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后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空隐喻,图形-背景,可逆性,“前后”图式
前后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1](2018)在《英汉时空隐喻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前后”图式、“上下”图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往往借助对空间的识解来实现时间的概念化,从而使时间具有空间属性,在语言表达上主要体现为时间-空间隐喻,其方向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表达方式。学界在阐述时空隐喻运行方式的成因时,多半将之归因于文化、价值观念或空间体验等,并未触及深层的认知成因。文章基于"前后"图式和"上下"图式,运用图形与背景来解读英汉时空隐喻双系统并存及"前、后、上、下"可各自分别表示过去和将来的原因,揭示出英汉民族分别较多选择"人动时静"和"时动人静"的认知模式,是由于他们侧显的图形和消显的背景不同,"前、后、上、下"可各分别表示过去和将来的矛盾用法是由于他们认知视角发生变化,即观察客观事物时图形和背景发生了可逆性转换。(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晶,邵志洪[2](2009)在《“前”“后”的意象图式及其在《登幽州台歌》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与"后"作为一对基本方位范畴,其空间方位意义投射于时间域,状态域,使之具有不同隐喻意义与意象图式。本文分析汉语中"前"、"后"的本义与意象图式,与英语中的"front-back"在空间域,状态域,时间域作了比较,并着重分析"前"、"后"在古诗《登幽州台歌》空间域与时间域的意象图式及其英译文。(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S2期)
赵德标[3](1991)在《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1991年02期)
赵德标[4](1991)在《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对于基因如何代代相传以及个别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对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秩序,依次表达,并导致性状的发育,则所知甚少。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深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在发(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1991年01期)
前后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与"后"作为一对基本方位范畴,其空间方位意义投射于时间域,状态域,使之具有不同隐喻意义与意象图式。本文分析汉语中"前"、"后"的本义与意象图式,与英语中的"front-back"在空间域,状态域,时间域作了比较,并着重分析"前"、"后"在古诗《登幽州台歌》空间域与时间域的意象图式及其英译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后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英汉时空隐喻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前后”图式、“上下”图式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刘晶,邵志洪.“前”“后”的意象图式及其在《登幽州台歌》中的翻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赵德标.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
[4].赵德标.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