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品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交流,技术转移,新产品创新性,新产品开发速度
产品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军,杨建君[1](2019)在《技术转移、新产品开发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中国情境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研究合作伙伴间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接收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新产品创新性及新产品开发速度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实际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理论模型。之后,运用24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相对于技术交流而言,技术转移对技术接收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及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均更加显着。相对于技术转移而言,技术交流对技术接收企业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着。技术接收企业新产品创新性在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技术接收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在技术转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技术接收企业实际吸收能力增强了新产品创新性对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方海平[2](2019)在《类资金池产品变成转移不良工具?杭工商信托经理称毫不知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托机构的类资金池产品一直是监管重点,尤其是资管新规重塑了资管产品一一对应、禁止错配、净值化管理的新框架,监管层对资金池类产品进行了监管排查。但这一操作模式仍广泛存在,部分公司将其视作隐藏不良的工具。由于该类产品的继续发行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风(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08-23)
刘欣[3](2019)在《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限制及贸易转移效应分析——以化工产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的不断增长,我国遭受倾销的程度日益严重,越来越需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受损企业的合法利益。虽然比起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较晚,但增长速度却很快,截至2017年,中国对外反倾销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七。文章以化工产品为例,探究了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限制和贸易转移效应,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财会》期刊2019年07期)
代迪尔[4](2019)在《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下碳排放转移核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引入中间产品贸易建立定量核算方法,精确计算了OECD国家与我国的碳排放转移趋势与基本格局。模型第一步计算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碳排放转移规模。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载体是混合型的,既存在高排放产业,也存在清洁产业,然而整体上中国显示出较大的碳排放净收入效应;高耗能的污染生产环节布局到中国,再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供外国最终消费,由此隐性地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刘小祯[5](2019)在《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县级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第一线”主体,由于其普遍存在的财政困难,财政转移支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探究转移支付资金的最终落脚点,考察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县级基本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转移支付及财政分权对公共产品均等化或者转移支付对财力均等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地方政府支出和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偏向,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省级数据的宏观分析,较少将研究延伸到县一级。本文在2009年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调整的背景下,首先,基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及公共产品理论,把公共产品划分为经济性公共产品和非经济性公共产品两大类,对陕西省财政转移支付与县级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其次,利用2009-2016年陕西省76个县的县级数据,选取交通运输支出、农林水务支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支出的加总量作为经济性公共产品的代理量,选取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加总量作为非经济性公共产品的代理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来分析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实证得出:整体上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性公共产品和非经济性公共产品的供给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政府没有明显的支出偏向;但分区域研究后可以得出,相比与较富县,较穷县在得到没有规定具体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时,有更大的偏向用于经济性公共产品;分项研究之后可以得出,当地方政府得到没有规定具体使用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时,对交通运输类经济性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在以GDP为官员考核指标和对上负责的政治管理体制下,陕西省县级政府存在一定的支出偏向,转移支付政策效果不是很理想,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加强预算管理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志军,马鹏程,董美彤[6](2019)在《母子公司知识转移渠道、研发协同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发协同是母子公司协同运作的重要形式,丰富的知识转移渠道是进行有效研发协同的前提。本文从知识基础观出发,构建了知识转移渠道的不同形式对母子公司研发协同以及子公司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考虑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主效应中的调节作用。经实证研究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知识转移渠道均能促进母子公司研发协同,且二者存在显着的互补效应;母子公司研发协同与子公司产品创新绩效显着正相关,且在正式知识转移渠道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强化了知识转移渠道与母子公司研发协同间的正向关系,实际吸收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母子公司研发协同对子公司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本文研究拓展了母子公司研发协同的前置因素,验证了不同吸收能力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方式在研发协同过程中的差异性,丰富了吸收能力理论在集团研究中的应用,也为产品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珞珈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李培哲,菅利荣,刘勇[7](2019)在《知识转移视角下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知识转移为视角,从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两方面设计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出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在复杂产品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会协同发生作用,能有效促进创新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小锋[8](2018)在《集成产品服务下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知识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使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出版发行主任或区域销售经理、业务馆长和采访主任或采访馆员,当访谈结果的收敛度和饱和度达到时,采取以双方兴趣和工作流程的相似处进行总结。最后,基于所涉及的问题,对出版社和图书馆合作中常见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知识转移新模式,出版社与图书馆双方根据反馈要求改进信息传递,能以更好的方式创建一个信息回路,刺激创新,提高获取信息能力,保证出版和馆藏质量。(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丁荣贵,王磊,钱琛,马敏迅[9](2018)在《技术转移型产品开发项目立项决策研究——基于治理网络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包含治理、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技术转移型产品开发项目立项决策评价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从企业网络地位和网络结构有效性两个方面设计了度数中心度、网络距离、相对密度等指标以评价项目治理可行性。基于文献分析和项目特点选择了包含技术匹配性、技术先进性、市场规模、企业成长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指标。利用改进后的最优最劣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得分。以山东ZC公司矿用变压器开发项目为例,展示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并验证治理可行性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雪梅,石爱厚,李伟[10](2018)在《转包产品工作转移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供应链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保证及时交付产品,且在质量和成本方面存在优势便成为控制的重点,本文详细论述了转包产品工作转移控制过程,通过转移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准时交付,说明如何有效进行工作转移以保证在转移过程中和转移后产品质量和交付不会出现负面效应,实现转移的平滑过渡。(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17期)
产品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托机构的类资金池产品一直是监管重点,尤其是资管新规重塑了资管产品一一对应、禁止错配、净值化管理的新框架,监管层对资金池类产品进行了监管排查。但这一操作模式仍广泛存在,部分公司将其视作隐藏不良的工具。由于该类产品的继续发行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品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军,杨建君.技术转移、新产品开发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9
[2].方海平.类资金池产品变成转移不良工具?杭工商信托经理称毫不知情[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3].刘欣.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贸易限制及贸易转移效应分析——以化工产品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9
[4].代迪尔.中间产品贸易渠道下碳排放转移核算研究[J].生态经济.2019
[5].刘小祯.财政转移支付对县级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陈志军,马鹏程,董美彤.母子公司知识转移渠道、研发协同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J].珞珈管理评论.2019
[7].李培哲,菅利荣,刘勇.知识转移视角下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8].刘小锋.集成产品服务下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知识转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
[9].丁荣贵,王磊,钱琛,马敏迅.技术转移型产品开发项目立项决策研究——基于治理网络视角[J].软科学.2018
[10].王雪梅,石爱厚,李伟.转包产品工作转移过程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