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程心电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程心电监测,赋能,远程心电监护,心电图报告,医疗健康,卫生信息系统,中国医改,医院资源,远程医疗,基层卫生机构
远程心电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石美荣[1](2019)在《智慧医疗赋能远程心电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医改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智慧医疗俨然成为新风口,智慧医疗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包括形成新的医疗模式、创建新业态。智慧医疗将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就医及时性和提升就医品质,甚至通过发掘和创新关键信息通信技术形成新型民生产业等。随着智慧医疗行业蓬勃发展,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报》期刊2019-12-31)
赖玉琴,钟全莲,欧阳雯,李昌英[2](2019)在《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存在胸闷、头晕等心脏不适症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展开常规心电图监测、远程动态心电监测两种监测方式,不同监测方式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对常见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显着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P<0.05);以临床心脏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远程动态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监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Steinberg,JS,Varma,N,Crgankiewicz,I,高洁,杨燕秋[3](2019)在《2017 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3):基于动态心电的标志物及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CG,AECG)在临床中不仅被广泛用于检测心律失常,还可采集到大量的心律信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对基于动态心电监测的自主神经张力及复极标志物、药物试验和安全性评估、心脏植入设备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等特定临床背景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Steinberg,JS,Varma,N,Cygankiewicz,I,高洁,肖美凤[4](2019)在《2017 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2):诊断适应证及临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CG,AECG)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和识别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的心律失常特征性表现。AECG记录系统可采集到大量的心律信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介绍了动态监测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管理中的适应证,评价了该技术在特定临床环境中用于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鹏,李剑[5](2019)在《远程心电监测对于心房颤动筛查与监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筛查和监测有12导联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便携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心脏电子植入装置。便携式或穿戴式心电设备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房颤的检出率。远程心电监测尚存在心电数据标准化、数据库的存储、未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Steinberg,JS,Varma,N,Cygankiewicz,I,高洁,张炜鑫[6](2019)在《2017 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1):动态心电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CG,AECG)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及识别不易从常规心电图中捕捉到的心律失常特征性表现。从不同AECG记录系统中采集到的心律信息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动态心电图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动态心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类动态心电监测设备的特点;从动态设备的导线选择,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判读等方面,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以及临床研究中AECG技术的应用要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黄涛[7](2019)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偏远地区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Remote ECG monitiring,REM)在偏远地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cular diseases,CVD)诊治中的应用;及其监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和便捷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张家界地区REM网络系统,其中中心站1个,各乡镇卫生服务基站8个。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张家界地区REM网络系统门诊行REM检查患者,按照纳入标准采取分组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例病例;其中中心站200例作为对照组,其它每个乡镇卫生服务基站25例共20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就医出行距离、就诊等待时间、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0例病例,中心站组20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87例,女性113例,平均年龄59.20±12.93岁;其中48例就诊患者来自中心站附近社区,152例就诊患者来自其他区县各乡镇。每个乡镇卫生服务基站25例共200例作为观察组,男性81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59.25±13.97岁;200例基站组就诊患者均来自其相应管辖地域。两组间性别及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400例REM检查患者,共检测出心电图异常患者271例(67.75%),其中窦性心律失常38例(6.94%)、房性心律失常166例(28.81%)、室性心律失常170例(29.51%)、心脏传导阻滞43例(7.46%)、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30例(5.2%)、ST-T改变127例(22.04%)。3.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监测过程中记录的部分异常心电图片段。4.站点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67.5%(135/200),其中检出窦性心律失常22例,房性心律失常79例、室性心律失常80例、心脏传导阻滞25例、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4例,ST-T改变59例;中心站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68%(136/200),其中检出窦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87例、室性心律失常90例、心脏传导阻滞18例、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6例、ST-T改变-68例;两组间各类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400例患者中行远程实时预警58次,92次患者因不适症状主动发送心电信息,8例患者出现电极片脱落及时通知患者指导其正确安装电极片后并未影响患者心电信息的完整性及诊断。6.基站组与中心站组诊疗费用比较,基站组诊疗费用明显低于中心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就医出行距离及就诊等待时间比较,中心站组就诊等待时间及就医出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基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间诊疗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EM能为偏远地区CVD患者提供便捷、准确的实时心电监测服务,有利于CVD的诊断及治疗。2.偏远地区REM网络系统的建立能让CVD患者就近享受叁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节约就医时间,减轻CVD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9-05-16)
柴静[8](2019)在《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远程心电和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不同监测方法分为3组,对比3种检测方式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ST-T改变检出率72.00%、80.00%、14.00%、18.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58.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 7、11.313 7、6.105 0、10.010 2,P<0.05);远程心电监测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30.00%、18.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18.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 4、4.420 9,P<0.05);动态心电图与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ST-T改变、一度房室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房速/室上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 4、0.595 2、0.000 0、0.687 3、0.000 0、0.204 3、0.097 1、0.141 7、0.000 0、0.156 9、0.141 7,P>0.05);3种检测方式一度房室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房速/室上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7 3、0.687 3、0.000 0、2.197 8、2.657 8、2.765 0,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测较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ST-T改变、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更高,与动态心电图相当,但远程心电监测没有无时间地点限制,且操作方便,因此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冯云红[9](2019)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胸痛中心建设中应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胸痛的低危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翰纬新型远程实时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参照组则应用传统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实施24 h监测,分析相应的数据。结果应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的数据更加准确,相关数据包括监测时间、总心搏数、最快心率数、SDNN以及PNN50等指标,从而有效地将室性心搏总数内容体现出来。结论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较为显着,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蔡益民,杨晓丽,陶美伊,胡仁,谢文瑶[10](2019)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患者中应用的SWO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老龄化背景下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在胸痛患者中应用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机遇与挑战,提出该系统能为胸痛患者提供实时预警,优势明显;建议通过结合实际、打破壁垒、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远程心电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革新,充分整合医疗、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促进健康智能老龄化。(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远程心电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存在胸闷、头晕等心脏不适症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展开常规心电图监测、远程动态心电监测两种监测方式,不同监测方式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对常见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显着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P<0.05);以临床心脏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远程动态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监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程心电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石美荣.智慧医疗赋能远程心电监测[N].中国电子报.2019
[2].赖玉琴,钟全莲,欧阳雯,李昌英.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Steinberg,JS,Varma,N,Crgankiewicz,I,高洁,杨燕秋.2017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3):基于动态心电的标志物及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4].Steinberg,JS,Varma,N,Cygankiewicz,I,高洁,肖美凤.2017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2):诊断适应证及临床预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5].周鹏,李剑.远程心电监测对于心房颤动筛查与监测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6].Steinberg,JS,Varma,N,Cygankiewicz,I,高洁,张炜鑫.2017ISHNE/HRS动态心电图和体外心电监测/远程监测专家共识(1):动态心电监测方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7].黄涛.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偏远地区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D].吉首大学.2019
[8].柴静.动态与常规心电图及远程心电监测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19
[9].冯云红.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10].蔡益民,杨晓丽,陶美伊,胡仁,谢文瑶.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胸痛患者中应用的SWOT分析[J].医学信息.2019
标签:远程心电监测; 赋能; 远程心电监护; 心电图报告; 医疗健康; 卫生信息系统; 中国医改; 医院资源; 远程医疗; 基层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