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门多夫论文-胡扬

伊门多夫论文-胡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伊门多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门多夫,社会责任,新表现主义,当代

伊门多夫论文文献综述

胡扬[1](2018)在《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对伊门多夫艺术创作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伊门多夫相关创作为例,将其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段进行梳理,进而对新表现主义中艺术家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将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作品上的处理方法与伊门多夫进行对比,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的新型关系。(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0期)

李建国,靳卫红[2](2017)在《我到中国不是来宣教的,而是作为一名学生来学习——伊门多夫采访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5月2日,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伊门多夫在北京国际艺苑的个展开幕,作为首位来中国举办个展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伊门多夫此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意义,对中国当代绘画亦有深远影响开幕当日,《画刊》(当时名为《江苏画刊》)对伊门多夫作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选摘刊出(原文发表于《江苏画刊》1993年第7期),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7年10期)

[3](2014)在《约尔格·伊门多夫》一文中研究指出约尔格·伊门多夫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师,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卡德。他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当时的东德还曾称他是"修正主义",从这些名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极强政治性的艺术家。这些冠名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都渐渐失去了意义,而他的艺术作品本身依然是世界艺术中有持续影响力的语言之一。(本文来源于《课外阅读》期刊2014年20期)

曾传兴[4](2009)在《伊门多夫画笔下的政治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波普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等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的理解和接受,传统的架上绘画仿佛要消亡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艺术的荣耀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劳申伯格、安迪·沃霍尔成为耀眼的艺术明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世界艺术活动的中心从巴黎转到了纽约。(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9年09期)

赵春山[5](2008)在《伊门多夫与毛泽东思想文艺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杰出代表之一的伊门多夫,其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倾向。“分裂”和“对抗”不仅是战后的时代主题,也是伊门多夫经常思考的问题和表现的主题。《德国咖啡馆》系列组画是伊门多夫的代表作,传达了艺术家对德国分裂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造成全球分裂的批评态度。“政治”始终是伊门多夫绘画艺术的重要元素。伊门多夫青年时代就认为“毛泽东思想非常革命”,并终生追随。他的艺术思想和主张带有浓厚的“毛派”意识,他是地道的“毛派艺术家”。伊门多夫许多观点来自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并且在其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实现。毛泽东对伊门多夫影响巨大、意义非凡。论文首先从伊门多夫所面临的文化情景和创作语境等客观因素,分析了其新表现主义绘画产生和文艺观形成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根源;接下来从伊门多夫青年时代的彷徨无助,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对伊门多夫文艺观之形成的重要意义;再次,从伊门多夫是怎样﹑又在何种程度上接受并实践着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运用比较的方法,重点分析、梳理了伊门多夫与毛泽东思想文艺观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出了伊门多夫是典型的“毛派艺术家”的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在东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中,如何寻求借鉴﹑吸收﹑消化和创新,旨在指导我们在多种文化相互交织融合的今天,该怎样创作出既有审美趣味又有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8-05-01)

林秀玉[6](2007)在《德国现代艺术大师伊门多夫逝世》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现代着名艺术大师伊门多夫经过多年与病魔抗争,因病医治无效病逝(2007年5月28日),享年61岁。伊门多夫教授于1945年出生在德国下萨森洲的(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期刊2007年05期)

李晓伟[7](2002)在《再次走近伊门多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伊门多夫是当代德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1993年曾来华访问办展,他的绘画给当时的艺术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月伊门多夫将重赴北京举办展览,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再次走近他的艺术。福建油画家李晓伟今春访问了伊门多夫的工作室,借伊门多夫再次来华展览之机,撰文对伊门多夫的艺术风格和最近的创作状况做出介绍,以助读者更好领略和理解伊门多夫的艺术风采。坚决否定传统,并使对传统的否定成为传统,从而又自我否定的现代艺术,被法国着名艺术批评家克莱尔比作西方宗教传说中杀父得子的克洛诺斯。在本期的连载中,克莱尔对现代艺术的时间观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这种观点虽不是首次见到,但因其见解的深刻,读来引人深思。(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02年09期)

伊门多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3年5月2日,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伊门多夫在北京国际艺苑的个展开幕,作为首位来中国举办个展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伊门多夫此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意义,对中国当代绘画亦有深远影响开幕当日,《画刊》(当时名为《江苏画刊》)对伊门多夫作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选摘刊出(原文发表于《江苏画刊》1993年第7期),以飨读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门多夫论文参考文献

[1].胡扬.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对伊门多夫艺术创作的反思[J].艺术评鉴.2018

[2].李建国,靳卫红.我到中国不是来宣教的,而是作为一名学生来学习——伊门多夫采访记[J].画刊.2017

[3]..约尔格·伊门多夫[J].课外阅读.2014

[4].曾传兴.伊门多夫画笔下的政治隐喻[J].文艺研究.2009

[5].赵春山.伊门多夫与毛泽东思想文艺观[D].河南大学.2008

[6].林秀玉.德国现代艺术大师伊门多夫逝世[J].艺术.生活.2007

[7].李晓伟.再次走近伊门多夫[J].美术观察.2002

标签:;  ;  ;  ;  

伊门多夫论文-胡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