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危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BV相关肝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高危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毛莉莎,崔英,梁新强,宋庆峰,赵美淇[1](2019)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HBV相关肝癌高危人群的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癌高危人群患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来自广西玉林的40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BV相关的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肝癌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年龄、甲胎蛋白、脂肪肝均为HBV相关肝癌高危人群患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预测模型为logit(P)=-5. 35+3. 01X1+3. 57X2+2. 01X3,其中年龄(X1)、甲胎蛋白(X2)、脂肪肝(X1)利用预测概率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02(95%CI:0. 764~1. 000,P=0. 00),该模型预测HBV相关肝癌的灵敏度为87. 5%,特异度为88. 1%。结论:高龄、甲胎蛋白升高、有脂肪肝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发病风险增高;所建立模型对HBV相关的肝癌高危人群患肝癌的预测能力良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闫瑞承,李士军,王旭峰,罗建飞[2](2019)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61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病率为1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不良(P<0.05)和术前不完全性肠梗阻(P<0.05)为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50(95%CI:0.658~0.841),曲线对应的灵敏度为0.786,特异度为0.639。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术后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巫资娟,王谏珠,李燕荷,郑丽燕[3](2019)在《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跨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对于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糖尿病高危群体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本社区内确定为糖尿病高危群体的66例访视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借助随机数字表工具将访视对象分入研究组、参照组,各33例,分别运用跨理论模型指导展开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社区常规宣教,统计血糖、BMI及自我管理情况。结果访视对象HbA1c、FPG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HbA1c指标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P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BMI指标下降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BMI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经干预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提高,研究组增幅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跨理论模型进行指导展开社区家庭访视能够帮助糖尿病高危群体实现较好的血糖、BMI控制管理效果,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艾合买提·阿布都卡地尔,黄莺[4](2019)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多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模型,例如Framingham、China-PAR、SCORE和QRISK模型等。本文对目前一些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模型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苗长丰,马云涛,王晓鹏,狐鸣,杨晓军[5](2019)在《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构建及对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者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以期为临床高效筛查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87例胃黏膜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及PGⅠ/Ⅱ等指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构建胃癌高危评分模型。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当PGⅠ为43.7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6,其灵敏度为0.529,特异度为0.779。当PGⅠ/Ⅱ为2.2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0,其灵敏度为0.578,特异度为0.849。将二者并联时,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75.5%,可确定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是最佳筛查临界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饮用水类型、家族史、食用腌制品、HP感染、PGⅠ及PGⅠ/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性别、饮用水类型、HP感染、家族史、PGⅠ、PGⅠ/Ⅱ及年龄是影响患者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Logistic分析基础上,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评分模型:Y=A×年龄+30×性别+30×饮用水+30×HP(+)+50×家族史+B×PG水平(35~45岁:A=20;46~55岁:A=40;56~65岁:A=70;≥66岁:A=80。当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1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3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80)。根据构建模型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病例组评分[(209.78±46.98)分]显着高于对照组[(122.37±5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2,P<0.001)。ROC曲线显示,当临界值为156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716,Youden指数=0.595。拟合优度经Hosmer-Lemeshow检验后发现,模型HL指标为13.492,P=0.095,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根据建立的胃癌评分模型,对评分≥156且因消化道相关不适而就诊的患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胃镜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开甲,张鸣,刘伯伟,郑宗清[6](2019)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相关高危因素的数学模型,为应用该模型预警肺癌脑转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106例在该院行外科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情况及相关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其发生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与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病理类型、EGFR基因突变与否、VGFR/Ki-67表达高低有关(P<0.05),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术前血清CEA大于10μg/L、腺癌、EGFR基因突变、VGFR/Ki-67高表达为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而脑转移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及手术方式、P53表达情况无关(P>0.0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相关因素的高危数学模型(多因素分析):logit(P)=9.198-0.721×病理类型-0.892×纵隔淋巴结阳性数-0.639×术前血清CEA水平-0.629×EGFR基因型-1.907×VGFR-1.041×Ki-67。P=0.48时,敏感度与特异度最高(敏感度80%,特异度78%)。即当P≥0.48为脑转移高危,P<0.48为脑转移低危。结论该数学模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患者的预测准确性较好。通过对多个脑转移高危因素综合考虑,数字量化处理,能更加全面、准确地预测脑转移高危患者,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筛选脑转移高危患者的依据,为后续早期预防脑转移的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3期)
薛月菊,杨晓帆,郑婵,陈畅新,甘海明[7](2019)在《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深度视频哺乳母猪高危动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母猪的高危动作和仔猪存活率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体现其母性行为能力,而这些高危动作又与其姿态转换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针对猪舍环境下,环境光线变化、母猪与仔猪黏连、猪体形变等给哺乳母猪姿态转换识别带来的困难。该文以梅花母猪为研究对象,以Kinect2.0采集的深度视频图像为数据源,提出基于Faster R-CNN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哺乳母猪姿态转换识别算法,通过FasterR-CNN产生候选区域,并采用维特比算法构建定位管道;利用Otsu分割和形态学处理提取疑似转换片段中母猪躯干部、尾部和身体上下两侧的高度序列,由隐马尔科夫模型识别姿态转换。结果表明,对姿态转换片段识别的精度为93.67%、召回率为87.84%。研究结果可为全天候母猪行为自动识别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秦小芬,李现红,王红红,陈嘉[8](2019)在《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MSM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层面因素(年龄、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及心理因素),还包括人际/网络层面(性角色及性伴数量、性伴来源、社会对于MSM的态度)、社区/组织层面(MSM社区亚文化)、公共卫生政策层面(安全套的普及及可及性、HIV自愿咨询检测覆盖率)等相关因素,并根据社会生态学模型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为构建多层次、适应性的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6期)
