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朝阳(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湖北丹江口4427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008-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十堰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点,明确其医疗保险服务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对十堰市9个社区的1087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当地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患病呈年轻化趋势,疾病经济负担较大,医疗保险补充力度不够。建议: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门诊统筹,扩大慢性病门诊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家庭护理模式。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医疗保险需求分析
AnalysisonUrbanmedicalinsurancedemandsofsenilediabetesinShiYan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urbansenilediabetesdiseasesandits’behaviorandcharacteristics,clearunderstandingoftheirhealthinsuranceservicedemandstoimproveandperfectthebasicmedicalinsurancesystem.Methods:Ahalf-structuredquestionnairesurveyinninecommunities’in1087diabetespatientsinShiYan,andthentoconductqualitativeinterviewswithrelevantstaffinlocalmedicalservicesandhealthinsuranceorganizations.Results:Senilepatientswithdiabetesprevalenceincreasedgradually;Illnesswasgettingyoungerandyounger;senilediabetesdiseasesfamilycontinuestobearalargereconomicburdenofthedisease.Recommendations:Tostrengthencommunitychronicdiseasemanagement,totiltemedicalinsurancepoliciestothecommunity;awell-integratedout-patientchronicdisease,expandingthescopeofchronicoutpatientreimbursement;toimproveservicecapac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agenciestoexplorecommunityhealth-caremanagementofchronicdiseases.
【Keywords】senile;diabetesdiseases;medicalinsurance;demandanalysis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35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在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条件下,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方便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选择十堰市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城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点,明确其对医疗保险服务的需求,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负担。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随机选取十堰市张湾区、房县和竹溪县下设的各3个社区做为本研究的调查区域,采用半结构式问卷对每个区域内随机抽取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0.58%,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经济收入等)、健康状态、糖尿病治疗行为、医疗服务利用、疾病经济负担、医疗保险利用等情况。同时,选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各3名进行定性访谈,了解该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本研究所有定量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1087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57.42%和42.58%;平均年龄达到63.5岁;从医保类型上看,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占16.8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占43.58%,享受公费医疗的占为12.54%,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占13.87%(该部分患者随子女居住在城市,但其身份仍为农村居民),自费的占13.17%。
笔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得知,2005年至2009年,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统计备案的糖尿病患病率从5.14%上升到9.36%,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费用支出也由总额支出的9.33%增加到18.24%。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中,也呈现年轻化趋势,2005年统计的报销患者中糖尿病患病平均年龄为66.5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94.7%;而2009年统计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平均年龄为62.4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87.2%。
2.2家庭疾病负担情况
疾病经济负担主要由门诊和住院费用组成,这是衡量患者健康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曾因糖尿病住院治疗的598患者中,13.0%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同期家庭消费支出的20%,住院费用位于20%-50%及50%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占32.4%和54.5%,其中,4.47%的患者的住院费用超出家庭支付能力。而在过去两周内有门诊或用药行为的789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门诊费用占同期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在20%-50%的患者比例最高,达到52.7%,其次为为50%以上的和20%以下的,比例分别为32.6和13.2%(如表1)。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仍然承担着较大的疾病经济负担,而不同于其他一般疾病,慢性病患者的长期门诊费用带给家庭的负担同住院费用一样较大。另外,在诊疗费用支出项目的调查中,药费占整个支出的65.48%,其次为检查费用,占23.58%,其他杂费占10.94%。可见,药费支出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费用的主要方面,如何实施有效的手段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是解决当前家庭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方面。
表12009年十堰市糖尿病调查对象的家庭疾病负担情况
占同期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住院费用(过去一年)门诊费用(过去两周)
2.3就医行为及流向
在本次调查的942名规律服药的患者中,前往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诊疗的患者占总体的57.28%,选择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占27.85%,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占10.25%,选择自行够药的占4.62%。在半结构式访谈中,了解到患者倾向于前往医疗技术水平高,花费较高的医疗机构就诊,呈现就医流向倒金字塔结构,这与患者长期形成的就医观念,医疗资源配置(尤其是医疗人才和学科诊疗优势资源)和布局不合理,医疗服务管理配套政策滞后和医疗保险报销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同时调查结果显示,136名患者没有规律服药,或者不就医,这可能与其个人自我保健意识差、家庭经济困难、文化程度低和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不够有关。另外,在现行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下,三级医疗机构占有更多的患者资源和获取诊疗费用的优先权。在患者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三级医疗机构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权,医疗保险报销制度和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对诊疗药物的选择和控制力度有限,仅仅依靠基本药物政策的约束来控制药品的使用选择权是远远不够的。糖尿病患者就医行为、诊疗、药物使用、费用报销和医疗质量监管等方面的规范还需要各级相关管理部门联动,实现各项政策的无缝衔接和减少制度真空,同时加大科学预防、合理使用药物等宣传力度。
3讨论和建议
医疗保险作为减轻疾病经济负担、降低因病致贫风险的有效工具,在慢性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协同作用[2,3]。但是如何使医疗保险制度、患者需求、疾病诊疗费用等之间更好的平衡,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和需求出发,探索其适宜的医疗保险政策对老年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1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建立与上级医院住院病床与家庭病床之间的双向转诊激励机制和渠道,同时政府要积极推进此项制度的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进行慢性病管理,也可以探索从医保基金中按人头划拨慢性病管理经费给社区慢病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4]。
3.2实施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正确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应积极探索并设立糖尿病预警机制,加大社区慢性病筛查力度,根据病情分类进行定时随访和健康指导,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健康指导计划和效果评估。设立预警机制,指导检测,保证健康指导效果。同时,应建立干预模式,对慢性病建立长期、系统、规范的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进展,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教育,如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糖尿病专题讲座、全科医师定期随访管理,正确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流大部分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利用不足并存的局面[2-3]。另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和实施家庭干预,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机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3.3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基层、方便价廉、服务灵活多样的服务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慢性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对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也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医疗保险应当积极发挥其在患者就医流向中的引导作用,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把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监测和管理留在基层,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4完善慢性病门诊统筹,扩大慢性病门诊报销范围
医保政策应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但是相对慢性病复杂多变的病情及沉重的疾病负担而言,目前门诊补偿的病种仍比较有限,补偿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的门诊统筹政策,扩大门诊补偿的病种范围,逐步提高门诊慢性病的报销水平[5]。
参考文献
[1]李栋,许琨.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32-34.
[2]余娜,袁林.武汉市社区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2(3):5-7.
[3]万兵华,刘山,冯晓黎等.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8):20-22.
[4]刘伟,陆晓农,王秀瑛等.医保经费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2):33-35.
[5]柴涛,董杨.试论医保体制下的慢性病门诊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08,7:78-80.