运操作的多种工作场合。(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09期)

孟立庄[6](2013)在《双光楔扫描技术在红外导航设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导航设备是作战飞机在夜间或不良能见度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必备的一种装备,为飞行员实时提供更清晰的环境图像,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能力及作战能力。该设备也可安装在直升机等对重量、体积有严格要求的载体上,执行导航、搜救、监视、跟踪等任务。本文论述了红外导航设备的发展情况,对实现红外导航设备瞄准线运动的种类、结构及特点做了简要介绍。为使系统结构紧凑、小型化、重量轻,经分析比较,提出采用旋转双光楔作为该设备的视场扫描方案,通过控制两个光楔快速旋转一定角度,引导光轴到达特定的位置,实现瞄准线大范围的扫描,并以此为核心,完成对整个红外导航设备瞄准线运动机构的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设计本课题在该红外导航设备光学系统的设计中,系统地分析了光楔旋转角度与瞄准线角度的关系和瞄准线运动时光楔的控制规律,进行了光楔驱动机构中电机额定转速、额定力矩、峰值力矩的计算,负载需要的转速、力矩计算,光电编码器的验证计算,通过总体设计,得到红外导航设备总体所需的必要参数,为红外导航设备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3-04-23)

崔志恒,韩红玲[7](2012)在《红外导航自主充电室内移动机器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解决室内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及自主充电的方法,设计了一款自主充电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在目标位置未知且感知不到红外线时,通过激光测距感知外部环境,将多分辨率时变势场法和传统的模糊控制结合起来实时调整机器人的移动方向,实现避障和路径规划,不需要记忆先验信息,让机器人快速离开局部环境,找到外界的红外信号,由红外进行导航,跟踪红外线,实现准确定位于充电座上。多分辨率时变势场法和模糊控制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漫游过程和红外跟踪过程的过渡及红外跟踪过程中的振荡问题。(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2年10期)

王志刚,杨荣骞,刘素娟,熊冬生,吴效明[8](2012)在《近红外导航术中器械定位的立体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近红外导航术中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利用近红外双目视觉系统拍摄发光点的左右图像提取其亚像素坐标,根据系统的内外部参数求取发光点在系统坐标系下的光线方程。空间同一发光点的两条光线相交,且由此得到的发光点坐标满足手术器械上发光点间的距离关系,从而实现对不同位置发光点的正确匹配。5个手术器械上15个发光点的匹配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自动匹配手术器械的发光点,能用于术中定位、跟踪手术器械,可为手术导航提供定位支持。(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2年01期)

韩红玲,崔志恒[9](2008)在《红外导航室内移动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机器人检测到电源电压较低时,给定位目标——充电装置发送无线电,充电装置收到无线电就发射红外线,对机器人进行导航。机器人不断采集红外信号,并用软件模拟脉宽调制的方法对驱动机器人双轮的电机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实现机器人对红外的跟踪。机器人检测到红外线信号较弱或者没有检测到红外线时,利用超声波、红外、红外光电等多种传感技术和经验丰富的专家系统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无需图像处理,无需精确的环境模型,实现机器人以尽可能短的路径离开局部环境,快速跟踪红外线,最后准确定位于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8年26期)

顾聚兴[10](2002)在《AAQ-13/AAQ-14 LANTIRN红外导航与瞄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LAN-TIRN双吊舱低高度红外导航与瞄准系统在瞄准舱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份额。这种双吊舱系统是为提高F-15、(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02年09期)

红外导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31例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7.8)岁。AO分型B型16例,C型15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固定,并对术中透视、出血量、骨折愈合和膝踝关节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27±8.25)min,平均术中出血(68.63±7.23)m L,平均随访(19.1±4.3)个月。术中远端锁孔一次性锁定率为96.77%;均进行胫骨干角、胫骨上角、胫骨踝穴角和胫骨踝穴角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角度的比较,其术后角度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经配对t检验,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对膝踝关节进行Johner-Wruhs疗效评定,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4%。结论: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远端锁钉锁定准确且术中透视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内固定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导航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俊宇.O-arm红外导航与徒手法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中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性比较[D].苏州大学.2018

[2].朱劲松,谢加兵,王强,宣华兵,汪正宇.红外导航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

[3].刘海旗,何军红.基于AVR单片机的红外导航无人船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5

[4].彭笳宸,刘毅,吴术红.红外导航系统在HTO中的初步应用[C].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3

[5].李昌斌,贾方亮,袁伟民,武延坤.基于红外导航的AGV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3

[6].孟立庄.双光楔扫描技术在红外导航设备中的应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3

[7].崔志恒,韩红玲.红外导航自主充电室内移动机器人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8].王志刚,杨荣骞,刘素娟,熊冬生,吴效明.近红外导航术中器械定位的立体匹配[J].光电子.激光.2012

[9].韩红玲,崔志恒.红外导航室内移动机器人的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

[10].顾聚兴.AAQ-13/AAQ-14LANTIRN红外导航与瞄准系统[J].红外.2002

标签:;  ;  ;  ;  

红外导航论文-陈俊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