陈沅,吴蓓雯,钱蒨健,方琼,王维[9](2019)在《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压疮高危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手术压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1 16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压疮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在443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中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风险预测模型包括术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钠、血钾,术中平均体温、最低平均动脉压,以及患者吸烟频率、高血压史、年龄≥70周岁;绘制ROC曲线后得出Logit P的临界值为-1.259(曲线下面积AUC=0.751)。模型的灵敏度为0.657、特异度为0.793、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207和0.343。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手术压疮风险。(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黄雯婧[10](2019)在《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危害母婴健康或导致围产期预后不良的妊娠,包括妊娠期间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和存在其他高危的致病因素,高危妊娠是引起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漫长的妊娠过程中,高危妊娠孕妇不仅需要适应日渐加重的生理负荷,也承担着由高危妊娠导致的可能发生的胎儿发育不良、早产及各类新生儿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erinat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PTSD)是指因经历妊娠分娩而引起的压力性障碍,是一种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调节应激反应,以创伤再体验、回避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症状为代表。围产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众多,深入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针对性开展围产期心理干预措施的前提。目前国内仅为数不多的研究调查了普通产妇及新生儿患儿母亲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调查时间集中为产后阶段,而对于由高危妊娠引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研究仍未见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及模式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从“生育创伤”角度出发,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明确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构建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围产期心理干预方案、满足高危妊娠孕妇母婴心理卫生保健需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构建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月-9月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待产的401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SC,EPQ-RSC)、妊娠压力量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状态焦虑问卷(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和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调查,获得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据。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AMOS 21.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构建和验证,并根据实际数据分析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判别和修正。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01份,其中有效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为95.3%。本研究中,高危妊娠孕妇PTSD 阳性率为15.49%,排名前十的条目中以警觉性增高症状占比最多,其次是创伤再体验症状;一般资料中,低学历、非独生女、无固定工作、经产妇、双胎、存在疾病史和创伤史、以及睡眠质量不满意的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分精神质、N分神经质、妊娠压力、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消极应对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呈正相关,E分外倾性、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中,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总效应0.554,直接效应0.503,间接效应0.052);疾病不确定感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总效应0.259,直接效应0.099,间接效应0.259);焦虑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总效应0.183;消极应对能够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总效应0.282,直接效应0.157,间接效应0.125);N分神经质能够直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总效应0.466,直接效应0.121,间接效应0.345);E分外倾性通过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间接负向效应,总效应-0.101;社会支持通过疾病不确定感和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间接负向效应,总效应-0.154。结论:高危妊娠孕妇具有一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核心症状以警觉性增高和创伤再体验症状为主。N分神经质、妊娠压力、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消极应对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显着性直接作用,此外,妊娠压力能够通过焦虑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间接作用;疾病不确定感能够通过妊娠压力、焦虑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间接作用;消极应对能够通过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间接作用;N分神经质能够通过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消极应对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间接作用;E分外倾性通过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间接作用;社会支持通过疾病不确定感和妊娠压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间接作用。明确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关系,可以为进一步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增加患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高危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61例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病率为1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不良(P<0.05)和术前不完全性肠梗阻(P<0.05)为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50(95%CI:0.658~0.841),曲线对应的灵敏度为0.786,特异度为0.639。结论术前营养不良和不完全性肠梗阻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术后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预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危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毛莉莎,崔英,梁新强,宋庆峰,赵美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HBV相关肝癌高危人群的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闫瑞承,李士军,王旭峰,罗建飞.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临床外科杂志.2019
[3].巫资娟,王谏珠,李燕荷,郑丽燕.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价值[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4].艾合买提·阿布都卡地尔,黄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模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5].苗长丰,马云涛,王晓鹏,狐鸣,杨晓军.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构建及对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9
[6].周开甲,张鸣,刘伯伟,郑宗清.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建立[J].现代医药卫生.2019
[7].薛月菊,杨晓帆,郑婵,陈畅新,甘海明.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深度视频哺乳母猪高危动作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9
[8].秦小芬,李现红,王红红,陈嘉.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9].陈沅,吴蓓雯,钱蒨健,方琼,王维.成人心血管手术压疮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护理学杂志.2019
[10].黄雯婧.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